运动心肺功能测试技术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ppt
《运动心肺功能测试技术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心肺功能测试技术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运动心肺功能测试技术在体育科研与训练中的应用,魏文哲,运动心肺功能测试技术在体育领域的主要应用范围,耐力项目运动员的选材比赛及训练强度的判定阶段性训练效果的评价动作经济性的相关研究控重负荷的制定与判断,通过呼气分析研究能量代谢的基本原理,人体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都来源于糖、脂肪和蛋白质。由于这三种物质在体内氧化时耗氧量和CO2的排出量不同,因此,可以通过分析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摄入的氧的比值(即呼吸商)的变化来判断不同运动负荷时能量代谢特点。这种分析方法常用于运动负荷的制定、控体重、营养品的开发等领域。,呼吸商与不同物质的能量代谢,代谢产生的CO2和所消耗的O2体积的比值称作呼吸商。由于1克分
2、子的任何气体的容积均相同,因此:纯碳水化合物供能时,C6H1206+6O26CO2+6H2O呼吸商=66=1.0纯脂肪供能时,2C51H9806+145O2 102CO2+98H20呼吸商=102145=0.703纯蛋白质供能时,一般通过间接的方式计算。由于蛋白质供能非常有限(最大时不足5),因此通常可以忽略不计。呼吸商0.8,最大摄氧量,最大摄氧量是Hill于 1923年提出的,指单位时间内运动到活动肌肉而被肌肉所利用的最大氧量,生理学界已公认它为最大有氧能力的有效指标。最大摄氧量=接近力竭时的通气量(VE)吸气时的氧浓度(F1O2)-呼气时氧浓度(FEO2),最大摄氧量的测试方法,主要有直
3、接测试法和间接测试法两种方式。由于间接测试法误差较大,因此需要精确值时一般都采用直接测试法。直接测试法是指通过场地运动或利用功率自行车、跑台等仪器进行力竭性递增运动,用气体分析仪直接测得最大摄氧量的方法。,不同运动方式对最大摄氧量的影响(1),注:以跑台的测试值为100%基准。,不同运动方式对最大摄氧量的影响(2),普通人及非长跑项目运动员采用倾斜跑所测出的最大摄氧量较大,而长跑运动员采用平地跑测出的最大摄氧量较大。专业自行车运动员用功率自行车测得的最大摄氧量要高于用跑台测得的最大摄氧量。专业划船运动员用划船测功仪测得的最大摄氧量接近于用跑台测得的最大摄氧量。,常见项目最大摄氧量测试的起始负荷
4、,基本以心率在120140bpm时的速度实地测试 普 通 人:120100s/400m 长跑运动员:10090s/400m跑台测试 普 通 人:速度:89km/h;坡度:01 长跑运动员:速度:910km/h;坡度:0功率自行车测试 普 通 人:阻力:060w;转数:5070rpm自行车运动员:阻力:60w;转数:90rpm,划船项目最大摄氧量测试的起始负荷,最大摄氧量测试的负荷递增方式,实地测试:速度每400m快24s跑台测试:每分钟递增0.81.0km速度或0.5 1.0坡度功率自行车测试:阻力每分钟递增2030w划船测功仪测试:速度每分钟递增610s/km,最大摄氧量测试的力竭标志,受试
5、者不能保持规定的运动速度或功率摄氧量不再增加而出现平台呼吸商成人大于1.10,少儿大于1.00 运动后血乳酸大于8mmol/l运动中心率大于180bpm,最大摄氧量的判定方法,最大摄氧量与运动能力评价,最大摄氧量越大,其最大有氧供能能力越好,但不能简单地把最大摄氧量的大小与耐力运动项目成绩等同起来。对马拉松成绩在2h10min到4h以内的75名运动员进行的先行研究表明,在全体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和竞技记录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但若只采用成绩在2h30min以内的运动员则不具备显著的相关性。也就是说,当被测者的最大摄氧量或竞技记录水平差距不大时,单独采用最大摄氧量并不能准确地反映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6、,最大摄氧量与选材,最大摄氧量虽不是决定耐力性运动项目成绩的唯一因素,但却是必要因素。其遗传度约在5090%的范围内,而通过训练可改变的最大摄氧量约在2030%。因此,最大摄氧量可以作为耐力性运动项目选材的一个重要指标。,最大摄氧量与选材,世界一流长跑马拉松运动员 女子:相对摄氧量在65ml/kg/min以上 男子:相对摄氧量在75ml/kg/min以上世界一流划船运动员 女子:绝对摄氧量在4000ml/min以上 男子:绝对摄氧量在5000ml/min以上,最大摄氧量速度的概念与测试方法,最大摄氧量速度是指渐增负荷中最大摄氧量最初出现时的速度或功率,是评价运动员动作经济性的重要指标。它与运动
7、员长跑成绩关系密切。最大摄氧量速度的测试程序与最大摄氧量测试程序相同。,最大摄氧量速度的判定方法,最大摄氧量速度与运动能力评价,在最大摄氧量相同的情况下,最大摄氧量速度越高,说明动作经济性也就越强。1500m以上项目的平均跑速与最大摄氧量速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800m以下则不具有这种相关性。即使成绩上下限范围很小,最大摄氧量速度也能反映10km跑的平均跑速。,最大摄氧量速度持续时间,最大摄氧量速度持续时间是指被测者在最大摄氧量速度上能维持的最长时间。最大摄氧量速度持续时间作为耐乳酸能力和高速运动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受到广泛的重视。它与无氧阈、耐力项目竞技记录及比赛中的平均跑速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8、,最大摄氧量速度持续时间的测试方法,在场地或跑台、功率自行车等仪器设备上用最大摄氧量速度运动,直至不能坚持这个速度为止,所得出的时间即为最大摄氧量速度持续时间。大部分被测者的最大摄氧量速度持续时间约在58min左右,优秀耐力项目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速度持续时间约78min左右。,研究表明,最大摄氧量速度越快,且最大摄氧量速度持续时间越长,其1500m以上距离的比赛成绩越好。最大摄氧量速度持续时间的改变程度,反映耐乳酸能力和高速运动稳定性的改善程度。,最大摄氧量速度持续时间与运动能力评价,无氧阈,无氧阈的概念是Wasserman于1964年提出的。无氧阈并不是有氧与无氧的分界点。它是指随着运动强度
9、的增大而开始发生乳酸积累、二氧化碳排出量和通气量激增的临界点。无氧阈速度:达到无氧阈时的速度无氧阈摄氧量:达到无氧阈时的摄氧量无氧阈心率:达到无氧阈时的心率,无氧阈的测试方法,在渐增负荷运动中,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血乳酸值急剧上升的开始点为乳酸无氧阈。从通气动态看到的VE,VCO2等指标发生激增的临界点为通气性无氧阈。心率开始脱离与运动强度的直线关系,斜率变小的临界点为心率无氧阈。肌电图的积分值的增加率开始上升的临界强度为疲劳性无氧阈。,不同方法测得的无氧阈的优缺点,乳酸无氧阈:虽然直观地反映了血中乳酸的变化,但受肌肉中乳酸的扩散率、消却率等因素的影响,有时不能准确地反映肌肉乳酸激增的临界负荷功
10、率,可重复性也稍差。通气性无氧阈:能准确地反映肌肉乳酸激增的临界负荷功率,可重复性也非常好,但判断时会掺进主观因素,需要丰富的经验。,不同方法测得的无氧阈的优缺点,心率无氧阈需要的设备和方法都非常简单,但它的出现率仅为80%左右,又由于心率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心率无氧阈的可重复性较差。疲劳性无氧阈需要的设备比较昂贵,操作也比较复杂,先行研究相对较少,但其优点也非常明显:被测者的运动负荷非常小,而且可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测试。,通气无氧阈判断实例,无氧阈与运动能力评价,一般人在长时间的耐力训练后,相对于训练前,无氧阈水平会提高。而一流的中长跑选手与一般的中长跑选手相比,具有更
11、高的无氧阈水平。无氧阈的改变反映乳酸分解能力的改善程度。无氧阈摄氧量越高、无氧阈速度越快,其有氧运动能力就越强。,最大脂肪氧化强度,是指在匀速运动中脂肪消耗量最大的运动强度。最大脂肪氧化强度常出现在呼吸商为0.800.85且负荷最大时。,最大脂肪氧化功率的测试与判定方法,跑台及实地测试:首先进行安静状态下的测试,之后从中速走或慢跑开始,每24分钟或每400m递增一级,呼吸商达到1.0时停止测试。功率自行车测试:首先进行安静状态下的测试,之后规定转数为5070rpm,起始阻力060w,每24分钟递增一级,呼吸商达到1.0时停止测试。判定方法:呼吸商在0.800.85时完成的最大负荷为最大脂肪氧化
12、功率。,最大脂肪氧化的运动负荷,这时的心率大部分在110140bpm,无氧阈心率越高的被测者,这一心率也越高。主要运动方式为:快走、慢跑、爬山、慢节奏舞蹈、自行车慢骑、慢节奏游泳等。运动量为每日40分钟以上,强度越低,运动时间应越长。,有氧能力的综合评价,有氧能力的综合评价,最大有氧供能能力 在最大摄氧量的大小排序中,越是靠前,说明其最大有氧供能能力越大。动作经济合理性 在最大摄氧量速度的大小排序中,越是靠前,且与自身在最大摄氧量的排名相比靠前的,说明动作经济合理性较好。在低于最大摄氧量强度的运动中,在相同的速度或功率下,耗氧量越少,动作就越经济。,有氧能力的综合评价,乳酸产生速度及乳酸分解能
13、力 在无氧阈速度的大小排序中,越是靠前,且与自身在无氧阈摄氧量的排名相比靠前的,说明其乳酸的产生速度慢或乳酸的分解能力强。有氧训练水平 在无氧阈摄氧量和最大摄氧量的比值的大小排序中,越是靠前,说明相对自身的先天素质而言,其有氧训练水平越高。,有氧能力的综合评价,最大摄氧量速度发展空间 在无氧阈速度与最大摄氧量速度比值的大小排序中,越是靠前,说明其最大摄氧量速度发展空间越大。耐乳酸能力 能够维持自身最大摄氧量速度的时间越长,说明其耐乳酸能力越强。,不同环境中有氧能力测试的注意点,高原环境中有氧能力测试的注意点,校准与常氧环境相同;由于环境缺氧,会造成运动能力显著下降。因此首先应大致了解环境造成的
14、运动能力下降幅度,之后再规定起始负荷;由于对环境适应度的不同,在高原训练的不同时期有氧能力变化幅度较大,因此在以指导训练为目的时,应避免在高原适应期(上高原后47天)进行测试;由于在下高原初期人体也有一个脱习服过程,因此,应避在这一时期(下高原后前3天)进行测试。,在高原环境中比赛成绩的差异,在高原环境中部分指标的差异,人工低氧环境中有氧能力测试的注意点,校准与常氧环境不同,应在常氧环境下进行校准后再进入人工低氧环境或采用特殊校准配置;由于环境缺氧,会造成运动能力的显著下降。因此,首先应大致了解低氧将造成的运动能力下降幅度,之后在规定起始负荷。,高湿环境中有氧能力测试的注意点,除非研究需要,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运动 功能 测试 技术 体育 科研 中的 应用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65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