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进展.ppt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进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进展.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进展,中国医学科学院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戴研 陈柯萍,2,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历史,1918年奎尼丁用于治疗心律失常50年代普鲁卡因酰胺60年代利多卡因、受体阻滞剂、维拉帕咪70年代胺碘酮80年代普罗帕酮、英卡胺、氟卡胺的广泛应用,类药物发展达到顶峰90年代CAST试验,划时代的里程碑类抗心律失常药,3,心律失常抑制试验(CAST),目的:观察抑制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律失常是否降低死亡率2371例进入开盲筛选阶段,心律失常得到抑制的1913例患者进行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随访:平均9.7个月心律失常死亡:氟卡尼、英卡尼:4.5%安慰剂:1.2%总死亡率:氟卡尼、英卡尼:7.7
2、%安慰剂:3.0%,4,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有严重症状有预后意义,治疗,否则不需治疗,5,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效性、有限性,IA 类药物-抑制室性心律失常,但对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禁忌,因为致心律失常的危险增高IB类药物-不建议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时预防性应用利多卡因,而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宽QRS心动过速在使用利多卡因之前,先用胺碘酮或普鲁卡因胺Ic 类药物一般不用来治疗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或室性快速心律失常III类药物:较I类药物有效,但有明显副作用,6,负性肌力作用致心律失常作用临床试验(CAST、CASH和MUSTT试验)显示IC类药物增加发生致命的猝发心血管事件危险因此
3、,在有心肌梗死或有持续性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病史的患者是禁忌若无器质性心脏病,氟卡尼和普罗帕酮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低心外毒副作用:胺碘酮,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副作用,7,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胺碘酮 甲状腺功能低下(7.0%)甲状腺功能亢进(1.4%)肺纤维化(1.6%),最为严重 周围神经病变(0.5%)心动过缓(2.4%)肝功异常(1.0%),8,索他洛尔致心律失常作用十分突出成人应用时,Tdp发生率24男性发生率 1.9,女性4.1%女性和剂量320mg/d是预测Tdp发作的最强烈的危险因素 建议在医院开始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良反应,Circulation.1996;94:2535-2
4、541,9,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评价,临床必不可少,却远不尽人意效果欠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10,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进展,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用于房颤治疗维纳卡兰非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房颤的上游治疗,11,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进展,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用于房颤治疗决奈达隆维纳卡兰非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房颤的上游治疗,12,治疗房颤的新药III类药物,III类药物:伊布利特、多非利特和 决奈达隆伊布利特只能用于心律转复(TDP)指南推荐多非利特能用于心律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但中国没有此药决奈达隆是非常有希望的药物,13,决奈达隆的特
5、点,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相似,但不含碘(没有甲状腺毒性),Dronedarone(MW=593),O,O,O,N,(CH2)3,C4H9,C4H9,C4H9,CH3SO2NH,14,决奈达隆:多通道阻滞剂,Kathofer S,et al.Cardiovasc Drug Rev 2005;23:217-30 Wegener FT,et al.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 2006;17 Suppl 2:S17-20,决奈达隆可用于节律控制和频率控制(致心律失常风险低),15,药代动力学特点,吸收在健康人体中70%-94%吸收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 约15%达峰时
6、间 3-5 小时(4-8 天达稳态)分布99%血浆蛋白(多数是白蛋白)代谢主要通过 CYP3A4代谢活性代谢产物 SR35021(效力降低3-10 x)排泄和清除84%通过肠道排泄半衰期 20-40 hrs,16,胺碘酮与决奈达隆的比较,17,ATHENA:入选和排除标准,Hohnloser SH,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 2008;19:69-73.,主要终点:CV 住院或死亡,18,ATHENA:心血管疾病住院率或死亡,Patients at risk:,Hohnloser SH,N Engl J Med 2009;360:668-78.,19,ATHENA:
7、全因死亡率,Mean follow-up 21 5 months.Hohnloser SH,N Engl J Med 2009;360:668-78.,Months,0,2,4,8,10,6,Cumulative Incidence(%),6,12,18,24,30,0,HR=0.84,p=0.18,Patients at risk:,20,ATHENA:心血管死亡率,Mean follow-up 21 5 months.Hohnloser SH,et al.N Engl J Med 2009;360:668-78.,Patients at risk:,Months,Cumulative In
8、cidence(%),6,12,18,24,30,0,HR=0.71,p=0.03,21,ATHENA:心血管疾病住院率,Mean follow-up 21 5 months.Hohnloser SH,N Engl J Med 2009;360:668-78.,Patients at risk:,Months,Cumulative Incidence(%),6,12,18,24,30,0,26%reductionin relativerisk,0,2.5,5.0,7.5,HR=0.74,p0.001,22,ATHENA:降低卒中发生率,在充分接受包括抗血栓治疗在内的标准治疗的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
9、患者中,决奈达隆 与安慰剂相比可使中风(缺血性或出血性)风险降低34%(中风事件分别为46对70;p=0.027),23,ANDROMEDA试验设计,研究目的:决奈达隆是否能降低心衰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多中心的、安慰剂对照的、随机双盲试验计划入选1000例收缩性心衰或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的住院患者主要终点是全因死亡或因心衰住院的复合终点,24,ANDROMEDA试验方法,入选了627例收缩性心衰或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的住院患者310例患者服用决奈达隆(400mg bid)317例服用安慰剂因为安全问题而提前结束,25,ANDROMEDA试验结果,随访2个月时,决奈达隆组的25例患者(8.1%)死亡
10、,安慰剂组的12个患者(3.8%)死亡(HR 2.13;95%CI为1.074.25;P0.03)决奈达隆组死亡率的增加主要与心衰加重有关。两组的主要终点无显著性差异与安慰剂组相比,决奈达隆组患者的肌酐浓度显著增加,26,在严重心衰及左室收缩功能受损的患者中应用决奈达隆可使早期死亡率升高早期死亡率升高的原因尚不清楚该试验有另外三个发现决奈达隆增加的死亡主要是心衰导致的死亡在左室收缩功能受损最严重的患者中,应用决奈达隆的患者死亡风险最高应用决奈达隆导致因心衰的住院率轻度增高,ANDROMEDA试验结论,27,ANDROMEDA:随机分组至死亡的事件,28,两个试验的差异,ATHENA试验评估在A
11、F/AFL病人中的药效与安全性,病人中71%没有心力衰竭,29%有稳定的心衰并处于NYHA I-III级决奈达隆降低心血管疾病住院率和死亡率复合终点达24%(p0.001)ANDROMEDANYHA II/III级的患者,仅25%有过AF/AFL病史ANDROMEDA研究的意义,证实决奈达隆不应用于心衰和左室收缩功能受损的患者,29,PALLAS试验,目的:对于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永久性房颤患者,决奈达隆能够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多中心的、安慰剂对照的、随机双盲试验计划入选10,800例永久性房颤患者,年龄超过65岁,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者主要终点:中风、心梗、体循环栓塞及心血管原因导致死亡的联合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律失常 药物 治疗 进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63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