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帕金森病药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ppt
《抗帕金森病药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帕金森病药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7章抗帕金森病药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左旋多巴的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熟悉苯海索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了解其他拟多巴胺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教学内容帕金森病的症状及药物分类。拟多巴胺类药左旋多巴的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卡比多巴、司来吉兰、金刚烷胺、溴隐亭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中枢性抗胆碱药苯海索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中枢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变性疾病分类:帕金森病(PD)、阿尔茨海默病(AD)、亨廷顿病(HD)、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机制1.神经兴奋毒性假说:谷氨酸-NMDA、AMPA、代谢型谷氨酸受体,钙内流2.神经细胞凋亡,Caspase家族3.氧自由基与氧化应激,
2、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对症治疗最有效:帕金森病其他:疗效满意度极低,第一节 抗帕金森病药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进行性锥体外系功能障碍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典型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自主运动时减少)、肌强直、动作缓慢(运动减少、反应迟钝)、共济失调平衡障碍(步态不稳、跌倒)。,病因:原发性、动脉硬化症、脑炎后遗症、药物(抗精神失常药和止吐药物:氯丙嗪、氟哌啶醇;丙氯拉嗪、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兴奋性受体D1 抑制性受体D2黑质内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DA合成减少,致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能神经抑制功能低下,胆碱能神经兴奋功能相对占优势所致氧化应激学说 DA通过MAO催化代谢脊髓
3、灰质前角运动神经元,病变部位及发病机制 基底神经节黑质纹状体DA能神经元变性坏死,DA(5HT、GABA),维持机体正常运动功能,锥体外系,相互调节、动态平衡,DA ACh 锥体外系反应(震颤麻痹),DA ACh 不自主运动,手足徐动症、舞蹈病,ACh,(),(+),抗帕金森病药的分类拟多巴胺药和胆碱受体阻断药一、拟多巴胺药分类多巴胺前体药物: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隐亭左旋多巴的增效药:卡比多巴促多巴胺释放药:金刚烷胺,多巴胺前体药物:左 旋 多 巴(L-DOPA)体内过程:口服,胃排空延缓和胃酸增加可降低生物利用度。仅1%进入CNS。L-DA在外周形成多巴胺,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引起不良
4、反应:恶心、呕吐经尿排泄。,药理作用及应用:最有效的单用的药物治疗帕金森病:主要用于治疗帕金森综合征,对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无效.,作用特点:对轻症、较年轻患者疗效较好,对重症、年老衰弱患者疗效较差;80%患者可获较好的疗效;早期改善肌肉僵直和运动迟缓效果较好,对肌肉震颤症状效果较差;对痴呆不明显;起效慢,23周改善,1-6月疗效最强。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疗效逐渐下降,3-5年后不显著。复合制剂:卡比多巴25mg+左旋多巴100mg片剂,不良反应 早期反应胃肠道反应:厌食、恶心、呕吐;80%,其他腹胀、腹痛、腹泻等,DA直接刺激胃肠道和兴奋延脑呕吐中枢的D2受体所致。应用氨基酸
5、脱羧酶抑制剂和D2阻断剂多潘立酮,饭后服减轻体位性低血压和心动过速:30%,DA激动DA1受体和受体所致。合用非特异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易发生,但司来吉兰可合用。,长期反应运动过多症、异动症:服用2年后90%,出现手足、躯体、舌的不自主运动。症状波动:“开-关现象”,“剂末”现象,通过调整用药方案来避免。3-5年后,40%-80%剂末现象:每剂只能改善运动能力1-2小时,很快返回;用药后期有病情波动呈开关现象,关期无效,开期有动作,但呈残废性运动困难。精神症状:幻想、幻视、意识不清、抑郁症,10%-15%,最有效氯氮平、喹迪平治疗.,用药护理要点1.药物相互作用 VitB6、非选择性MAOI如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帕金森病 治疗 阿尔茨海默病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63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