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工艺学第六章橡胶加工工艺.ppt
《成型工艺学第六章橡胶加工工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型工艺学第六章橡胶加工工艺.ppt(1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橡胶加工工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橡胶制品原材料及配方设计 第三节 橡胶的塑炼 第四节 橡胶的混炼 第五节 橡胶的压延 第六节 橡胶的压出 第七节 橡胶的硫化,第六章 橡胶加工工艺 橡胶加工系指生胶及其配合剂经过一系列化学与物理作用制成橡胶制品的过程。主要包括塑炼、混炼、压延、压出、成型和硫化等工序。,第一节 概述,一橡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 结构材料(弹性、强度):轮胎、减震材料、密封材料、防腐材料、绝缘材料等。2 功能材料(光、热、电、磁、声等功能)可以用作声学橡胶、磁性运输带、特种电热片等。,二橡胶制品的分类:1.轮胎:(1)占橡胶制品总产量的5060%,年产量达10亿
2、多条。,第一节 概述,(2)分类:实心轮胎:A.优点:制造方便,工艺简单,启动阻力小。B.缺点:缓冲性能差,动力消耗大,不适合高速车辆。C.适用性:起重车、电瓶车等。充气轮胎:A.耐磨好,负荷量大,缓冲性好。B.适用:汽车、飞机和拖拉机等。,第一节 概述,2.胶带(1)运输胶带 特点:连续化、效率高、经济、前景广阔。适用:矿山、冶金、煤炭、化工、建筑、水电、航运和铁路等。(2)传动胶带 平型胶带 三角带 其它:同步齿形带、无级变速带、高速环形 带等。,第一节 概述,3.胶管(1)按使用特性分类:耐压胶管、吸引胶管、耐压吸引两用胶管。(2)按材料和用途分类:全胶、夹布、编织、缠绕、针织胶管等。4
3、.胶鞋:解放鞋、工矿鞋、运动鞋等。5.橡胶工业杂品(橡胶“杂件”)如油封、胶辊、空气弹簧、胶布和胶板等。,第一节 概述,三橡胶工业发展简史 1.初期橡胶的应用(1)11世纪美州人开始应用橡胶;(2)15世纪欧洲人开始认识橡胶(哥伦布发现美州大陆时,他的同伴海地看到当地人用“弹性树脂”做球玩;(3)1735年,法国科学家康达明在美州居住了八年,详细考察了橡胶应用情况。,第一节 概述,2.橡胶工业的建立(1)1823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橡胶加工厂,生产防水胶布。(2)1826年,汉考克(hancock)发明开炼机及橡胶的塑炼。以后逐渐形成了塑炼、混炼、压延、压出、成型这一完整的加工过程。,第一节
4、概述,(3)1839年,美国科学家固特异(Goodyear)发现橡胶的硫化。1839年:天然橡胶产量为388吨,1937年达到100万吨。(4)1916年,开始用炭黑补强;发明了密炼机。,3合成橡胶的发展(1)1918年,德国首先人工合成了橡胶;(2)1932年,苏联开始生产丁钠橡胶;(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丁苯橡胶(1937)和氯丁橡胶(1935)投产;(4)二十世纪60年代,合成橡胶多达30多种,产量远超过天然橡胶。(5)目前世界橡胶产量2000多万吨。,第一节 概述,第一节 概述,四我国橡胶工业发展概况 11917年,广州建立了第一个胶鞋厂,此后 上海、天津和青岛等地相续建立了橡胶厂。
5、25051年,海南、云南等地建立了橡胶园。3.解放后,我国建立了合成橡胶工业,年产 量已近100多万吨,每年要进口100多万吨。4.目前,我国年消耗生胶近300万 吨。,五.橡胶工业和科技发展趋势 1.对原有橡胶开发新用途;2.对原有生产和加工技术继续改进;3.绿色轮胎及其它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4.热塑性弹性体的研究开发;SBS(44%)、TPO(29%)、TPU(13%)、PET(5%)、其它(9%)。5.橡胶配合剂的造粒和复配技术。,第二节 橡胶制品的原材料及配方设计 一.橡胶(一)分类 1.天然橡胶:含有5%非橡胶物质。,2.合成橡胶:通用合成橡胶:用以代替天然胶生产轮胎及其它常 用橡胶
6、制品,如:丁苯、顺丁、氯 按性能用途 丁、丁基、异戊等。特种合成橡胶:具有耐寒、耐热、耐臭氧、耐油等 特 性,用来制造特种条件下使用的 橡胶制品。三元乙丙、硅橡胶、氟 橡胶、丙烯酸酯橡胶、氯 醇橡胶、聚硫橡胶、CSM、CPE、PU 等。按物理性状:捆包胶、颗粒胶、粉末胶、液体橡胶、乳胶、橡 胶 溶液等。,合成橡胶,(二)天然橡胶 1.特征温度:(1)140熔融,无一定熔点。(2)200分解,270剧烈分解。(3)0弹性明显降低。(4)-70为脆性物质。,第二节 橡胶制品的原材料及配方设计,2.物理机械性能:(1)机械强度高,自补强性好(结晶);(2)弹性好,伸长率达1000%;(3)耐曲挠疲劳
7、性好;(4)透气性、电性能和耐寒性好;(5)滞后损失小。,3.工艺加工性能好。4.化学作用:易发生加成、取代、氧化、交联等反应。5.溶解性能:(1)易溶于汽油、苯、二硫化碳和卤代烃等。(2)难溶于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等。,第二节 橡胶制品的原材料及配方设计,(三)合成橡胶 1.丁苯橡胶:占总产量的50%以上。(1)分类.按组成分类:丁苯-10(30、50),数字代表苯乙烯所占重量份数。苯乙烯含量大,耐磨性和硬度提高;苯乙烯含量小,耐寒性提高,加工温度降低。,第二节 橡胶制品的原材料及配方设计,.按聚合方法分类:A.乳液法:高温丁苯胶(50);低温丁苯胶(5),占80%。B.溶液法:无规型的 嵌
8、段型的(热塑性弹性体)部分嵌段型的(热塑性弹性体),(2)优点:耐热性好;耐老化性好;耐磨性好;价廉。(3)缺点:弹性、耐屈挠龟裂性和耐撕裂性差;滞后损失小;耐寒性和耐溶剂性差;工艺加工性能差。(4)适用:轮胎、胶管、胶带、电缆、胶鞋、日用品等。,第二节 橡胶制品的原材料及配方设计,2顺丁橡胶(BR):Tg为105(1)分类:高顺式顺丁橡胶:95%以上;中顺式顺丁橡胶:8595%;低顺式顺丁橡胶:3240%。顺式含量增大,物理机械性能提高;顺式含量减小,低温性能提高,加工性能、耐磨性、弹性、伸长率等降低。,第二节 橡胶制品的原材料及配方设计,(2)主要优点:弹性最好;原因:顺式含量高,分子排列
9、规整。耐低温性能最好;原因:玻璃化温度低,为105。耐磨性优异;滞后损失小,生热少。,(3)主要缺点:拉伸强度、撕裂强度、抗湿滑性差;加工性能、粘着性差,对加工温度敏感,60以上脱辊;冷流性大。对包装、储存、半制品存放不利。(4)适用:轮胎、胶鞋(管、带、辊)等,尤其高速、路面差、气温低时,耐磨耗性提高,寿命延长。,第二节 橡胶制品的原材料及配方设计,3异戊橡胶(IR,Isoperene Rubber)(1)优点:凝胶少,杂质少,质地均匀;加工性能好,易塑炼,流动性好,压出收缩小;弹性好,生热少,抗龟裂性好;耐水性、电绝缘性、耐老化性比天然橡胶好。(原因是非橡胶质少。),第二节 橡胶制品的原材
10、料及配方设计,(2)缺点:硫化速度慢;原因是硫化活性剂蛋白质少;填料分散差;生胶强度、抗撕裂强度差。(3)适用:与天然橡胶相似。,4乙丙橡胶(1)分类:二元乙丙橡胶:不能用硫磺硫化,受限制;原因是没有双键。三元乙丙橡胶:加入不饱和单体(乙叉降冰片烯23%),丙烯约为4060%。,第二节 橡胶制品的原材料及配方设计,(2)优点:.耐老化性优异(最好);原因是分子链饱和度高。A.抗臭氧性好 B.耐侯性好.,电绝缘性好;(丁基为2小时,EPDM为2个月)耐腐蚀性好;(对极性化学品如酸碱好,烯烃差)冲击弹性好。(回弹率达5060%,仅次于顺丁胶和天然胶。),(3)缺点:硫化速度慢;不易并用;(混溶性差
11、)自粘性、互粘性差,粘合难;加工性能差。(4)用途:耐热运输带、蒸汽胶管、防水材料、电线、电缆、胶板等。,第二节 橡胶制品的原材料及配方设计,5.氯丁橡胶(CR,Chloroprene Rubber)(1)分类:硫磺调节型(G型,相当于国产通用型)非硫磺调节型(W型,54-1型)其它:粘接型、氯丙胶、氯苯胶等。,第二节 橡胶制品的原材料及配方设计,(2)优点:机械强度高,伸长率高,(近于天然胶);耐侯性、耐臭氧优异;(仅次于乙丙和丁基橡胶)耐热性好;(150短期使用,90 110使用4个月)耐燃性最好;(自熄)耐无机酸碱性好,耐油性好(仅次于丁基胶)。,(3)缺点:.储存稳定性差,易硫化变质;
12、.电绝缘性差;.耐寒性差;.加工时对温度敏感。(4)用途:胎侧胶、耐热运输带、耐油胶管、容器衬里、胶辊(板)等。,第二节 橡胶制品的原材料及配方设计,6.丁腈橡胶(NBR)(1)分类:丁腈40(3642%);丁腈26(2530%);丁腈18(24%下)。,第二节 橡胶制品的原材料及配方设计,(2)优点:.耐油、耐溶剂性优良;(仅次于聚硫、丙烯酸酯橡胶).耐热性好;(比天然和丁苯橡胶好)使用温度120,耐150热油,190热油70小时仍屈挠。.耐磨性优良;.耐老化、气密性和导电性良好。,(3)缺点:耐臭氧性差;耐寒性差;电绝缘性差。(4)用途:丁腈40:直接与油接触,耐油性好的制品,油封等;丁腈
13、26:普通耐油制品,如胶管、油箱、胶辊、手套等;丁腈18:耐油性低的制品。,第二节 橡胶制品的原材料及配方设计,7丁基橡胶(1)分类:0.61.0%,1.11.5%,1.62.0%,2.12.5%,2.63.3%。(2)优点:.气密性非常好(最好);.化学稳定性很高,耐酸碱腐蚀性很好;.电绝缘性、电晕性极好;.耐候性、耐热老化、抗臭氧很好;.耐水性、减震性好。,第二节 橡胶制品的原材料及配方设计,(3)缺点:.硫化速度慢;.自粘性、互粘性差,并用难;.永久变形大,低温弹性差;.滞后损失大。(4)用途:内胎、水胎、风胎、电绝缘材料等。,第二节 橡胶制品的原材料及配方设计,8其它橡胶:(1)聚硫橡
14、胶:耐油性最好;(2)硅橡胶:既耐高温又耐低温;(3)氟橡胶:耐热氧老化性能最好;(4)聚氨酯橡胶:耐磨性最好。,(四)粉末橡胶、液体橡胶和热塑弹性体 1粉末橡胶:利用淀粉和胶乳共沉淀而制成的一种粉状橡胶。(1)主要特点:不需塑炼,混炼效率高;节省电能和劳动力;便于自动化、连续化生产;称量方便。(2)存在问题:储存期间互相粘连。,第二节 橡胶制品的原材料及配方设计,2.液体橡胶:(1)无活性端基液体橡胶:初期多为无活性端基的低聚合度的二烯类或杂链橡胶。缺点:自由基多,定伸强度、疲劳强度和物理机械性能差。用途:胶粘剂、密封剂。,第二节 橡胶制品的原材料及配方设计,(2)带活性官能团的液体橡胶.分
15、类:A.官能团处于分子链两端:遥爪型液体橡胶;B.官能团沿分子链无规分布:非遥爪型液体橡胶。,第二节 橡胶制品的原材料及配方设计,特点:A.克服了(1)中的缺点,扩大了应用范围;B.便于自动化、连续化生产;C.设备投资少,动力消耗小;D.劳动强度低。存在问题:A.机械强度低;B.价高;C.设备和工艺存在问题。用途:胶粘剂、涂复保持材料、汽车配件、胶管、胶带(鞋)等。,3热塑性弹性体(1)嵌段共聚物:SBS、MBS等。(2)动态硫化:.动态半硫化:.动态全硫化: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有的实现了工业化。,第二节 橡胶制品的原材料及配方设计,(五)再生橡胶:1.再生方法:(1)碱法:现已淘汰;(2)油法
16、;(3)水油法:目前应用广泛。现在有动态脱硫法,减小环污染等。,第二节 橡胶制品的原材料及配方设计,2.生产工艺:切胶(25103mm)洗涤 粉碎(68;0.8mm1.0mm)3.再生机理:使硫化胶发生部分降解,破坏原网络结构,使其可塑度得到一定提高。,二配合剂 1硫化剂: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能使橡胶由线形长链分子转变为交联网状大分子的物质。(1)分类.硫磺 A.品种:a.硫磺粉:熔点:114 118,应用广泛。b.升华硫磺:重要制品 c.沉淀硫磺:乳胶薄膜 d.胶体硫磺:胶乳 e.不溶性硫磺,第二节 橡胶制品的原材料及配方设计,B.使用温度:120160 原因:S 94.5 S 120 S
17、160 S 444.6 S8 1000 S2 斜方固体 单斜固体 液体 液体 气体 气体 C.适用性:大部分不饱和橡胶,如天然橡胶、三元乙丙、异戊胶、顺丁胶、乙烯基硅橡胶、丁苯橡胶等。,D.硫磺的溶解、扩散、结晶。喷硫:主要原因:混炼不均,温度高,硫磺过多,停放时间长等。克服措施:低温短时间混炼,加适量再生胶等。,第二节 橡胶制品的原材料及配方设计,.有机过氧化物:A.过氧化二异丙苯(DCP)B.特点:a.酸性物质对硫化影响大;b.不能和炭黑混用;c.硫化温度需要低些。,第二节 橡胶制品的原材料及配方设计,C.适用性:a.饱和硅橡胶、二元乙丙橡胶、23型氟橡胶等。b.白色、透明、压缩变形小、耐
18、热制品。c.不适用丁苯橡胶、CSM等。,.金属氧化物:ZnO、MgO 常用于氯丁胶、羧基丁苯胶、羧基丁腈胶等。.树脂类:热固性烷基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等。适用:不饱和碳链橡胶、丁基橡胶、聚氨酯橡胶、聚丙烯酸酯橡胶等。,第二节 橡胶制品的原材料及配方设计,(2)用量:软制品为14份;硬制品为3050份;半硬制品10份左右。,2硫化促进剂:能够促进橡胶的硫化作用,降低硫化温度,缩短硫化时间,减少硫化剂用量并能提高或改善硫化胶物理机械性能的配合剂。(1)无机类:ZnO、MgO、PbO等。,第二节 橡胶制品的原材料及配方设计,(2)有机类 噻唑类:A.2硫醇基苯并噻唑(促进剂M)a.特点:快速促进,硫化
19、平坦性好。b.适用性:天然橡胶、二烯类合成橡胶等。c.用量:第一:12份,第二:0.20.5份。,B.二硫化二苯并噻唑(促进剂DM),第二节 橡胶制品的原材料及配方设计,秋兰姆类:二硫化四甲基秋兰母(促进剂TT)(超速促进剂)用量为0.20.3份。,次磺酰胺类:(迟效、焦烧时间长,硫化活性大,发展快,有前途)A.促进剂CZ:N-环己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用量:0.22份。,第二节 橡胶制品的原材料及配方设计,B.促进剂NOBS:N氧二乙撑-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0.52.5份。C.促进剂NS:N叔丁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D.促进剂DZ:N,N-环己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 用量为0.5
20、1份。胍类:促进剂D或DPG,用量为0.10.5份。,第二节 橡胶制品的原材料及配方设计,.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促进剂PZ:促进剂BZ。.醛胺类:促进剂H(六次甲基四胺)、促进剂808等。.黄原酸盐类:促进剂ZBX等。.硫脲类:促进剂NA-22等。.新品种:三嗪促进剂、硫代氨基甲酰次磺酰胺、硫磷酯促进剂等。,(3)要求:有较高的活性;硫化平坦期长;硫化临界温度高;对橡胶老化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不产生恶化影响。3.硫化活性剂:氧化锌和硬脂酸并用。4.硫化迟缓剂:不发生早期硫化。如水杨酸、苯酐、N亚硝基二苯胺等。,第二节 橡胶制品的原材料及配方设计,5.增塑剂(1)物理增塑剂(软化剂)能提高橡胶的可
21、塑性,有利于配合剂在胶料中分散,便于加工并能适当改善橡胶制品耐寒性的物质。作用机理:使橡胶溶胀,增加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间作用力,从而提高了可塑性。品种;硬脂酸、油酸、松节油、煤焦油煤沥青、松香、油膏等。,第二节 橡胶制品的原材料及配方设计,(2)化学增塑剂(塑解剂)作用机理:能加速橡胶塑炼时的断链作用,还能接受自由基,稳定塑炼效果。(在低温缺氧时也可使用)品种;噻唑类、胍类促进剂、硫酚、亚硝基化合物等。,6补强剂和填料(1)补强剂:凡能在胶料中主要起补强作用的填料。.作用:提高橡胶的撕裂强度、定伸强度和耐磨性等。.品种:炭黑、碳酸镁、白炭黑、活性碳酸钙、活性陶土等。.炭黑的补强机理,第二节
22、橡胶制品的原材料及配方设计,图6-1 炭黑补强示意图,炭黑的补强机理 A.物理吸附:橡胶能很好吸附在炭黑表面润湿炭黑。炭黑与橡胶间作用力大于橡胶分子间作用力。B.化学吸附:炭黑具有不均匀性,分布有活性很高的活化点,具有未配对电子,能与橡胶发生化学作用。特点:分子链易在炭黑表面滑动,但不脱离。C.补强作用:分子链的滑动,物理吸附吸收外力冲击。使应力分布更均匀。(2)填料,第二节 橡胶制品的原材料及配方设计,7防老剂:(1)胺类防老剂 酮胺类;防老剂AW:6-乙氧基2,2,4-三甲基-1,2-二氢化喹啉。防老剂RD:2,2,4-三甲基-1,2-二氢化喹啉聚合体。用量为0.53份。,第二节 橡胶制品
23、的原材料及配方设计,二芳基仲胺类 防老剂A(甲):N-苯基-萘胺 防老剂D(丁):N-苯基-萘胺 用量为1-2-5份,对苯二胺类 防老剂4010(CPPD):N-苯基-N-环己基对苯二胺,0.151份,第二节 橡胶制品的原材料及配方设计,N,防老剂4010NA(IPPD):N苯基-N异丙基对苯二胺 防老剂H:N,N-二苯基对苯二胺(2)酚类(和塑料相同),三配方设计 1配方种类;(1)基础配方:供研究或鉴定新胶种、新配合剂用的;(2)性能配方:为达到某种特性要求而进行的;(3)生产配方:在前两种配方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条件所做的实用投产配方。,第二节 橡胶制品的原材料及配方设计,2配方设计原则
24、(1)制品使用条件、质量、寿命、物理机械性能等;(2)原料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主要原料、硫化体系、操作系统、成本系统、性能系统等)(3)原材料使用立足国内,因地制宜;(4)设备和工艺特性。,第二节 橡胶制品的原材料及配方设计,3.配方设计程序(1)确定胶料的技术要求 用途、使用部位和应起作用;具体使用条件:使用温度、压力、工作周期、频率、寿命等;胶料的工艺性能;各种性能指标等。,(2)编制实验方案:基本实验配方、原料选择、性能、检测项目等;(3)试验,整理资料;(4)选取最佳配方;(5)复试35次后进行中试;(6)确定生产配方:包括组份、用量、胶料质量指标、工艺条件等。,第二节 橡胶制品的原材料
25、及配方设计,第三节 橡胶的塑炼,从第二节中可知,根据橡胶的来源不同,可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从外观形态不同,可分为粉末橡胶、颗粒胶、乳胶、橡胶溶液、液体橡胶和捆包胶等。目前橡胶厂使用的大多数是捆包胶,所以,我们主要介绍捆包胶的加工工艺。,捆包胶的加工过程,生胶 塑炼 配合剂 混炼 压延纤维材料 压出金属材料,烘胶 切胶 破胶,粉碎 筛选 溶化 过滤,裁剪,成型,硫化等,第三节 橡胶的塑炼,一橡胶的塑炼:在机械力和化学作用下,提高弹性生胶可塑性的工艺过程。1可塑性:(1)含义:橡胶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消除后橡胶仍能保持其形变的能力。,第三节 橡胶的塑炼,(2)生胶的可塑性提高,收缩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型 工艺学 第六 橡胶 加工 工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62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