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ppt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兵团农一师医院 石河子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心脏中心 罗仁 2010-01-29,一、概述,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源性休克(CS)是AMI住院死亡的首位原因,其住院病死率曾超过80%。随着药物治疗的进步、CCU病房的设立及完善、机械循环支持的进展、紧急PCI和CABG的开展以来,其住院病死率显著下降,但仍高达50%,一半病例在休克48h内死亡。,二、诊断要点,组织低灌注:心率增快、指端湿冷、尿少、呼吸困难、和神志的改变;低血压:收缩压低于80mmHg;心脏指数小于2.2L/(min.m2);肺动脉楔压(PCWP)大于18mmHg。,三、发病基础,多项临床试验显示,目前
2、约5%8%的STEMI患者合并CS,而NSTEMI患者为2.5%。AMI伴CS患者通常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约2/3为3支血管病变,20%为左主干病变,常见于左心室梗死面积大于40%的患者。迟发性CS因素:梗死面积扩展;梗死相关动脉再闭;非梗死区域心肌代偿失调;,CS的重要原因,右心室梗死;室间隔穿孔;急性二尖瓣返流(乳头肌功能不全或断裂);心室游离壁破裂;医源性因素。,医源性因素,约3/4的AMI患者入院后才发展为CS,多数发生在入院后48h之后,部分是由于药物治疗不妥所致。受体阻滞剂;ACEI;吗啡;大剂量利尿剂。,AMI伴CS的危险因素,高龄;前壁心梗;高血压;糖尿病;多支血管病变;既往梗死
3、史和心绞痛病史;既往心力衰竭史;STEMI;左束支传导阻滞。,四、病理生理,1.多数CS源于左室泵衰竭;2.约5%-20%的CS主要归因于右心室衰竭;3.病理生理环节:周围循环系统、神经体液、细胞因子的作用。低灌注状态引起包括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血管加压素在内的多种神经体液系统激活。低灌注状态引起周围血管阻力增加的反射机制。AMI发生后24 72h,体内多种细胞因子显著升高,其中IL-6和TNF-发挥心肌抑制作用,TNF-还可诱导内皮功能异常,进一步减少冠状动脉血流。,五、临床表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临床表现-病史,AMI一般具有典型胸痛病史。急性心肌梗死的机械并发症通常在
4、心肌梗死后几天或一周,可能以胸痛为先兆,但更常见的为突然发生的急性肺水肿或心脏骤停。心律失常患者可有心悸、晕厥前或晕厥的症状。,临床表现-体格检查,1)生命体征给升压药时,收缩压低于90mmHg,未治疗的患者收缩压低于80mmHg;心率增快(交感神经刺激);呼吸频率增快(肺淤血);,临床表现-体格检查,2)胸部 在大多数病例胸部听诊可闻及肺部广泛罗音;右心室梗死的患者或低血容量的病人可以无肺淤血的体征。,临床表现-体格检查,3)心血管系统颈静脉充盈(低血容量患者可正常);扩心病患者可有心尖搏动移位;心包积液或心包填塞病人心音减弱;左室功能障碍有第3心音奔马律;右心衰竭病人:肝大、肝脏搏动及腹水
5、;二尖瓣反流及室间隔杂音。,临床表现-体格检查,4)四肢周围脉搏减弱;外周水肿;紫绀和四肢冰冷;腹部网状青斑。,六、辅助检查,心源性休克的诊断包括低血压和外周灌注不良。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资料,特别是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作出诊断。心源性休克是根据临床标准诊断的临床综合症。,辅助检查-心电图,通常有助于鉴别心源性休克的病因。明确诊断陈旧性及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右心室梗死(V4R 导联ST段抬高);心律失常的类型。,辅助检查-X线胸片,心脏增大;肺淤血;肺水肿;右室衰竭或低血容量的患者肺淤血可以不明显或没有。,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左右心室功能;瓣膜功能;右室压;检测分流;心包积液或心包填塞。,
6、辅助检查-血流动力学监测,2004年AAC/AHA指南:肺动脉漂浮导管(Swan-Ganz导管)置入行血液动力学监测列为AMI伴CS的a类适应症(证据水平C)200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肺动脉漂浮导管(Swan-Ganz导管)置入行血液动力学监测列为AMI伴CS的b类适应症(证据水平C),辅助检查-氧饱和度,七、心源性休克的处理,心源性休克的诊断;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给氧;Swan-Ganz导管;PCWP小于18mmHg时应补充液体 PCWP大于18mmHg时应给正性肌力药物心电图,超声心动图;AMI时导管室行IABP、冠脉成形术或外科搭桥术 MI伴机械性并发症:使用IABP、急
7、诊手术。,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减少死亡率的唯一治疗方法是血运重建(介入或外科手术)。许多药物和非药物的措施在进行血运重建前可有助于稳定患者。,机械并发症处理,并发症种类:室间隔穿孔、急性二尖瓣返流及心室游离壁破裂。唯一有效治疗手段:外科手术治疗。急性二尖瓣返流多见于下、后壁梗死,LVEF往往无严重下降,病死率高达39%55%。AMI的机械并发症中,易导致室间隔穿孔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高血压、大面积梗死、右心室梗死和高龄。室间隔穿孔病死率高达87.3%,高龄和右心室极度衰竭的室间隔穿孔患者,病死率接近100%。,右室梗死,早期识别右心室梗死,维持适量的前负荷,使右心室舒张末压维持于10 1
8、5mmHg。此时如CS仍持续存在,需考虑正性肌力药和升压药物的使用,避免使用硝酸酯类药等血管扩张剂、吗啡和受体阻滞剂。吸入NO可以选择性扩张肺动脉,降低肺血管阻力,减轻右心室后负荷,增加右心室CI和每搏量,改善血流动力学。IABP可能对右心室衰竭有效,因其可以减轻右心室后负荷。早期血运重建治疗仍是关键,可望获得与左心室CS相似的疗效。,心律失常处理,通过心电图监测已经发现心律失常可促使心源性休克发生,应该及时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应进行电复律。缓慢性心律失常在某些情况下可进行药物治疗(如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但必要时应进行体外或经静脉起搏。,呼吸机给氧,常伴呼吸
9、衰竭应尽一切努力保证适当的通气和给氧。大多数心源性休克患者需要机械通气以补充氧。通气不足导致呼吸性酸中毒,加重组织灌注低下导致的代谢性酸中毒,影响心功能,从而影响正性肌力药物的疗效。,扩容,心肌梗死后伴有休克的患者可以有相对性的低血容量。血容量减少的原因:静水压增加及血管通透性增加。休克患者的最佳充盈压需高于正常人(左室功能受损时,需要较高的前负荷才能达到合适的心排血量)。PCWP在18 22mmHg是适合的,超过此值时将导致肺淤血而不能进一步增加心排血量。当PCWP降低或正常时,应首先静注200 300mL生理盐水进行扩容,特别要注意监测心排血量和PCWP。,紧急血运重建(一),当前发达国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急性 心肌梗死 伴心源性 休克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62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