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图形汇总.ppt
《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图形汇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图形汇总.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急性心肌梗死的不典型图形,第一时间发现与做出正确的处理关系到患者的预后与治疗,所以作为一名临床医师必须普及这方面的知识,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 的决策,而不至于处理被动、甚至慌忙手脚,但是及早地处理关键是及早第一时间的识别判断尤为重要,而此时心肌酶往往还没出结果,那么临床对 ACS或AMI第一时间的识别尤其凸显其重要性,争取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决策。,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时间过早:心梗极早期,心电图还未出现典型的病理性Q波、ST段抬高和T波改变;2.部位特殊:梗死出现在心电图记录盲区,如左心室后基底部、左心室后壁以及右心室等;3.类型不同:ST段不升反降,非Q波心梗等;4.
2、多部位梗死:当出现多部位心肌梗死时,异常图形可相互抵消;5.被其它异常心电图掩盖 如心肌梗死伴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预激综合征合并左前分支阻滞时,心肌梗死的图型会被掩盖。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心脏等危症患者往往无典型的定位性ST段抬高,但掌握其分类与心电图特征,将有助于对其早期识别。,Wellens综合征,Wellens综合征是以心电图T波改变为特征,伴严重的左前降支冠脉近端狭窄的临床综合征。1982年荷兰心脏病学家Wellens等发现,145名UAP入院患者中,26名(18%)心电图表现为胸前导联T波双支对称性深倒置或正负双向,并逐渐恢复直立的变化。此种心电图改变称为Wellens
3、综合征。诊断标准:既往有胸痛病史;胸痛发作时心电图正常;心肌酶正常或轻度升高;无病理性Q波或R波振幅下降或消失;V2V3导联ST段在等电位线或轻度抬高(0.1mV),呈凹面型或水平型;在胸痛消失期间,心电图TV2TV5/6导联呈对称性倒置或双向;CAG:左前降支近端严重狭窄。根据T波改变形态分为2型:1型:胸前导联T波深的对称性倒置,约占75%;2型:T波呈双向改变,占25%。,Wellens综合征1型,Wellens综合征2型,42岁男性,间断胸痛1天门诊就诊。,De winter综合征(ST压低/T波高尖综合征),De Winter综合征是2008年荷兰鹿特丹心内科医生De Winter等
4、人通过回顾其心脏中心1532例LAD近段闭塞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电图发现,其中有30例并未出现典型STEMI超急性期心电图表现模式。De winter综合征的诊断价值:诊断左前降支急性阻塞的阳性预测值为100%;多见于中年男性,大多数为单支血管病,均无左主干病变;50%患者的犯罪血管包绕下壁心肌;极易误诊为可逆性心肌缺血。De winter综合征相关心电图特点:胸前V1V6导联J点压低0.10.3mV,ST段呈上斜型下移,随后T波对称高尖;QRS波通常不宽或轻度增宽;部分患者胸前导联R波上升不良;多数患者aVR导联ST段轻度上抬。,46岁,男性。胸痛持续约20分钟,4小时后缓解,首次心电图有ST
5、段压低伴对称高尖T波,上述改变持续约50分钟后,行急诊PCI术,冠脉造影示LAD近段次全闭塞,cTnT 2.15g/L,确诊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图4A);PCI术后描记心电图,上述ST-T段改变消失(图4B),12导联心电图无ST段抬高的STEMI,79岁,女性,胸痛2小时来急诊。cTnl(-),记录心电图时胸痛减轻。从患者12导联心电图上未见ST段抬高,加做V7、V8、V9导联后,可见明显ST段抬高,故加做导联非常重要。,急性正后壁心梗,1964年,Perloff等提出“正后壁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标准,认为其可与下壁或外侧壁梗死共存或单独发生。单纯正后壁梗死仅占急性心肌梗死的0.
6、5%7%。由于正后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不典型,容易漏诊,从而使一部分病人不能及时接受再灌注治疗。2002年AHA/ACC建议不同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心肌核素显像及MRI等,采用统一的心脏解剖断层,取互相垂直的左室长轴和短轴切面进行分区,将左心室共分为17区,分别与相应的冠状动脉供血区对应,并给予统一的命名。在统一左心室分区中,“正后壁”对应于下壁基底部(4区),“正后壁梗死”应称为“下壁基底部梗死”。2007年的心肌梗死统一定义(ESC/ACCF/AHA/WHF)也将“正后壁”梗死改称为“下壁基底部”梗死,归属于下壁梗死。,V1V2导联(尤其是V1)与V7V9导联相对应,即形成镜像
7、关系。过去认为V1导联R波增高(R/S1)的正后壁心肌梗死实为侧壁心肌梗死,而非后基底段心肌梗死。V7V9导联对应的是左心室的钝缘区域,偏下、偏后的侧壁,因此,心电图的“正后壁”应为心脏的后侧壁(实际上为下后侧壁)区域。在2006年国际Holter和无创心电学委员会关于左心室定位的心电图命名专家共识中指出,正后壁是不存在的,代表的侧壁。这个广义的侧壁包括V7V9(V1V2镜像变化)、V5V6、I、aVL导联的变化。为了与经典的心电图定位吻合,V7V9(V1V2镜像变化)称为后侧壁比较合适,而V5V6仍称为前侧壁,I、aVL导联称为高侧壁。,患者男性,56岁,间断性胸痛4天,加重并呈持续性胸痛2
8、小时。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心电图提示V2V4导联和II、III、aVF导联ST段压低0.1mV,V89轻度ST段抬高(0.02mV)。入院后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均明显升高。,左心室正后壁相当于左心室的钝缘(区),多是由冠状动脉的左回旋支(钝缘支)供血,少部分为右冠状动脉(比较粗大)供血和左前降支。正后壁的心肌梗死多由左回旋支闭塞引起。左心室的侧壁距离胸壁V7V9导联较远,而且其间隔着较多的肺组织,后者导电性差,从而导致左心室后侧壁电活动在V7V9导联上的QRS波群振幅低,ST段的改变幅度也明显低于V1V2导联的镜像改变。由于正后壁导联距离心脏较远,心电信号损失较多,因此ST段抬高的
9、幅度低于其他壁的导联。有专家将0.05mV(0.5mm)作为正后壁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如采用ST段抬高1mm作为诊断标准,诊断敏感性仅49%58%;若以ST段抬高0.5mm作为诊断标准,诊断敏感性可提高到94%。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超急期,V7V9导联ST段抬高的同时伴随T波高尖,随后可出现T波倒置。但是,由于超急期持续时间短,加上正后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本身就不典型,因此临床上常见的正后壁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改变是T波倒置。正后壁心肌梗死时,V7V9导联并不一定有病理性Q波。有专家指出,QV7V90.04秒,V7导联Q/R1/3,V8导联1/2,V9导联1作为正后壁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右胸导
10、联镜像改变由于V1V3导联是V7V9导联的镜面像。当正后壁发生心肌梗死时,V7V9导联出现的ST-T抬高、T波倒置和病理性Q波在V1V3导联上表现为ST段压低、T波增高和高R波,这种改变实际上是后壁导联心电图在右胸导联的“镜面映像”,故在常规12导联心电图V1V3导联出现这种改变时要高度怀疑为正后壁梗死。值得注意的是,V3R、V4R、V5R也可出现V1导联的心电图改变。多数作者建议,用于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诊断的ST段压低标准为0.2mV(2mm)。对于诊断急性正后壁心梗特异性达90%以上。有专家认为的正后壁心肌梗死的V1、V2导联QRS波群诊断参考标准为:V1导联R/S0.5;V1导联R波振幅
11、3mm;R波时限40ms,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大多数学者认为,除外其他原因,V1、V2导联异常增高的R波等同于Q波。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随时间演变的特点。在发病12小时以内V1、V2导联R波无明显增高,而是随着病情演变呈逐渐升高趋势,往往在3天以后V1、V2导联R/S1。因此,V1、V2导联出现高R波不能作为急性后壁心肌梗死早期心电图特征。当患者有胸痛伴V1、V2导联ST段压低时,尽管没有V1、V2导联R波增高,需加做V7V9导联,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后壁邻近范畴其他部位(如下壁、高侧壁、前侧壁等)进行综合判断。,超急性期T波,超急性期T波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常出现在ST段抬高之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急性 心肌梗死 典型 图形 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62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