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纯培养与显微技术.ppt
《微生物的纯培养与显微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的纯培养与显微技术.ppt(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微生物学洪 龙 62756091生物技术楼 202hongl,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参考书,(1)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微生物生物学,杨苏声、周俊初,科学出版社,2004(3)“Brocks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 11TH”,Michael T.Madigan,John M.Martinko,Jack Parker,Prentice Hall,2006(4)“Microbiology”,Lansing M.Prescott,Donald Klein,John Harley,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
2、,2005,讲授内容,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第七章:病毒(噬菌体)第十三章: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节选)课件下载:北大教学网,微生物学 沈萍主编 2006年高教出版社,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与显微技术,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与显微技术,一、显微技术 各种显微镜、决定显微镜的分辨率的因素、细菌的染色方法,二、纯培养技术 纯培养技术 纯培养技术的局限,微生物学发展与微生物学技术的关系:列文虎克、巴斯德、科赫,微生物学的基础实验技术,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与显微技术,显微技术,纯种分离与培养技术,无菌技术,染色技术,看,做,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
3、培养与显微技术,微生物基础实验课的教学思路,第三个模块:四大类微生物的分离;涉及培养四大类微生物所需培养基的配制,灭菌、纯种分离、保藏等,巩固第一个模块的知识探索性实验,注重广度;第四个模块:未名湖水质检测;大肠杆菌的形态、生理生化、鉴定以及实际应用(国标)探索性实验,注重深度;,分为4个模块:第一个模块:四大类微生物的形态学特征,基础知识验证性实验;要求学生能认识四大类微生物;第二个模块:噬菌体效价测定验证性实验;病毒特性;,一、显微技术,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与显微技术,(一),微生物生长快速与其大小相关。,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与显微技术,生长速度快与其大小相关,比表面积大,有利于营养吸
4、收、物质交换,大肠杆菌代时是20分钟,48小时可产生2.2*1043个细胞,重量相当于地球的4000倍。,我家里的几位女眷想要看醋里的线虫,可是看了以后,厌恶地发誓说再也不用醋了。要是我告诉她们在口腔里牙垢上生活的动物比全国的人口还多,她们将会怎样反应呢?Leeuwenhoek,微生物的大小,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与显微技术,(一),细胞型m;非细胞型nm,设计能自主生活的(微)生物?,科学问题:生命的最小极限?,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与显微技术,(一),最少的基因数,192,基因敲除与互补参考文献Kobayashi K.et al,(2003)Essential Bacillus subti
5、lis genes,Proc.Natl.Acad.Sci.USA,100:4678-4683,理论上最小的可独立生活的生命体应140nm,必需基因的类别,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与显微技术,(一),物质结构基础 水是生命活动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场所,“勇气”号和“机遇”号的一个重要使命,(1)DNA复制,(2)DNA复制的修复系统,(3)RNA转录,(4)蛋白质翻译,(5)分子伴侣,(6)能量代谢,(7)辅酶,(8)细胞膜系统,已知最小的独立生活的生命体,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与显微技术,(一),最大的细菌,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与显微技术,(一),费氏刺骨鱼菌80*600m,纳米比亚硫珍珠菌75
6、0m,决定显微镜观察效果的因素,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与显微技术,(一),分辨率:最小可分辨距离,反差:样品区别于背景的程度,显微镜的种类,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与显微技术,(一),电子显微镜 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光学显微镜 普通光学显微镜 暗视野显微镜 相差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分辨率是决定观察效果最重要的指标,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与显微技术,(一),0.5 l 分辨率=n sin,n玻片与物镜间介质的折射率空气(n=1.0);水(n=1.33);香柏油(n=1.52);玻璃(n=1.54),光学显微镜原理,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与显微技术,(一),:物镜镜口角的
7、一半n sin:数值孔径(numerical aperture),其数值越大,显微镜分辨率越好。,光学显微镜原理,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与显微技术,(一),光线在穿过折射率不同的介质时发生折射,观察细菌应使用油镜,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与显微技术,(一),浸没油与玻璃的折射率相近,很多原来由于在透镜及载片表面的反射和折射而损失的光线可以进入物镜,使照明亮度提高,改善观察效果。,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与显微技术,(一),放大倍数越高,工作距离越短,光学显微镜物镜的特性,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与显微技术,(一),在对细菌、放线菌等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时,油镜最常使用,也最为重要。,提高数值孔径的途径
8、,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与显微技术,(一),增大透镜直径,以增加镜口角;不实用增加折射率;采用短波长的电磁波,暗视野显微镜(dark-field microscopy),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与显微技术,(一),样品与背景之间的反差增大,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与显微技术,(一),样品与背景之间的信噪比增大,暗视野显微镜(dark-field microscopy),暗视野显微镜(dark-field microscopy),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与显微技术,(一),小至 4200nm的微粒子,分辨率可比普通显微镜高50倍,生物体的明细外貌及其运动,但是看不见内部细微结构。,相差显微镜(phas
9、e-contrast microscopy),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与显微技术,(一),荷兰人Frits Zernike(F泽尔尼克)195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相差显微镜,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与显微技术,(一),原理:细胞各部分的折射率及厚度差异 光程差 相位差 相板 振幅差(明暗差),细胞内部结构,荧光显微镜(Fluorescent microscopy),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与显微技术,(一),荧光显微镜,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与显微技术,(一),荧光显微技术在免疫学、环境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中应用普遍。,各种光学显微镜的使用范围,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与显微技术,(一),暗视野显微
10、镜:未经染色的活细胞,背景暗,标本亮,样品的轮廓、运动,普通光学显微镜:经染色的细胞,背景亮,标本暗,荧光显微镜:观察特异的细胞,相差显微镜:细胞内的细微结构,电子显微镜,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与显微技术,(一),光学显微镜(=550 nm)的分辨率为 220 nm。电子的波长比可见光小1000倍。,透射电镜,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与显微技术,(一),使用电子,电磁圈和荧光屏,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与显微技术,(一),分辨率:0.2nm(理论值)透射电镜:细胞内的超微结构,超薄切片镜筒高度真空,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与显微技术,(一),经磁透镜汇集的电子探针在样品表面扫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生物 培养 显微 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61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