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安全知识幻灯.ppt
《建筑企业安全知识幻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企业安全知识幻灯.ppt(1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10/1,1,安全知识讲座,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成 宗 烈,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安全评价师,2023/10/1,2,序火的起源 地球迄今为止已有46亿年以上的历史,而人类起源距今只有二三百万年的时间。远在人类没有出现之前,就有了火的存在。这种火是由于雷击、火山或植物自燃引起的,是一种自然现象,人们通常把它叫做“自然火”。,由于原始人对火缺乏正确的认识,因而在上古时代,对火的起源有种种的传说和神话,认为火是天火、神火。,防火防爆安全技术,2023/10/1,3,人类究竟何时开始懂得用火,至今众说纷纭,据考古表明,人类约在3000年前就懂得用火,火的力量给人类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而火的利用
2、给了人类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变化,例如火能用来照明,烤熟食物,烤暖身体,驱走猛兽,保护安全等等。,人类对于火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由神话到传说,发展至燃素说到后来的燃烧理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2023/10/1,4,火的传说 钻木取火。通过钻木摩擦生火,再引燃易燃物,取得火种,点燃火堆。,在我国古代有燧人氏“钻木取火,以化腥臊”的传说。在古希腊有被人们尊为“光明使者“的普罗米修斯用茴香秆从太阳神那里引火到人间,人们从此有了火的神话故事。,防火防爆安全技术,2023/10/1,5,用火石、火镰、火绒取火。传说是原始的人们,打猎时用石块投掷猎物,因石块相碰冒出火星,欠而久之,学会用石头互相撞击,
3、打出火星,再引燃植物的绒毛取火。后来,这方法经多方改良,形成了火石、火镰、火绒的系统取火工具。,防火防爆安全技术,2023/10/1,6,火的文明,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可以说认识和掌握自然火是人类智慧启迪的第一步;而人类在火光中得到光明,在寒冷中取得温暖,利用火抵御野兽侵袭是火对人类智慧启迪的第二步;继而人类掌握了用火烧烤食物,摆脱了茹毛饮血的时代,使人类大脑在吃熟食过程中更加发达,这是火对人类智慧启迪的第三步,人类从此揭开了认识自然改变自然的新篇章。是火将人类带进文明时代。,防火防爆安全技术,2023/10/1,7,防火防爆安全技术,2023/10/1,8,火的灾难 火具有两重性。火给人类带
4、来了文明也带來了灾难,从古至今,火作为一种具有很大破坏性的多发生的灾害,给人类的生活、生产乃至生命安全构成了威胁。火灾,能烧掉人类经过辛勤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使工厂,仓库、城镇、乡村和大量的生产、生活资料化为灰烬,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活。,防火防爆安全技术,2023/10/1,9,火灾,能烧掉茂密的森林和广袤的草原,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化为乌有,还污染了大气,破坏了生态环境。火灾,能烧掉大量文物、典籍,古建筑等诸多的稀世瑰宝,毁灭人类历史的文化遗产,造成无法挽回和弥补的损失。火灾,不仅使一些人陷于困境,它还涂炭生灵,夺去许多人的生命和健康,造成难以消除的身心痛苦。,防火防爆
5、安全技术,2023/10/1,10,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第一讲燃烧及其特性,2023/10/1,11,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主要介绍燃烧特性与燃烧的条件,2023/10/1,12,防火防爆安全技术,1、燃烧现象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或氧化剂,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并且放热、发光的一种现象。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而另一种物质则得到电子被还原,两种物质得失电子的数量相等。例如金属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失去两个电子被氧化,氧则得到两个电子被还原。,2023/10/1,13,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经营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大都是可燃物质和空气中的氧进行剧烈氧化还原
6、反应,但燃烧反应并非都要有 参加,例如铁或氢在 气中燃烧,氯得到了电子被还原成铁和氢失去电子被氧化。从化学原理看,一切燃烧现象均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氧化还原反应并不都属于燃烧现象。燃烧必须具有三个特征:(1)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2)放出大量热;(3)发出光。,氧,氯,2023/10/1,14,防火防爆安全技术,2、燃烧的条件 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有可燃物存在。(2)有助燃物存在,即有氧化剂存在。(3)有能导致着火的能源,即点火源。物质燃烧的三要素:可燃物 助燃物 着火源,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三要素,2023/10/1,15,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什么叫可燃物?不论固体、液体、气体
7、,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或其他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一般都称为可燃物。,固态如棉布、木材、纸张、炸药、硫磺、金属粉末、亚硝酸钠等;液态如甲醇、乙醇、汽油、煤油、苯、香水、摩丝等;气态如氢气、乙炔、石油液化汽等。,2023/10/1,16,什么叫助燃物?凡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都叫助燃物。人们都知道氧气属助燃气体,除了氧还有氯气、氧化氮和氧化剂氯酸钾、高锰酸钾等。,防火防爆安全技术,2023/10/1,17,什么叫着火源?凡是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热能源都叫着火源。如明火、摩擦撞击火花、高温表面、电气火花、静电火花、化学反应热,绝热压缩、光和射线、雷电火花等。,防火防爆安全技术,2023/10/1
8、,18,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燃烧的三要素也称为燃烧三个条件,但有时三个条件都具备了,燃烧也不一定发生。这是因为可燃物未达到一定的浓度,助燃物数量不够,点火源没有足够的强度(温度和热量)。例如氢气和空气混合其浓度低于4便不能点燃。大气中氧含量为21,随着燃烧的进行氧含量逐渐减少,当低于14时,燃着的木块也会熄灭。电焊火花足以引燃可燃气体混合物,但不能点燃木材和煤块,这是因为火花温度虽高,但热量不足。,2023/10/1,19,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近代燃烧理论认为燃烧是一种自由基的链锁反应,燃烧除具备上述三要素外,还必须保证可燃物和助燃物之间的链锁反应不受干扰,即“不受抑制的链锁反应”,这便是燃烧的第
9、四个条件。,若控制或消除燃烧条件的任何一个或达不到上述要求,燃烧便会停止。根据这个原理就可以设法防火和灭火。,2023/10/1,20,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案例1内蒙古体育馆主体工程发生火灾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2006年月日时分左右,正在建设中的内蒙古体育馆主体工程发生大火,起火原因是工人在进行焊接作业时,引起周围的草帘子燃烧而引发大火。火灾未造成人员伤亡。,2023/10/1,21,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体育馆火灾现场,2023/10/1,22,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案例2北京通州区一处建筑工地发生火灾 2007年2月5日19点,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梨园城铁路站附近的一座高层建筑工地发生火灾,由于着火点在建
10、筑物的高层,给消防灭火带来困难,到23点大火仍未扑灭。,2023/10/1,23,防火防爆安全技术,2023/10/1,24,防火防爆安全技术,3、燃烧的类型 闪燃、着火、自燃。(1)闪燃和闪点 可燃液体挥发的蒸汽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遇明火发生一闪即逝的燃烧叫闪燃。把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闪点。从消防安全观点来说,液体闪点就是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的最低温度。闪点越低,引起火灾爆炸的危险性越大。,2023/10/1,25,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闪点是评价可燃液体燃烧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 2005)规定,闭杯闪点小于或等于61的液体为易燃液体,并按闪点的高低分成三项
11、:第1项 低闪点液体 闪点-18 第2项 中闪点液体-18闪点 23 第3项 高闪点液体 23闪点 61,2023/10/1,26,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测定闪点的方法有开杯法和闭杯法两种。开杯法是将可燃液体样品放在敞口容器中,加热进行测定。闭杯法是将可燃液体样品放在有盖的容器中加热测定。同一种可燃液体样品,测定的方法不同,其值也不同,一般开杯闪点要比闭杯闪点高1525。,2023/10/1,27,防火防爆安全技术,(2)着火和着火点 可燃物在空气中受到火源作用而发生的持续燃烧的现象。可燃物开始持续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不论是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可燃物质,如与空气共同存在,当达到一定温度时,与火源接
12、触就会燃烧,并移去火源后继续燃烧。这时,可燃物质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也叫做燃点。,2023/10/1,28,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液体的燃点可用测定闪点的开口杯法来测定。一般液体燃点高于闪点,易燃液体的燃点比闪点高15。常见可燃物的燃点:纸张130;棉花210;木材295。赛璐珞100;硫为207;松节油53;布匹200;麦草200;橡胶120,,2023/10/1,29,案例3汉口一建筑工地突发大火 2003 年10月22日夜11时许,汉口江岸区幸福 人家 建筑工地一栋在建的七层 高楼突发大火,该楼刚封顶,火势自顶向下蔓延,浓烟四起。经过消防人员近两小时扑救,大 火已基本被扑灭。大火是由六楼
13、模板燃烧而引起的。,防火防爆安全技术,2023/10/1,30,防火防爆安全技术,(3)自燃和自燃点 可燃物在没有直接火源作用下,由于自身内部的物理、生物、化学反应,温度不断集聚升高,达到燃点发生燃烧的现象叫蓄热自燃。使某种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就是该物质的自燃点,也叫自燃温度。如磷、磷化氢是自燃点低的物质。赛璐珞、黄磷,2023/10/1,31,案例4上海浦东新区建筑工地内发生火灾 2005年12月22日12时37分许,上海市浦东新区银城南路1号“汤臣一品”建筑工地内发生火灾,过火面积约50平方米,火灾未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约3000元。火灾原因为该工地在进行绿化工程施工时,操作工
14、人违章切割,电火花引燃用于绿化工程防水处理的泡沫塑料板造成火灾。,防火防爆安全技术,2023/10/1,32,防火防爆安全技术,2023/10/1,33,案例5哈尔滨市一处建筑工地发生火灾 2006年8月15日8时20分左右,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爱建路百联购物中心附近的一处建筑工地发生火灾,由于扑救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此次失火原因是由于施工人员操作不当,导致楼体上的防护网和工地上堆积的保暖材料苯板燃烧造成的。,防火防爆安全技术,2023/10/1,34,防火防爆安全技术,2023/10/1,35,防火防爆安全技术,4、燃烧的形式 可燃物质由于状态不同,在空气中燃烧的形式也不相同:可燃气体按燃
15、烧过程可分为混合燃烧和扩散燃烧两种。可燃气体和空气或氧气预先混合后的燃烧称为混合燃烧。混合燃烧的速度快,温度也高,通常混合气体的爆炸就属于这一种。可燃气体从管中放出,与空气中的氧分子互相扩散,边混合边燃烧,这种称为扩散燃烧。,2023/10/1,36,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可燃液体通常不是液体本身燃烧,而是液体受热蒸发产生的蒸气与空气混合燃烧,这种形式称蒸发燃烧。很多固体和不挥发性液体,由于加热分解产生可燃气体而燃烧,这种燃烧称分解燃烧。有些固体物质如木材,热分解后剩下碳时,其燃烧是在表面上进行的,称为表面燃烧 金属的燃烧属于这一类。木材的燃烧是分解燃烧与表面燃烧交替进行的。前面几种燃烧都有火焰产
16、生,表面燃烧一般不产生火焰。,2023/10/1,37,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燃烧热的传播形式有哪些?主要是以传导、辐射和对流三种方式向外传播。什么叫热传导?以物体接触利用分子运动传播热能的现象叫热传导。什么叫热辐射?以辐射线传播热能的现象叫热辐射。什么叫热对流?利用空气流动传播热能的现象叫热对流。,2023/10/1,38,案例6焦作一建筑工地发生火灾 2005年12月4日12月4日15时40分,焦作远大南北苑南苑建筑工地木工区木料堆发生大火。火势最大时火焰达四米多高。现场建筑工人30余人也投入到救火之中。经消防人员和建筑工人合力扑救,16时10分,火势基本得到控制。火灾原因不详。,防火防爆安全
17、技术,2023/10/1,39,防火防爆安全技术,2023/10/1,40,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第二讲爆炸及其特征,2023/10/1,41,防火防爆安全技术,1、爆炸特征 从广义上讲,物质由一种状态(物质)迅速地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物质),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巨大能量,同时产生巨大声响的现象称为爆炸。爆炸现象一般具有如下几个特征(1)爆炸过程进行得非常快;(2)爆炸点附近压力急剧上升;(3)周围建筑物或装置发生震动或被破坏;(4)发出响声。,2023/10/1,42,防火防爆安全技术,2、,2023/10/1,43,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物理性爆炸 这种爆炸是由物理变化而引起的,物质因状态或压
18、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爆炸的现象称为物理性爆炸。物理性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改变,2023/10/1,44,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位于潼南县城的一家临街气体经营部发生氧气瓶爆炸事故,致5人死亡、1人重伤,氧气瓶爆炸,2023/10/1,45,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化学性爆炸 由于物质发生迅速的化学反应,产生高温、高压而引起的爆炸称为化学性爆炸。化学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和成分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2023/10/1,46,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山西襄浏花炮厂发生爆炸,25人死亡9人受伤,2023/10/1,47,防火防爆安全技术,(3)核爆炸 由原子核分裂或热核的反应引起的爆炸。主要危害光辐射、冲击波、早
19、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及放射性沾染,2023/10/1,48,案例7辽宁新民一家化工厂油罐发生爆炸 2006年12月22日10时20分,辽宁新民市某化工厂内发生爆炸。熊熊烈火伴随着浓烟和爆炸声响弥漫在城市上空,经过两个小时的紧急扑救,火势最终得以控制。目前,爆炸原因正在调查之中。,防火防爆安全技术,2023/10/1,49,爆炸现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2023/10/1,50,爆炸现场尚未被疏散的群众家属,防火防爆安全技术,2023/10/1,51,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案例8江苏射阳化工厂“7.28”大爆炸 2006年7月28日8时45分,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盐城氟源化工有限公司临海分公司(工商核准
20、拟用名)1号厂房(2400平方米,钢框架结构)发生一起爆炸事故,死亡22人,受伤29人,其中3人重伤。射阳县有关部门查明,当时共有71名工人在厂内,其中21人撤离,目前29人受伤。其中,氟源化工厂董事长、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均受重伤。,2023/10/1,52,防火防爆安全技术,2006年7月27日15时10分,首次向氯化反应塔塔釜投料。17时20分通入导热油加热升温;19时10分,塔釜温度上 升到130,此时开始 向氯化反应塔塔釜通氯 气;20时15分,操作 工发现氯化反应塔塔 顶冷凝器没有冷却水,于是停止向釜内通氯气,关闭导热油阀门。,2023/10/1,53,防火防爆安全技术,28日4时20
21、分,在冷凝器仍然没有冷却水的情况下,又开始通氯气,并开导热油阀门继续加热升温;7时,停止加热;,8时,塔釜温度为220,塔顶温度为43;8时 40分,氯化反应塔发生爆炸。,2023/10/1,54,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事故原因初步调查分析(一)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在氯化反应塔冷凝器无冷却水、塔顶没有产品流出的情况下没有立即停车,而是错误地继续加热升温,使物料(2,4-二硝基氟苯)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并最终导致其分解爆炸是本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2023/10/1,55,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该项目没有执行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在新建企业未经设立批准(正在后补设立批准手续)、生
22、产工艺未经科学论证、建设项目未经设计审查和安全验收的情况下,擅自低标准进行项目建设并组织试生产,而且违法试生产五个月后仍未取得项目设立批准。该企业违章指挥,违规操作,现场管理混乱,边施工、边试生产,埋下了事故隐患。现场人员过多,也是扩大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2023/10/1,56,防火防爆安全技术,3、爆炸浓度极限与实际意义 可燃气体(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浓度下,遇到火源都能爆炸,而必须是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火源才能发生爆炸。这个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可燃气浓度范围,称为可燃气的爆炸极限(包括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2023/10/1,57,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不同可燃气(蒸气)的
23、爆炸极限是不同的,如氢气的爆炸极限是4.0%75.6(体积浓度),意思是如果氢气在空气中的体积浓度在4.075.6之间时,遇火源就会爆炸,而当氢气浓度小于4.0或大于75.6时,即使遇到火源,也不会爆炸(空气不足或空气过剩)。甲烷的爆炸极限是5.015.0,意味着甲烷在空气中体积浓度在5.015.0之间时,遇火源会爆炸,否则就不会爆炸。,2023/10/1,58,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可燃粉尘爆炸极限的概念与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是一致的。爆炸极限一般用可燃气体(粉尘)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可燃气(粉尘)的重量百分数表示(gm3或mgl)。凡是遇到火源能发生燃烧和爆炸的颗粒微小的固体物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 企业 安全 知识 幻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60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