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第一章 解表药 ppt课件.ppt
《中药学第一章 解表药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第一章 解表药 ppt课件.ppt(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目的:1.掌握本章具体药物的功效、应用及功效相似药物的异同点。2.熟悉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辛温解表药与辛凉解表药的性能特点、注意事项。,第一章 解表药,概述1 含义: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又谓发表药。2 作用与性能:本类药物多具有辛味,性能发散,主入肺、膀胱经,偏行肌表,使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而解,具有发散肌表的作用,部分解表药还兼有宣肺利水,平喘、胜湿止痛、透疹等作用。3 分类:发散风寒药和发散风热药两类,注意事项:(1)辩明风寒与风热;(2)适当配伍;如风寒夹湿的痹痛配祛风湿药,风热表证配清热解毒药,气虚、阳虚、阴虚等配补气、助阳、滋阴药等
2、;(3)用量不宜过大;发汗以微汗为宜;(4)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疮疡日久、淋病、失血者、虽有表证,也应慎用。(5)因时、因地适当增减用量。,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本类药物味辛性温,辛以发散,温可祛寒,以发散风寒为主要功效,主要用于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头痛身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等,部分药物兼有宣肺平喘、利水、胜湿止痛等作用,还可用治喘咳、水肿、痹证等。,麻 黄,来源:为麻黄科亚灌木草麻黄、木贼麻黄及中麻黄的干燥草质茎。主产于河北、内蒙古、甘肃、山西等地。秋末采收。阴干切段。生用、蜜炙或捣绒用。,药材,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 效:发汗解表,
3、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温经散寒。临床应用:1.用于风寒表实证。麻黄汤 2.用于咳喘实证。射干麻黄汤 3.用于风水水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小儿肾炎)4、用于风寒湿痹、阴疽、痰核。阳和汤,用法用量:煎服,3 10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宜炙用。捣绒缓和发汗,小儿、年老体弱者宜用麻黄绒或炙用。使用注意: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咳喘由于肾不纳气的虚喘者慎用,麻黄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并可升高血压,失眠及高血压患者慎用。,性能特点:本品味辛发散,性温散寒,其气微香,入肺与膀胱经,善达肌表,开腠理,透发窍,发汗解表以散风寒,为辛温发汗之峻品,被称为“发汗解表第一药”;又可宣通肺气以平喘止咳
4、,凡肺气壅遏而致失宣降之咳喘证,皆可配伍应用,为宣肺平喘之良药;且能宣通肺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利水消肿,以治风水水肿。此外,取其温通宣达之性,散寒通滞以逐经络阴寒之邪,治风寒湿痹、阴疽、痰核等证。,桂 枝,来源:为樟科常绿乔木肉桂的干燥嫩枝。主产于广西、广东、云南、福建等地,春夏采收。晒干或阴干,切片生用。,药材,性味归经:辛、甘,温。归肺、心、膀胱经。功 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临床应用:1.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桂枝汤柴胡桂枝汤 2.用于寒凝血滞的痹证,脘腹冷痛,痛经,经闭等证。如温经汤、当归四逆汤。冻 3.用于胸痹,痰饮,水肿及心动悸,脉结代。如:瓜蒌薤白桂枝汤、炙甘草汤。4
5、、用于膀胱气化不利的小便不利,五苓散 5、用于子宫肌瘤、桂枝茯苓丸。6、振奋脾阳用:苓桂术甘汤,用法用量:煎服,3 10g。使用注意:凡温热病、阴虚阳盛及血热妄行、月经过多者,均忌用。,性能特点:本品辛甘温,入肺、心、膀胱经。既能温通扶阳、助卫实表而发汗解肌,治外感风寒表证,无论表实无汗或表虚有汗皆宜;又能温经通脉、散寒止痛、通阳化气,治寒凝血滞之痹证、脘腹冷痛、痛经闭经,或水湿内停之痰饮、水肿及心阳不振、血脉不利之胸痹、心痛或心悸、脉结代等证。,麻黄与桂枝,紫 苏,来源: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紫苏的干燥茎、叶,其叶称紫苏叶,其茎称紫苏梗。全国各地均产,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茎叶,阴干,切段,生用。,
6、药材,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功 效: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临床应用:1.用于外感风寒轻证。杏苏散 2.用于脾胃气滞轻证。香苏散 3.用于食鱼蟹中毒轻。用法用量:煎服,3 10g;治鱼蟹中毒可单用至3060g。不宜久煎。苏叶长于发汗解表,苏梗偏于理气安胎。,性能特点:本品辛温而芳香气烈,入脾、肺经。既能发汗解表,治外感风寒表证;又善行气宽中而止呕、安胎,治脾肺气滞、咳嗽胸闷、恶心呕吐、妊娠恶阻。尤其宜于治外感风寒兼脾胃气滞者。此外,尚可解鱼蟹毒,以治因食鱼蟹中毒之腹痛吐泻。,生姜,来源:为姜科多年生草本姜的新鲜根茎。全国各地均产。秋末采挖,除去须根,鲜用或埋入砂中备用。,药材,性
7、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脾经。功 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临床应用: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多种呕吐证。呕家圣药 3.用于风寒咳嗽。用干姜 4、健胃消食解毒。用法用量:煎服,3 10g,或捣汁服。使用注意:阴虚内热及热盛者慎用。,性能特点:本品辛微温,入肺、脾、胃经。既能发汗解表,治外感风寒轻证;又善温胃散寒、和中降逆而止呕,为“呕家圣药”,适用于多种呕吐证,尤以胃寒呕吐最宜;且能温肺散寒(干姜好)、化痰止咳,用治风寒咳嗽。此外还能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之毒。,香薷,来源: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石香薷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江西、安徽、河北、河南等地,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割取地上部分,
8、晒干。切段,生用。,药材,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胃、脾经。功 效: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临床应用:1.用于中暑证。新加香薷饮,暑季感冒发热可用下方:白虎退热汤 石膏、知母、银花、连翘、香薷、青蒿、藿香、钩藤、柴胡、粳米、炙甘草 2.水肿。需浓煎。,用法用量:煎服,3 10g。不宜久煎。使用注意:汗多表虚者忌用。利水退肿须浓煎。性能特点:本品辛温芳香,归肺、脾、胃经,外能发汗解表,内能化湿和中,最适宜于夏季外感风寒、内伤湿邪之阴暑证,素有“夏月麻黄”之称。又能利水消肿,以治水肿。,荆 芥,来源: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北等地。夏秋开花时割取地上
9、部分。阴干切段用,或只取花穗入药。生用或炒炭用。,药材,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肝经。功 效: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临床应用:1.用于外感表证。荆防败毒散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消风散中有荆防、蝉蜕胡麻苦参苍、知膏蒡归通地草、风疹湿疹服之康”。3.用于疮疡初起兼有表证。4.用于吐衄下血。炒用常配炒柏叶。升清止淋汤,用法用量:煎服,3 10g不宜久煎。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性能特点:本品辛香透散,微温而不燥,药性和缓,入肺、肝经,善祛风解表,用治外感表证,不论寒热,皆可应用。且能宣散疹毒、祛风止痒、消散疮疡,常用于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及疮疡初起有表证者。此外,本品
10、炒炭止血,治多种出血证。,防 风,来源: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防风的干燥根。主产于东北、河北、四川、云南等地。春、秋季采挖未抽花茎植株的根,除去杂质,晒干切片,生用或炒炭用。,药材,性味归经: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功 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临床应用:1.用于外感表证。特点:解表发汗不伤阴,为“风中之润药”。2.用于风寒湿痹证。善于治疗风痹症,如防风汤 3、止泻作用好如痛泻要方。配苏叶 3.用于破伤风。现在少用,用法用量:煎服,3 10g。使用注意:凡燥热、阴虚血亏、热病动风者慎用或忌用。性能特点:本品辛甘微温,入膀胱、肝、脾经。其性升散,善行全身,以祛风为主,为治风通用之品。且微
11、温不燥,甘缓不峻,药力缓和。故无论风寒或风热表证,或皮肤瘙痒,皆可应用。又能胜湿止痛,常用于风寒湿痹证。此外,尚能祛风止痉,以治破伤风证。,荆芥与防风,羌 活,来源: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羌活或宽叶羌活的干燥根茎及根。主产于四川、甘肃、青海及云南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晒干切片生用。,药材,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膀胱、肾经。功 效:发散风寒,胜湿止痛。临床应用:1.用于外感风寒表夹湿证。解表湿要要,如:九味羌活汤。2.用于风寒湿痹证。可升太阳经和督脉经的阳气,常用于肩周炎,颈椎病。如蠲痹汤加减治疗肩周炎 羌活、桂枝、当归、没药、桑枝、防风、姜黄、天麻、蜈蚣。,用法用量:煎服,3 10g3。使用注意
12、:阴虚、燥热证忌用。脾胃虚弱者,用量过大,易致呕吐。性能特点:本品辛散苦燥温通,气味雄烈,入膀胱、肾经。其性升散通行,既善发散表邪,为祛风散寒发表常用药,以治外感风寒夹温表证见头痛身疼者疗效最佳。又长于祛风湿、散寒邪、通利关节而止痛,善治腰以上风寒湿痹,尤以肩背肢节疼痛者为佳。,藁 本,来源: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藁本的干燥根茎及根。主产于四川、湖南、辽宁、河北等地。秋季茎叶枯萎或次春出苗时采挖。晒干或烘干。切片,生用。,药材,性味归经:辛,温。归膀胱、肝经。功 效:祛风散寒,胜湿止痛。临床应用:1.用于外感风寒,颠顶头痛常用。2.用于风寒湿痹证。用法用量:煎服,3 10g。使用注意:血虚头痛及热
13、证均慎用。性能特点:本品辛温香燥,能升能散,药势雄壮,善于走窜,上达颠顶,入膀胱、肝经,以散太阳经风寒湿邪见长,善祛风散寒、胜湿止痛,常治风寒夹湿表证及风寒湿痹痛证,尤其颠顶剧痛为首选。,白 芷,来源: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主产于四川、浙江、河南、河北、安徽等地。夏秋间采挖。晒干或低温干燥。切片,生用。,药材,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功 效: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临床应用:1.用于风寒感冒,止头痛,止牙痛作用好。2.用于鼻塞,鼻渊。为化脓性鼻窦炎的要药。常选川芎茶调散 3.用于疮疡肿毒。4.用于寒湿带下。用法用量:煎服,3 10g。,性能特点:本品辛温
14、,芳香气烈,入肺、胃经。辛能行散,湿能祛寒,性燥除湿,芳香走窜上达,既善散阳明经风寒湿邪,又善通鼻窍、止痛;为治风寒表证、头痛、牙痛、鼻塞、鼻渊等常用之品,对邪入阳明经的头痛、牙痛尤为多用。此外,本品尚可消肿排脓、燥湿止带、止痒,以治疮疡肿毒,带下过多及皮肤瘙痒等证。,细 辛,来源: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全草。前二种习称“辽细辛”,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后和种主产于陕西等地。夏季采收。阴干生用。,药材,性味归经:辛,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功 效: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温肺化饮,通窍。临床应用:1.用于外感风寒及阳虚外感证。麻黄附子细辛汤 2.用于头痛,痹痛,
15、牙痛、胃痛等痛证。3.用于寒饮咳喘。小青龙汤,配桂枝干姜,用法用量:煎服,3 5g。细辛不过钱的理解。入丸散剂,0.51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气虚多汗、阴虚阳亢或血虚引起的头痛等忌用。反藜芦。性能特点:本品辛散温通,入肺、肾、心经。芳香走窜,通彻表里上下,散寒力胜。能外散风寒而解表邪,内化寒饮而止咳喘,散寒通脉而善止痛,升发辛散而通诸窍。为治风寒在表,阳虚外感,寒饮咳喘,痹痛,头痛,尤其少阴头痛、牙痛之常用之品;此外,还能通窍闭治鼻渊、中风口噤等。唯有小毒,用当宜慎。,苍 耳 子,来源:为菊科一年生草本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全国各地都有野生。秋季采收。晒干。炒去硬刺,生用。,药材,性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学第一章 解表药 ppt课件 中药学 第一章 解表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60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