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第三章心理物理学.ppt
《实验心理学第三章心理物理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心理学第三章心理物理学.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3年浙大 1、如何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2拉丁方设计的特点:3、比较被试者内设计与被试者间设计的特点。,考研试题,熊赟慧 13970949607QQ:1924389253,传统心理物理法,量化和精确性是科学主义对心理学提出的考验1860年,费希纳的著作心理物理学纲要标志着心理物理学的诞生心理物理学的目标是:用精确的数学函数的形式来描述外部的物理刺激与由此而发生的内部心理感受之间的定量关系,目录,概念,感觉阈限,也称阈限,分两种:绝对阈限:指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差别阈限:指刚好能够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也称最小可觉差(j.n.d),什么叫“刚好”?,理论上的阈限是心理感受“有”
2、或“无”的突变点实际研究中,对于同一个刺激,被试有时报告“有感觉”,有时报告“无感觉”所以,对阈限的概念,要借助操作定义,阈限的操作定义,绝对阈限:50%的次数能引起感觉,50%的次数不能引起感觉的那一种刺激强度差别阈限:50%的刺激能觉察出差别,50%的次数不能觉察出差别的刺激强度差(参照书P177)基于阈限的操作定义,费希纳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最小变化法测定绝对阈限,最小变化法又称为极限法、序列探索法、最小可觉差法实验过程: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找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反应记录,以“有”、“无”或“+”“-”记录被
3、试反应,如果被试感觉“说不清”,则要求其进行猜测对于递增系列,到被试第一次报告“有感觉”时停止对于递减系列,到被试第一次报告“无感觉”时停止,计算绝对阈限,1、求出每个刺激系列的阈限被试反应转折点处两个刺激强度的中点2、求出所有刺激系列阈限的平均值该平均值即为绝对阈限值,最小变化法测定差别阈限,每次呈现两个刺激让被试比较一个是强度不变的标准刺激另一个是强度按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的比较刺激,反应记录,1、比较刺激大于标准刺激,记为“+”2、比较刺激小于标准刺激,记为“-”3、比较刺激等于标准刺激,记为“=”注意:记录的都是被试的感觉!如果被试在比较时表示不确定,怎么办?,计算差别阈限,1、从“+”
4、变成“=”为上限 从“=”变成“-”为下限 上、下限是转折点处两个刺激强度的中点2、求出平均上限、平均下限3、不肯定间距=平均上限-平均下限4、差别阈限=不肯定间距/25、主观相等点=(平均上限+平均下限)/2,误差来源,习惯误差导致递增序列的阈限增大习惯误差导致递减序列的阈限减小如果递增序列的阈限大于递减序列的阈限,且差异显著,则可以判定存在习惯误差期望误差导致递增序列的阈限减小期望误差导致递减序列的阈限增大如果递减序列的阈限大于递增序列的阈限,且差异显著,则可以判定存在期望误差误差练习、疲劳?,为了消除练习和疲劳的影响,就需作以下安排:以四次为一轮,就可以按照“”或“”排列。实验按此原理,
5、一般10次为一轮。,最小变化法的变式阶梯法,阶梯法和最小变化法的差别:阶梯法把增加和减少刺激强度的程序连续进行,让被试报告是否能够感觉到刺激,当被试报告感觉到刺激时,立即减小刺激 当被试报告感觉不到刺激时,立即增加刺激被试报告10次有9次判断正确或3次有2次判断为感觉到,就把这个等级的刺激强度记为T(+),反之T(-)。求T(+),T(-)的平均数,就是阈限值,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实验程序,1、选取5-7个刺激,整个测定过程中固定不变。所选定的刺激中,最大的应为每次呈现都能被被试感觉到,它能被感觉到的可能性应不低于95%。同理,最小的不高于5%。其余刺激在这之间等距取值。2、每个刺激要呈现多次
6、,一般的50-200次3、刺激呈现的次序随机安排(把所有的刺激放一起,随机安排),不让被试知道4、此法在统计结果时必须求出各个刺激变量引起某种反应(有、无、大、小)的次数,计算绝对阈限,以两点阈的恒定刺激法实验数据来演绎绝对阈限的计算步骤。如表所示,5个等距的刺激8、9、10、11、12毫米,每个呈现200次,要求被试报告是”两点”还是”一点”。,直线内插法,X=10.56(mm),直线内插法的优点是简单易算,但不够精确。参与计算绝对阈限的只是邻近0.50比例的两个比例,其余的比例够晚顾忌是实验结果但都被废弃不用。,直线内插法,计算差别阈限,根据表中的、,用直线内插法求得50%的次数被判断比标
7、准刺激重的重量为204.5克和50%的次数被判断比标准刺激轻的重量为196.6克,这两个数值分别为上限和下限差别阈限=(上限-下限)/2=(204.5-196.6)/2=3.95,上例中,被试的反应为三类,如果只要求被试进行两类反应,则要取75%和25%处作为上、下限,恒定刺激法的变式,1.刺激分组法。事先将比较刺激分成若干组,分组是分别将大于和小于标准刺激并与标准刺激间距相同的比较刺激分为一组,这样可将比较刺激分为3-5组。(例)2.单一分组法。将比较刺激的强度分成若干等级,采用随机顺序反复呈现,要求被试判断每个刺激分别属于哪个等级。特点:没有标准刺激,可简化实验判断和节省时间,被试反应相对
8、简单,通过被试对比较刺激的分组判断情况计算出差别阈限。见书P191,误差来源,1、三类回答的实验受被试的信心影响较大,所以更偏爱使用两类回答的实验方法2、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是相继呈现,所以可能产生时间误差,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实验程序,实验者规定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整另一个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测定绝对阈限时,标准刺激为0,即要求被试把比较刺激调整到“感觉不到”,阈限计算,(1)把每次的调整结果(X)与主观相等点(用M或PSE表示)的差的绝对值加以平均,作为差别阈限的估计(2)把每次调整结果(X)与标准刺激(St)的差的绝对值加以平均作为差别阈限的估计,三种传统心
9、理物理法的比较,从感觉阈限的含义上来比较,最小变化法求得的阈限值较能符合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但不宜用于测定味觉和嗅觉阈限。从被试方面比较,平均差误法的实验程序,对被试来说比较自然,让被试自己主动调整比较刺激,也可引起他的兴趣,因此,在这方面平均差误法优于最小变化法和恒定刺激法。从误差方面来比较,最小变化法易产生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在恒定刺激法中,被试者在回答时猜的成分较多,因而产生较大的误差。在平均差误法中,测得的结果是一个近似值,因此它测定的阈限不能直接与由其他方法求得的阈限进行比较。参见书P189,目录,概念,心理量表用来度量心理量心理物理函数是描述对刺激的心理感受和刺激的物理属性之间关系
10、的函数或者说,用心理物理函数来描述某种感觉如何随着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心理量表,一、量表的类型,2、顺序量表(或序级量表),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1、称名量表,从量表有无相等单位和有无绝对零点来分:,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3、等距量表,有相等单位无绝对零点,4、比率量表,心理量表,从心理量表是否等距和有无绝对零点来分,可以将心理量表分为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率量表,无零点不等距只表示次序等级排列法对偶比较法,比率量表,等距量表,顺序量表,无零点有等距单位感觉等距法差别阈限法,有零点有等距单位分段法数量估计法,二、各量表及其制作方法,(二)顺序量表与对偶比较法、等级排列法,1、顺序量表将对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心理学 第三 心理物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57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