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六章三重均衡模型.ppt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三重均衡模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第六章三重均衡模型.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扩展的凯恩斯模型一三重 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上一章我们研究IS一LM模型时假定价格总水平不变,从而可以采用完全没有弹性的总需求曲线和完全有弹性的总供给曲线。如果价格水平不是给定的,而是一个变量,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总供给与总需求曲线会发生变化。考虑到价格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也就是考虑到要素市场对总供给曲线的影响,因此本章将加入要素市场来建立一个三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第一节 可变价格下的总供求曲线,一、凯恩斯效应,在推导总需求曲线之前,我们先把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与古典学派的理论作一对比,来说明凯恩斯理论区别于古典学派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凯恩斯效应。在第四章对古典学派货币理论的分折中,曾列
2、出剑桥方程式:,MS=kQP(1),该式表示,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人们为了保持手中的实际现金余额与实际收入的比例k,会导致价格水平与货币增加的同比例上升由于假定k与Q是常数,从而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通过实际现金余额效应会直接使总需求增加和价格水平提高。,2,2,与古典学派的理论相对照,凯恩斯的货币理论是完全不同的,这可以用IS-LM模型来表述,即:,当货币供应量变动时,并不是直接通过实际现金余额效应使价格总水平发生变动,而是通过货币与债券市场的相互作用,使利息率发生变动,从而会使投资发生变动,进而影响总需求和价格水平,而是通过提高对债券的需求和降低利息率,使投资增加,进而提高总需求。因此,凯恩斯
3、效应所表明的商品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间接的联系。凯恩斯效应的反映过程如下:,货币数量增加导致实际现金余额增加,导致对债券的需求增加,债券的市场价格提高导致利息率降低,导致投资增加,导致总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水平提高。,凯恩斯效应与剑桥效应的区别在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总需求的影响是通过利息率和投资的变动完成的,而剑桥效应则直接把货币供应量与总需求联系起来。,古典学派的总需求曲线是由剑桥方程式MS=kPQ决定的,而凯恩斯模型的总需求曲线则是由IS一LM模型决定的。,1,3,3,剑桥方程式怎样决定需求曲线:,因为MS=kPQ,所以在MS和k即定不变的情况下,P下降,就意味着Q上升。因此总需
4、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且弹性为1。,二、凯恩期的总需求曲线,凯恩斯模型的总需求曲线是由IS一LM模型决定的。根据IS一LM模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将决定总需求,从而总需求曲线是价格变动使IS和LM曲线均衡点变动的轨迹。假定IS曲线是给定的(2),LM曲线的方程为(3)即:,由于实际货币供应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反比关系,当价格水平发生变动,将使LM曲线发生变动,这会与IS曲线在不同的点相交,因此,在每一价格水平上都将会有与之相对应的总需求点。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如图6.1所示。,2,4,P,Q,0,AD,4,Q,r,0,IS,LM1,r1,Q1,假定价格为P1时LM
5、曲线为LM1,利息率为r1,实际收入为Q1。由于实际货币余额为MS/P,所以当价格下降时,实际货币余额MS/P会上升,导致LM曲线向右移动。,假定价格下降到P2,LM曲线会向右移动到LM2,价格下降到P3,LM曲线右移到LM3。,(P1),LM2(P2),LM3(P3),利息率会相应地下降到r2、r3,产量会上升到Q2、Q3。,r2,r3,Q2,Q3,以价格为纵轴,以实际收入为横轴,就可以画出需求曲线。,P,Q,0,P1,P2,P3,AD,AD曲线向右下倾斜,表示当价格下降时,实际货币需求上升,导致利息率下降,投资需求上升,从而总需求上升。,3,5,5,从以上对总需求曲线的推导可以看出,这种总
6、需求曲线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总需求函数,而是一条均衡轨迹。它所表明的并不是随着商品价格的提高使需求减少,即不是表明单独市场上需求与价格的关系,而是价格水平变动对两个市场同时作用,从而使利息率和投资需求发生变动而对总需求产生的影响。由此可见,总需求是由IS一LM曲线决定的。,三、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1.在古典的理论中,由于短期内厂商的资本存量不变,从而生产函数可以写成:Q=F(L)厂商对劳动的需求量是由“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工资(VMPL=W)”,“或劳动的边际产量=实际工资(MPL=W/P)”,因此实际工资W/P调节着厂商对劳动的需求。,P,Q,0,AS,AD1,P1,AD2,P2,Qf,厂商对
7、劳动的需求函数为:Ld=L(W/P);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假定:MC=W/MPL=P,两边同时乘以MPL和同时除以P:W/P=MPL:既然实际工资调节着厂商对劳动的投入,而劳动的投入(根据生产函数)又决定着总供给,所以总供给函数可以写为:AS=f(W/P),如果劳动投入一旦确定在充分就业水平上,名义工资W和价格都有完全的灵活性,则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上的完全没有弹性的直线。,4,6,6,2.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使用生产函数Q=F(L)和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假定MC=W/MPL=P,如果假定不变的货币工资率(即刚性工资),即可得到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如图6.2所示。,(a),L,Q,(a)
8、图为生产函数:Q=f(L),Q=f(L),(b),(b)图为劳动市场,Ld为劳动的需求曲线;LS为劳动的供给曲线。它们分别是实际工资W/P的减函数(需求)和增函数(供给)。,W/P,Ld,LS,(c),P,(c)为名义工资曲线。,假定名义工资为一不变的常量,随着价格水平从P1上升到P2和P3,在名义工资不变的情况下,实际工资从(W/P)1下降到(W/P)2,再下降到(W/P)3。,P1,(W/P)1,P2,(W/P)2,P3,(W/P)3,劳动的投入量会从L1增加到L2和L3,假定劳动的供给曲线为图中所示,到L3时,达到充分就业。,L1,L2,L3,根据生产函数,劳动投入为L1产量为Q1,劳动
9、投入为L2和L3时,产量为Q2,Q3。,Q1,Q2,Q3,于是可以根据价格和产量推导出总供给曲线。P1和Q1的组合点A,P2和Q2的组合点B,及充分就业的产量Q3和P3的组合点C。于是得到一条向右上倾斜的总供给曲线。,A,B,C,但是,超过充分就业的产量Q3,劳动供给不再增加,所以价格水平再上升到P4将引起名义工资增加到W,结果,在C点以后,总供给曲线将成为一条直线。,P4,W,AS,5,7,7,关于刚性工资的假定可以这样解释,在劳动市场,工人会对货币工资的下降进行抵抗,从而使货币工资只能上升而不能下降。,(a),L,Q,Q=f(L),(b),W/P,Ld,LS,(c),P,P1,(W/P)1
10、,P2,(W/P)2,P3,(W/P)3,L1,L2,L3,Q1,Q2,Q3,A,B,C,P4,W,AS,3.工资价格刚性,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具有“货币幻觉”,即只注意货币工资而看不到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所以他们会抵抗价格水平不变情况下的货币工资的下降,但却不会抵抗货币工资不变下的价格水平的提高。,6,8,8,我们在前面曾使用过在充分就业之前具有完全弹性的总供给曲线,这被称为简化的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假定不变的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再补充以不变的劳动边际生产力的假定,即可得到这种简化的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如图63所示。,Q,L,Q=f(L),W/P,Ld,LS,(W/P)1,P,L*,Q*,AS,
11、这时,由于边际生产力不变的假定,所以劳动的需求曲线为一条水平于劳动投入轴的直线。在充分就业的劳动投入L*以前,劳动投入与产出Q正比例上升,但是,价格和名义工资不变,实际工资不变,所以总供给曲线为一条水平线。达到充分就业点以后,由于劳动供给不再增加,如果对劳动的需求增加,只能引起名义工资的提高,从而总供给曲线成为一条垂线。,Ld1,如劳动的需求增加到Ld1,于是劳动的供给小于劳动的需求,即L*Ld1,名义工资上升到W。价格上升到P。,P,7,9,其含义是,在达到充分就业点之前,由于存在着大量的闲置设备,劳动的边际产品并不会减少,从而厂商愿意在这一工资率和价格水平下增加就业和产出,直到充分就业点。
12、而达到充分就业点之后,价格水平的提高只能使货币工资上升,而不会使产出增加。,9,第二节 三重均衡的凯恩斯模型,三重均衡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是IS一LM模型的扩展,它不但包含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而且也通过劳动市场的均衡实际上包含了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在上节我们讨论了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决定,总需求曲线是由凯恩斯的IS一LM模型所决定,而总供给曲线则是由古典学派的生产函数和劳动市场的均衡所决定。完全的凯恩斯模型即是把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结合在一起,从而也就是把古典学派模型与凯恩斯理论结合在一起。因而,这里所讨论的三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充分体现了新古典综合派理论的特点。,三重均衡的凯恩斯
13、模型由以下公式组成:,r*,P*,方程(4)是劳动需求函数和劳动供给函数,可以把它看作是两个方程,它决定劳动的均衡供给量L*和实际工资率(W/P);方程(5)是生产函数,决定均衡产量Q;方程(6)和(7)是IS一LM模型,决定均衡利息率r*与一般价格水平p*;最后,方程(8)是货币工资率W*的决定方程。,从以上方程组可以看出,完全的凯恩斯模型是由六个方程和六个未知数组成的联立方程组,从而会有唯一的解,即充分就业均衡,方程组中箭头所示的充分就业(L*)条件下的产出(Q*)与价格(P)利息率(r*)和工资率(w/p)*,w*表明了模型所趋进的方向。,8,10,10,上述模型可以用图6.4表示。,L
14、,Q,Q=f(L),(a),(b),(c),(d),(e),LS,Ld,W/P,P,AS,W,r,Q,IS,LM,在图6.4中,图(a)为劳动市场,即方程(3),表明劳动的供给与需求同时决定均衡的实际工资率(w/p)*和充分就业水平L*;,(W/P)*,L*,图(b)是生产函数,给定劳动市场的充分就业L*,会有充分就业的均衡实际国民收入Q*;,Q*,图(c)是IS一LM曲线,与前面的IS一LM模型不同,这里价格或实际货币供给量是内生变量,从而在该模型中均衡利息率r*与均衡价格水平P*是同时决定的,而且均衡利息率与价格同时反映给定的充分就业收入水平Q*;,r*,Q*,图(d)为货币工资率,给定充
15、分就业的实际工资率(W/P)*和均衡价格水平P*,决定均衡名义工资率W*。,图(e)表明商品市场的均衡,是这一模型的核心。根据假定,商品供给是劳动就业的函数,按照方程(8),我们假定,如果价格水平发生变动,货币工资率将随之调整。因此,价格水平并不影响实际工资率和就业水平,从而国民收入只决定于劳动市场的均衡实际工资率和就业,而与价格水平无关。因此,AS曲线为一条垂线。这实际上是在价格有充分灵活性的基础上恢复了古典理论。,P*,W*,AD,9,11,总需求曲线AD取决于IS一LM模型,是向下倾斜的曲线。,11,均衡的调整过程,L,Q,Q=f(L),(b),(a),(d),(c),(e),LS,Ld
16、,W/P,P,AS,W,r,Q,IS,LM,(W/P)*,L*,Q*,r*,Q*,P*,W*,AD,任意给定一个价格水平P0,在图(d)中会有一条LM(P0)曲线,与IS曲线相交得到一个均衡点(r0,Q0),决定着图(e)中的总需求为Q0,这样,在价格为P0时,商品市场会有过度供给ES。,LM(P0),r0,Q0,ES,但这种总供给超过总需求的状态是不稳定的,商品市场的过度供给会使价格水平下降,当阶格水平下降到P*时,会使图(d)中LM曲线向右方移动,即从LM(P0)移动到LM(P*),使之与IS曲线交于(r*,Q*)点,从而使商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相等并达到充分就业。,P0,因此,如果假定价格
17、与工资率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当IS一LM模型能够正常运转时,三重均衡模型将有唯一的稳定点,即充分就业均衡。,10,12,12,这种完全的凯恩斯模型充分表达了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观点,即把古典学派的劳动市场与IS一LM模型结合起来,从而说明古典学派模型只是一个特例,当市场不存在不完全性时,使用凯恩斯的理论同样可以说明市场机制达到充分就业的可能性。无疑,凯恩斯并没有否认市汤经济存在着实现充分就业的可能性,但是,这种凯恩斯模型却难以说明凯恩斯一再强调的时间和预期的不确定性的作用。,11,13,在上述凯恩斯模型中,通过良好作用的凯恩斯效应,使古典学派的货币领域与实际领域的两分法复活了,货币重新成为中性的了
18、。凯恩斯与古典学派的区别只是调整过程的不同。古典学派把现金余额与商品需求直接联系起来,而凯恩斯模型则是通过利息率的变动进行调整。,这两种调整过程是怎样协调起来的呢?实际上,要使二者达到协调,只能抛开时间与预期的不确定性。前面对三重均衡的凯恩斯模型稳定性的证明所使用的是一种比较静态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一方面,假定价格水平只影响货币市场,但它是由商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决定的;另一方面利息率只影响投资和商品市场,而它是由货币市场的供给与给求决定的。正是这种比较静态方法,使古典学派模型与凯恩斯的理论综合在一起。前面,我们已经提到IS一LM曲线把存量与流量合在一起,从而完全排除掉了时间因素,而利用比较
19、静态方法解释凯恩斯模型的稳定性正是把时间因素完全排除而回避了这种矛盾。如果储蓄与投资是正的,它必然会影响货币市场和利息率,同样货币市场地会影响到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可见,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是通过完全抛掉时间来保持其逻辑上的一致性的。,13,第三节 投资陷阱与灵活偏好陷井,现在我们来详细分析凯恩斯对资本主义经济中失业问题的诊断。在简单凯恩斯模型的分析中,假定投资是外生给定的,这里的分析则是要说明为什么投资是外生给定的,这一点是通过完全凯恩斯模型的两个特例来给予说明的,也就是说,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凯恩斯效应并不能有效地起作用。因此,这种分析是新古典综合派对凯恩斯的理论所作出的一种“不完全性”的解释
20、。,一、投资陷阱,在凯恩斯模型中,投资是利息率的函数,从而投资的变动取决于投资的利息率弹性。然而,在讨论资本主义经济的失业问题时,凯恩斯提出,当企业家对未来的预期变得不确定时,或对未来的预期非常悲观时,无论利息率怎样下降都不会使投资增加,即投资对利息率完全没有弹性。由于投资对利息率完全没有弹性,IS方程成为下列形式:,S(Q)=(9),IS曲线为一条直线,如图6.6。,图6.6,r,Q,0,IS,Q0,由于投资完全没有利息率弹性,从而收入被唯一地决定了,即图6.6中的Q0。如果我们把这样一种投资函数代入前面的凯恩斯模型,会得到以下方程:,12,14,14,方程(10)是存在投资陷阱的IS曲线方
21、程,实际收入Q。被这一方程所决定,它并不一定等于充分就业的收入Q*。,方程(11)是生产函数,它清楚地表明了投资陷井的核心,即不是劳动投入决定生产,而是生产决定劳动没入。,方程(12)实际上是假设实际工资率等于古典理论的均衡工资率。这种假说只是为了说明失业并不是由于工资率过高而引起的。,方程(13)是一个含有利息率与价格水平两个未知数的方程,它没有唯一的解,只是表明利息率与价格水平是相互联系的,方程(14)表明货币工资率反映给定的价格水平。,在这一模型中,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实际部门与货币部门是分离的,是一种新的两分法。方程(10)(11)和(12)决定实际变量Q、L和实际工资率W/P,它们不受
22、货币的影响。,另一方面,方程(13)和(14)是P、W和r的各种组合,它们都属于货币部门。与古典学派的两分法不同,这里,利息率是由货币部门决定的。,13,15,15,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在这一模型中是最重要的,由于总需求和收入水平决定于S(Q)=I,因此,如果有效需求小于充分就业,我们将获得一种存在失业的稳定均衡。从纯粹静态的角度来考虑,由于在货币部门中,任何P、r和w的组合对实际的产出、就业和实际工资率都不起任何作用,因此,货币部门总是存在着均衡。从动态角度来看,当商品市场存在着非均衡,即有效需求不足,从而会使商品的价格下降,虽然商品价格的下降会使利息率和货币工资率下降,但利息率和货币工资率的
23、下降并不能提高有效需求,因为投资对利息率完全没有弹性。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古典学派理论认为,价格与工资率的完全伸缩性必然会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但在这种存在投资陷阱的凯恩斯模型中,价格与工资的伸缩性并不能保证充分就业的实现,因为价格与工资率的变动只能影响利息率,而利息率的下降对投资根本不起作用。这样就可能产生存在失业的均衡状态。,14,16,16,用图示来解释存在投资陷阱条件下的“失业的均衡”。,(a),L,Q,Q=f(L),(b),LS,Ld,W/P,P,(c),W1,r,Q,0,IS,LM(P1),r1,Q0,AS,(W/P)*,L*,Q*,需求曲线和国民收入Q0无论LM曲线如何变动都对总需求
24、不发生影响。因此,商品需求完全不依赖于价格水平假定价格从P1 上升到P2,LM曲线由LM1上升到LM2,利息率从r1上升到r2,但是由于投资陷阱,因此总需求不变,仍为Q0,这意味着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线。,P1,P2,W2,AD,LM(P2),r2,这时,总供给为Q*,总需求为Q0,因此总供给大于总需求(Q*Q0)。,由于商品市场的供大于求,使价格水平从P2下降到P1,在图(d)中会使LM曲线向右移动,从LM(P2)移到LM(P1),从而使利息率从r2下降到r1,但由于IS曲线对利息率的变动完全没有弹性,从而并不能使投资增加和总需求增加。在这里,凯恩斯效应不起作用了,价格并不影响需求。,在这种条
25、件下,企业只能卖出Q0的产品,这迫使企业减少生产和就业,或者说,厂商在流行的工资率(W/P)*的条件下,希望生产充分就业的产出Q*,但由于数量约束,他们只能生产和出售Q0的产品。最后总供给和总需求将在Q0产量上达到稳定的均衡。这意味着总供给曲线是倒L型。,15,17,17,(a),L,Q,Q=f(L),(b),LS,Ld,W/P,P,(c),W1,r,Q,0,IS,LM(P1),r1,Q0,AS,(W/P)*,L*,Q*,P1,P2,W2,AD,LM(P2),r2,再来看劳动市场。在工资率(W/P)*的情况下,家庭愿意供给L*的劳动,如果在商品市场不存在数量约束,厂商将需要这一数量的劳动,但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宏观经济学 第六 三重 均衡 模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57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