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社会沟通发展社区.ppt
《孤独症社会沟通发展社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孤独症社会沟通发展社区.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儿童孤独症症状、早期表现与筛查,了解普通婴幼儿发展:言语与社会交往孤独症的症状及早期表现孤独症的早期筛查,什么是孤独症,孤独症,又叫自闭症,是一类起病于3岁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儿童言语发展,定义:语言是人与其他动物区别的主要标志之一,是人类相互交流的工具,包括语音、语义、语法。言语是指发出的声音和说出的话,是语言的组成部分。言语准备期:单音节;多音节;咿呀学语言语发展期,儿童言语发展过程,儿童言语发展过程,婴幼儿社会交往发展,母亲是婴儿生存、发展的“第一重要他人”。在婴儿早期的社会性交往中,与母
2、亲的交往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依恋是指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养育者(大多是母亲)的身体接触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性。,婴幼儿社会交往发展,依恋发展的四阶段:出生至3个月:对所有人反应都一样,喜欢看所有人的脸、声音、接触3-6个月:对人的反应有了选择性,这时婴儿在熟悉的人面前表现出更多的微笑、大笑、发声等6个月-3岁:对特定的人发展特殊的依恋,常常是母亲,是作为探索周围世界的安全基地。3岁以后:伙伴关系,婴儿社会交往发展,出生即偏好看人的脸:知觉偏好4-6周:社交性微笑2-3月:关注周围的面容和声音,能逗笑,不辨生熟 3-4月:期待性兴奋6-7月:有人进入房间会注视,辨生熟,大笑,怕羞,喜欢玩躲猫猫,
3、喜欢照镜子6-24月:对母亲的依恋和陌生人焦虑,什么是孤独症,孤独症,又叫自闭症,是一类起病于3岁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分 类,广泛性发育障碍包括: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未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非典型孤独症),Rett综合征,Heller综合征孤独症谱系障碍包括: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未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非典型孤独症),孤独症的发生率有多高?,Lotter(1966)4-5/10,000 Fombonne(1999)10/10,000 Recent studies 15-40/10,000
4、 美国CDC(2006)1/150 美国CDC(2009)1/100 国内未进行标准的流行病学调查,病 因,儿童孤独症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具有生物学基础的心理发育性障碍,是带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在特定环境因素作用下发生的疾病遗传因素是儿童孤独症的主要病因。环境因素,特别是在胎儿大脑发育关键期接触的环境因素也会导致发病可能性增加。,孤独症诊断标准,DSM-ICD-10CCMD-3,DSM-,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在交流方面存在质的缺陷行为方式、兴趣和活动内容狭隘、重复、刻板,社交互动障碍表现:-非言语行为缺陷(眼神、表情、手势、姿势)-不能建立合适年龄水平的伙伴关系-缺乏自发的与他人共享快乐、
5、兴趣、成就-与人社会交往或感情交往缺乏,言语交流方面障碍:-口头语言发育迟缓或缺乏,且没有用其他交流形式来代替的企图-有充分语言能力者缺乏主动发起或维持与人对话的能力,尤其是语用能力-语言刻板、重复或古怪-缺乏适合年龄水平的象征性或模仿性游戏,行为方式、兴趣活动异常:-异常沉溺于某种兴趣-固执的执行无意义的常规行为或仪式行为-刻板重复的模式化行为-持久沉迷于物件的局部,社会交往本质性障碍:不能理解和遵守社会交往规则,不会使用社会交往工具孤独症不说话 会说话了没有孤独症了孤独症某些异常行为,孤独症的核心问题,无法建立亲密感无法以一种连续的方式利用表情动作与别人交换情绪感觉无法以带有情绪意向的方式
6、使用语言或符号 史丹利.葛林斯班,孤独症早期的核心缺陷,社会性趋向缺陷分享式注意缺陷模仿缺乏游戏异常,社会性趋向(1),在自然的情境中趋向各种社会性刺激或讯息的行为倾向,包括对于人的眼神、脸孔、声音、动作、情绪等各式各样的社会性刺激或讯息的自然趋向与响应,孤独症的社会性趋向缺陷(2),表现:对熟悉的人少有表情,满足于自处,异常的眼神接触,对其他儿童的兴趣有限,社会性微笑有限,叫其名字响应不佳,很少看他人手上的玩具等看影片社会性趋向能力障碍会导致孤独症儿童无法有效注意社会性刺激,阻碍分享式注意力的发展,对语言的发展也有妨碍,分享式注意力,指两人之间或与一事件或物品之间,在分享注意力或是确认对方讯
7、息时,所使用的能力,也就是儿童能够注意他人正在注意的事物,或是透过行为可以分享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给他人,分享式注意力发展,0-6个月:回应性相互注意力(眼神接触、视觉相互注意力)6-12个月:回应性相互注意力(维持前期已出现的能力,视线追随,理解他人的指、点)12-14个月:响应性及主动性相互注意力(维持前期的发展能力,视线交替,主动指、点与呈现行为)12-24个月:响应性及主动性相互注意力(维持原有发展,结合口语、非口语能力,出现惯用手势与评论,合作性的相互注意力),分享式注意力,主动的层次:视觉相互注意,视线交替,手指指示,分享,给,评论,合作性的相互注意被动响应层次:视觉相互注意,视线交
8、替,手指指示,分享,给,孤独症的分享式注意力缺陷,孤独症在主动分享式注意力受损被动分享式注意力受损孤独症主动分享兴趣方面障碍明显看影片,分享式注意力与孤独症语言理解与语言表达正相关语言能力发展理论:意图理论趋向 词汇的学习主要是社会互动的历程,他人有意针对婴儿所注意的物体发出声音,婴儿因为具备了解他人意图的能力,透过意图参照而学会语言。,模 仿,模仿行为的出现是模仿者观察到示范者表现一个行为,模仿者有意的形成动作计划,然后执行动作,整个过程涉及知觉、动作及二者的协调合作单一动作物体操弄的模仿约在12个月时较为稳定、成熟,2岁后出现非惯例性物体操弄模仿,孤独症的模仿缺陷,孤独症惯例性的物体操弄模
9、仿能力较好,非惯例性的物体操弄模仿能力较弱孤独症即时模仿明显弱孤独症过度使用仿说学习语言,即刻板模仿镜像神经元受损影响模仿影响了解他人意图、社会意图及同理心,游戏能力,游戏是内在驱力引发的活动,个体在从事这项活动时可以感受到愉悦。游戏意义游戏是儿童的一种沟通交流方式游戏是儿童最主要的活动方式儿童透过游戏探索、学习、整合真实世界的经验,促进感知运动、语言、社会交往和人格的发展,游戏能力的发展,感觉活动游戏(0-2岁)功能性游戏(1-3岁)象征性/扮演性游戏(3-5)规则性游戏(6岁及以上),0-1岁单独游戏2-3岁平行游戏4-5岁群体游戏6岁及以上相互游戏,孤独症儿童游戏发展,游戏玩法固定、刻板
10、,依自己的玩法玩多是简单的操弄,缺乏功能性游戏,更缺乏象征性游戏看影片多是单独游戏,干预治疗,训练教育治疗:ABA,TEACCH,RDI等生物医学治疗:药物治疗,听统训练,生物螯和治疗,禁食疗法教育训练为主,生物治疗为辅的综合干预措施,干预发展方向,综合性干预体系,而不是单一教育方法基于对孤独症早期症状、核心症状的研究结果选择干预方向,干预原则,早期长程 科学系统 个体训练 家庭参与,主流训练干预方法,ABA(应用行为分析疗法)TEACCH(结构化教学法)RDI(人际关系发展介入法)DIR/FT(“地板时光”)社交故事想法解读,39,早期诊断和早期介入的意义,若未矫治干预,预后大多不良。迄今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孤独症 社会 沟通 发展 社区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56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