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精度PPT课件.ppt
《机械加工精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加工精度PPT课件.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机械加工精度,本章内容5-1 概 述5-2 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5-3 加工误差的综合分析5-4 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1 了解加工精度基本概念,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原始误差的概念,理解和掌握误差敏感方向的概念;2 熟悉掌握影响工艺系统的几何精度、受力变形和热变性对加工精度的影响;3 了解各类加工误差的性质,掌握利用分布图分析法和点图分析法对加工误差进行统计;4 了解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教学目的,5-1 概 述,一、机械加工精度和加工误差,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刀具和工件间的正确位置发生偏移,因而加工出来的零件不可能与理想的要求完全符合,两者的符合程度可用机械加工精
2、度和加工误差来表示。,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1、机械加工精度,2、加工误差,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加工精度越高,则加工误差越小,反之越大。,3、机械加工精度包含的内容,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机械加工精度,(1)当尺寸精度要求高时,相应的位置精度和形状精度也要求高。其次形状精度应高于尺寸精度,而位置精度在多数情况下也应高于尺寸精度。(2)当形状精度要求高时,相应的位置精度和尺寸精度不一定要求高。,二、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1)试切法 2)调整法3)定尺寸刀具法4)自动控制法
3、2.形状精度的获得方法,1)成形运动法 2)非成形运动法,3.位置精度的获得方法1)直接找正定位法 2)划线找正定位法3)夹具定位法 4)机床控制法,三、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的原始误差 工艺系统中凡是能直接引起加工误差的因素都称为原始误差。由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组成的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简称工艺系统)会有各种各样的误差产生,这些误差在各种不同的具体工作条件下都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或扩大、或缩小)反映为工件的加工误差。,四、加工过程中原始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及其控制 1.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 2.工艺系统的受热变形3.工艺系统的磨损,五、误差敏感方向的概念 原始误差所引起的切削刃与工件间的相对位移,如
4、果产生在加工表面的法线方向上,则对加工误差有直接的影响;如果产生在加工表面的切线方向上,就可以忽略不记。我们把加工表面的法向称之为误差的敏感方向。,六、研究机械加工精度的方法因素分析法:通过分析、计算或实验、测试等方法,研究某一确定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统计分析法: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生产中一批工件的实测结果进行数据处理,用以控制工艺过程的正常进行。,5-2 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一)加工原理误差 加工原理是指加工表面的形成原理。加工原理误差是由于采用了近似的切削运动或近似的切削刃形状所产生的加工误差。,一、工艺系统的几何精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二)机床误差 机床误差是指在无切削负荷下,来自机床
5、本身的制造误差、安装误差和磨损。1.主轴回转误差 机床主轴是用来装夹工件或刀具的基准件,并传递切削运动和动力。,机床的几何误差组成,机床几何误差,机床主轴回转误差,机床导轨误差,机床传动链误差,轴向窜动径向圆跳动倾角摆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垂直面内的直线度前后导轨的平行度,内联传动链始末两端传动元件间相对运动误差,图 主轴回转误差的基本型式a)径向圆跳动 b)端面圆跳动 c)倾角摆动,(1)主轴回转误差的基本形式,(2)主轴回转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主轴回转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取决于不同截面内主轴瞬时回转轴线相对于刀尖位置的变化情况。1)主轴径向圆跳动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工件产生圆度误差,图 主轴
6、纯径向圆跳动对镗孔精度的影响,车削时,上述形式的主轴径向回转误差对工件的圆度影响很小。,图 主轴纯径向圆跳动对车削圆度的影响,2)主轴的轴向窜动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主轴的轴向窜动对对圆柱面的加工无影响;但在加工端面时,会使车出的端面与圆柱面不垂直。,3)主轴的倾角摆动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主轴的倾角摆动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与径向圆跳动对加工精度的影响相似,其区别在于倾角摆动不仅影响工件加工表面的圆度误差,而且影响圆柱度误差。(3)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主要因素,1)滑动轴承误差对主轴回转精度的影响 主轴采用滑动轴承时,轴承误差主要来源于主轴轴颈和轴承孔的圆度误差和波度。,图 主轴采用滑动轴承的径向跳动a)工件
7、回转类机床 b)刀具回转类机床,2)滚动轴承误差对主轴回转精度的影响 主轴采用滚动轴承时,滚动轴承的内圈、外圈和滚动体本身的几何精度将影响主轴回转精度。3)轴承配合质量对主轴回转精度的影响(4)提高主轴回转精度的措施1)提高主轴部件的设计与制造精度 2)对滚动轴承进行预紧3)采用误差转移法,图 用固定顶尖支承磨外圆,2.导轨误差(1)导轨导向精度对加工误差的影响1)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 卧式车床或外圆磨床的导轨水平面内有直线度误差Y,加工误差R=Y,2)导轨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误差 卧式车床或外圆磨床的导轨垂直面内有直线度误差Z,使刀尖运动轨迹产生直线度误差Z,由于是误差非敏感方向,零件的
8、加工误差,由于Z引起的加工误差半径 为Z的二次方误差,数值很小,可忽略不计。,图 导轨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图 龙门刨床导轨垂直面内直线度误差1-刨刀 2-工件 3-工作台 4-床身导轨,3)前后导轨的平行度误差 床身前后导轨有平行度误差(扭曲)时,会使车床溜板在沿床身移动时发生偏斜,从而使刀尖相对工件产生偏移,使工件产生形状误差(鼓形、鞍形、锥度)。,图 车床导轨扭曲对工件形状精度影响,(2)影响机床导轨导向误差的因素 1)机床制造误差 2)机床安装误差3)导轨磨损 3 传动链的传动误差(1)机床传动链误差定义 机床传动链指传动链始末两端执行元件间相对运动的误差。(2)机床传动链误差描述传
9、动链末端元件产生的转角误差。,例如:在该齿机上用单头滚刀加工直齿轮时,要求滚刀与工件之间具有严格的运动关系:滚刀转一转,工件转过一个齿。,图 滚齿机传动链图,传动链误差一般可用传动链末端元件的转角误差来衡量。假设滚刀轴均匀旋转,若齿轮Z1有转角误差,而其他各传动件无误差,则传到末端件所产生的转角误差,(3)减少传动链误差的措施1)尽量缩短传动链尽以减少传动元件数量。2)提高传动件的制造和安装精度,尤其是末端零件的精度。3)尽可能采用降速运动 4)消除传动链中齿轮副的间隙。5)采用误差校正机构对传动误差进行补偿,(三)刀具与夹具误差1.夹具误差 夹具的制造误差一般指定位元件、导向元件及夹具体等零
10、件的加工和装配误差。这些误差对零件的加工精度影响较大。,图 钻径向孔的夹具,2.刀具误差 定尺寸刀具,加工时刀具的尺寸精度直接影响加工工件的尺寸精度;采用成形车刀、成形铣刀、成形砂轮等成形刀具加工时,刀具的形状精度直接影响加工工件的形状精度;采用展成法加工时,如齿轮滚刀、花键滚刀、插齿刀等展成刀具的刀刃形状必须是加工表面的共轭曲线。在切削过程中,刀具会逐步地磨损,使原有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由此引起工件尺寸和形状误差,三、调整误差,(1)试切法调整1)测量误差。2)进给机构的位移误差。3)试切时与正式切削时切削层厚度不同的影响。,(2)调整法调整1)上述影响试切法调整精度的因素2)用定程机构调整
11、时,调整精度取决于行程挡块、靠模及凸轮等机构的制造精度和刚度;3)用样件或样板调整时,调整精度取决于祥件或样板的制造、安装和对刀精度;,4)工艺系统初调好以后,般要试切几个工件,并以其平均尺寸作为判断调整是否准确的依据。,四、工艺系统的动误差(一)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1.工艺系统的刚度,图 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工艺系统刚度可定义为:在加工误差敏感方向上工艺系统所受外力与变形量之比。,根据载荷的性质不同,工艺系统刚度可分为静刚度和动刚度两种。刚度的倒数称为柔度C(mmN):,2.工艺系统刚度的计算,工艺系统刚度与工艺系统各组成部分刚度之间的关系:,3.工艺系统刚度对加工精
12、度的影响(1)切削力作用点位置变化引起的工件形状误差1)机床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图 工艺系统变形随切削力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刀具切削点处工件轴线的位移,为,机床总的变形为:,当x=L时,最大,,最小,图 机床受力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1-机床不变形的理想情况2-考虑主轴箱、尾座变形的情况3-包括考虑刀架变形在内的情况,图 工件受力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2)工件的变形,3)机床变形和工件变形共同引起的加工误差,(2)切削过程中受力大小变化引起的加工误差误差复映,图 车削时的误差复映 1-毛坯外形 2-工件外形,车削具有圆度误差,的毛坯时,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而使工件产生相应的圆度 误差,由切削原理可知
13、,(3)夹紧力和重力引起的加工误差 被加工工件在装夹过程中,由于刚度较低或着力点不当,都会引起工件的变形,造成加工误差。,又如磨削薄片零件,假定坯件翘曲,当它被电磁工作台吸紧时,产生弹性变形,磨削后取下工件,由于弹性恢复,使已磨平的表面有产生翘曲。,(4)重力引起的加工误差 在工艺系统中,由于零部件的自重也会产生变形,造成加工误差。,(5)惯性力引起的加工误差,图 惯性力所引起的加工误差,4.机床部件的刚度及其特点(1)机床部件刚度 在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中,机床的变性最为复杂,且通常占主要成分。,图 车床刀架部件的刚度曲线 一次加载 二次加载 三次加载,机床部件一般都由许多零件组成,影响机床部
14、件刚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连接表面间的接触变形2)接合面间摩擦力的影响3)接合面间的间隙,4)部件中个别薄弱零件的影响,图 部件中的薄弱环节,5、减小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途径(1)提高工艺系统刚度 1)合理设计零部件结构 2)提高联接表面的接触刚度 3)采用合理的装夹方式和加工方式,铣角铁形零件的两种装夹方法,(2)减小载荷及其变化图,合理地选择刀具材料,增大前角和主偏角,对工件材料进行合理的热处理以改善材料地加工性能等,都可使切削力减小。,(二)工件内应力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残余应力(又称内应力)是指当外部载荷去除以后,仍然残存在工件内部的应力。,1 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1)毛
15、坯制造和热处理过程产生的残余应力,图 铸件残余应力的形成及变形,(2)冷校直带来的残余应力 对细长轴进行冷校直时车削后的细长轴存在上凸的弯曲变形,在与变形相反的方向上施加作用力,使工件产生反方向弯曲,并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图 冷校直引起的残余应力a)冷校直方法 b)加载时的应力分布 c)卸载后的残余应力分布,(3)切削加工带来的残余应力,产生内应力的原因,毛坯制造误差,冷校直,切削加工磨削加工,减少内应力引起变形的措施,1 合理设计零件结构 应尽量简化结构,减小零件各部分尺寸差异,以减少铸锻件毛坯在制造中产生的残余应力,1 增加消除残余应力的专门工序对铸、锻、焊件进行退火或回火;工件淬火后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 加工 精度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55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