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账务与税务处理差异平衡.ppt
《会计账务与税务处理差异平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账务与税务处理差异平衡.ppt(1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会计账务与税务处理差异平衡,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 杨安富副教授E-mail:,第一讲 解读新发票管理办法,新发票管理办法修改的主要背景原发票管理办法自199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发布施行以来,对加强税源监控、保证税收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管理办法在执行中出现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制售和使用假发票、不依法开具发票等违法行为花样翻新且日益严重,管理办法规定的防控措施亟待相应完善;二是对发票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偏轻,难以有效惩处和制止发票违法行为,新发票管理办法修改那些内容修改了22处,具体内容另附,如何防止假发票的制作、扩散和使用 发票管理办法根据新情况,增加规定:禁
2、止非法代开发票;不得介绍他人转让发票;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假发票的,不得受让、开具、存放、携带、邮寄和运输;不得以其他凭证代替发票使用;并规定税务机关应当提供查询发票真伪的便捷渠道。,发票管理办法简化了发票领购程序,从正面引导纳税人合法使用发票,拒用假发票。比如:取消了发票领购环节的资格审核程序,规定纳税人凭税务登记证、身份证明和发票专用章印模即可办理领购手续,主管税务机关应在5个工作日内发给发票领购簿;需要临时使用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可以直接向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发票,税务机关也可以委托其他单位代开发票,怎样防范虚开发票的违法行为发票管理办法对虚开发票的违法行为作了进一步细化,增强可操作性,并增加
3、规定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防范虚开发票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他人、为自己、让他人为自己或者介绍他人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发票。目前比较常见的虚开行为是在发票联多开金额(多报销)而在记账联和存根联上少开金额(少缴税),形成“大头小尾”,很难一一查证。近几年,税务机关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推广使用税控装置,并试点通过网络发票管理系统开具发票,税务机关也可借此直接监控纳税人开具的发票联信息,不必再依赖记账联和存根联信息,效果较好。因此,发票管理办法增加规定:安装税控装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使用税控装置开具发票,并按期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开具发票的数据;国家推广使用网络发票管理系统开具
4、发票;同时,对使用非税控电子器具开具发票也作了进一步规范,如何加大对发票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跨规定的使用区域携带、邮寄、运输空白发票,以及携带、邮寄或者运输空白发票出入境的,由税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丢失发票或者擅自损毁发票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虚开发票的,由税务机关没收违法所得;虚开金额在1万元以下的,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虚开金额超过1万元的,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非法代开发票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私自印制、伪造、变造发票
5、,非法制造发票防伪专用品,伪造发票监制章的,由税务机关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销毁作案工具和非法物品,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印制发票的企业,可以并处吊销发票准印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税务机关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一)转借、转让、介绍他人转让发票、发票监制章和发票防伪专用品的;“(二)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私自印制、伪造、变造、非法取得或者废止的发票而受让、开具、存放、携带、邮寄、运输的。”,新发票管理办法的风险控制要点取得发票的风险使
6、用发票的风险发票保管的风险,无票支出税前扣除的疑难问题及对策税前扣除一定需要发票吗?发票管理办法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收款方应向付款方开具发票;特殊情况下由付款方向收款方开具发票。所有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在购买商品、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支付款项时,应当向收款方取得发票。取得发票时,不得要求变更品名和金额,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2007年3月16日)第八条 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税前扣除问题财税200929号
7、企业应当如实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提供当年手续费及佣金计算分配表和其他相关资料,并依法取得合法真实凭证,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国家税务总局第52号令 第十九条 合法有效凭证是指:支付给境内单位或者个人的款项,且该单位或者个人发生的行为属于营业税或者增值税征收范围的,以该单位或者个人开具的发票为合法有效凭证;支付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或者政府性基金,以开具的财政票据为合法有效凭证;支付给境外单位或者个人的款项,以该单位或者个人的签收单据为合法有效凭证,税务机关对签收单据有疑义的,可以要求其提供境外公证机构的确认证明;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合法有效凭证,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75号
8、业应按照从接受劳务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劳务收入总额,根据纳税期末提供劳务收入总额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纳税年度累计已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后的金额,确认为当期劳务收入;同时,按照提供劳务估计总成本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纳税期间累计已确认劳务成本后的金额,结转为当期劳务成本,第二讲 新会计准则与税法的重大变化,新会计准则与税法的最新变化 工会经费税前扣除凭证问题查增应纳税所得额弥补亏损问题融资性售后回租问题股权投资损失所得税处理问题债务重组和接受捐赠所得税处理问题环境保护节能节水 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问题建筑企业所得税征管问题,新会计准则与税法为何存在差异 二者的目的不同二者的
9、基础不同二者的原则不同二者的时间不同,新会计准则中会计原则的税收调整,一、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制定的出发点(一)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的目标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二)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的制定原则 会计强调谨慎性原则,税法强调据实原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二、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之间的差异种类(一)收入、费用损失确认和计量差异1永久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
10、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1)会计准则确认某项收益,而税法不确认为收益(不计入应纳税所得)。例如,会计准则将企业购买国债产生的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而税法规定国债利息收入免交企业所得税,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2)会计准则确认某项费用损失,而税法不确认为费用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允许扣减)。例如,企业支付的各种赞助费、行政罚款,会计准则规定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支出),但税法不允许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减。又如,企业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确认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
11、费等,均属于此类。,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3)税法确认某项收益(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而会计准则不确认为收益。例如,企业以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工程项目,税法上规定按该产品售价与成本的差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但会计准则规定按成本转账,不计入当期损益。(4)税法确认某项费用损失(允许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减),而会计准则不确认为费用损失。,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2时间性差异时间性差异,指由于会计准则与税法对收益和费用损失的确认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时间性差异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但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内能够转回。,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1)会计准则在当期确认
12、某项收益,但税法在以后期间确认为应纳税所得额。例如,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的权益法核算的企业,应在期末按照被投资企业的净利润以及投资持股比例计算确认投资收益;但按照原来的税法规定,如果投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大于被投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投资企业从被投资企业分得的利润需补交所得税,这部分投资收益补交的所得税需待被投资企业实际分得利润或于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利润时才计入应税所得。,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2)会计准则在当期确认某项费用损失,但税法在以后期间从应税所得中扣减。例如,企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提前确认了资产减值损失,而税法在减值损失
13、实际发生时才予以确认。又如,会计准则规定可在产品销售的当期估计可能发生的保修费用,但税法规定应于实际发生产品保修费用时才允许从应税所得中扣减。,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3)税法在当期确认某项收益(应纳税所得),而会计准则在以后期间确认收益。例如,按照会计准则规定,某项销售收入在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时,不应当确认为当期收入,待以后符合收入确认条件时再确认收入;但税法却可能要求作为收入计入企业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4)税法在当期确认某项费用损失(可以从当期应税所得中扣减),但会计准则在以后期间确认费用损失。例如,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对固定资产折旧(或无形资产摊销)的
14、方法、年限不同而导致各期固定资产折旧(或无形资产摊销)费用不同,当期会计折旧费用可能小于按照税法规定计提的折旧金额。,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二)资产、负债确认和计量差异会计准则和税法在资产和负债的确认、计量方面存在差异。会计准则对资产和负债的计价金额,称为账面价值;税法计价的金额,即计税基础。二者之间的差异为暂时性差异。,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1、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例1:存货成本10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例2:应收账款1000万元,企业按10%计提坏账准备,税法规定提取率为0.5%
15、。例3:固定资产原值100万元,会计按5年折旧,税法按10年折旧。采用直接法折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2、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规定可予以抵扣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例1:企业确认预计负债(未决诉讼)10万元.例2:企业购买存货应付账款100万元。例3:本月应付水电费10万元。例4:其他应付款(应付罚款)10万元。,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3、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帐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资产暂时性差异资产账面价值资产计税基础负债暂时性差异负债账面价值负债计税基础 未来期间可税
16、前扣除的金额,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A、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B、负债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即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为负数。(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A、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B、负债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注意:特殊情况形成的暂时性差异:(1)会计未确认资产而税法能够确认计税基础的,如开办费的处理,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者反之,如研发支出。(2)以后年度可税前抵扣的未弥补亏损及税款抵减,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实例1:应收帐款帐面价值为100万元(不考虑坏账准备),相关收入已包括在本年应税利润中,未来收回时100万元不构成
17、应税利润,计税基础为100万元,没有差异。实例2:一台设备原值为100万元,会计折旧30万元,账面价值70万元,税法折旧40万元,计税基础为60万元,产生应纳税时间性差异10万元。,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实例3:一项存货原值为100万元,以计提跌价准备40万元,帐面价值为60万元,在未来销售过程中可以抵扣应税经济利益的成本100万元,存货的计税基础是100万元,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40万元。实例4:帐面金额为100万元的应付职工薪酬,本期计税时相关费用已抵扣,未来期间支付后不得从应税所得中扣除,该计税基础为100万元,没有差异。,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实例5:帐面金额为100万元的
18、应付罚款,该项罚款不得抵扣,该计税基础为100万元,没有差异。实例7:帐面金额为100万元的预计产品保修费用,相关费用按收付实现制征税,该预计费用的帐面价值为100万元,在未来保修时可以抵扣应税利润100万元,该计税基础为0,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0万元。,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实例8:某企业持有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为1000 万元,期末公允价值为1500 万元,而计税基础仍维持1000万元不变,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1000 万元之间的差额500 万元即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实例9:某公司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当期确认投资收益100万元,在未来取得收益时应确认为所得。产生了应
19、计入资产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00万元。,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三、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一)一般处理原则企业应于资产负债表日,分析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按照重要性原则,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1、根据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2、根据资产和负债的暂时性差异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或者: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实
20、例10:某项设备成本为150万元,帐面价值为100万元,税法已提折旧90万元。该资产计税基础1509060万元。帐面价值100万元与计税基础60万元的差额为应税暂时性差异(表明未来收回该项资产时将支付所得税)。税率为33。借:所得税费用 13.2(4033)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3.2,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实例12:某公司2000年末购入设备一台,价值60000元,会计按3年计提折旧,税法按4年计提折旧,净残值为零。折旧方法为直线法。未折旧前利润为110000元。企业所得税率15(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实例12:,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A公司200
21、7年度利润表中利润总额为3000万元,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在期初余额。与所得税核算有关的情况如下:2007年发生的有关交易和事项中,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存在差异的有:(1)2007年1月开始计提折旧的一项固定资产,成本为15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0,会计处理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税收处理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假定税法规定的使用年限及净残值与会计处理相同。,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2)向关联方企业捐赠现金500万元。假定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向关联方的捐赠不允许税前扣除。(3)当年度发生研发支出1250万元,其中750万元资本化计入无形
22、资产成本。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可按实际发生额的150%加计扣除。假定所开发的无形资产期末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4)违反环保法规定应支付罚款250万元。(5)期末对持有的存货计提了75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要求:计算本期净利润,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1、计算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3000(300150)500-(1250*150%-500)+250+75=2600(万元)应交所得税260033%858(万元)借:所得税费用858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858,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2、计算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15075)33%74.25递延所得税负
23、债75033%247.5借:递延所得税资产74.25所得税费用173.2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247.5,第三讲 新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比较,一、固定资产的差异比较1、外购固定资产的差异会计准则规定,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摊销金额除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外,均应当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税法对外购的固定资产,不需要区分是否具有融资性质,均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计税基础。在信用期间也不
24、存在利息摊销问题。因此需要进行纳税调整。20X5年1月1日,甲公司从乙公司购买一台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价款900万元,从20X5至20X9的5年内每半年的最后一日支付90万元。20X5年1月1日获得设备并开始安装,并发生运杂费和相关税费300860元,款已付。20X5年12月31日设备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发生安装费97670.60万元,款已付。(折现率为10%),20X5年1月1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 900000(P/A,10%,10)=5530140借:在建工程 5530140 未确认融资费用 3469860 贷:长期应付款 9000000借:在建工程 300860 贷:银行存款 300860
25、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额见下表,20X5年6月30日借:在建工程 553014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553014借:长期应付款 900000 贷:银行存款 90000020X5年12月31日借:在建工程 518315.4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518315.4借:长期应付款 900000 贷:银行存款 900000,借:在建工程 97670.6 贷:银行存款 97670.6借:固定资产 7000000 贷:在建工程 700000020X6年6月30日借:财务费用 480146.94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480146.94借:长期应付款 900000 贷:银行存款 900000以后期间与20X6年6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会计 账务 税务 处理 差异 平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55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