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航运跨文化交流与管理讲课资料选辑.ppt
《国际航运跨文化交流与管理讲课资料选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航运跨文化交流与管理讲课资料选辑.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际航运跨文化交流与管理,讲课资料选辑,国际航运跨文化交际与研究,上篇,第一章 国际航运与跨文化交往交流第二章 国际航运跨文化交流交际研究,黑格尔论国际航运 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他便是这样从一片巩固的陆地上,移到一片不稳定的海面上,随身带着他那人造的地盘,船这个海上的天鹅,它以敏捷巧妙的工作,破浪而前,凌波以行-,文化的定义,(1)“文化学之父”泰勒 所谓文化或文明是指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社会成
2、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2)大英百科全书(19731974)将文化概念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一般性的定义,将文化等同于“总体的人类社会遗产”;第二类是“多元的、相对的”文化概念,“文化是一种来源于历史的生活结构的体系,这种体系往往为集团的成员所共有”,它包括这一集团的“语言、传统、习惯和制度,包括有激励作用的思想、信仰和价值,以及它们在物质工具和制造工具中的体现”。,(3)中国辞海 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4)苏联大百科全书(1973)广义的文化,是“社会和人
3、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它表现为人们进行生活和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狭义的文化,“仅指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世界文明起源(1)地中海爱琴文明(2)巴比伦文明(3)埃及文明(4)印度文明(5)中国文明,中国文明起源(1)沿海文化(东夷文化、百越文化)(2)江河文明(黄河文明、长江文明)(3)海洋型生活方式(饮食、服饰、生产、货币、贸易)(4)海洋信仰(龙凤图腾),航运活动加速人类文化的发现、传播与发展 从远古时代起,人类的航运活动成为生命中、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就人类文明历史的精彩华章。(1)捕捞(2)探险(3)运输(4)科学考察、考古(5)旅游,跨文化交
4、流的核心与目的(1)核心 打破原有的习惯性的思维方式,超越单一的文化价值标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多元化、多向度和综合的文化视野和思考方式(2)目的 在各种不同的文化之间建立起联系,促进交流和寻求沟通,努力创造一种人类共通、共享和共同理解的人文语境和文化平台,航运人员的跨文化交流活动 纵观人类发展史,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航运人借助船舶进行跨海活动,成为世界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和对话的探索者和生力军,创造了人类文化交流重要篇章(1)“海上丝绸之路”(2)东亚汉文化圈的形成(3)世界宗教文化交流(4)新航路的开辟(郑和,哥伦布),中国企业文化的拓荒者卢作孚,1925年创办民生轮船公司;倡导民
5、生精神:(我国第一家企业精神)对外: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对内:个人为事业服务,事业为社会服务;个人的工作是超报酬的,事业的任务是超经济的。民生轮船公司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典范。,国际航运跨文化活动中的主要特征,(1)海洋性(开拓性)(2)开放性(必然性)(3)商贸性(动力源)(4)国防性(历史性)(5)法制性(趋同性)(6)人本性(本然性)(7)冒险性、创造性、综合性等,国际航运跨文化活动中的冲突与融合,一、文化差异国际航运人员交际之“迷(秘)”,1、价值观的差异2、传统文化的差异3、宗教信仰的差异4、种族优越感5、语言和沟通障碍,二、文化冲突国际航运人员交际之
6、“结”1、冲突诱因种族优越感以自我为中心的管理沟通误会不同的感性认识文化态度人(主体)的个性,2、主要影响(1)“非理性反应”影响“和谐关系”“市场逆效应”航运市场机会的损失与组织机构的低效率“陷入困境”影响航运公司全球战略的实施,三、文化融合国际航运人员交际之“匙”1、国际航运企业经营管理过程 在不同文化间:冲突或离散(不可避免)交汇或融合(成为可能),2、国际航运企业跨文化交际策略凌越短期内形成一种“统一”的组织文化,但不利于博采众长(可能加剧冲突)折中求同存异,以实现组织内和谐稳定,但潜伏着危机(文化差异很小时拟采用此法)融合相互尊重,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形成“你我合一”的全新的组织文化
7、,具有稳定性和“杂交”优势(长期培育),国际航运交际中的文化结构与特点,国际航运交际以世界文化为背景。航运从业人员在国际航运活动中形成包括行为特质、条件、原则和意义的一整套交往规则和行为方式。从文化产生、累积和发展规律看:航运活动主体、客体在世界范围内互相影响、交流、衍播 从航运行为条件、要求和结构、特点看:国际航运活动涉及伦理、风俗、习惯,规则、制度、约定,船舶、机器、仪器,操作规程、工艺要求、检测标准等;还受到海洋、天气,政治、战争等影响。国际航运交际文化涉及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语言文化,也称有形文化、观念文化、符号文化,一、物质(有形)文化1、基本概念 物质(有形)文化是国际航
8、运交际中的物质文化创造,包括影响国际航运能量的各种设施、技术手段和其它人工性物质条件。,2、内涵理解(1)国际航运组织机构和组织形式是国际航运管理的物质前提和基础(集团化管理、集约化经营);(2)先进的航运技术、设备等人工物质条件,直接影响国际航运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航运企业效益(船舶、码头,导航设备等);(3)国际航运物质环境对航运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办公楼及其装饰、环境条件及其设计风格)。,二、精神(观念)文化1、基本概念 精神(观念)文化是国际航运主体的航运信仰、思想观念、价值观等组成的复合体,还包括心理意识、情感方式、思维方式等。,2、内涵理解(1)航运意识是主导认知取向:对组织机构的了解、
9、认识情感取向:对组织机构的认同、参与价值取向:对企业信仰、价值等做道德评价与规范(2)价值观念是核心(3)理想境界是根本,三、制度(行为)文化1、基本概念 制度(行为)文化是指航运企业运营、管理等一系列行为的规范化、制度化,包括管理制度、航运规范、运行规则以及经营、管理、人际交往中产生文化现象。,2、内涵理解(1)贯穿航运活动全过程普遍性(2)规范航运主体行为强制性规范性(3)普遍性中显示独特个性,四、语言(符号)文化1、基本概念 语言(符号)文化是指国际航运活动中表达、交流、传递信息和情感,并以语言(符号)为主要方式和手段的文化现象。,2、内涵理解(1)航运语言符号系统作用于业务交流与精神交
10、往(2)航运语言越来越符号化,越来越简明(3)航运语言为世界航运人所共通与共享,五、相互关系与特点1、物质(有形)文化、精神(观念)文化、制度(行为)文化、语言(符号)文化互为补充、互相影响,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系统;2、精神(观念)文化是灵魂、核心;3、制度(行为)文化是中介;4、物质(有形)文化是基础;5、语言(符号)文化是手段(精神文化的体现,制度文化的产物,物质文化的拓展)。,国际航运跨文化交流与发展,中篇,第三章 航海探险与世界性文化交往第四章 海路运输与国际性文化交流第五章 港市发展与跨国性文化融合,英国著名学者、中国科学史研究专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写道:“当世界变革
11、的序幕尚未揭开之际,即十五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直到非洲东岸辽阔的海岸线,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这光辉灿烂的景象,就是郑和下西洋。”,李约瑟博士评论中国国际航运,中国早期航海探险活动 自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后4世纪(从战国之燕、齐,历秦、汉时代直至东晋时代),中国先民以海上方士集团为代表,探察的海域和地域非常广阔。1、东北海域探察了带洲(库页岛)、鄂霍茨克海、白令海峡、阿留申群岛。2、东海沿海踏察了瀛洲、扶桑、蓬丘、生洲、方丈洲(琉球群岛和日本列岛)。3、东南海域探察了菲律宾群岛和东印度群岛。4、洲际探险探察了祖洲(南美洲)、长洲(北美洲)、沧浪海(又作沧浪海岛,即中美洲地峡部)
12、、凤麟洲(大西洋加勒比海,今圣萨尔瓦多岛即华特林岛)、聚窟洲(秘鲁和玻利维亚地区)、流洲(加拉帕戈斯群岛即科隆群岛)、沃焦(夏威夷群岛)。考察了北太平洋上诸海沟、海上鲸鱼群,中美洲特产,玛雅人的宏伟建筑,以及宫殿内部的装饰与设施,以及玛雅历法、金字塔之特殊效应等项。卓有成效地具体地报道了航海历程。,郑和下西洋概况,14051433年,郑和奉明廷之命率领船队七次出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航海史和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从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的28年中,郑和(13711433)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岸肯尼亚的蒙巴萨,访问了亚非沿岸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宣德八年,他在归途
13、中客死古里(今印度南部西海岸之科泽科德)。,1、思想特点,(1)尊儒(儒家文化)(2)信伊(伊斯兰文化)(3)奉佛(佛教文化)(4)崇道(道教文化)(5)重海(天妃文化),郑和航海跨文化交流思想特点和“贵和”理念,2、“贵和”理念(1)和衷共济的远洋航行(2)和平共处的亲睦外交(3)谋和劝善的军事举措(4)平等互惠的贸易活动(5)和而不同的文化交流(6)调和适中的宗教策略,(1)和衷共济的远洋航行,郑和航海在28年里,遭逢千难万险,能同心协力、劈波斩浪、化险为夷,所向无敌,气候变化无常,海洋环境险恶东南亚、南亚沿海地区动乱不安,海道 不靖技术缺陷,航程漫长艰险,(2)和平共处的亲睦外交,郑和船
14、队足迹遍及海外诸国,推行亲善敦睦外交,调解国际纠纷,使明朝孜孜以求的“中国奠安,四方得所”、“与远迩相安无事,以共享太平之福”的愿望成为现实,明成祖颁布诏书“反对霸权,维护世界和平”以“宣诏”、“颁赏”为主要活动,发展友好关系,缓解紧张关系建立友好亲善的国际秩序,化解海外诸国间的一系列矛盾,(3)谋和劝善的军事举措,利玛窦:“虽然他们有装备精良的陆军和海军,但他们的皇上和人民却从未想过要发动侵略战争”。郑和船队以自卫而被迫采用武力消除敌对势力,“化干戈为玉帛”,平息事端,寻求和平,第一次下西洋,在旧港擒获“海贼”陈祖义第三次下西洋,以少胜多,智取锡兰山王亚烈苦奈儿第四次下西洋,平定苏干剌之乱于
15、苏门答剌,(4)平等互惠的贸易活动,郑和航海进行频繁贸易往来。国际通商和民间互市,官方组织的最高成效平等互惠贸易,不但给各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而且带动明政府克服种种经济困难,促成双赢,输出主要商品均为大宗货物“充舶而归”货物不尽是奇珍异宝在海外营建贸易基地,(5)和而不同的文化交流,郑和航海以中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影响海外诸国,使中外双方在文化交往中和谐相处,又不盲目趋同,因而大受裨益,永乐盛世为15世纪世界文明的一个重心众多外国官生来明朝学习,许多人毕生热衷于中华文化研究,甚至参加科举考试,在中国做官多年中文成为当时东亚、东南亚地区外交和通商官方语言文字,(6)调和适中的宗教策略,郑和航海以
16、“海纳百川”的襟怀,对海外诸国古朴醇厚的民风礼俗屡加旌表,对他们虔诚纯一的宗教信仰更是给予充分等重,以示敬重其固有的民族传统,第二次航程中立布施碑于锡兰山寺院(汉语、泰米尔语、波斯语碑文)教化(奉劝放弃鬼教,尊重佛教)建立社区,促进融合,地理大发现的概念,地理大发现指西方史学对1517世纪欧洲一些国家的航海家和探险家另辟直达东方的新航路,探察当时欧洲人不曾到过的海域和陆地的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从时间划分:15世纪中后叶-16世纪初中叶;16世纪中叶-17世纪末叶;,从参加国家看: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俄国、英国、法国等。,地理大发现的影响,1.世界整体化历史的启动,2.欧洲商业重心的转移
17、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3.“价格革命”,4.开阔了人类的眼界,有利科技进步,也敲响了欧洲封建制度的丧钟,5.殖民征服与 殖民地化的开始,李约瑟评价郑和航海 李约瑟也曾对郑和所处时代中国航海事业的鼎盛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它的黄金时代,约西元1420年,明代的水师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其它亚洲国家的任何时代都出色,甚至较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乃至于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都可说不是他的对手。在永乐皇朝时代,它有3800艘船,其中包括1350艘巡船,1350艘属于卫、所或寨的战船,以南京附近新江口为基地的主力船队的400艘大船,以及400艘运粮的漕船。此外,还有250艘远洋宝船,每艘宝船上的人数
18、,平均由西元1403年的450人,增到西元1431年的690人以上。在最大的大船上,必然超过了1000人。另外还有300艘商船作为辅助队,及一大堆小船作为传令船及警船。”,“中国所达到的高水平来自传统社会长期渐进的经验积累,是中国古典文明几千年连续性的产物。这一优势是世界上其它国家所没有的。但中国式的文化结构和自身渐进积累机制,可能带来安于传统而拙于革新的历史惰性。西方国家很晚才走出中世纪的混乱和闭塞状态,应用科技在15世纪时还落后于中国,但在理论科学领先的条件下,却较易摆脱旧传统,具有较强吸收外来先进科学技术的能力。这样,没有丰富技术文化遗产的西方实际上可能比继承了丰富技术文化遗产的东方前进
19、得更快,取得后来居上的更大成功。这是在进行东西比较研究应有的冷静科学态度。”,罗荣渠提醒我们正确评价中西科技文化,中西航海伦理文化比较,(1)目标指向 中国文化:“天人合一”、顺其自然 西方文化:冒险、征服,(2)价值指向 中国郑和:“重义轻利”西方哥伦布等:讲究功利,“海上丝绸之路”,一、“海上丝绸之路”释义 海上丝绸之路原指中国丝绸经由海上传播到世界各地的道路,以此为纽带,中华民族同海外各国民族进行互利的友好往来和政治、经济、文化、技术交流二、“海上丝绸之路”的优点 1.到达的国家多 2.自由通航 3.贸易量大增 4.运费低廉,安全可靠,三、“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三个阶段)1.形成时
20、期:从周秦到唐代以前(1)秦始皇与徐福东渡(东丝绸之路即已存在)(2)汉武帝时开启东南亚、南亚海上航路(中国丝绸与当地特产互换)(3)大秦(罗马)帝国国王遣使与中国通好(两个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第一次通过海上航路握手)(4)东吴遣朱应、康泰浮海出使扶南(经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5)东晋法显去印度求取佛教经典,十年后到斯里兰卡,于411年8月乘船回国,著佛国记,2.发展阶段:唐、宋两代(1)中日航线:鉴真东渡(2)中朝航线:登州(今蓬莱)、密州板桥镇(今属青岛胶州)、明州(今宁波)、永州为黄海、东海航运重要海港(3)南海航路:广州南海印度洋波斯湾阿拉伯半岛东非沿岸,3.极盛阶段:元明两代 海上
21、航路和海上贸易发展到历史最高峰(1)元代:汪大渊南海远航年,著岛夷志略(2)明代:郑和下西洋,四、“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与意义 1.改善、丰富、美化了当地人民生活 2.加强了中外生产技术文化的交流 3.海上移民(海外华侨)4.形成海上大动脉(把世界文明古国希腊、罗马、埃及、波斯、印度、中国联系在一起,形成一条连接亚、非、欧、美各洲的海上大动脉),五、“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警示 1.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越多,国家就越能繁荣富强 2.闭关自守、锁国禁海,自立于世界之外,国家只会日益衰弱,下篇,国际航运企业跨文化管理,第六章 民族性交往主体与国际航运企业文化建设第七章 世界性海事活动与航运企业国际化战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航运 文化交流 管理 讲课 资料 选辑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53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