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的分类与措.ppt
《隔离的分类与措.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隔离的分类与措.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隔离的分类与措施,2015.6,前 言,控制感染的需要,疾病传播的三环节:,隔离,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国内现状,通常是针对确诊传染病患者后采取隔离预防,标准预防观念差。,对经接触传播疾病患者,尤其是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认识不足。,国内现状,各医院采取的隔离预防措施多种多 样,有些措施缺乏科学依据。,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不正确:过渡、不足;种类的选用不妥;方法不当。,分区布局不合理:大环境的布局,病,区内的布局。,SARS的教训。,目的,应用最新、最科学的隔离预防和方法,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暴发流行;,切断医院感染链,终止空气、飞沫、接触“三个”主要传播环节,防止病原微生物在患者与患者
2、之间、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和媒介物中传播。,重点内容,1、隔离的定义及术语,2、隔离区域的划分和设置,3、隔离的管理要求,4、隔离的原则、种类与措施,5、佩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隔离的定义及术语,隔离: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将传染病患者、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以达到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同时保护易感人群免受感染的目的。感染链:感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根据隔离的目的可分为:传染性隔离 保护性隔离,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粒子(5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m),在空气中短距离(1
3、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粘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传播。,隔离的定义及术语,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标准预防是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预计暴露时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主要内容包括:、洗手和手消毒。、在处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有潜在传染性物质时或预计上述物质会发生飞溅时需要正确地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及时、正确地处理使用后被污染仪器、设备和布类,防止微生物污染其他患者和环境。、小心处置锐器,医疗活动中预防锐器伤的发生。、注意环境控制,对
4、环境进行日常清洁和卫生处理。、正确处理医疗废物。,隔离的定义及术语,隔离的划分与设置,清洁区:传染病患者不应进入的区域及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不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的区域。潜在污染区: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位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有可能被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的区域。污染区: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传染病患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接受诊疗的区域。,两通道: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的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缓冲区: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清洁区与潜在污染区之间、潜在污染区与污染区之间设立的两侧均有门的小室,为医务人员的准备间。负压病房:通过特
5、殊通风装置,使病区(病房)的空气按照由清洁区向污染区流动,使病区(病房)内的压力低于室外压力。,隔离单位的设置,患者的 安置,凡未确诊、发生混合感染、或有强烈传染性及危重病人应住单独隔离室!,隔 离 区 域 的 设 置,外走廊,内走廊,消毒室,护士站,医务人员通道,病人出入通道,病 房,避污纸,严密隔离,消毒手用物,隔离衣,隔离区域的设置,消毒脚垫,个人防护用品:PPE 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纱布口罩:保护呼吸道免受有害粉尘伤害气溶胶、微生物及灰尘伤害的防护用品。外科口罩:能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的,医护人员在有创操作过程中佩带的口罩
6、。医用防护口罩:能阻止经空气传播的直径5m感染因子或近距离 1m)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而发生感染的口罩。,隔离衣:用于保护医务人员免受到血液、体液和其他感染性物质污染,或用于保护患者避免感染的防护用品。根据与患者接触的方式包括接触感染性物质的情况和隔离衣阻隔血液和体液的可能性选择是否穿隔离衣或选择其型号。防护服: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所穿的一次性防护用品。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抗静电、过滤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袖口、脚踝口应为弹性收口。,1、在新建、改建与扩建时,建筑布局应符合 医院卫生学要求,并应具备隔离预防的功 能,区域划分应明确、标识清楚。2
7、、应根据国家的有关法规,结合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隔离预防制度并实施。3、隔离的实施应遵循“标准预防”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的原则。4、应加强传染病患者的管理,包括隔离患者,严格执行探视制度。,隔离的管理要求,隔离的管理要求,5、应采取有效措施,管理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6、应加强医务人员隔离与防护知识的培训,为其提供合适、必要的防护用品,正确掌 握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方式和防 护技术,熟练掌握操作规程。,手卫生应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隔离区域的消毒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隔离要求与建筑布局,医院建筑区域划分:根据患者获得感染危险性的程度,应将医院分为4个区域。、低
8、危险区域包括行政管理区、教学区、图书馆、生活服务区等。2、中等危险区域包括普通门诊、普通病房等。3、高危险区域包括感染疾病科(门诊、病房)等 4、极高危险区域包括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器官移植病房等。,隔离要求与建筑布局,应明确服务流程,保证洁、污分开,防止因人员流程、物品流程交叉导致污染。根据建筑分区的要求,同一等级分区的科室宜相对集中,高危险区的科室宜相对独立,宜与普通病区和生活区分开。通风系统应区域化,防止区域间空气交叉污染。应按照WS/T313的要求,配备合适的手卫生设施。,隔离要求与建筑布局,呼吸道传染病病区的建筑布局用于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的患者的隔离。建筑布局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
9、,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设立两通道,三区之间的缓冲间。缓冲间两侧的门不应同时开启,以减少区域之间空气流通。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隔离病区,应设置负压病室。,应严格服务流程和三区的管理。各区之间界线清楚,标识明显。病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各区应安装适量的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池。不同种类传染病患者应分室安置。疑似患者应单独安置。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疾病患者可安置于一室,两病床之间距离不少于1.1m。,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普通传染病病区的建筑布局适用于主要经接触传播疾病患者的隔离。建筑布局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远离儿科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和生活区。设单独入、出口和入、出院处理室。中小型
10、医院可在建筑物的一端设立感染性疾病病区。,应分区明确,标识清楚。不同种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分室安置:每间病室不应超过4 人,病床间距应不少于.m病房应通风良好,自然通风或安装通风设施,以保证病房内空气清新。应配备适量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普通病区的建筑布局建筑布局:在病区的末端,应设一间或多间隔离病室 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宜分室安置。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08m。病情较重的患者宜单人间安置。病室床位数单排不应超过3 床;双排不应超过6 床。,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普通门急诊建筑布局:普通门诊、儿科
11、门诊、感染疾病科门诊宜分开挂号、候诊,应严格预检分诊制度。普通门诊应单独设立出入口急诊科应设单独出入口各诊室内应配备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和/或配备速干手消毒剂.床间距:急诊观察室床间距应 1.2m普通病房病床间距宜08m 呼吸道传染病病区两病床之间距离 1.1m感染性疾病病区病床间距应 1.1m,隔离原则一般消毒隔离终末消毒处理,隔离的原则和种类,1、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室应按规定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2、穿隔离衣前,备齐所需的物品,集中完成各种护理治疗操作以减少穿脱隔离衣和刷手的次数。3、穿隔离衣后只能在规定范围内活动,一切操作要严格执行隔离技术,接触患者或污染物品后必须消毒双手。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隔离 分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53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