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隐患辨识与安全检查.ppt
《事故隐患辨识与安全检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故隐患辨识与安全检查.ppt(1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事故隐患辨识与 安全检查,主讲:郝全利 TEL:15081655326 E-mail:,主要内容,事故隐患辨识基本知识事故隐患的治理方法安全检查的基本方法事故案例,3,一、概念1、事故隐患 指不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与危险源,2、危险源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它包含三个要素:潜在危险性、存在状态和触发因素。危险源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
2、物质。实际上就是危险装置、设备、场所等。如强烈放热反应的化工装置、各种压力容器等。第二类危险源是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第二类危险源实际上就是人的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人为失误)和物的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故障或失效)环境因素(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事故是两类危险源共同起作用的结果,2023/9/29,4,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注意:事故隐患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这种状态可在人或物上表现出来,如人走路不稳、路面太滑都是导致摔倒致伤的隐患;也可表现在管理的程序、内容或方式上,如检查不到
3、位、制度的不健全、人员培训不到位等。,事故隐患与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具备导致事故、事件的潜在能力(potential)危险源的对象:根源(source);状态(situation)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根源为能量物质/载体,状态为能量物质/载体约束措施的缺陷。,危险源,6,(1)危险源它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2)事故隐患是人为的,是可以和必须予以消除的;(3)危险源不一定存在事故隐患,但最容易产生事故隐患;(4)如果危险源存在事故隐患,就具备了发生事故的物质条件和缺陷条件,只要在外界的激发或诱导条件作用
4、下,必然要发生事故;(5)危险源与事故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事故隐患与事故却有着必然的联系。,事故隐患与危险源的关系,危险源、事故隐患、事故之间的关系,危险源,事故,事故隐患,安全措施,被消除的事故隐患,只要存在事故隐患,事故迟早必发生!,危险源事故隐患,但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果危险源和事故隐患没有有效的控制措施,都将最终导致事故。,管理不到位,控制措施到位,事故隐患与危险源的关系,9,实际生产工作中,不同企业和单位进行隐患排查治理的主要内容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要积极排查、妥善治理存在的事故隐患,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防范和减少事故,才能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特性,隐蔽性:它在一定的时间、
5、一定的范围、一定的条件下,显现出好似静止、不变的状态,往往使人一时看不清楚,意识不到,感觉不出它的存在。危险性:蝼蚁之穴,可以溃堤千里,在安全工作中小小的隐患往往引发巨大的灾害。突发性:集小变而为大变,集小患而为大患是一条基本规律。因果性: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先兆,而事故则是隐患存在和发展的必然结果。重复性:只要企业的生产方式、生产条件、生产工具、生产环境等因素未改变,同一隐患就会重复发生。意外性:有些隐患超出人们认识范围,或在短期内很难为劳动者所辨认,但由于它具有很大的巧合性,因而容易导致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的发生。连续性:一种隐患掩盖另一种隐患,一种隐患与其它隐患相联系而存在的现象。,11,事故
6、隐患的特性,事故隐患,安全=治理事故隐患,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事故隐患的特性,当前伤亡事故中,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目前技术还不能解决的原因而造成的事故极少,绝大多数属于责任事故。其中90%以上的事故发生在基层班组,9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设备隐患没能及时发现、消除等因素造成的。,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思想,二、事故隐患的分类,按照可能造成的事故类型可分为20类,按照可能造成事故的原因分为3大类,事故隐患分类方法,按照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和治理难度分2大类,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锅炉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按可能造成事故的原因分类,
7、1,2,3,按可能造成事故的严重后果和治理难度分,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附录:(一)人的不安全行为13类(二)物的不安全状态为4类(三)安全管理的缺陷为6类,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附录:(一)人的不安全行为13类:1.不安全装束;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设备;4.手代替工具操作;5.物体存放不当;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7.攀坐
8、不安全位置;8.在吊物下作业(停留);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清扫等);10.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11.忽视使用必须使用的个体防护用品或工具;12.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二)物的不安全状态为4类:(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 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构成事故的物质基础。没有物的不安全状态,就不可能发生事故。物的不安全状态构成生产中的隐患和危险源,当它满
9、足一定条件时,就会转化为事故。,(三)安全管理的缺陷为6类:1.对物(含作业环境)性能控制的缺陷,如设计、检测和不符合处置方面的缺陷。2.对人失误控制的缺陷,如教育、培训、指示、雇用选择、行为监测方面的缺陷3.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的缺陷,如工艺、技术错误或不当,无作业程序或作业程序有错误。4.用人单位的缺陷,如人事安排不合理、负荷 超限、无必要的监督和联络、禁忌作业等。5.对来自相关方(供应商、承包商等)的风险管理的缺陷,如合同签订、采购等活动中忽略了安全健康方面的要求。6.违反安全人机工程原理,如使用的机器不适合人的生理或心理特点。,事故隐患与事故的数量关系,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事故是大量事故
10、隐患累计和叠加的结果!要避免一起重伤或死亡事故,必须消除千万次的事故隐患。,(海因里希事故法则),观念:实现安全生产任务艰巨!,24,为了预防1起死亡事故,我们必须要消除千万个事故隐患!“海因里希法则”对企业来说是一种警示:a 任何一起事故都是有原因的,且是有征兆的;b 安全生产是可以控制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c 它也给了企业管理者一种生产安全管理的方法,即发现并控制征兆。,25,常见的隐患三非、三违、三超“三非”-非法建设、非法生产、非法经营“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三超”-生产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运输企业:超载、超限、超负荷。,26,一些客观因素,如温度、湿
11、度、风雨雪、照明、视野、噪声、振动、通风换气、色彩等也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是导致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失控的间接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凭着对事故发生与预防规律的认识,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可制定生产过程中物的状态、人的行为和环境条件的标准、规章、规定、规程等,如果生产过程中物的状态、人的行为和环境条件不能满足这些标准、规章、规定、规程等,就可能发生事故。,隐患严重程度的评估,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危险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12、主要内容,事故隐患辨识基本知识事故隐患的治理方法安全检查的基本方法事故案例,34,一、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风险管理要素的重点内容;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原则;明确职责,建立健全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保证制度有效执行的管理体系;努力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消除各类安全生产隐患,保证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性,35,排查治理事故隐患是预防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总局专门颁布了第16号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务院23号通知规定:“企业要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
13、五到位”。建立以安全生产专业人员为主导的隐患整改效果评价制度,确保整改到位。”可见,排查治理事故隐患既重要又必要。,3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十余次提到关于事故隐患问题:(18、22、38、43、56、62、67、71、94、98条等)第18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职责(五)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第22条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职责(五)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37,第56条 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
14、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第38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向从业人员通报。,38,第43条 二款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检查中发现重大事故隐患,依照前款规定向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有关负责人不及时处理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可以向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越级上报,第71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均有权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或者举报。,40,到法律责任:第94条 生产经营单位(五)未将事故隐患排
15、查治理情况如实记录或者未向从业人员通报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41,第98条 生产经营单位(四)未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涵盖了全方位。,责任与权力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2、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
16、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3、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5、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6、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7、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事故隐患 辨识 安全检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52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