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的电化学分析研究进展.ppt
《蛋白质的电化学分析研究进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蛋白质的电化学分析研究进展.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蛋白质的电化学分析研究进展,报告人:王 庚,一、蛋白质的测定,在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研究中,通常需要知道蛋白质溶液的准确浓度。同时,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在药物、食品及临床分析中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测定蛋白质的方法有凯氏定氮法、光化学分析法、免疫法、液相色谱法、电化学分析法等。其中分光光度法、荧光法、光散射技术等光学分析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是蛋白质测定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1,2,而以电化学分析法对蛋白质进行研究相对较少3。,蛋白质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直接电化学分析间接电化学分析,具体又分为蛋白质的极谱分析催化氢波小分子电化学探针等,二、蛋白质的直接电化学分析,蛋白质的极谱分析 蛋白质在固体电极上
2、的电化学行为,蛋白质的极谱分析,蛋白质自身的极谱波主要产生于分子内的双硫键或硫基。一般来说蛋白质可以产生3个双硫键的可逆还原波,其中2个双硫键与汞电极生成汞硫醇盐、亚汞硫醇盐的表面还原波,峰电位分别约为-0.25V 和-0.50V。另一个为受扩散控制的双硫键还原波,峰电位为-0.90V。,Cecil4等人对胰岛素等多种含双硫键的蛋白质的极谱还原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每种蛋白质的极谱行为会因pH不同而各异。但在pH1.0时,所有含双硫键的蛋白质在-0.25V左右只产生一个还原波,此还原波电流随蛋白质的浓度增加而达到一极限值,极限电流与分子中双硫键数目有关。胱胺酸、牛血清白蛋白(BSA)、免疫球蛋
3、白IgA及IgG、a-胰凝乳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等蛋白质分子中双硫键的电极还原机理也被详细研究。,蛋白质在固体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由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庞大,电活性中心深埋于多肽键的内部难以直接与电极表面交换电子,且蛋白质易在电极表面强烈吸附造成电极钝化和蛋白质的变性,因此难以得到有效的电极响应,对蛋白质在裸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造成一定的阻力。人们在不断采用各种手段来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多集中于血红蛋白、辣根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C、肌红蛋白等氧化还原蛋白质。,早期方法:加入媒介剂和促进剂,最早方法:采用合适的媒介剂和促进剂来加速电极上的电子交换速率。机理:初步认为促进剂和媒介剂能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形成
4、复合物使多肽链被伸展,疏水结构被打开而使电活性中心被暴露在电极表面。常用的促进剂:金属络阳离子、双官能团试剂、表面活性剂等。,林琳5等人发现血红蛋白在pH=5.0 的0.3mol/L NaAc HAc 缓冲溶液中,于+0.4-0.1V 范围内循环扫描,会产生一对氧化还原峰,在四甲基氯化铵促进下裸银电极测定血红蛋白时,峰电位之差为0.14V,氧化还原峰电流与血红蛋白浓度在2.010-7mol/L1.510-6mol/L 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何亚楠6等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做为促进剂在裸银电极上测定血红蛋白,可以得到良好的电流响应。血红蛋白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成正比,浓度范围5.010-7mol/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蛋白质 电化学 分析研究 进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52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