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毛细管电泳.ppt
《高效毛细管电泳.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毛细管电泳.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十章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电泳是溶液中带电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以不同的速度向电荷相反方向迁移的现象。利用这种现象对化学和生物化学组分进行分离分析的方法称之为电泳法。,传统电泳最大的局限性是难以克服由两端的高电压所引起的电介质离子流的自热,或称焦耳热,从而导致区带展宽,影响迁移,降低效率,因此极大地限制了高压的使用.当然也就难以加快整个过程的速度。,2,毛细管电泳(capi1lary electrphoresis,CE)和传统电泳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设法使电泳过程在散热效率极高的毛细管内进行,从而确保引入高的电场强度,全面改善分离质量。,20世纪3040年代 蒂塞利乌斯(A.)建立了移动界面电
2、泳,将电泳发展成分离技术 获得1948年诺贝尔化学奖,3,l967年Hjerten最先提出在高电场强度,直径为3mm的毛细管中作自由溶液的毛细管区带电泳,开创了CE的先河。,1981年,实验上和理论上为毛细管电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8889年,商品化的毛细管电泳仪推出,毛细管电泳法迅速发展起来。,第一节 毛细管电泳的特点和分类,一、电泳和色谱,1.分离原理,4,电泳是溶液中带电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发生定向运动,因粒子所带电荷数、形状、大小等不同,导致不同的迁移速度而分离。色谱是不同组分在流动相的推动下,由于在固定相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导致不同的迁移速度而分离。但某些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也
3、包含了色谱的分离机制。,2.分离过程,电泳和色谱的分离过程都是差速迁移过程,可用相同的理论来描述。色谱中所用的一些名词概念和基本理论,如保留值、塔板理论、速率理论等均可借用于毛细管电泳中。,5,3.仪器流程,6,二、毛细管电泳的特点,1.柱效高,高效毛细管电泳的柱效远高于高效液相色谱,理论塔板数高达几十万块/米,特殊柱子可以达到数百万。,色谱仪和电泳仪(HPLC和CE),都包括进样部分、分离柱、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等。,2.消耗低,CE所需样品为nl级,流动相用量也只需几毫升,而HPLC所需样品为l级,流动相则需几百毫升乃至更多。,7,3.速度快,一般几十秒至十几分,最多半小时,即可完成一个试样的
4、分析。,4.应用广泛,通过改变操作模式和缓冲液的成分,CE有很大的选择性,可以根据不同的分子性质,对极广泛的对象进行有效的分离。,CE分离有机分子、药物分子,特别是手性分子和生物大分子方面的能力,对HPLC地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8,三、毛细管电泳的分类,按分离模式分类,常用的技术有六种:,毛细管区带电泳,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毛细管凝胶电泳,毛细管等电聚焦,毛细管等速电泳,毛细管电色谱,毛细管区带电泳是CE中最基本、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模式。,第二节 基本原理,一、电泳和电泳淌度,1.电泳与电泳速度,9,在一定电场强度作用下,溶质带电粒子在溶液中的定向移动(迁移),这种现象称为电泳。带电粒子在电场
5、中迁移时,所受的电场力为,q:溶质离子所带的有效电荷 E:电场强度,带电粒子在溶液中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即摩擦力为,是电泳速度,10,f为摩擦系数,其大小与带电粒子的大小、形状以及介质粘度有关。对于球形离子,f=6;对于棒状离子,f=4。式中,是溶质离子的动力学半径,是电泳介质的粘度。,平衡时,电场力和摩擦力相等,即,qE=fvep,电泳速度为,11,不同物质在同一电场中,由于它们的有效电荷、形状大小的差异,它们的电泳速度不同,所以可能实现分离,我们把溶质在给定溶液中和单位电场强度下的电泳速度称为电泳淌度,用ep表示。,2电泳淌度,12,所以淌度不同是电泳分离的内因和前提。,溶质粒子的电泳速度决定
6、于粒子淌度和电场强度的乘积,,vep epE,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粒子的形状、大小以及所带电量都可能有差别,则电泳淌度也可能不同。,(1)绝对淌度(ab)是在无限稀释时单位电场强度下离子的平均迁移速度,它是该离子在一定溶液中的一个特征物理常数。,13,(2)有效淌度(ef)我们不可能在无限稀释而又没有其它离子、酸度等影响下进行工作,有效淌度是实际的离子电泳淌度。,(3)表观淌度(ap)在有电渗存在下,测得的实际离子淌度称为表观淌度或净淌度,是有效淌度ef和电渗淌度os的矢量和。,ap=osef,14,二、电渗和电渗流,1电渗现象,当固体与液体相接触时,如果固体表面因某种原因带一种电荷,则因静电引
7、力使其周围液体带相反电荷,当液体两端施加一定电压时,就会发生液体相对于固体表面的移动,这种现象叫做电渗。,15,高效毛细管电泳大多使用石英毛细管,在内充缓冲液PH2时,管壁的硅醇基(SiOH)离解成硅醇基阴离子(SiO),使管壁带负电荷,溶液带正电荷,在管壁和溶液之间形成双电层。,Zeta电位,16,由于溶液中的阳离子实际上是溶剂化的,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溶剂化的阳离子向负极移动,将引起柱中的溶液整体向负极移动,这就是毛细管电泳中的电渗现象。,2。电渗流(electroosmotic flow,EOF),电渗现象中整体移动着的液体叫电渗流。,17,3.电渗流的大小和方向,电渗流的大小用电渗流速度
8、vos表示,其大小决定于电渗淌度os和电场强度E。即,、分别是电泳介质的介电常数和粘度,毛细管壁的Zeta电位,它近似等于扩散层与紧密层界面上的电位。该界面内净电荷数(正电荷数)越多、扩散层越厚,Zeta电位越大.,18,Lef毛细管有效长度;tos电渗流标记物(中性物质)的迁移时间。,电渗流的速度是电泳速度的57倍。,一般情况下,石英毛细管内壁表面带负电荷,则电渗流带正电荷,向负极移动。但如果将毛细管内壁改性,比如在在内壁表面涂渍或键合一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将使壁表面带正电荷,则电渗流带负电荷,向正极移动。,VOS可通过实验测定,19,在外电场驱动下产生的电渗流为平流,即塞式流形。液体流动速
9、度除在管壁附近因摩擦力迅速减小到零以外,其余部分几乎处处相等。这一点和HPLC中靠泵驱动的流动相的流形完全不同。,4.电渗流的流形,20,HPLC流动相的流形为抛物线形的层流,在管壁处的速度为零,管中心的速度是平均速度的2倍,引起的谱峰展宽较大。,电渗流呈平流,引起的谱峰展宽很小,是毛细管电泳能获得较HPLC更高分离效率的重要原因。,4.电渗流的作用,电渗流通常流向负极,电渗流速度约等于一般离子电泳速度的57倍。所以,各种电性物质在毛细管中的迁移速度为两种速度的矢量和,称为表观电泳速度,用vap表示。,21,22,阳离子:vapvos+vef阴离子:vapvosvef中性分子:vapvos,当
10、把试样从阳极端注入到毛细管内时,不同电性的粒子将按不同的速度向负极迁移,从负极端先后流出毛细管。出峰次序是:阳离子中性分子阴离子中性分子与电渗流速度相同,不能互相分离。,vap=apE=(osef)E,23,电渗流具有像HPLC中泵一样的作用,推动离子前进,加上不同离子电泳速度和方向的差异,完成阳离子、阴离子和中性离子的分离。,改变电渗流的大小和方向,可以改变分离效率和选择性。这是HPCE中优化分离的重要因素。,电渗流在HPCE 的分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电渗流的微小变化影响分离结果的重现性(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电泳中影响电渗流的因素很多,应设法控制电渗流的恒定。,24,三、HPCE中影
11、响电渗流的因素,1.电场强度的影响 电渗流速度和电场强度成正比,当毛细管长度一定时,电渗流速度正比于工作电压。,2.毛细管材料的影响,酸度影响毛细管的表面Si-OH基的电离,特别是在pH47范围内,影响更显著,此时溶液pH值与EOF成近线性关系,25,3.电解质溶液性质的影响,(1)溶液pH的影响 对于石英毛细管,溶液pH增高时,表面电离多,电荷密度增加,管壁zeta电势增大,电渗流增大,pH=7,达到最大;pH3,完全被氢离子中和,表面电中性,电渗流为零。分析时,采用缓冲溶液来保持pH稳定。(2)缓冲液阴离子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相同,浓度相同而阴离子不同时,毛细管中的电流有较大差别,产生的焦耳
12、热不同。,26,缓冲溶液离子强度,影响双电层的厚度、溶液粘度和工作电流,明显影响电渗流大小。缓冲溶液浓度增加,离子强度增加,电渗流下降。,(3)缓冲液浓度(离子强度)的影响,27,28,4.温度的影响,毛细管内温度的升高,使溶液的粘度下降,电渗流增大。温度变化来自于“焦耳热”焦耳热:毛细管溶液中有电流通过时,产生的热量;HPCE中的焦耳热与背景电解质的摩尔电导、浓度及电场强度成正比。温度每变化1度,将引起背景电解质溶液粘度变化2%3%;,29,5.添加剂的影响,(1)加入浓度较大的中性盐,如K2SO4,溶液离子强度增大,电渗流减小。,(2)加入表面活性剂,可改变电渗流的大小和方向 某些阳离子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效 毛细管 电泳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51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