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古文方法总结(曾公亮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复习:古文方法总结(曾公亮传).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考文言文复习,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刘勰,考纲再现,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考点解读,近四年新课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统计如下:,1、文体都是传记-人物传记,考点解读-结论,2、考查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式、活用、文言断句和文言翻译,3、加入了文化常识的考核,任务:每天课前一道常识题
2、目,每组三天。,(1)所选材料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与官职、法律、习俗等有关的内容。(2)所选文章的内容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般赞扬所记人物,弘扬正义,贬斥邪恶。(3)所选的材料篇幅较短,500字左右,文后有一定量的注释。注释往往给阅读提供一定的信息,有时是重要的信息。(4)涉及到的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及考题中的例句贴近教材。,人物传记类文章行文的大体思路:,、介绍人物个人情况:字、号、出身、天赋、性格、最初的任职情况(举、荐、征、召、辟、授、除、为)(开头部分)、记叙人物在任职期间的政绩。(中间部分,注意时间词:后、及、比、寻、俄、既而、已而、久之、会,注意这些表示人物官职变化的词
3、语:迁、升、擢、拜、调、徙、转、知、判、贬、出、谪、罢、黜)、人物评价。(多在文章结尾,部分穿插于全文中。乞骸骨(封、卒、谥),(1)人物;传记人物为谁?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哪些人?(一个主要的人物及其他次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2)事件;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孝义?勤学?清廉?爱民?抗上?等等,一共写了多少件事?(3)官职;此类文本的人物多是官员。要搞清楚他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4)品格;是好人,还是坏人?一般是好人,主要看作者是怎样评价的。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传记类文本的四大读点,人物形象、性格分析:,考纲中“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要求考生在读懂
4、原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问文中所写的人、事、情、理等信息。其中对人物形象、性格的分析就是常见的一道选题。,可以从以下角度着手:1、弄清叙事的脉络:主人公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或影响。2、找出相关语句的信息提示:正面表现:正面叙述或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侧面表现:作者评论 侧面叙写等。,3、注重主人公与他人的关系。在人物传记中,许多人物多是朝廷官员,所以涉及的关系主要有:与皇帝或上级的关系:忠于职守、忠君爱国、英勇无畏、不畏强权、临危不惧、刚正不阿、善于辞令、针砭时弊与下属之间的关系:秉公执法、公平公正与百姓之间的关系:爱护百姓、为民做主、为官清廉、忠于职守,另外,如果是一般人,
5、就会涉及到他(她)直接相处之人和间接影响之人的关系:直率、执着、豪爽、机智聪颖、嫉恶如仇、放任不羁、孝敬父母、淡泊钱财、淡泊名利,三次审读,完成题目,一、初读文章,明确梗概,1、弄清其人其事: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名,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了解其人其事。2、疏通语句:添加出文段中部分句子省略的主语或宾语。,二、审读题目,推断文意 方法:利用好文言的命题自身的题干,或正或错都是提示,有助于你对文意的推断。特别是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三、再读文章,完成答题,1、语言题:依照全文意思,确定字词的文中意,结合句型规律做好句子的翻译;2、信息题:多为人物性格概括
6、题,或主要事件概括题.依照整体阅读的原则,找出相关语句的信息提示,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填空答题。,文首:介绍人物的籍贯、字号、家世、官职以及主要性格特点等。这些文字对把握全篇内容往往能提供有效的信息。主体部分:以时间为序,依次介绍传主何时何地做了何事有何结果。(阅读时要特别注意表示时间、地点、事件起始的词句。)这些文字有助于我们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理解全文内容。结尾:一般为对传主的逝前身后作一交代,或作“盖棺论定”。或赞或弹,作出自己对传主的评价。这些文字特别有助于我们把握人物的性格品质。,古代人物传记行文特点,宋史曾公亮传,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7、。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考中】进士甲科,知【掌管】会稽县。,民田【名作动,种田】镜湖旁,每【常常】患湖溢【泛滥】。公亮立【设置】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tu】中物/移书【发送公文】诘【查问】盗/公亮报【回复】/吾境不藏盗/殆【大概】从之者廋【su,隐藏】耳/索【搜查】之/果然【果真如此】/,公亮明练【熟悉通晓】文法,更践【gng jin任职】久,习知【熟悉懂得】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首相【在古代指宰相中居首位者,作为臣僚百
8、官之首。现在指君主君主制国家的内阁首脑。二者不同】,建储【确立皇太子。】,密州民田产银,或【有人】盗取之,大理 当【判罪】以强【作名词,强取行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强盗行为】,与盗物民家有间【有区别】矣。”固【坚决】争之,遂下【下达】有司议,比【比照】劫禁物法,盗得【能够】不死。,大理【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清为大理院。(P136,中央官职)】,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固称有司。“有司”应指朝廷中的有关部门。】,契丹纵【指使】人渔界河,又数【多次】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较量】,
9、且【将要】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胜任】也。”使谕【告诉】以指意【旨意】,边害讫【终于】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 礼部尚书,寻【不久】加户部尚书。,契丹【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灭五代后晋,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1125年为金国所灭。】,加【加官。或表示升职。或是于原有官职之外,兼其他官职。】,兼【在本职之外兼任职务。】,鸿门宴“于”“以”作状语例句,于: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正常语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于项羽言,翻译:沛公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鸿门宴“于”“以
10、”作状语例句,于:孰与君少长?(项伯)长于臣,正常语序:孰与君少长?(项伯)于臣长,翻译:项伯和你谁大谁小?(项伯)比我长,鸿门宴“于”“以”作状语例句,以:项伯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正常语序:项伯私见张良,以事具告,翻译:项伯私自会见张良,把事情全部告诉(他),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或者重新启用任以官职。】,判【古代表示高位兼低职或出任地方官
11、。】,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背绳墨以追曲兮,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挽救】正【动词,纠正、匡正】,世讥其持禄固【巩固】宠云。,练习:曾公亮传,1、本文写了曾公亮的哪些事件?(每件事用一句话概括),6、暗中替子孙谋划。,1、曾公亮治除水患;,2、主
12、政郑州,政事清明;,3、曾公亮熟习规章;,4、为强盗辩解,巧处理边境祸患;,5、义斥辽国使者;,方法:抓住时间、地点、官职变化来概括事件,人物特征:有政治才干、有胆识、能言善辩、吝啬、私心,2、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如果不参加我们皇上赐给您的筵席,这就是对我们皇帝的不 尊重。我们的国君有病,如果一定要他亲自参加,您能安然处之吗?,翻译以下两句,3、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苏轼曾经不经意责备曾公亮不能救正补弊,世 人讥讽曾公亮用这种办法保持禄位和受宠幸的待遇。,作业:,1、找出全文中有官职任免升降的词语所在的句子,抄下来,并翻译这些词语。
13、看五三167页,了解常见官职变动的词语。2、找出文中实词“阴、知、诘、间、疾”所在的句子并翻译词语,同时参考134页实词清单,掌握它们的用法:,一、掌握六种方法:,留扩拆增删调,留:,凡是意义古今相同的词,以及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不必变动。(全国卷)(1)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译文:与郡丞元宝藏结交很深,前前后后的县令县长,没有不受他指挥的。(2)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译文:馆陶县整个境内的百姓都悲哭,因此跟随着去安家的有几百户。,扩:,把单音节字换成双音节词俗庸俗辱玷辱、侮辱(海南宁夏卷)
14、(1)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1)总共被围困四天,城墙多出毁坏,朱昭凭着才智修补(城墙)抵御(敌兵),全都中规中矩,但是再也不能支撑下去。(2)昭勒众于通衙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衙不可行。(2)朱昭率领众人在大街要道上与敌人交战,从傍晚直到天明,尸体塞满街面,无法通行。,拆:,如:妻子:妻子儿女(江苏卷)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湖南卷)(2)今则妇子仰食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2)如今却是妻子儿女靠我养活,想不做官,也办不到。,增:增补句子省略的成分(或代词的指代意),(天津卷)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他
15、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们。(广东卷)语迪曰:“卿向不欲吾欲国事,殆过矣。”(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诏不许,然甚壮其意。(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删: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可删。,(湖南卷)如: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赏赐给他车辆马匹却推辞的人,是不害怕步行的人。,zxxkw,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如:(江苏卷)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么原因)呢?,二、遵循三条原则:,信:忠实原文意思达: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雅:尽量
16、美一些,保留原文的语言风格,三、四个步骤:,1审:看清语法现象,如省略、倒装、活用等2切:以词为单位把句子切开,一一解释3连:再把解释好的词连缀成句4誊:翻译完毕,带回原文,仔细检查,誊上卷子文言文翻译题(主观题型)例(广东卷)诏不许,然甚壮其意。,学以致用,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曾子衣敝衣而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曾子衣敝衣而耕。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
17、为不受?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从事耕作。,先生不是向别人索求,而是人家主动送给你的,为什么不接受呢?,接受了别人东西的人,就会害怕(得罪)他,给予了别人东西的人,就会在他面前傲慢无礼。即使国君有所赏赐,而不傲视我,但是我能不畏惧吗?,zxxkw,zxxkw,4.常见表官职变动的词:,表授予官职的:1、荐、举: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 秀才”。陈情表 2、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如:初辟司徒府,除佐着作郎。晋书谢安传 3、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
18、岁余,征拜侍御史。后汉书王涣列传,4、拜:授予官职如: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史记淮阴后列传5、除:任命,授予官职。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文选陈情表6、授:给予官职如:“遣使者持黄金印,赫发继,朱轮车,即军 中拜授。”汉书翟方进传7、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如:起樗里子于国。战国策8、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文选?陈情表,1、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左迁指降 职、贬官。如:吾极知其左迁。汉书周昌传2、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如: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宋史唐震传,表调动官职的,1、转、调 徙:调动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2、补:补充缺职如: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
19、大司农丞。,调动官职的:,升迁的:,1、贬:降职;如:贬连州刺史。旧唐书刘禹锡传2、谪:被罚流放或降职。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3、出:离开京城外调,一般指贬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如:咸宁初,入为御史中丞,迁侍中,以出为征虏将军,晋书卷二十八“出”有时也指平调。如:永和初,出为何间相。后汉书张衡传迁侍中,以出为征虏将军。晋书卷二十八,降职、罢免的:,4、罢、免:罢黜,免去官职。如:“非其才者罢之”晋书魏舒传5、黜、废:废弃不用。如:柳下惠为士师,三黜。论语微子,1、兼:同时掌管,兼任。如:未几,移镇青州,就加兼中书令。旧五代史甘荷余传2、领:兼任,代理,暂时担任。如:迁中书郎,领东观祭酒。南史虞愿传,三、表兼职,代理官职的词语。,3、权:暂代官职如: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宋史李纲传 4、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备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5、假:暂时代理。如: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汉书?苏武传=,除了以上表官职变动的词语外,还有一些词语虽不表示官职变动,但常与官职结合在一起使用,如:“知”后常跟地名,表做某地的长官;“主”后常跟官府机构的名称,表示主持某官府机构的工作,我们可结合语境,灵活翻译。,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50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