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古诗鉴赏全复习.ppt
《高三古诗鉴赏全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古诗鉴赏全复习.ppt(1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诗鉴赏,考点透视,鉴赏,形 象,分析,语 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观点态度,看题目,看作者,看意象,看情感词语,看注释,看末句,六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朱熹,池塘要不断注入活水,才能清澈。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才能进步,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酬朱庆馀(张籍)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从题目入手一能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二能感知作者的喜怒哀乐,杜甫的春夜喜雨陆游书愤王昌龄闺怨,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
2、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结合全词思考,这首词下阙的最后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二:看作者,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一生力主抗金。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08安徽 小孤山 宋谢枋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
3、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问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注】宋高宗建炎三年10月,金兵侵入江西,隆祐太后沿赣江南逃到造口,后流亡到赣州。金兵追到造口,大肆劫掠和屠杀。40年后,作者途径造口,感慨万千,写下此词。家国遭遇之伤痛、今昔时事之忧虑,三:看
4、注释,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四:看末句,清平乐(晏殊)金风细细,叶叶梧桐附坠。绿酒初尝入易醉,一枕小窗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五:看意象,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柳梢青春感刘辰翁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
5、,海上心情。【注】这首词是南宋沦亡之后,作者隐居山林所作。,六:看情感词,抒发作者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的深沉感情及矢志守节的坚定信念。,“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辇下风光”指自己心之所系:“海上心情”则是自己志之所向。,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临 江 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
6、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久别重逢的喜悦;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离别在即的愁绪。,【古代诗歌题材】1、赠友送别2、边塞征战3、羁旅行役4、山水田园5、咏史怀古6、咏物言志7、爱情闺怨,送别诗,1、思想内容2、特殊意象3、表现手法4、答题技巧,送别诗1、离情别绪,依依不舍2、劝勉鼓励、祝福安慰3、赞美情感的美好4、借送别表明自己心志、处境,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高适别董大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赠汪伦,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
7、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场所:南浦、灞陵、长亭 江边、渡口、驿站时间:清晨、黄昏、夜晚方式:饮酒、离歌、折柳植物:柳动物:鸿雁、杜鹃、鹧鸪景物:山水、夕阳、月,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谢亭离别后,风景每生愁。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唐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并且,傍晚时候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傍晚”等时间意象,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
8、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唐人常借月抒怀。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月夜”等时间意象,场所:南浦、灞陵、长亭 江边、渡口、驿站时间:清晨、黄昏、夜晚方式:饮酒、离歌、折柳植物:柳动物:鸿雁、杜鹃、鹧鸪景物:山水、夕阳、月,表达技巧:1、借景抒情(以哀写哀烘托、一乐写哀反衬)2、想象、虚实结合(将来、代他人思)3、比喻,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别董大 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首诗使用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反衬;哀景衬乐情。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对友人真诚情谊。,此去经年,
9、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生查子 牛希济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送魏二 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后两句运用想象,虚拟分别后友人月下船泊潇湘,“愁听清猿”,甚至在梦里也因旅夜孤独而不得安宁的幻象,借以加倍地表现作者离别的惆怅和对友人深切的关怀。,表现手法:1、借景抒情(以哀写哀烘托、一乐写哀反衬)2、想象、虚实结合(将来、代他人思)3、比喻,浮云游子意,
10、落日故人情,和练秀才杨柳 杨巨源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唯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送别诗,1、思想内容2、特殊意象3、表现手法4、答题技巧,思想情感,1、确定题材2、确定情感基调3、具体思想情感,题目、意象,情感类词语、意象,关键词句、表现手法,1、意象分析法意象意境情感2、表达技巧法点明手法如何应用情感3、内容分析法分析诗句内容情感,注意:1、表述分详略2、情感要具体,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送沈子福归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注:罟师:渔夫1 第一、二句诗中,哪些意象是暗示送别内容的意象?2、第
11、三、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送沈子福归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1杨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渡头,送客之地;行人:所送之人;罟师,桨,即将起程;临圻,交代所去之地2表达了诗人心中无限的惜别之情。第三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相思之情比喻成春色,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就像江南江北的春光,无处不在,伴随着友人归去。,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泛指送别歌。劳劳亭,在今南京市南面,李白诗有“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12、来表达送别之情?请联系诗歌的具体内容,赏析这种手法运用的妙处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前两联以乐景写哀情,用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离别的愁绪。后两联以哀景写哀情,三四句不仅写出诗人自己身留谢亭而友人早已远去,而且用暮色苍茫风雨凄迷的景色烘托出诗人萧瑟凄清的离别情怀,以景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1)本诗运用了哪几种手法?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2)从艺术效果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分析“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的作用。,烘托:以猿啼、客散、暮色等烘托伤心之情反衬:以流水无情衬人之有情,以青山重重衬行舟之孤小对比:作者
13、同友人的贬谪之途对比,既点同病相怜,又流露了对友人的牵挂。,2、从艺术效果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分析“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的作用。此句以景结情,用“孤舟”和“万里青山”营造了开阔的意境,随着孤帆远影在天际中的缓缓消失,既写尽了友人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恋恋不舍的深情。,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诗歌的三、四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运用了设问、想像(虚写)的手法。诗人想象友人在日暮之时会停泊在何处?人生地疏,独自一人,必是无比的孤苦寂寞。借对友人离别后处境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在离别之时依依不舍、悲伤孤寂的情怀。
14、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古代诗歌题材】1、赠友送别2、边塞征战3、羁旅行役4、山水田园5、咏史怀古6、咏物言志7、爱情闺怨,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1、边塞风光(奇异、辽阔、苍茫)2、军旅生活(艰辛、紧张、豪迈)3、思乡怀人(将军、征人、思妇)4、个人情感(建功立业、怀才不遇)5、爱国情怀(以身许国、忧国忧民)6、揭露现实(穷
15、兵黩武、民不聊生、残酷惨烈、苦乐不均),时代特征唐代: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宋代: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婉惆怅。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1、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2、大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3、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5、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6、男儿何不带吴钩,收
16、取关山五十州?7、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8、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10、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11、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题目:“塞”、“征”、“军”、“使”乐府旧题凉州词少年行 关山月从军行 折杨柳落梅花,1、地名:楼兰、轮台、龟兹、天山、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辕门、孤城2、民族:胡、羌、羯、夷、戎、匈奴3、用品: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4、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5、人物:都护、将军、征人、单于、胡姬、胡儿4、景物:狂风、酷热、严寒、冰雪、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
17、、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马走,景物特点:雄奇壮美、辽阔苍茫、荒凉苦寒整体风格:昂扬豪迈、豪放雄浑、慷慨悲壮、凄凉悲怆、凄切孤苦、肃杀荒寒,表达技巧,1、借景抒情烘托:苍凉凄清思乡幽怨之情,奇异壮阔豪壮昂扬之情;反衬:艰苦恶劣英勇顽强之赞2、用典抒情(正衬、反衬)卫青、霍去病、李广3、想象、虚实结合(拓展诗歌内容)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4、对比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
18、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诗的前两句用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图,寓意(暗示)着边境局势的紧张。,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拼死杀敌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征 人 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青冢:汉王
19、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答:怨频繁调动,年年转战于西北苦寒之地,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劳苦不堪 怨气候酷寒,归家不得,暮春时节,征戍之地却是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的苦寒与荒凉,从中可以感受到征人戍边的艰险和归家不得的怨恨之情。,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然后回答问题。雨雪曲 江总 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榆溪:指边塞。陇西:在今甘肃东部。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
20、?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答: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答: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苦寒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阅读下面
21、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岁暮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杜甫:712-770 安史之乱:755763,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边境发生战
22、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请缨”,用终军请缨的故事在失重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1、边塞风光(奇异、辽阔、苍茫)2、军旅生活(艰辛、紧张、豪迈)3、思乡怀人(将军、征人、思妇)4、个人情感(建功立业、怀才不遇)5、爱国情怀(以身许国、忧国忧民)6、揭露现实(穷兵黩武、民不聊生、残酷惨烈、苦乐不均),表达技巧,1、借景抒情烘托:苍
23、凉凄清思乡幽怨之情,奇异壮阔豪壮昂扬之情;反衬:艰苦恶劣英勇顽强之赞2、用典抒情(正衬、反衬)卫青、霍去病、李广3、想象、虚实结合(拓展诗歌内容)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4、对比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古代诗歌题材】1、赠友送别2、边塞征战3、羁旅行役4、山水田园5、咏史怀古6、咏物言志7、爱情闺怨,秋思枫桥夜泊旅夜书怀秋兴八首,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
24、所似?天地一沙鸥。,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羁旅行役诗求学宦游、贬谪、战乱、探亲访友1、旅途的寂寞艰辛,漂泊的孤独伤感。2、抒发身世漂泊、怀才不遇、报国无 门、壮志未酬的幽怨愤慨之情。3、对家乡亲人、国都君主的思念4、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常见意象,“地点”: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 客船、孤舟、客舍、天涯、他乡“漂泊”:浮萍、飞蓬、飘蓬、孤雁、沙鸥、“伤感”:云、月、雨、雪、黄昏、夜晚 芭蕉、落叶、落花“声音”:晨钟暮鼓、笛声、角声、鹧鸪、乌鸦“节日”:除夕
25、、元宵、寒食、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冬至,景:萧条冷落、萧瑟悲凉、暗淡凄寒、幽寂清冷情:羁旅愁绪、孤独寂寞、凄凉哀伤,表达技巧,1、借景抒情(烘托、反衬)2、想象(梦、对方)3、用典,绝 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月 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清江引秋怀(元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这首词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诗的前两句,作者用直抒胸臆的手法道出自己的乡思之情。后两句没有直接写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而是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 鉴赏 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50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