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开元盛世教学设计.doc
《初中历史开元盛世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开元盛世教学设计.doc(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Effort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悉心整理祝您一臂之力(页眉可删)初中历史开元盛世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开元盛世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结合史料(课本)能总结出“开元之治”原因者,将获得大唐开元盛世游的机会。”什么是开元之治?武则天后,唐朝政局一度动荡,唐玄宗励精图治,政治局面为之一新,历称之为“开元之治”。开元是唐朝哪个皇帝的年号?出示唐玄宗画像提起唐玄宗,同学们能翻译出这句话吗?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亲庶政”(因为唐玄宗少年时在老百姓中间生活过,经历了很多磨难,所以刚即位时,很懂得体谅老百姓的疾苦,很多涉及老百姓的政务,都亲自办理)由此导入新课
2、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创了”开元盛世的良好局面.讲授新课为了开创繁荣昌盛的景象,唐玄宗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呢?一、政治上(开元之治):即位后,励精图治,他采取的措施有:任用名相(如熟悉吏治、富有改革精神的);重视;崇尚节俭,命人烧毁珠玉锦绣,表示的决心。这些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史称“”。二、经济上农业:观察、比较,分析出曲辕犁的优点。(省力;翻土块,相当完善。)观察、想象,分析出筒车比以往灌溉工具先进的地方,(水力代替了人力)听讲理解形成认识:筒车是一种利用水力转动的灌溉工具,用竹或木制成一个大型立轮,由一个横轴架起,可以自由转动,轮的周围斜装上许多竹筒,把转轮安置在溪流上,受水流冲击,自
3、行旋转不已。观看”开元盛世从西域引进的蔬菜品种、陆羽茶经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开元盛世农业特点兴修工程;农作物种植上: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品种增多、之风盛行;农具改进:唐朝时发明了新的生产工具和;抗拒天灾的能力增强。商业方面:观看长安平面图,引导学生了解”开元盛世商业特点1)明确当时唐朝繁华的都市有。2)长安城的布局:城内分为和(长安城中的坊和市分别指和。)3)唐代的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个的大都市手工业:观看“唐画中身着丝绸服装的妇女形象”、“唐朝陶瓷”、“唐三彩”,引导学生了解”开元盛世手工业特点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陶瓷业:代表作有越窑、邢窑和(最的)。老师归纳:
4、开元之治是唐朝鼎盛的时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少有的经济繁荣和文化昌盛的时期。明末清初的学者王夫之比较了历代盛世之后说:“开元之盛,汉、宋莫及矣。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这里一定要注意:在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因为在唐玄宗统治中后期,,由于宠爱杨贵妃,重用奸臣,后来爆发了安史之乱。而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我们已经知道在统治前期,为了取得良好的统治局面,唐玄宗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重用人才,发展生产,提倡节俭但是开元盛世的取得是玄宗一人的功劳吗?哪些方面促进了开元盛世?1、唐玄宗的努力2、隋文帝、唐
5、太宗、武则天奠定的基础3、劳动人民的创造4、中外及各民族间的交流课堂小结:一、开元之治唐玄宗前期的统治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的新气象2、手工业的成就3、商业城市的发展布置作业课后“练一练”及“活动与探究”初中历史开元盛世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
6、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这一时期精美的丝织品和陶瓷工艺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教材分析本课以“开元盛世”为主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叙述:首先介绍的是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开元年间出现了“开元之治”。其次,主要介绍了盛世经济的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的成就。“盛世经济的繁荣”一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本课的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而且,现在的学生对于农具的了解又极少,因此农业工具的改进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学过程导入:回顾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
7、一、开元之治出示材料:后人评论唐玄宗说:“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后来他是怎样做的呢?这句话的意思是:唐玄宗年少的时候在民间,亲身经历了一些不得志的事和苦难,所以即位之初,深知人民的疾苦,能勤于政事。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1)任用贤才(由学生讲“唐玄宗走马任姚崇”的故事)(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通过图片说明唐朝农业生产情况)(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2)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重点讲解)出示“汉代牛耕图”和“唐代
8、曲辕犁图”,提问:比较一下直辕犁和曲辕犁的不同、曲辕犁比直辕犁有了什么改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出曲辕犁的特点)出示筒车图片,分析出筒车比以往灌溉工具先进的地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化解学习上的困难)2、手工业(1)丝织业(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出示一些当时的丝织品和陶瓷的图片,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劳动创造了美,培养他们的历史情趣)3、商业(1)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2)长安城出示唐朝长安城的平面图,让学生总结其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布局:宫殿、衙署、坊、市分置,宫殿区位于全城北部中央;全城呈东西对称分布;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人口:百万人边疆各族和
9、各国人士云集,商业繁盛。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小结: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初中历史开元盛世教学设计3学习目标:1、了解唐玄宗用人和节俭的史实;盛世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繁荣概况。2、理解“开元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的内在联系。3、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唐太宗和唐玄宗在治国措施和结果上的共同之处。重点难点:盛世经济的繁荣;农业工具的改进。学法指导:“读、议、展、点、练”相结合。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熟读教材,自主完成下列各题,并把有关内容标注在课本上(一)“开元之治”1.
10、改革措施(1)任用等人当宰相。(2)重视地方(3)崇尚节俭,不用物品2.改革成效: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1):大型水利工程共修建多处。(2):技术有很大发展。(3):有许多新品种。(4):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5):创制新的生产工具和。2.手工业(1)丝织品: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2)陶瓷业:越窑最为有名,界工艺的珍品。3.商业(1)大都市有、和(2)长安城内分为,分别是(3)长安既是当时的大都市。4.开元盛世(1)时间:统治前期。(2)概况:充实,唐朝进入时期。二、合作交流:根据下列问题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学生,适时点拨。1、材料分析“忆昔
11、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请回答:(1)、这是唐朝那位诗人的诗句?(2)、“开元”是指哪位皇帝的年号?当时出现的繁荣景象在历称为什么?(3)、“开元之治”与“开元盛世”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2、假如你是唐朝的一名导游,当你领一个旅游团到达长安时,你是怎样向游客介绍长安的情况的?(就是写一篇介绍长安的导游词)三、探究展示:根据学生展示情况适时进行点拨。小结:唐朝建立以后,经过贞观之治、武周统治,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达到鼎盛,安史之乱后,唐朝衰落。四、课后检测:1.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作“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
12、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称为()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2.唐玄宗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意在表明()A、这些锦绣已经不可再用B.自皇帝始崇尚节俭,致力发展的决心C、唐朝此后对丝织业进行限制D.皇帝以后决不穿丝织品3.种茶、制茶、饮茶的发源地是()A、中国B、日本C、朝鲜D、印度4.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做出了不少的创造发明,其中唐朝时期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A.耧车B.翻车C.水排D.曲辕犁5.唐朝陶瓷制品中,以黄、绿、青三种颜色加以装饰且闻名于世的艺术珍品是()A、越窑的青瓷B、邢窑的白瓷C、唐三彩D、景德镇瓷器,6.如果你是电视剧唐玄宗的
13、导演,结合历史的发展剧情中你不会设置的场景是()A、茶坊里饮茶的场景B、田野里用曲辕犁耕田的场景C、大户人家摆设着唐三彩D、后堂挂着“开元之治”匾额7.下列关于唐朝长安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长安城里可遇到身着各式服装的西域人B、长安城内街道两边有排水设施C、长安是当时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D、在住宅区内有许多店铺,商业繁荣8.唐朝一位皇帝在统治前期励精图治,政绩卓著,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这位皇帝是()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初中历史开元盛世教学设计41.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主要内容有: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的“开元之治”,农业生产
14、的发展,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商业的繁荣及城市的发展,形成“开元盛世”等一系列史实。2.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归纳和分析,提高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图片、动画等辅助教学,提高观察能力;通过学习唐玄宗前、后期的统治变化,能够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2.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一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因为盛世最重要的反映在经济繁荣方面。 2.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而且,现在的学生对于农具的了解又极少,因此农业工具的改进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3. 教学用具多媒体工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一:讲新课以
15、前,让我们先来欣赏一首诗忆昔,有人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么?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晚年所作。诗中的前三句向我们描述的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呢?这个繁荣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为“开元盛世”,虽然这其中有一定的溢美成分,但也不是没有根据,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开元盛世”。导入二:唐朝前期处于繁荣阶段,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唐太宗统治时期,他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任用贤臣,善于听取大臣们的批评和意见,从而形成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之后的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继承了唐太宗时期的一些政策,下令奖励农桑,发展农业生产。还重用有才能的人做官,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武则天的统治,上承
16、“贞观之治”,向下又开启了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达到了全盛时期。你了解唐玄宗么?想领略唐朝前期的盛世风采吗?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这一段历史。(二)讲授新课 1.“开元之治”开元之治局面是怎么样形成的呢?我们得先了解唐玄宗即位前的唐朝政局: 武则天死后,唐朝政局动荡不安,先是唐中宗复位,而由于他昏庸懦弱,大权落入皇后韦氏及其女安乐公主手中。韦皇后于710年将中宗毒死,开始临朝听政,想做第二个武则天。睿宗李旦之子李隆基与姑母太平公主合谋,杀死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及其党羽,扶睿宗复位。睿宗即位后,李隆基被立为太子,但大权掌握在太平公主手中。太平公主有拥戴之功,大树私人势力,当时有一种说
17、法,“宰相七人,五出公主门”,可见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712年8月,李隆基在姚崇、宋璟等人的支持下,先发制人,太平公主被赐死于家。不久,睿宗将帝位传给李隆基。李隆基继位后,改年号为开元,李隆基即为唐玄宗,亦称唐明皇。至此武则天下台之后动荡的局面才稳定下来。 唐玄宗即位前期,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唐朝一步步走向繁盛。请同学们在教材中找到,他是怎样做的呢?(1)重用人才。唐玄宗走马任姚崇的故事,说明唐玄宗对人才的重视。姚崇早年为武则天提拔重用,官至副宰相。开元年间,唐玄宗先后任命正直干练的官员姚崇、宋璟、张嘉贞、张九龄等人为宰相,在他们的辅助下,针对时弊,进行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改革。(2)
18、除了任命姚崇做宰相外,还特别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3)节俭。开元初,唐玄宗还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表示不再用奢侈物品的决心。因为上述各项改革,开元年间吏治清明,政局稳定,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教育文化的繁荣,成为唐王朝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之治”。 请同学比较唐玄宗和他曾祖父唐太宗有哪几点相同的地方?都善于用人,重视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戒奢从简。都出现了中国封建时代著名的治世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史书上称其统治为“贞观之风,一时复振”。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盛世经济的繁荣要了解一个国家或王朝经济发展情况,主要从农业
19、、手工业、商业三方面入手。 农业我国封建社会一直都是以农为本。我们先了解一下这个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农业。(1)据统计,唐玄宗开元时期共修水利38处,天宝时又修8处,合为46处。不仅遍及黄河、长江流域,连边远山区也有。(2)农耕技术也有很大发展,北方的农业经济有较快的恢复和发展,精耕细作的农田越来越多。南方首先是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产量大大增加。唐代的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技术。方法是将稻种先培育成秧苗,再移植到稻田中,这种方法至今仍在沿用。大家想想,育秧移植栽培与以前的漫天撒种、靠天吃饭的种植方法比起来,有哪些先进之处?育秧移植栽培推广后,农民可选择健康、茁壮的秧苗移植,保证了收获时的
20、产量和质量。其次,唐代还大量栽种早稻,也就是一种在六七月份就可以收割的水稻。这样,在气候温暖、雨水充沛的南方就可再抓紧时间种第二次水稻,于是出现了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粮食产量大大增加。当时,高梁、荞麦等并非中原的农作物也来到黄河流域安家落户,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3)蔬菜有许多新品种,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唐时的蔬菜新品种有菠菜(唐代由尼泊尔传入我国的)、莴苣和食用菌等。茭白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水生蔬菜,世界上以之为蔬菜而进行培育的唯有我国。 (4)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盛行。 我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种茶、制茶、饮茶最早的国家。茶最初被当作一种药材,在长期的
21、医药实践中,人们认识到茶不仅可以治病,而且味道清香,可以清热解渴,是一种很好的饮料。西汉时,完成了从药用到饮料的过渡,当时已有煮茶、卖茶的记载。东汉著名医学家华佗就已认识到茶对人能起到兴奋大脑和心脏的作用。三国时,江南一带已形成饮茶习惯。魏晋南北朝时,茶被用来招待客人。唐时南北统一,各地交往密切,饮茶风气从南方传入北方,中唐以后又从中土传往塞外,渐成为各族人民日常生活之必需品。黄河流域的关西、山东饮茶之盛,达到了“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的地步。在一些城市,已经出现专门卖茶的茶馆。由于茶的需要量大增,刺激了茶的生产和贸易,除野生茶树外,大量进行人工栽培。唐时茶叶产地遍及今四川、云南、贵州、
22、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江西、安徽、湖北、湖南、河南、陕西等省。茶叶生产已是江南农业的重要部门。茶树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也有显著进步。南方的茶叶,通过大运河和陆路大批运往北方。793年唐政府征收茶税,“十税其一”,是年征得茶赋40万缗,约当全年收入的1/15。(茶马古道是唐宋以来汉藏民族之间进行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一条古代商道。传播茶文化。)唐代茶业承前启后,不仅在南北朝的基础上有了迅速发展,而且影响及于世界。从唐代开始我国的茶叶相继输往世界各国。至今各国语言中茶字语音,无不源出于我国的茶字,可见茶是我们祖先对人类饮料的一大贡献。陆羽,唐朝人,我
23、国古代著名的茶叶专家。所著茶经一书,内容十分广泛,对茶的起源、茶的形状和种类、茶的产地、采茶的器具、制茶的过程、煮茶的方法、饮茶的茶具、茶叶优劣的区分和水质品第的鉴定等,都做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这是我国茶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对后世研究茶史有相当影响。从宋代起,陆羽就被人称为“茶神”了。现在有许多茶楼起名叫做陆羽,也是借助他的声望。(5)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和筒车。曲辕犁:耕犁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它的结构也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着变化。(对比)唐以前笨重的长直辕犁,回转困难,耕地费力。看汉代耕犁有一个又直又长的犁辕。江南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一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历史 开元 盛世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4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