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化疗病人的血管保护.ppt
《静脉化疗病人的血管保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脉化疗病人的血管保护.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静脉化疗病人的血管保护,黄 艳2009-7-7,概 述,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但是化疗药物在杀伤与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人体组织也引起不同程度的损害。,化疗药物分类,根据渗漏后药物对组织的损伤程度,可将化疗药物分为三类:1 发疱性(腐蚀性)渗漏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的药物,如阿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放线菌素D、丝裂霉素、光辉霉素、氮芥、长春新碱、长春花碱、长春地辛、诺维本、胺苯丫啶、美登素等。,化疗药物分类,2 刺激性渗漏后可引起灼伤或轻度炎症而无坏死的药物,如卡氮芥、氮烯咪胺、足叶乙甙、威猛、链脲霉素、丙脒腙等。,化疗药物分类,3 非发疱性(非刺激性)无明显发疱或刺激作用的
2、药物,如环磷酰胺、塞替派、氨甲喋呤、博莱霉素、氟脲嘧啶、阿糖胞苷、顺铂、米托蒽醌、门冬酰胺酶等。,静脉损伤的主要表现,血管壁弹性下降。静脉萎缩变细,血管变薄,脆性增加。皮肤沿静脉走向出现树叉形黑色斑。长时间输液后肢体水肿,影响静脉循环。,化疗药物外渗,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在静脉输注过程中渗出或渗漏到皮下组织中。与细胞DNA结合的药物可导致组织细胞坏死,细胞坏死后,含有化疗药物的DNA会再度与细胞内DNA结合形成恶性循环造成组织细胞不断坏死。不与DNA结合的药物,主要是通过其溶脂作用来破坏细胞膜。化疗药物的强酸、强碱或高渗性刺激可诱导增殖细胞成熟停滞,也可导致局部组织毒性,造成内皮损伤。,化
3、疗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药物渗漏是引起血管损伤的主要原因,渗漏早期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炎性反应,如处理不及时可出现大水疱及成簇疱疹,随后出现局部紫斑、溃疡、坏死。紫色红斑坚硬,呈持续性烧灼样疼痛,皮下组织受累,活动受限。化疗药物漏出血管外发生率虽低,但易引起局部坏死,皮肤溃疡,甚至损伤肌腱,引起剧烈疼痛,并累及深部组织。,化疗药物渗漏的原因,1.药物因素:与药物的pH值,药物的渗透压,药物的浓度有关。2.血管因素:长期静脉注射,采集血样致使血管脆性增加。3.操作因素:各种穿刺的损伤是导致药物漏出的主要原因。如针尖刺破血管或针尖未能完全进入血管。4.病人因素:保护不当。,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早
4、期处理:注射时发现药液漏出血管外,需立即停止输注,将针头保留并接注射器回抽后注入解毒剂。然后皮下注入解毒剂;局部涂氢化可的松软膏,冰敷24h,以减轻疼痛,使解毒剂停留于局部。,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及时报告医生,详细记录药物外渗情况。药物外渗出现炎性反应的时间为12周,所以在注射时发现可疑有渗漏,应立即按渗漏处理,切勿轻易放过而造成严重后果。,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常用的解毒方法:5%10%硫代硫酸钠4ml加生理盐水6ml加维生素C50mg局部皮下注射。0.25%普鲁卡因局部封闭。8.4%碳酸氢钠5ml加氢化可的松4mg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外敷或如意金黄散湿敷。疼痛剧烈者给予冰敷或用50%硫酸镁湿
5、敷。如有溃疡按伤口换药处理。局部封闭通常是指外渗后24 h内,既可稀释外渗的药液和阻止药液的扩散,又可起到止痛作用。,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早期绝对禁止使用热敷,冷敷或冰敷能使局部血管收缩,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化疗药物吸收,灭活某些药物的破坏作用。同时,可使神经末梢及细胞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减轻疼痛及对组织细胞的损害,阻止化疗药物与组织细胞的结合。,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外渗后期处理冷敷24 h后一般改用50%硫酸镁湿热敷。机制主要是利用其高渗作用,促使组织水肿的消退,达到止痛的目的。该法是单纯化疗药、高渗液、钙剂和抗生素所致外渗的最佳处理方法,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50%葡萄糖20mL加25%硫酸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静脉 化疗 病人 血管 保护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48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