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ppt
《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ppt(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 及其理论研究,第一节 陆地自然带的形成与分析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差理论和地域分异,掌握全球自然带的分布特征、分布规律;掌握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理论;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本章的教学重点,1.简述自然带的分布及其特点2.如何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3.什么是地域分异规律?如何理解地带性规律、非地带性规律和垂直地带性规律?4.各种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思 考 题,第一节 陆地自然带的形成与分析,一、自然带的形成,二、全球自然带的分布及主要自然带的定量分析,(二)主要自然带的定量特征,(一)定义,(二)自然带的特点,(三)自
2、然带的形成和时空演化,(四)对自然带演化的认识,(一)全球自然带的分布及特点,一、自然带的形成,(一)定义,也称“自然地带”、“地理地带”。是指在地表系统中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自然综合体是在能量交换与物质转移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使地理环境组成要素有机结合成一个自然综合体,但各区域之间联系有差异,就可以划分出各级自然综合体,另外,每一带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以及代表性植被和土壤类型,并有一个占优势的特有的景观型。,(二)自然带的特点,1.植被、土壤是最活跃的因素,以植被命名自然带;2.自然带之间的界线通常代表一定宽度的过渡带;3.自然带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是发展变化的动态性。,
3、寒武纪陆上无生物,海洋生物单一。说明当时地表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尚未进行;泥盆纪实现了从水生到陆生的飞跃,大地披上了绿装;石炭、二叠纪植被已有明显的分带现象。三个明显的植物带:热带植物带通古斯或安加拉植物带:代表北部 温带植物带。冈瓦纳植物带:代表温凉气候下的植物组合。,(三)自然带的形成和时空演化,侏罗纪:广布裸子植物和北温带林(主要为银杏)新生代:早第三纪、晚第三纪、第四纪 全球现存的一些自然带是在白垩纪至新生代时期植被基础上延续下来的,分别有以下几个特点:赤道带和热带:最古老、种类最丰富的植被类型。亚热带(地中海区自然带):经旱生化和温带植物的加入。北温带草原和荒漠带:气候干旱化,草原发育最
4、后形成荒漠。温带阔叶林亚带:第三纪森林分化,当北极和西伯利亚分布落叶林的时候,西欧和乌克兰还生长着热带和亚热带森林。针叶林亚带或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最年轻的自然带。,(三)自然带的形成和时空演化,(四)对自然带演化的认识,B.B.道库恰耶夫(1846-1903)的论述:“由于地球离太阳所处的一定位置,由于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球体的形状,使气候、植物和动物在地表上的分布,皆按一定严密的顺序由北向南有规律的排列着,因而将地球分为若干带极地带、温带、亚热带、赤道带等”。热量是纬向带的决定因素。自然综合体是各圈层,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场所。其中,岩石、地形和气象气候是其两大基本组成要素,二者相互作用,相
5、互联系,共同决定植被,土壤和动物界的类型、组成及内涵,植被类型是其名标志。自然带的理论与时间意义:控制人类的生产活动。自然界的演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二、全球自然带的分布及主要自然带的定量分析,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 温带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一)全球自然带的分布及特点,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荒漠带热带季风林带亚热带荒漠草原带 亚热带森林带,热带雨林 2.热带稀树草原 2a.热带荒漠草原 3.热带、亚热带荒漠 4.亚热带地中海常绿硬叶林 5.东岸亚热带常绿林 6.温带阔叶落叶林 7.温带草原 7a.温带荒漠 8.亚寒带针叶林 9.苔原 10.高山垂直植被带,世界植被图
6、,资料来源:刘德生主编,世界自然地理,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全球植被卫星照片,热带雨林带,分布:赤道带的湿润大陆地区和岛屿上,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东南亚的岛屿。特征:树种繁多,乔木高大,常绿浓密,林冠排列多层,林内藤本植物纵横交错,附生植物随处可见。动物以鸟类和猿猴目为活跃。土壤为红色风化壳上发育的砖红壤。,热带雨林1,热带雨林2,热带雨林3,热带雨林带的动物黑猩猩,热带雨林带的动物树懒,热带稀树草原带,分布上与热带雨林带南、北相连,在非洲和南美洲广泛分布,而在澳大利亚、中美和亚洲的相应地带则仅为局部分布。特征:由禾本科高草植物构成,并零星地分布着成片乔木或
7、独株乔木,它们具有能储藏大量水分的旱生构造;季相非常明显。善于疾驰的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土壤中进行着腐殖质、氮和灰分养料元素的积聚,形成红棕色土。,热带稀树草原1,热带稀树草原带的砖红壤性红壤,热带稀树草原2,热带稀树草原3,乞力马扎罗山和山麓的热带草原,热带稀树草原4,热带稀树草原带的代表性乔木波巴布树,热带稀树草原带的动物,南美洲羊驼,注:体长6-7.5m,高2.4-4m。分布于非洲。通常旱季生活在森林,雨季则迁移到大草原。,非洲象,美洲大陆最大的鸟类美洲驼,广布于巴西高原及其以南地区,热带稀树草原动物,热带荒漠带,分布:北非的撒哈拉、西南亚的阿拉伯半岛、北美洲西南部、澳大利亚的中西部、南
8、非等地区;植被贫乏,有大片无植被的地区,植物以稀疏的旱生灌木和少数草本植物以及一些雨后生长的短生植物为主;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很贫乏;成土过程进行得十分微弱,形成荒漠土。,北非戈壁,塞内加尔荒漠草原,亚热带荒漠草原带,分布:位于热带荒漠带和亚热带森林带之间;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通常生长有旱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在较湿润的季节里有短生植物的生长;土壤属于半荒漠的淡棕色土。,亚热带森林带,亚热带的非纬向地带性因素表现得最为强烈,亚热带森林带被大陆内部的荒漠草原所隔开,而分成大陆西岸与大陆东岸两种类型。大陆西岸的亚热带森林带,又称地中海式植物带,在北半球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地区和北美洲加利福尼亚沿海地区;
9、在南半球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西南部、非洲西南端以及南美洲西岸的智利中部。主要形成常绿硬叶林地带,发育着褐色土。大陆东岸的亚热带森林带,在北半球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日本南部和美国东南部,在南半球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南部,非洲东南部以及南美东南部。这里主要形成常绿阔叶林,又称照叶林。发育着亚热带的黄壤和红壤。,温带荒漠带,分布:在亚欧大陆中部和北美大陆西部的一些山间高原上,在南美大陆南部的东侧也有所表现。植被:稀疏的草本植物和小灌木。土壤主要是荒漠土、棕钙土和淡栗钙土,在它们中间还有斑状分布的一些碱土及盐土。,温带草原带,分布:亚欧大陆中部,从东欧平原南部到西伯利亚平原南部。以禾本科植物为主。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陆地 自然 基本 格局 及其 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48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