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门和防火卷帘.ppt
《防火门和防火卷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火门和防火卷帘.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防火门和防火卷帘,1.防火门的作用,防火门是建筑物防火分隔的措施之一,通常用在防火墙上、楼梯间出入口或管井开口部位,要求能隔热、隔烟、防火。防火门对防止烟、火的扩散和蔓延、减少损失起着重要作用。,2.防火门的分类,防火门按其材质可分为:木质防火门(MFM),钢质防火门(GFM),钢木质防火门(GMFM),其他材质防火门(FM)。防火门按其按门扇数量可分为:单扇防火门(1),双扇防火门(2),多扇防火门()(含有两个以上门扇的防火门)。防火门按其按结构形式可分为:门扇上带防火玻璃的防火门(b),带亮窗防火门(l),带玻璃带亮窗防火门(bl),无玻璃防火门。,2.防火门的分类,防火门按其开闭状态可
2、分为:常开防火门,常闭防火门。常闭防火门平常在闭门器的作用下处于关闭的状态。因此火灾时能起到阻止火势及烟气蔓延;常开防火门平时在防火门自动释放器作用下处于开启状态,火灾时,防火门自动释放器自动释放,防火门在闭门器和顺序器的作用下关闭。,2.防火门的分类,防火门按其耐火极限可分为:,2.防火门的分类,隔热防火门(A 类)-在规定时间内,能同时满足耐火完整性和隔热性要求的防火门。部分隔热防火门(B 类)-在规定大于等于0.50 h 内,满足耐火完整性和隔热性要求,在大于0.50 h 后所规定的时间内,能满足耐火完整性要求的防火门。非隔热防火门(C 类)-在规定时间内,能满足耐火完整性要求的防火门。
3、,2.防火门的分类,2.防火门的分类,双扇带玻璃带亮窗防火门,3.防火门的适用范围,防火门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防火分区、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合用前室、疏散门、安全出口;用于防火分区间的防火墙上,部分特殊房间如消防水泵房,燃油燃气锅炉房、固定灭火装置的设备室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用于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等部位的门应乙级防火门;用于管道井、电缆井的检查门应为丙级防火门;,4.防火门的组成与构造,防火门通常可由下列部件:门框、门扇、填充隔热耐火材料、门扇骨架、防火锁具、防火合页、防火玻璃、防火五金件、闭门器、防火门释放器、顺序器等组成。,闭门器,防火门释放器,顺序器,5.防火门主要功能,隔烟、隔热防
4、火功能;设有闭门器,具有自闭功能;双扇防火门装有闭门器和顺序器,使其具有按顺序关闭的功能。,5.防火门主要功能,常开防火门设有闭门器、防火门释放器和信号反馈装置,能在火灾时自行关闭,并有信号反馈的功能。,6.常开防火门自动控制原理,对于常开的防火门,民用建筑一般是平开门,单扇时装一个防火门释放器及一个单联动模块,双扇时装两个防火门释放器及两个单联动模块。防火门任一侧的感烟火灾探测器动作报警后,通过总线报告给火灾报警控制器,火灾报警控制器发出动作指令给防火门专用的联动模块,接通防火门释放器的DC24V线圈回路,线圈瞬间通电释放防火门,防火门借助闭门器弹力自动关闭,DC24V线圈回路因防火门脱离释
5、放器而自动被切断,同时,防火门释放器将防火门状态信号输入联动模块,再通过报警总线送至消防控制室。消防控制室也可通过总线直接控制现场的联动模块关闭防火门,并得到防火门关闭的确认反馈信号。防火门的复位需现场人工拉动防火门复位,复位后防火门状态信息也将同时反馈至消防控制室。,7.防火门的检查,防火门应具有可靠的耐火性能,且设置合理。防火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并在关闭后应能从任何一侧手动开启。用于疏散走道、楼梯间和前室的防火门,应能自动关闭。双扇和多扇防火门,应设置顺序闭门器。常开防火门,在发生火灾时,应具有自行关闭和信号反馈功能。设在变形缝隙附近的防火门,应设在楼层较多的一侧,且门开启后不应
6、跨越变形缝,防止烟火通过变形缝蔓延扩大。防火门上部的缝隙、孔洞采用不燃烧材料填充,并应达到相应的耐火极限要求。,8.防火门的维护管理,防火门应组件齐全完好,启闭灵活,关闭严密。防火门应能自动闭合,双扇防火门应按顺序关闭,关闭后应能从内、外两侧人为开启。常闭防火门开启后应能自动闭合。电动常开防火门,应在火灾报警后自动关闭并反馈信号。设置在疏散通道上,并设有出入口控制系统的防火门,应能自动和手动解除出入口控制系统。,9.防火门的功能测试,查看外观、关闭效果,双扇门的关闭顺序。开启常闭防火门,查看关闭效果。防火门关闭后,分别从内外两侧开启。分别触发两个相关的火灾探测器,查看相应区域电动常开防火门的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防火门 防火 卷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48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