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脑的解剖生理及定位诊断.ppt
《间脑的解剖生理及定位诊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间脑的解剖生理及定位诊断.ppt(9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间脑的解剖生理及定位诊断,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芮德源 教授,-1-,间脑的位置,中脑的前上方两个大脑半球之间胼胝体的下方连接大脑半球和中脑除腹侧部之外,全为大脑所覆盖图,-2-,图1,-3-,图1,间脑的境界,背侧面:以大脑小脑裂与悬突其上方的 大脑半球相隔外侧面:与大脑愈合,内囊是其外侧界内侧面:第三脑室腹侧部:借漏斗与垂体相连,向下逐渐与中脑融合,-4-,间脑的区分,间脑分为六部分:丘脑;丘脑上部;丘脑后部;丘脑下部;丘脑底部;第三脑室,-5-,丘脑的外形,丘脑为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块位置:内侧面:第三脑 外侧面:内囊 上面:是侧脑室的一部分 下面:为丘脑下部、丘脑底部、中脑 前面:
2、尾状核头及穹窿 后面:四迭体、侧脑室三角区,丘脑的外形,体积(大小):长4cm(平均3.8cm);宽2cm(平均1.4cm);高1.4cm方向:两侧均斜向前内区分:丘脑前结节、丘脑枕、内侧膝状体、下丘臂、外侧膝状体、上丘臂,丘脑的内部结构,丘脑占间脑的大部,由近40个核团组成,核的结构、配列颇为复杂,有些核的功能意义不清丘脑的上面及外侧面包被一层薄的白质带状层叫外髓板在外髓板的外侧有一薄层灰质叫丘脑网状核丘脑网状核的外侧与内囊接让,丘脑的内部结构,在丘脑实质内部(在切面上)可以看到:由上面的带状层白质呈Y字形向内部延伸的一层白质叫内髓板,将丘脑内部分隔为:1丘脑前核2丘脑外侧核3丘脑内侧核4板
3、内核(在内髓板的实质内),丘脑的主要核团,一、丘脑前核(一)位置 在内髓板分叉处的前方(二)纤维联系:乳头丘脑束 额叶皮质乳头体 丘脑前核 扣带回前部(三)功能:与内脏活动有关 是边缘系统重要环路的中间站,丘脑的主要核团,二、丘脑内侧核(一)位置 位于内髓板的内侧(二)纤维联系 室壁灰质(三脑室)1内侧部 丘脑下部 眶回皮质 2外侧部(1)不直接接受上行感觉纤维(2)与丘脑其它核团有广泛联系(三)功能:是联合躯体、内脏、感觉冲动的 整合中枢,丘脑的主要核团,三、丘脑外侧核(1)背侧部 背外侧核、后外侧核(2)腹侧部 1)腹前核 与纹状体有联系 苍白球腹前核 纹状体 额叶 受损时短暂舞蹈样手足徐
4、动 2)腹外侧核 与小脑有联系 传出:至运动皮质红核 传入:小脑齿状核结合臂腹外侧核 此核受损 小脑性共济失调 意向性肢体震颤,丘脑主要核团,腹外核的纤维联系 豆核襻苍白球 豆核束小脑齿状核结合臂 腹外核 中央前 红核 回丘脑内侧核、背外侧核、枕核,间脑的核团,3)腹后核 又分为腹后内、外侧核脊髓丘脑束(见教科书P118-F110)腹后外侧核 内囊枕 中央 内侧丘系 后回1、2、3区 损害时 四肢躯干的深浅感觉障碍。三叉丘脑束 腹后内侧核 中央后回下部(头面部感觉区)损害时 头、而部感觉障碍,丘脑的核团,躯体感觉在腹后的定位:来自面舌的纤维 腹后核的最内下部来自小腿的纤维 腹后核的最外上部深部
5、感觉 腹后核前部浅部感觉 腹后核后部,丘脑的核团,四、内、外侧膝状体 听放射 1。下丘臂(听F)内侧膝状体 颞横回 视放射 2。视束 外侧膝状体 枕叶视皮质,丘脑的核团,五、其它较小的核群(一)中线核群 1。位置 第三脑侧壁室管膜下,中央灰质内 2。纤维联系(1)传入:1)脊髓丘脑束、三叉丘脑束、内侧丘系上行纤维的侧支;2)中脑被盖区;3)其它丘脑核(2)传出:1)丘脑下部;2)基底神经节;3)丘脑内、外侧核。3。功能:与内脏活动及痛觉的整作用有关,丘脑的核团,(二)板内核群 1。位置 内髓板的实质内及其附近 2。包括的核群(1)中央正中核 最大(2)束旁核 在内髓板的内侧,丘脑背内侧核下方,
6、丘脑的核团,3。纤维联系:中央被盖束三叉、迷走感觉冲动 中央正中核 壳 丘脑背内侧核 尾状核 4。功能:与痛觉有关 5。此核受损 自发痛其它板内核群:旁中央核;中央外侧核。其功能意义不甚了解。,丘脑主要核团总结表,丘脑前核丘脑内侧核 背内侧核;中央核。丘脑外侧核 背侧核:外侧背核;外侧后核。腹侧核:腹侧前核;腹侧外核;腹侧后核:腹侧后内核;腹侧后外核。中线核内髓板核网状核,丘脑各核团之间的分群(按进化程序与功能特点分群),概述:丘脑各核团之间,丘脑与大脑半球(嗅脑、额叶皮质、基底节、丘脑下部、中脑被盖等)都存在着复杂的联系。从进化程序和功能特点上看,丘脑核团可分古、旧、新三群,各有其特殊联系和
7、功能特点,丘脑各核团之间的分群(第一群:古丘脑),第一群:最古老的核团(非特异性核群)1。包括的核群:中线核、板内核、背内侧核的大细胞部、丘脑网状核、腹前核等。2。纤维联系 主要到嗅脑、丘脑下部、纹状体、中脑被盖网状结构,并同这些结构有往返复杂的联系。3。功能:完成内脏、躯体反射的整合作用。,丘脑各核团之间的分群,古丘脑的功能:古丘脑,其中以中央正中核、丘脑网状核、腹前核等,它们接受脑干网状结构的上行纤维,并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调节大脑皮质的活动,使其处于清醒状态,病变时可致昏睡、昏迷,丘脑各核团之间的分群(按进化程序和功能特点分群),第二群:旧核群(感觉接替核群)概述:旧丘脑属于
8、大脑新皮质的接力核。随着大脑皮质的发展,丘脑出现与皮质往返联系的核团。旧丘脑代表演化上较新的部分。它们接受脊髓和脑干发出的外部感受和本体感受的冲动,它们发出的纤维,经内囊投射到大脑皮质的特定区域,故旧丘脑各核团又称驿站核。,丘脑各核团之间的分群(第二群旧核群),1。包括的核群:腹后外侧核、腹后内侧核、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腹外核2。纤维联系:(1)内侧丘系 腹后外侧核 中央后回 脊髓丘脑系(2)三叉丘系 腹后内侧核 中央后回,丘脑各核团之间的分群第二核群:旧核群,纤维联系(3)视束 外侧膝状体 视放射 视皮质(4)外侧丘系 内侧膝状体 听放射 颞叶听皮质。(5)结合臂 腹外核 中央前回运动区
9、3。功能:感觉传递特异性感觉传导的第三级神经元。,丘脑各核团之间的分群(第三群联络核群),概述:联络核群属新丘脑。代表丘脑演化上最新的部分,它与丘脑内的古、旧核团都有联系,发出的纤维 经内囊投射到大脑皮质运动、感觉区以外的皮质区域。这些核又称为联络核。包括的核群:丘脑前核、背内侧核的小细胞部、外侧核的背侧部、枕核。,丘脑各核团之间的分群(第三核群联络核群),纤维联系:(1)乳头体 丘脑前核 扣带回皮质(2)丘脑其它核团 背内侧核 额叶前部皮质(3)丘脑其他核团 背外侧核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4)内、外侧膝状体 枕核 枕叶 颞叶后部,丘脑各核团之间的分群(按进化程序与功能特点分群),综上所述:1
10、)演化上较古老的丘脑网状系,有弥散的丘脑非特异性纤维投射。它们接受网状结构综汇的内、外感受冲动(即非特异性冲动)投射至大脑皮质各叶。2)演化上较新的驿站核,主要接受特异性投射系传来的冲动,并发出纤维至大脑皮质一定区域。3)演化最新的联络核,不接受上行感觉纤维,有广泛的核间联系,也发出巨大的投射纤维至大脑皮质,丘脑的功能,1。丘脑是通各大脑的感觉接力站 在大脑皮质尚不发达的低等动物,丘脑是最高的相关中枢,此时内脏、躯体冲动 丘脑(整合)基底核 反应。2。丘脑是复杂的分析综合中枢 古老的中线核团和板内核团有弥散的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纤维,投射到大脑皮质各叶。进化史上较新的接力核和联合核主要是以丘脑特异
11、性投射纤维到大脑皮质一定区域。从丘脑复杂的纤维联系看(特别是与大脑皮质及丘脑内部本身之间的往返联系),丘脑本身不仅是个简单的中继站,而是个复杂的分析、综合中枢。它还是有领略意识的神经基础。,丘脑病变的症侯,1。常见的症侯:感觉丧失、过敏、失常,并可伴随剧烈的自发性疼痛。2。丘脑的三偏症侯群:偏身感觉障碍;偏身共济失调;偏盲3。丘脑症侯群(Dejerine-Roussy 氏症侯群):病变位于丘脑外侧核的后半部 为丘脑膝状体动脉闭塞所致,丘脑症侯群,1。对侧肢体运动障碍(1)瞬间偏瘫(2)轻度不随意运动或舞蹈样运动或手足徐动 2。对侧面部表情运动障碍(1)对侧面部分离性运动障碍 1)感情性运动障碍
12、 2)躯体性运动正常(2)丘脑至基底节的径路中断所致,丘脑症侯群,3。对侧半身感觉障碍(1)各种感觉均障碍(2)上肢重于下肢,远端重于近端(3)深感觉及触觉重于浅感觉(痛、温觉)障碍(4)实体觉障碍(由 深、浅感觉障碍所致),丘脑症侯群,4。对侧半身自发性疼痛 内髓板核、中央核受损害所致 5。对侧半身感觉过敏和感觉过度 6。丘脑性疼痛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高血压、心跳快、多汗、高血糖等。,红核丘脑症侯群,1。病变位于丘脑外侧核的前半部2。见于丘脑穿动脉闭塞时3。临床表现:(1)小脑性共济失调 丘脑腹外侧核受累,使小脑至大脑中央前回的传导功能中断,使小脑失去大脑皮质的支配所致。(2)意向性震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解剖 生理 定位 诊断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48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