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县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说.ppt
《铜梁县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说.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梁县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说.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十四章 呼吸功能不全,概述: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完整的呼吸过程包括外呼吸、气体运输和内呼吸三个密切相关的环节。呼吸衰竭通常是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的后果。,2,呼吸衰竭指数(respiratory failure index,RFI):为PaO2与FiO2(吸入气氧浓度)的比值。RFI=PaO2/FiO2,当吸入气的氧浓度不足20%时,可将RFI作为诊断呼吸衰竭的指标。如果RFI300,可诊断呼吸衰竭。,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指的是由于外呼吸功能的严重障碍,以致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范围,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增高的病理过程。,呼吸衰竭又称
2、呼吸功能不全(respiratory inssufficiency).,判断呼吸衰竭的标准:PaO28KPa,PaCO26.67KPa.,3,呼吸衰竭的分类:1、根据呼吸衰竭时血气变化分类 呼吸衰竭必定有PaO2降低,根据PaCO2是否升高可分为:(1)低氧血症型(型)呼吸衰竭:仅有PaO2降低,而无PaCO2升高。(2)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同时存在PaO2降低及PaCO2升高。,4,3、根据原发病变部位分类(1)中枢性呼吸衰竭:由于呼吸中枢损害或抑 制引起的呼吸衰竭。(2)外周性呼吸衰竭:由于呼吸器官本身的病变引起的呼吸衰竭。,2、根据主要发病机制分类(1)通气性呼吸衰竭,即型呼吸衰竭
3、。(2)换气性呼吸衰竭,即型呼吸衰竭。,5,(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1、肺通气障碍的类型与原因(1)限制性通气不足:吸气时肺泡的扩张受限制所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其原因有:呼吸肌活动障碍 1)中枢或周围神经的器质性病变;2)由过量镇静药,安眠药、麻醉药引起的呼吸中枢抑制。3)呼吸肌本身的收缩功能障碍;,第一节 原因和发病机制,6,胸廓的顺应性降低:肺的顺应性降低:严重的肺纤维化或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的原因:型肺泡上皮细胞发育不全(婴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或急性受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所致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不足和组成的变化,肺过度通气或肺水肿等所致表面活性物质的过度消耗、稀释和破坏
4、。胸腔积液和气胸:,7,阻塞性通气不足:由气道狭窄或阻塞所致的通气障碍称为阻塞性通气不足。气体流动时,气流内部分子间和气流与呼吸道内壁产生的摩擦所造成的阻力称气道阻力。,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最主要是气道内径管壁痉挛,肿胀或纤维化,管腔被粘液、渗出物,异物等阻塞,肺组织弹性降低以致对气道壁的牵引力减弱等均可使气道内径变窄或不规则而增加气流阻力,从而引起阻塞性通气不足。,8,9,外周气道阻塞:内径小于2mm的细支气管无软骨支撑,管壁薄,又与管周围的肺泡结构紧密相连,因此随着吸气和呼气时胸内压的改变,其内径也随着扩大和缩小。吸气时随着肺泡的扩张,细支气管受周围弹性组织牵拉,使其口径变大和管道伸长,呼
5、气时则相反,小气道缩短变窄。,气道阻塞可分为中央性与外周性气道阻塞,中央气道阻塞:指气管分叉处以上的气道阻塞。,1)胸外阻塞:如喉头炎症,水肿等,吸气性呼吸困难。,2)胸内阻塞:如气管肿物等,呼气性呼吸困难。,10,慢性阻塞性肺疾患主要侵犯小气道,不仅可使管壁增厚或痉挛和顺应性降低,而且官腔也可被分泌物阻塞,肺胞壁的损坏还可降低对细支气管的牵引力,因此小气管道阻力大大增加,病人用力呼气时胸内压增高,小气道受压甚至闭合,使肺泡气难以呼出,患者主要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11,图14-3 等压点上移使用力呼气引起气道闭合,12,慢阻肺病人用力呼气时小气道受压而闭合的机制: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由于小气道
6、阻力异常增大,用力呼气时气流通过狭窄的气道使气道内压迅速下降;或肺气肿病人由于肺弹性回缩力降低,使胸内压增高,导致等压点上移,移至无软骨支撑的膜性小气道,因此小气道受压而闭合。,13,14,(二)换气功能障碍 肺换气功能障碍包括弥散障碍,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及解剖分流增加。一 弥散障碍 弥散障碍(diffusion impairment):是指由于肺泡膜面积减少或肺泡膜异常增厚和弥散时间缩短所引起的气体交换障碍。气体弥散速度和气体弥散数量的影响因素:,肺泡膜两侧的气体分压差,肺泡膜的面积与厚度,血液与肺泡接触时间,气体的弥散能力,15,(1)肺泡膜面积减少 正常成人 肺泡总面积 80m2 静
7、 息 时 参与换气面积 3540m2 运动时增加 由于储备量大,只有肺实变,肺不张,肺叶切除等原因使肺泡膜面积减少一半时,才会发生换气功能障碍。,1、弥散障碍的原因,16,(2)肺泡膜厚度增加,当肺水肿,肺泡透明膜形成,肺纤维化及肺泡毛细血管扩张或稀血症导致血浆层变厚时,可因弥散距离增宽使弥散速度减慢。,17,18,2、弥散障碍的血气变化弥散障碍只会引起PaO2降低,不会使PaCO2增高。,二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是指肺部病变时,由于肺通气或血流分布不均匀,使部分肺泡的通气与血流的比值偏离正常范围,引起气体交换障碍。,19,图14-6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摸试图,
8、20,1、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的类型和原因,(1)部分肺泡通气不足(VA/Q0.8):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纤维化,肺水肿等。图14-4。,病变部分肺泡通气量减少而血流未相应减少,甚至还可因炎性充血等使血流增多,使VA/Q显著降低流经这部分肺泡的静脉血未经充分氧合便掺入动脉血内。这种情况类似动-静脉短路,故称功能性分流,又称静脉血掺杂。,21,2、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时的血气变化,无论是功能性分流增加还是死腔样通气增加,均可导致PaO2降低,而PaCO2可正常或降低,极严重时也可升高。,氧离曲线特点决定 二氧化碳解离曲线特点决定,22,23,24,三 解剖分流加强 解剖
9、分流的血液完全未经气体交换过程称为真正分流。肺的严重病变,如肺实变、肺不张等,使该部分肺泡完全失去通气功能但仍有血流,流经的血液完全未进行气体交换而掺入动脉血,类似解剖分流,也称为真正分流。吸入纯氧可有效地提高功能性分流的PaO2,而对真正分流的PaO2则无明显作用,用这种方法可鉴别功能性分流与真正分流。解剖分流增加时血气变化:PaO2 及PaO2,25,(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由急性肺损伤引起的呼吸衰竭。1、急性肺损伤的原因 化学性因素 如吸入毒气、烟雾、胃内容物等 物理性因素 如大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铜梁县 初中 信息技术 教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48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