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回火淬火正火退火.ppt
《钢的回火淬火正火退火.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的回火淬火正火退火.ppt(1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钢的热处理工艺,出炉油淬,钢的热处理:加热保温冷却目的:改变材料整体或表面的组织,从而获得所需的性能,再施以冷却再发生相变,将材料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发生相变,保证工件烧透,防止脱碳、氧化等,例如:碳素工具钢T8在市面上购回的经球化退火的材料其硬度仅为20HRC,作为工具需经淬火并低温回火使硬度提高到60-63HRC.内部组织由粒状珠光体(淬火前)-回火马氏体(淬火加低温回火后)。,例如:45钢经退火、正火、淬火加低温回火以及淬火加高温回火的不同热处理后的机械性能.,同一种材料热处理工艺不一样其性能差别很大。,热处理工艺(或制度)选择要根据材料的成份,材料内部组织的变化依赖于材料热处理及其它热加
2、工工艺,材料性能的变化又取决于材料的内部组织变化.材料成份加工工艺组织结构材料性能这四者相互依成的关系贯穿在材料加工的全过程之中。,热处理的基本类型:,各类热处理在材料加工工序中的位置如下:,热处理工艺制定流程图,合金元素对钢临界点温度的影响-自学,HRC 珠光体 25Pearlite 40 45贝氏体 55Bainite马氏体 60 Martensite,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马氏体(片状、板条状、针状),贝氏体,钢的热处理多数需要先加热得到奥氏体,然后以不同速度冷却使奥氏体转变为不同的组织,得到钢的不同性能。,一、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过程1共析钢的加热转变,两个必要而充分条件:一是温度条件
3、,要在Ac1以上加热;二是时间条件,要求在Ac1以上温度保持足够时间。在一定加热速度条件下,超过Ac1的温度越高,奥氏体的形成与成分均匀化需要的时间愈短;在一定的温度(高于Ac1)条件下,保温时间越长,奥氏体成分越均匀。,奥氏体晶粒由小尺寸变为大尺寸是一个自发过程,在Ac1以上的一定加热温度下,过长的保温时间会导致奥氏体晶粒的合并,尺寸变大。奥氏体晶粒尺寸过大(或过粗)往往导致热处理后钢的强度降低.工程上往往希望得到细小而成分均匀的奥氏体晶粒,为此可以采用:途径之一是在保证奥氏成分均匀情况下选择尽量低的奥氏体化温度;途径之二是快速加热到较高的温度经短暂保温使形成的奥氏体来不及长大而冷却得到细小
4、的晶粒。,2非共析钢的加热转变,二、钢的加热工艺选择,钢的加热工艺包含加热温度与加热时间。加热温度的选择,原则上可根据钢的相图参考确定。实际生产中还要考虑加热方式,不同热处理类型,以及钢的具体成分等因素作必要调整。加热时间指的是升温与保温时间的总和。加热工件到要求的温度(实为零件表面温度)所需时间为升温时间。保温时间是工件表面与心部都达到要求的温度所需时间。升温时间主要取决于加热速度。保温时间取决于钢的化学成分、工件尺寸与形状以及加热炉类型等诸因素。,二、钢的加热工艺选择,加热速度快,升温时间短、生产效率高,但是对于高合金钢,以及形状复杂的工件过快的加热速度会导致升温过程中工件变形甚至开裂报废
5、。保温时间以工件心部热透(到达要求温度)及成分均匀化合乎要求进行计算。一般碳素结构钢在温度800左右的箱式电炉中加热,以每1毫米直径或1毫米厚度保温1.0min1.5min为宜,若采用盐浴炉加热,保温时间可以缩短,每1毫米直径或1毫米厚度保温时间可为0.3min0.45min。,三、钢的加热缺陷,(1)氧化加热时的氧化性气氛(如空气、气氛中O2、CO2、H2O等)氧化钢铁,在工件表面形成FeO,Fe2O3,Fe3O4等氧化物。在温度560以下,主要形成Fe3O4这类比较致密的氧化物.使钢表面与氧化性气氛隔离,阻止钢表进一步氧化。在560以上,钢被氧化形成以FeO为主的疏松的氧化物层,依加热温度
6、升高、加热时间增长其氧化物层厚度增加,不仅导致钢的烧损加大,而且使零件尺寸变小,表面粗糙,更重要的还严重影响后序热处理的质量。,三、钢的加热缺陷,(2)脱碳钢中的碳被烧损使钢表面含碳量降低的现象。由于脱碳使钢件表面含碳量下降,导致钢件机械强度下降,特别是工件的疲劳强度下降,耐磨损性能降低。,(3)过热加热温度比正常温度偏高,出现的现象是钢的奥氏体晶粒较正常的要大,即晶粒变粗。钢的塑性、韧性、强度降低.工件热处理后变形加大,还可能导致热处理裂纹、使工件报废。过热的工件一般可再在较低温度加热,重新使奥氏体晶粒细化,予以补救。(4)过烧加热温度太高,奥氏体晶界或部分晶界氧化甚至熔化的现象。处理的工件
7、很脆,如果锻造一锻即裂,过烧的工件只能报废,无法挽救。,2加热缺陷的防止办法(1)真空加热防止氧化脱碳的最有效措施,是热处理工艺的发展方向,在发达国家应用普遍.问题:真空加热用的设备投资大,工艺成本较高。(2)可控气氛加热工件加热过程中向炉内充入一定保护性气氛,保证钢在不脱碳,不增碳,不氧化的气氛下加热。实践证明它是行之有效与可靠的方法,也是发达国家应用十分普遍的工艺,是现代热处理的发展方向之一。但需要一套制取可控气氛的发生装置,由于成本较高,原材料来源不广泛限制了它的应用。,(3)盐浴加热工件置于一熔化了的中性盐液中加热,盐液进行充分脱氧,保证工件加热过程中少氧化,甚至无氧化。问题主要是粘在
8、工件上的盐难以清洗洁净,清洗不干净会导致储存及应用过程易于长锈。此外操作过程中盐液遇水易炸,不小心易使人体灼伤。,四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五 钢的热处理基本工艺及应用,一、退火和正火(1)退火:将钢加热到高于或低于A1点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于平衡状态的组织(层片状珠光体)的工艺。正火:将钢加热到Ac3点以上奥氏体区域,保持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以获得细珠光体组织.,(3)退火工艺分类:,(2)退火的目的总体:改善组织,提高性能 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细化晶粒;改善或消除铸、锻、焊件中各种组织缺陷(如偏析、带状组织、魏氏组织等)消除内应力,正火的目的与退火基本相同
9、,正火还可用来改善低碳钢和低碳合金钢的切削加工性能;消除过共析钢中的网状渗碳体,并为以后的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对力学性能不太高的普通结构零体,正火可作为最终的热处理。,、完全退火a.工艺特点:加热到Ac3+30-50,发生完全A相变重结晶。b.目的:改善组织,降低硬度,细化晶粒,消除内应力。,c.适用范围:中碳钢(c=0.30.6%)的铸、锻、焊件,在中碳结构铸件、锻(轧)件中,常见的缺陷组织有魏氏组织、晶粒粗大和带状组织等。在焊接工件焊缝处的组织也不均匀,热影响区具有过热组织和魏氏组织,造成很大的内应力。魏氏组织和晶粒粗大能显著降低钢的塑性和冲击韧性。而带状组织使钢的机械性能出现各向异性,断
10、而收缩率较低,尤其是横向冲击韧性很低。通过完全退火或正火,组织发生重结晶,使钢的晶粒细化、组织均匀,魏氏组织难以形成,并能消除带状组织。,低碳钢和过共析钢不宜采用完全退火。低碳钢完全退火后硬度偏低,不利于切削加工。过共析钢加热至完全奥氏体化状态缓冷退火时,获得的片状珠光体,硬度偏高,切削加工性能不理想,且较高碳量的过共析钢完全退火中还会有网状二次渗碳体析出,使钢的强度、塑性和冲击韧性显著降低.,完全退火的工艺参数由加热温度、加热速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等组成,其工艺要点如下:加热温度:一般情况下碳钢的完全退火温度选用Ac3+30-50,而合金钢选用Ac3+50-90。为了加快奥氏体化的过程,减
11、少工艺时间,在生产中往往来用较高的温度,而对于含有多种合金元素的合金钢,常采用更高的温度。,加热速度:形状简单的碳素结构钢或低合金钢可以随炉升温,不控制加热速度。但形状复杂或中、高合金钢则应控制加热速度(合金元素含量高,导热性差,所以升温不易过快,一般应进行预热,或采用低温入炉,随炉升温的方式,其加热速度一般控制在80-100/h,低于600-700时控制在30-70/h。)保温时间:一般按有效截面厚度计算,实际生产中按估算(保温时间的确定,应考虑钢的成分、工件的尺寸形状、装炉量及采用的加热炉特性等因素,如:合金钢的保温时间比碳钢长一些,工件越大,装炉量越多,保温时间也越长。),冷却速度:在实
12、际生产中,如冷却速度过慢,会造成工件过软;如冷却速度过快,会造成硬度偏高。一般情况下碳钢的冷却速度为100-150h,低合金钢冷却速度为50-100/h,高合金钢为20-70/h。工件随炉冷却到500左右可出炉空冷,也可埋入砂、灰堆中或冷却坑中冷却。过共析钢不能采用完全迟火,因为处理后将出现网状渗碳体,硬度升高,脆性增加,切削性能变坏。过共折钢应采用不完全退火或球化退火。完全退火生产周期很长,加热炉效率低,因而不少厂家采用正火加高温回火的工艺代替完全退火,以提高加热炉的使用率。,、不完全退火a.工艺特点:加热到Ac1+30-50,发生不完全A相变重结晶b.目的:获得球状珠光体,降低高碳钢的硬度
13、,便于切削加工。c.适用范围:多用于过共析钢的球化退火。,不完全退火主要用于过共析钢.获得球状珠光体组织,以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故不完全退火又称球化退火。不完全退火的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等工艺参数的确定与完全退火基本相同实际上球化退火是不完全退火的一种。,、球化退火a.定义:使钢中碳化物球化,获得粒状珠光体的一种热处理工艺粒状珠光体的形成关键在于奥氏体中要保留大量未溶碳化物质点,以造成奥氏体碳浓度分布的不均匀性。,b.用于:共析钢,过共析钢和合金工具钢。c.目的:降低硬度、均匀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为淬火作组织准备,1.片状P的表面能高于粒状P,自由能降低,过程自发进
14、行;2.片状P内的渗碳体中有位错,形成亚晶界。铁素体与渗碳体亚晶界接触处有凹陷的沟槽,沟槽两侧的渗碳体具有较小的曲率半径,具有更高的动力学能。在足够的动力学因素作用下,曲率半径小的地方先发生渗碳体的溶解,使连续的碳化物熔断。,为此,球化退火加热温度一般在Ac1以上2030不高的温度下,保温时间亦不能太长,一般以24h为宜。冷却方式通常采用炉冷,或在Ar1以下20左右进行较长时间等温。这样可使未溶碳化物粒子和局部高碳区形成碳化物核心并局部聚集球化,得到粒状珠光体组织。,d.分类:一般的球化退火,加热温度一般在Ac1以上2030左右,然后以3-5/h的速度控制冷却到Ar1以下,进行较长时间等温;等
15、温球化退火,加热温度一般在Ac1以上2030左右,然后在Ar1的温度等温保持,随后冷却;周期球化退火,A1上下2030左右交替保温,随后冷却。,、等温退火将工件或毛坯加热到高于Ac3(或Acl)温度保温适当时间后,较快地冷却到珠光体区间的某一温度并等温保持。使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型组织,然后在空气中冷却的退火工艺,称为等温退火。,等温退火主要用于过冷奥氏体比较稳定的合金结构钢,可以减少合金钢的退火时间。,等温退火工艺参数的选择:退火温度:一般亚共析钢的退火温度为Ac3+(30-50),共析钢或过共析钢的退火温度为Acl+(20-40)。等温温度和等温时间: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珠光体转
16、变最快的速度,在实际生产中常用Ar1-(20-30)的温度进行等温.等温时间根据钢种和装炉量而定。一般合金钢常用3-4h,高合金钢可长一些。冷却方法:从加热温度较快地冷却至Arl以下温度等温。等温后在空气中进行冷却或缓慢冷却。,、(高温)扩散退火(均匀化退火)将钢锭、铸件或锻坯加热至略低于固相线的温度下长时间保温,然后缓慢冷却以消除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的热处理工艺。a.工艺特点:加热温度为Ac3或Accm+150-250b.保温时间:几十个小时的长时间保温。c.目的:消除枝晶偏析,均匀化学成分d.适用范围:合金钢铸锭或铸件e.目的:消除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减少偏析;消除内应力,改善加工性能。,均
17、匀化退火工艺参数的选择:加热温度:加热温度一般为Ac3(或Acm)十(150-200)。根据经验,碳钢铸件一般为950-1000;低合金钢铸件为1000-1050;高合金钢铸件为1050-1100;高合金钢锭为1000-1200;加热速度:加热速度一般控制在每小时100-120;保温时间:通常按有效截面厚度2-3minmm;冷却方法:随炉缓冷至500-350 后出炉空冷。,高温扩散退火对电机轴切向机械性能的影响,高温扩散退火生产周期长,能量消耗大,工件氧化、脱碳严重,成本很高。只是一些优质合金钢及偏析较严重的合金钢铸件及钢锭才使用这种工艺。对于一般尺寸不大的铸件或碳钢铸件,因其偏析程度较轻,可
18、采用完全退火来细化晶粒,消除铸造应力.,、再结晶退火把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保持适当的时间,使变形晶粒重新转变为均匀等轴晶粒而消除加工硬化的热处理工艺a.工艺特点:加热温度A1T再+150-250(T再=0.4 T熔)b.目的:发生再结晶,消除加工硬化c.适用范围:既可作为钢材或其它合金多道冷形变之间的软化退火,也可作为冷变形钢材或其它合金成品的最终热处理。,冷变形钢的再结晶温度与化学成分和形变度等因素有关。纯铁的再结晶温度为450,纯铜为270,纯铝为100。一般来说,形变量越大,再结晶温度越低,再结晶退火温度也越低,例如:16Mn钢深冲件,多次冷冲成型,、去应力退火定义:将工件
19、加热到 Ac1以下某一温度,保温后随炉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目的:消除铸、锻、焊的内应力。适用:铸件、焊接件、锻轧件及机械加工件。铸件及焊接件一般用500-650,机械加工件则可用稍低的温度。,二、正火:加热保温空冷(1)正火工艺:将钢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适当温度,保温以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加热温度:Ac3或Accm3050 oC保温时间:和完全退火相同,应以工件烧透,心部达到要求的加热温度为准,还应考虑钢材成分、原始组织、装炉量和加热设备等因素。通常根据具体开件尺寸和经验数据加以确定。(2)正火后组织与性能 组织:亚共析钢:FS;共析钢:S;过共析钢:SFe3C性
20、能:冷却速度快,晶粒细小,强度、硬度、韧性更好,(3)应用作为普通结构零件的最终热处理改善低碳钢和低碳合金钢的切削加工性 碳的含量低于0.25%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退火后硬度较低,切削加工时易于“粘刀”,通过正火处理,可以减少自由铁素体,获得细片状珠光体,使硬度提高至140190HB,可以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提高刀具的寿命和工件的表面光洁程度。作为中碳结构钢制作的较重要零件的预先热处理正火作为预备热处理,为机械加工提供适宜的硬度,又能细化晶粒、消除应力、消除魏氏体组织和一定程度减轻带状组织,为最终热处理提供合适的组织状态。消除过共析钢中二次渗碳体网对于大型工件及形状复杂或截面变化剧烈的工件,用
21、正火代替淬火和回火可以防止变形和开裂。注:对所有零件的预先热处理,能正火不退火,正火的加热速度、保温时间与完全退火相似。冷却方式应根据钢的成分、工件的尺寸和形状以及正火的性能要求而确定。对于一般小件可在空气中冷却,大件可用吹风冷却或喷雾冷却。但对于一些高合金钢,空气冷却已超过其临界冷却速度,属于淬火而非正火。主要是要根据工件的钢种和尺寸来选择合适的冷却方式。正火的冷却速度比退火要快,相同钢材正火后可得到细密的珠光体,钢的强度和硬度都比退火高。,(4)退火和正火的选用生产上退火和正火工艺的选择应当根据钢种、冷、热加工工艺、零件的使用性能及经济性综合考虑:含碳量c0.25%的低碳钢,通常采用正火代
22、替退火。因为:a.较快的冷却速度可以防止低碳钢沿晶界析出游离三次渗碳体,从而提高冲压件的冷变形性能;b.用正火可以提高钢的硬度,改善低碳钢的切削加工性能;c.在没有其它热处理工序时,用正火可以细化晶粒,提高低碳钢强度。c=0.250.5%的中碳钢也可用正火代替退火.虽然接近上限碳量的中碳钢正火后硬度偏高,但尚能进行切削加工,而且正火成本低、生产率高。c=0.50.75%的钢,一般采用完全退火.因含碳量较高,正火后难以进行切削加工。,c=0.75%以上的高碳钢或工具钢一般均采用球化退火作为预备热处理。如有网状二次渗碳体存在,则应先进行正火消除一些中碳钢及中碳合金钢正火后硬度偏高,不利于切削加工,
23、应当采用完全退火。因随着钢中碳和合金元素的增多,过冷奥氏体稳定性增加,C曲线右移.尤其是含较多合金元素的钢,过冷奥氏体特别稳定,甚至在缓慢冷却条件下也能得到马氏体和贝氏体组织,因此应当采用高温回火来消除应力,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从使用性能考虑,如钢件或零件受力不大,性能要求不高,不必进行淬、回火,可用正火提高钢的机械性能,作为最终热处理从经济原则考虑,由于正火比退火生产周期短,操作简便,工艺成本低。因此,在钢的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能满足的条件下,应尽可能用正火代替退火.,举例1、结构钢热轧后的退火与正火1.消除内应力的退火,消除内应力的退火温度与应力大小间的关系,单纯消除内应力只需加热到
24、低于Ac1(600-700)的低温,均匀热透后炉冷或空冷即可!碳钢在600保温15小时内应力可基本消除。退火温度越低,保温时间越长;在650-700 较高温度退火,可大大缩短保温时间,但会加剧钢的氧化,碳含量高的钢种脱碳严重。,2.消除组织缺陷的完全退火与正火在中碳结构钢铸、锻、轧后的组织中,有时会出现魏氏组织(对钢的塑、韧性影响大)、带状组织(产生各向异性)、粗大的奥氏体晶粒(影响钢的强度和塑韧性,对最终热处理不利)等组织缺陷完全退火或正火来消除。,30钢铸态和完全退火后性能比较,经850完全退火后组织缺陷消失,机械性能尤其是钢的塑韧性得到明显提高。,40CrNi钢扩散退火前后机械性能比较,
25、退火前钢中存在着严重的带状组织;经1200保温100小时缓冷后,再经843五次正火,钢的塑韧性得到明显改善。,3.低碳结构钢的正火低于0.25%C的碳钢和低合金钢,由于含碳量少,硬度较低。退火钢中的珠光体球化,硬度更低,切削加工时易于粘刀,影响切削速度和效率;正火-细片状珠光体,硬度得以提高,适于切削加工。,碳钢退火与正火后的硬度(HB),4.工具钢的球化退火获得球状珠光体组织,适于共析成分的碳素工具钢,如T7、T8、T8Mn和T9等钢种的球化退火,适于过共析成分的碳素工具钢,如T10T13和合金工具钢9Mn2V、CrMn、9CrWMn等钢种的球化退火,适于含Cr的高碳合金工具钢和滚动轴承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回火 淬火 正火 退火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47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