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ppt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8.时间的脚印,陶世龙,你知道人们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吗?,新课导入,铜壶滴漏,导入新课,明确文章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品味文中准确、科学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重点)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探索自然的意识和科学精神。(难点),学习目标,陶世龙,1929年生,四川安岳人,地质学家、科普作家。他写了许多普及地质矿物等知识的文章。其科普作品部分结集为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时间的脚印出版,参与编写科普创作科普创作概论等。,作者简介,犹豫()逝去()低洼()堆积()腐蚀()渗入()沙砾()掸去()山麓()沟壑()粗糙()琥珀()犀牛()楔形文字(),读准字音,sh,w,du,sh,shn,l,l,c
2、o,dn,h,hp,y,x,xi,低洼:腐蚀:渗入:浑浊:山麓:沟壑:龟裂:粗糙:,词语解释,比四周低的(地方)。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液体慢慢地渗到里面去。(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山脚。山沟。裂开许多缝子。(质料)不精细;不光滑。,海枯石烂:石炭纪:钟鼎文:楔形文字:,词语解释,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古生代的第五个纪,开始于约3.54亿年前,结束于约2.92亿年前,是煤形成的时期。古代铜器上铸的或刻的文字,通常专指殷周秦汉铜器上的文字。公元前3 000多年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苏美尔人创造的文字,笔画像楔子,古
3、代巴比伦人、亚述人、波斯人等都曾使用这种文字。,题目介绍,“时间的脚印”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无形的时间流逝有形化,说明了时间在世间留下了踪迹。题目生动形象,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激发读者的探究欲望。,本文的层次结构,课文讲解,岩石的毁灭,水、空气破坏,风沙破坏,人为破坏,岩石的新生,1.文章主要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特功能,为什么开头要引用高士其的小诗?这首小诗是文章的引子,引出话题;小诗将时间人格化,紧扣题目,起到破题的作用。,课文讲析,2.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岩石运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岩石留下了历史的痕迹,保存了地壳的活动、气候的变化、古生物的状况等,展现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3.作者
4、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来说明岩石被破坏而逐渐成为泥沙的过程呢?作者用大量文字说明岩石被破坏而逐渐成为泥沙的过程,是为下文说明岩石的生成打基础、做铺垫的,没有“老”的岩石不断地被破坏,就没有“新”的岩石不断地生成,这是物质运动规律的体现。因此,这些内容使人们对说明对象的了解更具体、更全面。,1.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简要赏析。,品味语言,(1)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冰河对岩石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2)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
5、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举例子、作比较。以建筑兰新铁路时,人们炸掉山头为例,具体地说明了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将人对岩石的破坏速度与地质作用的速度进行比较,突出了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不容忽视。,(3)根据计算,大约3 000到10 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列数字。用概数准确地说明了形成一米厚的岩石需要的时间,使读者对岩石的形成速度有个大致的概念。,2.本文的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而又生动形象,试简要分析。,品味语言,(1)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攻击”一词运用了拟人手法。“攻击”是进攻的意思,它使阳光、霜雪、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时间的脚印 部编人教版八 年级 语文 下册 时间 脚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46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