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有关情况介绍说明.ppt
《课件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有关情况介绍说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有关情况介绍说明.ppt(1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有关情况介绍,财政部国库司二八年十一月二十日,2,目 录,一、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概述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总体介绍三、国库集中支付主要业务内容四、下一步工作展望,3,一、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概述,(一)现代财政国库的职能定位(二)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三)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基本特征(四)国际通行做法和经验,4,(一)现代财政国库的职能定位,我国的传统意义上的国库,概念范围比较简单国家金库,是一个实体性概念。目前国际上对国库职能的定位,一般采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定义,即国库不单是指国家金库,更重要的是指财政代表政府控制预算执行,保管政府资产和负
2、债的一系列管理职能。,5,(一)现代财政国库的职能定位,第一,财政国库是财政部门受政府委托、代表政府履行职能的一种体现;第二,财政国库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国库资金收支操作,而是一系列管理职能的集中体现;第三,财政国库重在控制预算执行,要保证财政资金收支严格按照部门预算规定执行;第四,财政部门要对政府资产和负债实施管理,要提高政府资产和负债的管理效率。,6,(二)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方式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国债与国库现金管理制度三个组成部分。,7,(二)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主
3、要内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国库管理制度,指的是对财政资金实行集中收缴和支付的制度,其核心是通过国库单一账户对国库现金进行集中管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主要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财政部门统一开设国库单一账户(即国库)。二是财政资金收付方式规范。三是实现财政收支实时动态监控。,8,(二)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管理政府公共支出的有效手段,指的是以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运用财政资金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及相关程序和方式采购工程、货物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制度是对政府采购
4、行为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是为规范政府采购行业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和办法的总称。,9,(二)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国债与国库现金管理制度:国债管理制度是以政府借贷方式,集中部分社会资金支持经济发展,并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有效手段。国债管理通常与国库现金管理密不可分,既包括宏观的国债政策管理,也包括微观的现金流量管理。国债管理与国库现金制度通常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结合。,10,(三)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基本特征,对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基本特征,国际上基本形成了共识,这就是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代表的标准,即:效益 透明 监控,11,(三)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基本特征,
5、所谓效益,是指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和运行效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通过制度设计,简化资金收付流程,减少资金收付中间环节,提高财政资 金入库效率和支付效率。,12,(三)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基本特征,2、通过高效管理国库现金流量,使国库 资金保值增值,提高国库资金使用效 益。3、通过国库资金调度与短期国债发行的 有机结合,降低国债筹资成本,提高 国债发行效益。,13,(三)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基本特征,所谓透明,就是提高透明度,政府财政收支活动向纳税人、社会公众透明。政府是受全体纳税人委托管理政府资产和资源,因此有责任向纳税人披露履行受托责任情况,包括政府资产负债等财务状况、政府运营情况和宏
6、观经济运行情况。具体可分两个方面来讲:一是财政部门在预算执行上程序透明。另一方面,预算部门及预算单位资金支付使用过程透明。,14,(三)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基本特征,所谓监控,是指对预算执行进行控制监督。通过制度设计和利用现代信息网络系统,对所有财政资金的收付活动进行动态监控,对违规或不规范操作进行及时核查处理,强化预算执行,保证财政资金支付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15,(三)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基本特征,从我国财政国库管理改革实践来看,我国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除了上述三个特征外,还要强调“规范”和“安全”。主要考虑是,与国际上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时间不长
7、,还缺乏各方面成熟的经验。一是制度体系建设还不甚完备,需要进一步健全;二是改革初期在运作机制上,有些操作还属于过渡性质,不很规范;三是技术系统还在进一步建设之中。,16,(三)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基本特征,所谓“规范”和“安全”,是指所有财政资金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并按照规范的设计程序、运转机制进行收付。,17,1、国际上衡量国库管理水平的指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国库现金与债务管理的效益,也就是说,是否能够根据宏观经济发展,有效配合财政政策实施,实现对国库现金与债务的高效管理;二是能否及时准确地提供完整的预算执行报告,为财政管理和宏观调控提供依据。,(四)国际通行做法和经验,18,美国:劳
8、动密集型的集中支付法国:国库银行统一集中支付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隔夜清零”支付资金意大利:商业银行先垫后拨匈牙利、巴西:先拨后付信息系统的优化,(四)国际通行做法和经验,2、一些国家的主要做法,19,财政部,中央银行,美 国,预 算单 位,用款人(社保等),申请,清算,收款人,支付,清算,20,5,21,23,财政部,中央银行,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预 算单 位,商业银行(预算单位账户),申请,支付令,拨款,收款人,余额清回,合同,24,财政部,法兰西银行,预算单位,收款人,法 国,预算单位,预算单位,收款人,收款人,采购合同或有关法令,申请,支付令,支付,25,财政部,中央银行,意大
9、利、匈牙利、巴西,预 算单 位,商业银行,申请,指令,清算,收款人,支付,合同,指令,26,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总体介绍,27,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总体介绍,(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背景(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三)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进展与成效(四)继续深化改革面临的问题,28,(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背景,改革前国库管理制度的基本状况:多重和分散设置财政资金账户财政收入通过过渡性账户收缴财政支出层层拨付,29,(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背景,多重和分散设置财政资金账户各级预算单位均在商业银行开设财政资金账户,并按财政资金的不同性质开设多个银行账户。财政部2
10、001年对中央125个单位银行账户进行初步清理,单位自报账户67006个,其中中央本级1997个。大量预算外资金游离于预算管理之外。1999年全国预算外资金收入3385亿元,其中有907亿元未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截留、坐支、挪用等问题比较突出。,30,(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背景,财政收入通过过渡性账户收缴大量财政收入(主要是非税收入)通过征收机关设置的过渡性账户收缴,不是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见图1)过渡性账户归执收单位所有,包括“待结算账户”、“待结算财政款项待解税金账户”等,是收入入库时间延滞、退库不规范、收入流失的主要原因。财政部驻地方专员办2000年对239户国税机关收入征管情
11、况进行检查,各类收入过渡性账户共有174个。,31,图1:改革前财政收入收缴流程图,32,(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背景,财政支出层层拨付财政支出先由财政部门拨付主管部门,再由主管部门拨付到所属下级单位,然后逐级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见图2)资金拨付环节多,例如某项建设资金从财政部门到用款单位要经过七个中间环节,平均每月有几十亿元资金滞留在相关单位的银行账户。现行的财政资金拨付方式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容易诱发腐败现象。,33,图2:改革前财政资金拨付流程,34,(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背景,改革前国库管理制度的弊端:监管不严不利于有效实施全面监督,挤占、挪用甚至是一些触犯刑律的事件一
12、定程度与此有关透明度差难以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政宏观调控提供可靠依据,也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效率不高层层沉淀,拨付和使用效率低截至2001年8月底,铁道部、信息产业部等39个中央部门及所属二级三级单位银行存款账户资金达到1268亿元,一级单位1030亿元,国家预算资金380亿元。,35,(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背景,从整个公共财政改革脉络看:国库集中收付支付制度改革是与部门预算、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改革一脉相承的,属于规范公共财政支付管理的范畴,这是对98年之前,分税制改革、工商税制等规范收入分配环节一系列改革的延续与发展。,36,(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建立国库单
13、一账户体系规范财政收入收缴程序规范支出拨付程序,37,(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国库单一账户:财政部门在中央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活动,并与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零余额账户进行清算,实现支付。国库单一账户按收入和支出设置分类账,收入账按预算科目进行明细核算,支出账按资金使用性质设立分账册。,38,(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财政部门按资金使用性质在商业银行开设零余额账户;在商业银行为预算单位开设零余额账户。财政部门的零余额账户,用于财政直接支付和与国库单一账户支出清算。预算
14、单位的零余额账户,在支出管理中,用于财政授权支付和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在收入收缴管理中,财政汇缴专户作为零余额账户,用于非税收入收缴和资金清算。,39,(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财政专户: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财政专户,按收入和支出设置分类账。财政专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非税收入的收支活动,用于非税收入资金的日常收支清算。,40,(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特设专户:经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或授权财政部门开设特殊过渡性专户(以下简称特设专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预算单位的特殊专项支出活动,并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见图3),41,图3: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图,42,(二)国
15、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规范财政收入收缴程序主要是规范预算外资金收缴程序取消收入过渡户,改由财政部门为执收单位开立财政汇缴专户。财政汇缴专户只能用于财政资金的收入收缴,不得用于执收单位的支出。财政汇缴专户实行零余额管理,每日营业终了,由代理银行通过资金汇划清算系统将缴入财政汇缴专户的资金划转到财政专户,或直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43,(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规范财政收入收缴程序取消按财务隶属关系层层上缴收入的缴库方式,改为直接缴入财政专户或国库。直接缴库:由执收单位开具缴款书,缴款人直接将资金缴入汇缴专户,汇缴专户每日与财政专户清零。(见图4)集中汇缴:执收单位收取缴款人的
16、应缴款项,并按收入项目汇总后,集中缴入汇缴专户。主要适用于需要当场执收,同时不便于现场电子开具缴款书的情况。(见图5),44,(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规范财政收入收缴程序使用统一、规范化的执收票据。目前非税收收入缴款书种类繁多,内容上难以满足信息化管理的需要。改革后,缴款凭单和执收票据合并为统一的缴款书。通过代理银行与财政部门间信息传递,以信息手段实现对执收单位的监控管理,同时也方便有关部门对账。,45,图4:直接缴库程序图,46,图5:集中汇缴程序图,47,(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规范支出拨付程序 财政直接支付:由财政部门开具支付令,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将财
17、政资金支付到收款人(即商品和劳务供应者,下同)或用款单位账户。(见图6)财政授权支付:预算单位根据财政授权,自行开具支付令,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支付到收款人账户。(见图7),48,图6:财政直接支付程序图,49,图7:财政授权支付程序图,50,(三)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进展与成效,改革总体进展改革取得的成效,51,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进展情况,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进展情况 2001年,6家中央部门正式实施国库集中支付试点改革;2002年,改革部门增加到38个;2003年,80个部门实施改革;2004年,又增加了60个中央部门实施改革;2005年,所有160多中央部门已经全面实施国库集中
18、支付改革,并将改革实施到所属3300多个基层单位,涉及预算资金3700多亿元。地方36个省市区全面推行改革,并将改革推进到200多个地市和500多个县。,52,截至2008年10月底情况:从中央来看:截至2008年10月底,中央所有部门及所属10000多个基层预算单位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一般预算资金、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以及中央补助地方专款的部分项目已纳入改革范围。从地方来看:截至2008年10月底,全国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本级,300多个地市,1900多个县(区),超过28万个基层预算单位实施了改革。,53,非税收入收缴改革方面:2002年,15家中央部门
19、实施改革。2003-2004年,实施非税收入收缴改革部门不断增加,改革实施范围全面扩大;2005年,最后一批近30个中央部门纳入非税收入收缴改革范围,使得中央70多个有非税收入的部门全部纳入改革范围。地方也加快推进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在改革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实施改革的收入项目也逐步扩大到所有非税收入,实施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54,(三)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进展与成效,实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成效显著 1、预算执行监督控制机制实现历史性突破。2001年至2003年,中央财政通过国库动态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和纠正了不规范支付和使用资金达55亿元。由于监控系统的威慑作用,先行实施改革的中央部门违规
20、问题这两年明显减少。这是传统的支付方式难以做到的。,55,(三)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进展与成效,2、预算执行管理手段实现历史性发展。改革后,预算执行信息来源于基层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的每一笔支付交易记录,不仅信息生成机制不一样,而且通过信息网络传输,预算执行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大幅度提高,有效增加了预算执行透明度,为财政运行管理和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了更为及时可靠的信息基础。,56,(三)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进展与成效,3、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和效益实现历史性提升。改革后,财政资金收缴和支付运行避免了中间环节的层层滞留,大幅度提高了运行效率。所有未支付到供应商和最终用款单位的资金余额都由财政部门
21、持有和掌握,并集中在国库单一账户中,国库存款余额大幅上升(见图8),可进行国库现金运作管理,为降低财政筹资成本、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益提供了必要条件。,57,图8:国库存款余额走势,58,(四)深化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1、改革进展不平衡。从整体上看,还有近千个县没有实施改革;从资金范围来讲,中央补助地方专款还没有完全纳入改革实施范围。,59,2、一些改革措施还不够规范。改革还保留了一定的过渡性措施,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还不甚规范,运转流程有待完善。,60,3、信息系统建设还没有完全到位。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及账户管理等各个系统分立,没有整合到一起,难以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4、法规制度建设
22、还没有到位。改革成果还没有以法律形式确立,财政资金支付条例已列入国务院立法计划但由于各方面原因迟迟未有进展,国家金库条例、预算法、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法律修订有待将改革内容纳入进去。,61,三、国库集中支付主要业务内容,(一)零余额账户管理(二)用款计划管理(三)财政授权支付(四)财政直接支付(五)资金支付清算(六)结余资金管理,62,零余额账户管理,63,财政部门为本部门和预算单位在商业银行开设的账户,用于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及资金清算。该账户无余额过夜,故称零余额账户。我国保持零余额的基本做法是,每日营业时,财政支出通过该账户进行支付,营业终了,该账户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做到零余额。,(
23、一)零余额账户的概念,38,64,零余额账户首先要有财政部门下达的用款额度,才能办理资金支付业务。额度到账,即有可用资金。零余额账户的用款额度是由财政部门,按预算科目的类款项,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分别下达。零余额账户可以看作是各个子账户的集合,基建等各类资金可以在该账户内分账核算。零余额账户中各个类款项的额度不可以调剂使用,预算单位必须按各科目的额度规范使用资金。,(二)零余额账户的用款额度,38,65,1、零余额账户的开设和撤消,应当由财政部根据预算单位的申请,通知代理银行办理,单位不得自行办理。2、只有独立核算的基层预算单位,才能开设一个零余额账户。一级、二级、三级等各级管理单位本级,在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件 财政 国库 管理 制度改革 有关 情况 介绍 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46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