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安全与防护法律法规.ppt
《辐射安全与防护法律法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辐射安全与防护法律法规.ppt(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2年辐射安全防护与管理培训辐射安全与防护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概述1、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年2、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2005年3、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2006年4、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2011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节选)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节选)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节选)8、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2001年(节选)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节选)10、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目 录,
2、我国对核能与核技术的开发利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核能与核技术已在我国国防、医疗、能源、工业、农业、科研等领域得到广泛利用,对维护我国国防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社会发展,增强我国综合实力,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核能与核技术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安全和放射性污染防治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概 述,1、我国已有多座核设施,有些核设施已进入退役阶段,如果监管不严或处置不当,其遗留的放射性物质将对环境和公众健康构成威胁;现正在运行的核设施,也存在潜在危险,一旦发生泄漏或者因为发生安全事故产生放射性污染,将危及周边广大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2、我国现有放射源5万余枚,由于用户多而分
3、散,有的单位管理不善等原因,近年来因放射源使用不当或丢失导致的放射性污染事故不断发生,造成严重后果。,我国核电站的分布(稍早),我国核电站的分布(稍晚),核电站(江苏田湾、广东阳江),一、已经建成的 9 座:广东大亚湾核电站(94年)、浙江秦山第一核电站(94年),广东岭澳核电站(2002年)、浙江秦山第二核电站(2002年)、浙江秦山第三核电站(2003年)、江苏连云港田湾核电站(2006年)、台湾3座;二、正在建设之中的3座:辽宁瓦房店核电站一期工程(暂停),台湾2座;三、即将破土开工的4座:广东阳江核电站,浙江台州三门核电站,山东海阳核电站4,广东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我国大陆现有核电站有
4、6个,截至2011年9月底,14台在运机组装机容量1189万千瓦时,约占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的1%。法国每年75%的电来自核电,在世界所有国家中占比重最大!,我国目前核电站情况,3、在铀(钍)矿和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对放射性污染防治污染重视不够,缺乏对放射性污染防治的专项管理制度,乱堆乱弃放射性废渣的情况时有发生,由此造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威胁着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4、我国已产生了不少放射性废物,虽然国家有放射性废物处置政策,但由于缺乏强制性的法律制度和措施,致使对放射性废物的处置监管不力,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和公众健康构成了威胁。,为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做好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在总结我
5、国放射性污染防治的实践经验、借鉴一些有核国家防治放射性污染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全国人大于2003年6月28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与之前和其后发布的一系列核与辐射法规、规章、标准、规范一起,构成了我国较为健全的核与辐射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对我国核安全的统一监管、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维护国家、社会和公众利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我国核与辐射安全法律法规是一个庞大的体系,由国家法律、国务院条例(法规)、核与辐射管理部门规章等组成。,我国核与辐射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我国的核与辐射法律法规体系和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是相对应的,也分为国家法律、国务院条例和国务院各部委部门规章三个层次。1、国家
6、法律是法律、法规的最高层,起到决定性作用,由它产生的条例或法规的具体内容不能和国家法律相抵触。在核与辐射领域,属于第一层次国家法律级别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它是我国核与辐射领域唯一的法律。2、国务院条例是国务院的行政法规,是法律、法规的第二层次,是国家法律在某一个方面的细化,规定了该方面的法律要求。在核与辐射领域,属于国务院条例的有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核电厂事故应急管理条例等。,我国核与辐射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层次及相互关系,3、国务院各部委部门规章是法律法规的第三层,包括国务院条例的实施细则和核安全技术要求的行政管理规定。这些规章制度不能与法律、法规相矛盾和违背
7、,如存在这类问题,则应以高层次的法律法规为准,对规章制度进行修订。除此之外,与核安全技术要求的行政管理规定相对应的支持性部门规章,包括核安全导则和核安全法规技术文件两种,以及在核与辐射领域还应用大量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际标准等,这些也属于第三层次。在核与辐射领域,属于部门规章有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2003年6月28日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2003年10月1日起实施,它是我国核与辐射领域唯一的法律。本法是调整和规范我国核设施、核技术利
8、用、铀(钍)矿、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中发生放射性污染的防治活动。全文8章63条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放射性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第三章 核设施的放射性污染防治第四章 核技术利用的放射性污染防治第五章 铀(钍)矿和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的放射性污染防治第六章 放射性废物管理第七章 法律责任第八章 附则,1、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1、立法的目的:第一条 为了防治放射性污染,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核能、核技术的开发与和平利用;2、适用范围: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管辖的其他海域在核设施选址、建造、运行、退役和核技术、铀(钍)矿、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过程中发生的放射性污染的防治活
9、动。3、污染防治的方针:第三条 国家对放射性污染的防治,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管理、安全第一的方针。4、规定了各部门职责:第八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依法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依据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对有关的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依法实施监督管理。5、监测制度和网络:第十条 国家建立放射性污染监测制度。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组织环境监测网络,对放射性污染实施监测管理。,县级环保部门的职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互通信息,密切配合,对本行政区域内核技术
10、利用、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中的放射性污染防治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人员进行现场检查时,应当出示证件。6、放射性污染防治的主体是各核技术利用单位:第十二条 核设施营运单位、核技术利用单位、铀(钍)矿和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单位,负责本单位放射性污染的防治,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并依法对其造成的放射性污染承担责任。7、采取措施,防治污染:第十三条 核设施营运单位、核技术利用单位、铀(钍)矿和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单位,必须采取安全与防护措施,预防发生可能导致放射性污染的各类事故,避免放射性污染危害。8、教育、培训和防护措施:核设施营运单位、核技术利用单位、铀(钍)矿和伴生放
11、射性矿开发利用单位,应当对其工作人员进行放射性安全教育、培训,采取有效的防护安全措施。,9、标识和警示:第十六条 放射性物质和射线装置应当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生产、销售、使用、贮存、处置放射性物质和射线装置的场所,以及运输放射性物质和含放射源的射线装置的工具,应当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10、产品应该符合相关标准:第十七条 含有放射性物质的产品,应当符合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不符合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的,不得出厂和销售。使用伴生放射性矿渣和含有天然放射性物质的石材做建筑和装修材料,应当符合国家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控制标准。第三章核设施的放射性污染防治(省略)11、规定了不同活动
12、应该履行的程序:第二十八条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的规定申请领取许可证,办理登记手续。转让、进口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以及装备有放射性同位素的仪表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的规定办理有关手续。,12、应该先编制环评文件并审查批准:第二十九条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加速器、中子发生器以及含放射源的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在申请领取许可证前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未经批准,有关部门不得颁发许可证。13、贯彻“三同时制度”:第三十条
13、新建、改建、扩建放射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放射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验收;验收合格的,主体工程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14、贮存和使用制度:第三十一条 放射性同位素应当单独存放,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等一起存放,其贮存场所应当采取有效的防火、防盗、防射线泄漏的安全防护措施,并指定专人负责保管。贮存、领取、使用、归还放射性同位素时,应当进行登记、检查,做到账物相符。,15、产生废物单位的责任:第三十二条 生产、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其产生的放射性废物进行收集、包装、贮存。生产放射源的单
14、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回收和利用废旧放射源;使用放射源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将废旧放射源交回生产放射源的单位或者送交专门从事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处置的单位。16、制定制度,确保安全和报告程序:第三十三条 生产、销售、使用、贮存放射源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指定专人负责,落实安全责任制,制定必要的事故应急措施。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和放射性污染事故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向公安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公安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放射源丢失、被盗和放射性污染事故报告后,应当报告本级人
15、民政府,,第五章 铀(钍)矿和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的放射性污染防治(省略)17、废物最小化:第三十九条 核设施营运单位、核技术利用单位、铀(钍)矿和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单位,应当合理选择和利用原材料,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尽量减少放射性废物的产生量。18、排放废物应符合标准:第四十条 向环境排放放射性废气、废液,必须符合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19、禁止行为:第四十二条 产生放射性废液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的要求,对不得向环境排放的放射性废液进行处理或者贮存。禁止利用渗井、渗坑、天然裂隙、溶洞或者国家禁止的其他方式排放放射性废液。,20、废物的处置:第四十五条 产生放射性固
16、体废物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其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进行处理后,送交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单位处置,并承担处置费用。21、废物收贮的许可管理:第四十六条 设立专门从事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处置的单位,必须经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取得许可证。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禁止未经许可或者不按照许可的有关规定从事贮存和处置放射性固体废物的活动。禁止将放射性固体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许可证的单位贮存和处置。22、禁止输入或转移:第四十七条 禁止将放射性废物和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输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或者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23、法律责任: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
17、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万元以下罚款:(一)不按照规定报告有关环境监测结果的;(二)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现场检查,或者被检查时不如实反映情况和提供必要资料的。第五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进行建造、运行、生产和使用等活动的,由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补办手续或者恢复原状,并处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建造放射性污染防治设施、放射防护设施,或者防治防护设施未经验
18、收合格,主体工程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生产、销售、使用、转让、进口、贮存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以及装备有放射性同位素的仪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或者吊销许可证;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十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十万元的,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
19、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不按照规定设置放射性标识、标志、中文警示说明的;(二)不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和制定事故应急计划或者应急措施的;(三)不按照规定报告放射源丢失、被盗情况或者放射性污染事故的。,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产停业或者吊销许可证;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十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十万元的,
20、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一)未经许可,擅自从事贮存和处置放射性固体废物活动的;(二)不按照许可的有关规定从事贮存和处置放射性固体废物活动的24、术语:第六十二条 本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一)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二)核设施,是指核动力厂(核电厂、核热电厂、核供汽供热厂等)和其他反应堆(研究堆、实验堆、临界装置等);核燃料生产、加工、贮存和后处理设施;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处置设施等。,(三)核技术利用,是指密封放射源、非密封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在医疗、工业、农业、地质调查、科学研究
21、和教学等领域中的使用。(四)放射性同位素,是指某种发生放射性衰变的元素中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不同的核素。(五)放射源,是指除研究堆和动力堆核燃料循环范畴的材料以外,永久密封在容器中或者有严密包层并呈固态的放射性材料。(六)射线装置,是指X线机、加速器、中子发生器以及含放射源的装置。(七)伴生放射性矿,是指含有较高水平天然放射性核素浓度的非铀矿(如稀土矿和磷酸盐矿等)。(八)放射性废物,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者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其浓度或者比活度大于国家确定的清洁解控水平,预期不再使用的废弃物。,2005年8月31日国务院第104次常务会议通过,国务院令第449号。本条例遵照放射性污染防治法,针对
22、核技术利用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生产、销售、使用,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的转让、进出口等活动进行调整和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许可和备案第三章安全和防护第四章辐射事故应急处理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2、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本条例的特点完善了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监督管理体制完善了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单位的许可制度确立了放射性同位素进、出口审批制度加强了放射性同位素转让的审批管理完善了放射性同位素的备案制度加强了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管理完善了辐射事故应急制度完善了法律责任结合国情向国际监管体系过渡,1、适用范围:第二条在中华
23、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以及转让、进出口放射性同位素的,应当遵守本条例。本条例所称放射性同位素包括放射源和非密封放射性物质。2、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第三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全国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务院公安、卫生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本条例的规定,对有关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本条例的规定,对本行政区域内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3、分类管理:第四条国家对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实行分类管理。根据放射源、射线装置对人
24、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类、类、类、类、类,具体分类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将射线装置分为类、类、类。,4、不同活动的行政许可部门:第五条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依照本章规定取得许可证。第六条生产放射性同位素、销售和使用类放射源、销售和使用类射线装置的单位的许可证,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颁发。前款规定之外的单位的许可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颁发。5、申领许可证的条件:第七条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申请领取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与所从事的生产、销售、使用活动规模相适应的,
25、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防护知识及健康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二)有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职业卫生标准和安全防护要求的场所、设施和设备;(三)有专门的安全和防护管理机构或者专职、兼职安全和防护管理人员,并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四)有健全的安全和防护管理规章制度、辐射事故应急措施;(五)产生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的,具有确保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达标排放的处理能力或者可行的处理方案。,6、许可证的申请、变更和延续:第八条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事先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出许可申请,并提交符合本条例第七条规定条件的证明材料。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进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辐射 安全 防护 法律法规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46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