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发展中的历史地.ppt
《贸易发展中的历史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贸易发展中的历史地.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广州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历史地位,与陆上丝绸之路一样,海上丝绸之路也是中、外贸易通道,但后者自西汉初期形成一直沿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在这2000多年的中、外贸易历史中,中国的主要输出品有时是丝绸,有时是瓷器,或其他;而外国的贸易商品更是五花八门,因此有的学者也称之为瓷器之路,或皮货之路,或丝香之路,等等。既然丝绸之路已约定俗成,也就径称海上丝绸之路。广州作为两千年不衰的外贸港口,在漫漫的“海上丝路”上地位十分重要。佛教最早从海上登陆广州的见证光孝寺,中国最早的伊斯兰教寺院之一怀圣寺,以及阿拉伯商人的先贤古墓,广州圣心大教堂等等,比比皆是的中外文化、经贸交流的遗迹,如今仍散布在广州老城区。,一
2、)秦 早在距今6000年左右,岭南先民已经利用独木舟在近海活动。距今50003000年期间,东江北岸近百公里的惠阳平原,已经形成以陶瓷为纽带的贸易交往圈,并通过水路将其影响扩大到沿海和海外岛屿。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 广州这一地位奠定于秦汉时期,广州从秦汉开始就是中国岭南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时广州就有发达的造船业。通过对海船和出土陶器,以及有肩有段石器、铜鼓和铜钺的分布区域的研究得知,先秦时期的岭南先民已经穿梭于南中国海乃至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岛屿,其文化间接影响到印度洋沿岸及其岛屿。根据出土遗物以及结合古文献的研究表明,南越国已能制造2530吨的木楼船,并与海外有了相当的交往。南越
3、国的输出品主要是:漆器、丝织品、陶器和青铜器。输入品正如古文献所列举的“珠玑、犀(牛)、玳瑁、果、布之凑。”主要的贸易港口有番禺(今广州)和徐闻(今徐闻属湛江)。,二)西汉中晚期和东汉 汉书.地理志记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说明“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于汉武帝灭南越国之后。东汉(特别是后期)航船已使用风帆;大秦(罗马帝国)已第一次由海路到达广州进行贸易;中国带有官方性质的商人也到达了罗马。这标志着横贯亚、非、欧三大洲的、真正意义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由于两汉版图扩张到今东南亚的部分地区,政府加强了海上丝绸之路沿海港市的
4、管理,例如在今徐闻“置左右候官,在县南七里,积货物于此,备其所求,与交易”。番禺(广州)成为比较重要的商业城市。,海上丝绸之路,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孙吴政权黄武五年(226年)置广州(郡治今广州市),加强了南方海上贸易。有史料可稽,东晋时期广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对外贸易涉及达十五个国家和地区,不仅包括东南亚诸国,而且西到印度和欧洲的大秦。经营方式一是中国政府派使团出访,一是外国政府遣使来中国朝贡。丝绸是主要的输出品。输入品有珍珠、香药、象牙、犀角、玳瑁、珊瑚、翡翠、孔雀、金银宝器、犀象、吉贝(棉布)、斑布、金刚石、琉璃、珠玑、槟榔、兜銮等。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致使对外贸易收入成为南
5、朝各政权的财政依赖。,四)唐 唐朝经济发展,政治理念开放兼容,外贸管理体系较完善,法令规则配套,有利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和畅通。唐朝海上交通北通高丽、新罗、日本,南通东南亚、印度、波斯诸国。特别是出发于广州往西南航行的海上丝绸之路,经历90多个国家和地区,航期89天(不计沿途停留时间),全程共约14000公里,是89世纪世界最长的远洋航线。此外,广州可能也开辟直航菲律宾岛屿的航线。自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设广州为市舶司后,市舶使(一般由岭南帅臣兼任)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南海贸易,注重经济效益,为地方和中央开辟了可观的财政来源。另外地方豪族和地方官乃至平民也直接经营海外贸易,促使社会生活发生变化
6、。出口商品仍以丝织品和陶瓷为大宗。此外还有铁、宝剑。马鞍、绥勒宾节(Silbinj,意为围巾、斗篷、披风)、貂皮、麝香、沉香、肉桂、高良姜等。进口商品除了象牙、犀角、珠玑、香料等占相当比重外,还有林林总总的各国特产。特别要提到的是“昆仑奴”的贩进。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对唐代社会的变革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起到了相当的作用。,五)宋 到了宋朝,各通商口岸的市舶司以广州最为重要,南洋一带海外贸易统归广州市舶司管理。宋朝一系列对外贸易政策力图达到这样的目的:一是保证市舶司掌握的舶货源源不断地向京师输送;二是尽可能扩大市舶司直接掌握的海外进口商品的数量和价值。宋朝与东南沿海国家绝大多数时间保持着友好关
7、系,广州成为海外贸易第一大港。南宋末海盗活动特别猖獗时则另当别论。由大食国(指阿拉伯半岛以东的波斯湾和以西的红海沿岸国家)经故临国(今印度半岛西南端的奎隆),又经三佛齐国(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部),达上下竺与交洋(即今奥尔岛与暹罗湾、越南东海岸一带海域),“乃至中国之境。其欲至广(广州)者,入自屯门(今香港屯门)。”这就是当时著名的中西航线。这条主干道的航线除了向更远伸展之外,还有许多支线。,市舶司制度至宋代已逐渐完备。其职能为:第一,对出口商船的管理与服务。包括发放中国商船出口许可证;检查有无夹带违禁物品;设宴饯行即将出海的中国外商船;护送商船到珠江口;给前往国内其他港口的中国商船以“防船
8、兵仗”等。第二,对进口商船的管理与服务。包括船只到达之前的祈风祭神;检查进口船只有无夹带违禁物品、进口货物的抽解、博买;接待外商、贡使等。第三,其他与外贸有关的事宜。例如向朝廷报告贡船到岸消息,向汴京、行在纲运舶货,出卖舶货等。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中央有效操纵市舶使以控制外贸。北宋熙宁、元丰时期,宋朝曾发动过一场全国范围的外贸制度改革。元丰市舶条(又称元丰广州市舶条)是这场改革的一份重要法律文件。“元丰市舶条”在加强朝廷对外贸的管理方面影响深远,标志着中国古代外贸管理制度又一个发展阶段的开始。,由于北宋当时朝廷上下弥漫着用强硬手段解决经济问题的风气。从贸易现状、管理基础、发展潜力及安全等角度看,广
9、州都是实现中央集权的较为理想的工具。广州拥有最为繁盛的海外贸易。宋朝外贸对象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及其以西的“南蕃”各国。在中国各大港口中,广州与南蕃各国贸易往来最为近便,因而自北宋初起,广州外贸规模就一直遥遥领先。宋代经济价值最高的乳香、犀角、象牙等舶货主要产自南蕃各国,广州是宋朝获得这些舶货的重点地区。当时广州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外贸管理制度。宋朝长期没有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外贸管理制度,各地外贸制度往往是官员根据某地情况提出建议,经朝廷批准而实行于这一地区。广州有发达的外贸,也有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例如,官员不得私买禁榷物在至道年(995 年)已是广州官员必须遵循的准则,但直到政和三年(1113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贸易 发展 中的 历史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45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