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十二章.ppt
《财政学第十二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第十二章.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二章 国债和国债市场,第一节 国债原理第二节 国债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第三节 我国债务负担率及债务依存度的分析第四节 国债市场及其功能第五节 政府直接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第一节 国债原理,一、国债及其种类、结构和负担二、国债制度要素,一、国债及其种类、结构和负担(一)国债的含义 国债,又称公债,即公共债务,是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或解决正常财政收入的不足,以信用形式筹集资金而形成的债务。(二)国债的性质?以政府为债务人的特殊货币信用关系。(三)公债的特点1、有偿性 2、自愿性 3、灵活性,(四)国债的产生与发展产生的条件:(1)仅靠税收不能满足财政支出的需要(2)社会上具有相当的
2、闲置资金(3)信用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发展的原因:(1)对外扩张的需要(2)剩余产品增长、闲置资本扩大(3)实行赤字财政政策平抑经济波动的需要,新中国国债发行的三个阶段(1)1950年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2)19541958年的“国家经济建设公债”(3)1979年以后恢复和完善国债发行制度(五)国债的种类1、以举债形式为标准,可分为契约借款和公债券。2、以发行地域为标准,可分为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3、以国债的流动性为标准,可分为可转让国债和不可转让国债。,4、以发行的凭证为标准,可分为凭证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 凭证式国债指采取不印刷实物劵、而用填制“国库券收款凭证”的方式发行的国债。又称“储蓄式
3、国债”。记账式国债是利用账户通过电脑系统完成发行、兑付全过程的国债,又称“无纸化国债”。5、以发行主体为标准,可分为中央公债和地方公债。中央公债又称国债,地方公债又称地方债。,(六)国债的结构 1、应债主体结构 各应债主体(各社会经济主体)在社会总资金中占有的比重。2、国债持有者结构或应债来源结构 各应债主体(各社会经济主体)实际认购和持有国债的比重。3、国债期限结构 以偿还期限为标准,可分为短期公债、中期公债和长期公债。,(七)国债负担(1)认购人负担(2)政府负担(3)纳税人负担(4)代际负担(负担的代际转移)(八)国债限度 指国债规模的最高额度或指国债适度规模问题。国债规模分为国债绝对规
4、模和国债相对规模。,1、衡量国债绝对规模的指标(1)国债余额:历年累积国债的总规模。2007年末中国(中央)国债余额首超5万元,高达5.3365万亿元,2009年末高达 5.9737万亿元,2010年末高达 6.7527万亿亿元。(2)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 中国2010年国债发行规模或将高达近2万亿元。(3)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国债总额 中国2009年国债国债还本付息额为8117亿元,2、衡量国债相对规模的指标(1)债务负担率=当年累积未清偿国债余额/当年 国内生产总值100%比如,欧盟将国债负担率设为60%中国2007年国债负担率约为21%(2)债务依存度=当年国债发行总额/当年财政支出总额1
5、00%国际公认的国家财政债务依存度和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的警戒线分别为1520%和2530%,(3)偿债率=当年国债还本付息额/当年财政收入总额100%国际上一般把水平控制在10%以内二、国债制度要素(一)国债的发行 1、国债发行数额的确定 国债发行规模的确定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财政收支差额 弥补财政收支差额的三种传统作法:A、动用历年财政结余(一女二嫁);,B、向中央银行透支(通货膨胀);C、发行国内外公债(可靠作法)。中国自1994年起,不允许向中央银行透支以弥补赤字,发行国内外公债就成为弥补赤字的基本手段。(2)到期国债偿付额(3)宏观经济运行态势:通货膨胀紧的财政政策国债规模缩小;通
6、货紧缩松的财政政策国债规模扩大。,(4)社会应债能力 从社会上能用于认购国债的资金供给可能来看的国债发行额度。A、国债负担率=当年累积未清偿国债余额/当年国内生产总值100%B、借债率=当年国债发行额/当年国内生产总值100%C、居民应债能力=当年国债发行额/当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0%,(5)政府偿债能力 A、国债依存度=当年国债发行额/当年财政支出总额100%B、国债偿还率=当年国债还本付息额/当年财政收入总额100%2、国债发行方式的选择(1)行政分配方式 行政分配方式是凭借政府的行政管理权,将国债发行任务分配到各地区、部门、单位甚至个人,承受主体必须按政府要求完成规定的认购指标。,(2
7、)直接出售方式 这是一种由财政部门直接与国债认购者举行一对一谈判出售国债的方式。适用于定向发行的国债。(3)委托出售方式 这是由财政部门委托金融机构、邮政储蓄、证券交易所等向社会发行国债的方式。适用于面对个人投资者发行的国债。,(4)承购包销方式 承购包销指由政府与国债承销人或承销团签订公债承购包销合同,将国债统一售出,再由承销者自行发售的方式。适用于最终承受对象不确定的国债。(5)公募招标方式 这是一种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公开招标发行国债的方式。其基本作法是在财政部的主持下,由认购者对预定发行的国债利率或价格进行投标;投标后主持者对投标情况按报价高低进行排列,利率由?低到高,票面价格由?高到低,
8、按顺序选定认购者,直到达到所需发行的数额为止。,3、国债发行价格(1)平价发行:政府债券按票面价值出售,到期时既还本又付息。(2)折价发行:政府债券以低于票面价值的价格出售,到期时只还本不付息,折价部分相当于提前支付的利息。(3)溢价发行:政府债券以高于票面价值的价格出售,到期按票面值还本,同时支付高于市场利率的利息。(一般不会采用)。,(二)国债的利率1、国债利率的高低以保证国债顺利发行为基准2、国债的总体利率水平受制于当时的市场利率水平 3、也可利用国债利率水平来影响和引导市场利率水平 4、国债的利率结构应与国债的期限结构和品种结构相适应 还本付息期较长的国债利率应?高些,相反,则可低些;
9、流动性差、变现能力弱的国债,利率应?高些,相反,则应低些。,(三)国债的偿还 1、国债偿还的资金来源(1)经常性财政收入(预算列支)即用经常性财政收入来清偿到期债务。(2)预算盈余 即以政府以前年度滚存的预算盈余作为偿还当年到期公债的资金来源。(3)偿债基金(减债基金)是由政府预算设置的一种专项基金,专门用以偿还到期公债。(4)举借新债 指政府通过组织新的债务收入来偿还到期债务。这既有实践上的必然性,又有理论上的合理性。,2、国债偿还的方式(1)一次清偿法 即在国债到期时按国债票面额和应付利息一次全部兑清。(2)抽签偿还法 是指在国债偿还期内分年度确定一定的偿还比例,由政府按国债券号码抽签对号
10、确定具体的偿还对象,直至偿还期结束,全部国债皆中签偿清为止。分为“一次抽签、分次偿还”和“分次抽签、分次偿还”两种具体作法。,(3)市场购销法 即在公债存续期内,根据政府的财政状况、公债市场行情及经济调控需要,适时从证券市场上购回公债,以在该公债到期前将债权收回的方式。应在公债价格较高还是较低时购回公债?(4)以旧替新法 即公债持有人以到期公债券替换相应数额的新发行公债,以达到兑付原有债券的目的。(白条、绿条、红条),第二节 国债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一、李嘉图等价定理及其实证研究二、国债的经济效应三、国债的政策功能四、国债债务风险及其防范一、李嘉图等价定理及其实证研究(一)李嘉图等价定理的
11、含义 现在发行国债消费者理性预见未来会增加税收减少现时消费、增加储蓄发债与征收一次性总量税等价、对居民的消费和资本的形成(国民储蓄)没有不同的影响以增发国债为手段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就不会影响总需求,(二)对李嘉图等价定理的评论 主要反对意见:1、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核心假设是理性预期,这就要求现在的父母都要通晓预期模型,以测算和调整当前和未来的收入,而这是不现实的。2、李嘉图等价定理假设人们总是给后代留遗产,而事实上有些父母知道孩子可能生活得比自己更好,不会把因发债而不增税所增加的收入储蓄起来。3、由于国债信用高,其利率可低于市场利率,为人们提供成本更低的资金,从而刺激投资意愿。4、未来的税负和收入
12、都是不确定的,现在不增税而增加的收入与未来为偿还国债的本息要向本人征收的税收并不必然相等。,5、李嘉图等价定理假设所有的税都是一次性总量税,实际上大多数税收并不是一次性总量税,而非一次性总量税会产生税收的扭曲效应,发债而不增加税收会减少税收的扭曲效应,有利于刺激经济的增长,因而发债和增税并非等价。二、国债的经济效应(此部分与教材不同)(一)国债的财政效应(国债对财政收支的影响)1、对当期财政收支的影响:扩张效应 2、对未来财政收支的影响,取决于举债性质和债务资金使用情况(1)用于弥补经费预算赤字的国债发行 偿债预支未来税款减少未来财政支出或提高未来纳税人的税负水平 一般应尽量少发行此类国债。,
13、(2)用于资本项目的国债发行 国债投资形成资产相应债务的清偿保证国债投资项目纯收益高于国债利息直接增加财政收入国债投资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间接增加财政收入。这类国债可以提高经济活动水平,从而对未来预算收支产生积极影响。但若国债规模过大、国债资金使用效益欠佳,也会产生相反的情况。(3)与实施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国债发行 社会需求不足扩大国债发行扩大财政支出增加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增加未来财政收入 这种国债往往与扩张性财政政策相联系。,(二)国债的货币信用效应 1、以国债抵押取得银行贷款增加信用工具加速资金周转货币投放和信用规模扩张。2、国债信用和利率高于银行存款分流银行储蓄资金减少银行信
14、贷资金来源。(三)国债的投资扩张和挤出效应 1、投资扩张效应(1)集聚效应:变闲散资金为集中资金;变消费资金为积累资金;变短期资金为长期资金,直接扩张投资需求。(2)“引致效应”:国债投资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和引导社会投资,间接扩张投资需求。,2、挤出效应(1)国债的增加导致民间部门可借贷资金的减少,对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产生挤出效应。(2)国债投资项目的增加导致民间投资项目的减少,对民间投资的资金运用产生挤出效应。(四)国债的宏观经济调控效应 1、对社会总需求的调控效应 增加国债发行扩大公共预算支出国债规模适度(过大),增加社会总需求(膨胀)恢复社会总供求平衡(失衡)2、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效应
15、国债发行为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提供操作工具调控货币供应量。,三、国债的政策功能(一)弥补财政赤字(复习前面的内容)弥补财政收支差额的三种传统作法:1、动用历年财政结余(一女二嫁);2、向中央银行透支(通货膨胀);3、发行国内外公债(可靠作法)。(1)发行国债只是货币购买力的暂时转移,一般不会引发通货膨胀;(2)国债认购通常采用自愿原则,认购资金基本上是社会资金运动中游离出来的资金,一般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中国自1994年起,不允许向中央银行透支以弥补赤字,发行国内外公债就成为弥补赤字的基本手段。,(二)筹集建设资金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建设资金需求巨大,仅靠经常性财政收入难以满足需求,发
16、行国债就成为筹集建设资金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变闲散资金为集中资金;变消费资金为积累资金;变短期资金为长期资金,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三)调节经济(参见前面的国债的宏观经济调控效应),四、国债债务风险及其防范(一)财政风险:财政赤字公债发行更多的财政赤字规模更大的公债发行(二)货币风险:因政府举债导致货币超量发行和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三)国债风险的防范1、严格控制债务规模2、降低国债筹资成本 国债筹资成本由国债发行费用和国债利息组成。国债发行费用包括国债发行过程中耗费的各项支出。,降低国债的发行费用,应选择恰当的发行方式,加强国债发行过程的管理,合理确定国债期限,尽力缩短发行周期。国债利息
17、是国债资金的价格。一般来说,在市场利率较低时,应尽量选择发行还本付息期较长的国债;在市场利率较高时,则应选择发行还本付息期较短的国债。(个人认购国债应怎样选择?)3、合理确定国债资金用途,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国债资金使用效果有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前者为支出项目本身具有的效益;后者为支出项目的外部经济影响。,应建立保障国债资金合理使用的制度体系。其中包括:支出项目选择、投资决策、资金拨付后的跟踪审计、资金使用效果的评估考核等制度。3、优化国债的结构(品种结构、期限结构、到期结构)4、建立政府债务预警指标体系,防范债务风险5、建立合理的国债本息偿付机制 为及时清偿到期国债本息,政府预算应事先做出资金
18、安排,以免影响预算年度的正常支出,第三节 我国债务负担率 及债务依存度的分析,一、国债负担率分析二、国债依存度分析一、国债负担率分析(一)我国国债发行和国债负担率情况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从1980年起才恢复发行国债,由于发行时间较短,国债负担率目前仍处于国际上的较低水平,距离国际公认的60%的最高界限仍存在较大空间。参见下列两表:,我国当前国债负担率水平,表12-1 我国中央财政国债余额及国债负担率,部分国家1991-1995年国债负担率(中央政府),表12-2 部分国家1991-1995年国债负担率(中央政府),(二)国债与财政赤字简单动态分析 1、国债与财政赤字简单动态分析框架 政府弥补财
19、政赤字的唯一方式:发行国债 根据这个分析国债和赤字动态变化的简单框架,推导出计算国债负担率升(降)变化的公式:db=b(r-y)+z db:以微分符号表示的国债负担率的升(降)变化,b:国债负担率,r:实际国债利率,y:GDP实际增长率,z:基本赤字率。,推导过程(自看):设B代表国债余额,i代表国债的名义利率,代表通货膨胀率,r(国债的实际利率)=i-,P为价格总水平,Y为实际产出(GDP)水平,y为实际产出Y的增长率,z为基本赤字率(作为GDP的一个比例),b为国债负担率。,根据定义,b=B/PY,b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用微分符号表示则为db,db=d(B/PY),根据微积分中的“分数法则”
20、,我们可以得到公式:db=d(B/PY)=dB/PY-b(+y)(1)如果政府仅仅通过发行国债一种方式弥补财政赤字,那么一年内国债余额的增加额就等于当年的财政赤字,而财政赤字又等于基本赤字(我们可以用zPY来表示)加国债的利息支出(等于国债余额乘以名义利率iB),,用公式表示就是:dB=iB+zPY(2)把(2)式代入(1)式,可以得出:db=ib+z-b(+y)(3)将(3)式合并得到:db=b(i-y)+z(4)=b(r-y)+z2、对我国国债负担率变化的测算(单位:%),推导过程:设B代表国债余额,i代表国债的名义利率,代表通货膨胀率,r(实际利率)=i-,P为价格总水平,Y为实际产出(
21、GDP)水平,y为实际产出Y的增长率,z为基本赤字率(作为GDP的一个比例),b为债务负担率。根据定义,b=B/PY,b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用微分符号表示则为db,db=d(B/PY),根据微积分中的“分数法则”,我们可以得到公式:db=d(B/PY)=dB/PY-b(+y)(1)如果政府仅仅通过发行国债一种方式弥补财政赤字,那么一年内国债余额的增加额就等于当年的财政赤字,而财政赤字又等于基本赤字(我们可以用zPY来表示)加国债的利息支出(等于国债余额乘以名义利率iB),用公式表示就是:dB=iB+zPY(2)把(2)式代入(1)式,可以得出:db=ib+z-b(+y)(3)将(3)式合并得到:
22、db=b(i-y)+z(4)=b(r-y)+z,对我国国债负担率变化的测算(单位:%),表12-3 对我国国债负担率变化的测算(单位:%),从表12-3可看出,依据公式计算出来的国债负担率的变化与实际计算出来的国债负担率的变化不是完全一致,一是因为这里计算的利息支出不是按每笔国债的利率计算的,而是按当年主要利率计算的;二是因为实际计算出来的国债负担率只计算基本赤字的积累额。但是,二者表现出的国债负担率的变化趋势是基本一致的。虽然从动态看影响国债负担率的因素是比较复杂的(见教材P326327),但从上述分析不难得出控制国债负担率的基本途径:(1)控制基本赤字;(2)国债利率要适度;(3)强调国债
23、投资效益,保持适度的高经济增长率,二、国债依存度分析 国债依存度的三种计量方法(一)国债依存度=当年公债发行额/(当年中央财政支出+还本付息支出)100%这种计量方法显然不合理,因为国债的还本通常采取发新还旧的做法,只有利息支出才计入经常性支出,而还本部分并不计入当年的财政支出,因而国债的还本部分在计算国债依存度时应当排除在外。(二)国债依存度=当年(财政赤字)国债净发行额(当年国债发行额-还本数)/当年中央财政支出(本级支出)100%这种计量方法准确地反映了当年中央财政支出对国债(净发行额)的依赖程度。,我国按第二种方法定义的国债依存度明显低于按第一种方法定义的国债依存度,但与其他国家同类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财政学 第十二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45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