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学实验之外部形态观.ppt
《贝类学实验之外部形态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贝类学实验之外部形态观.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贝类实验 之,外部形态观察,实验目的,1、掌握瓣鳃纲贝类的定位方法,熟悉贝壳上各部位名称。2、掌握壳长、壳宽、壳高的测量方法。3、掌握腹足纲贝类的外部形态构造。4、掌握腹足纲贝类左旋和右旋的区分方法。,腹足纲分类,1、螺旋部在贝壳的上部,是动物内脏囊所在之处。(1)壳顶:位于螺旋部的顶端,是动物最早的胚壳。(2)螺层:贝壳每旋转一周为一个螺层。螺层表面常具生长线、突起、横肋、纵肋、棘和各种花纹。(3)缝合线:各螺层之间的界线。2、体螺层位于贝壳基部,是贝壳的最后一层,容纳动物的头部和足部。(1)壳口:体螺层基部开口,壳口分为完全壳口和不完全壳口。完全壳口:壳口圆滑,无缺刻和沟。不完全壳口:壳口
2、的前端或后端具有缺刻或沟。沟分为前沟和后沟。壳口前端的缺刻或沟称为前沟;壳口后端的缺刻或沟称为后沟。(2)外唇和内唇 内唇:壳口靠近螺轴的一侧;外唇:内唇相对的一侧。,腹足纲贝壳各部分名称模式图,螺轴:贝壳的旋转中轴,在贝壳的中心。脐:螺轴旋转时,在基部遗留的小窝。假脐:内唇向外蜷曲而在基部形成的小凹陷。螺肋:壳面上与螺层平行的条状肋。纵肋:壳面上与螺轴平行的条状肋。较粗的突起肋称纵肿肋。肩角:螺层上方膨胀形成肩状的突起,肩角的上部称肩角面。绷带:位于体螺层前端脐孔的上方。,厣:由足部后端背面皮肤分泌形成的保护器官。厣有角质和石灰质两种,其大小、形状通常与壳口一致,厣上有生长线与核心部。颚片:
3、位于口腔内,几丁质。颚片的有无和数目因种类而异。齿舌:位于口腔底部,由许多分离的角质齿片固定在一个基膜上构成,呈带状。齿片分中央齿,侧齿和缘齿。本鳃:在发生过程最初出现而在成体仍被保留的鳃,它是外套腔内面的皮肤伸展而成。本鳃又分楯鳃和栉鳃。楯鳃的鳃叶排列在鳃轴的两侧,呈羽状。栉鳃的鳃叶仅列在鳃轴的一侧,呈栉状。,A:方斑东风螺;B:南洋象牙凤螺;C:泥东风螺;D:台湾东风螺;E:深沟东风螺;F:锡兰东风螺,六种东风螺齿舌的正面微观图,A:硇洲岛方斑东风螺;B:泰国产方斑东风螺;C:泥东风螺;D:台湾东风螺;E:深沟东风螺;F:锡兰东风螺(标尺=200 um),每排由1个中央齿和一对侧齿组成,中
4、央齿由中部的3个长尖突和两侧各1个短尖突组成。每个侧齿均有2个齿突,外侧较长,内侧较短。齿舌形态反映了东风螺肉食的食性,形态结构上极为相似,种间差异并不明显,左旋、右旋:贝壳顺时针旋转的称为右旋;逆时针旋转的称为左旋。大多数腹足类是右旋的。贝壳左、右旋的确定方法:拿起贝壳,壳顶朝上,壳口对着观察者,看看壳口是开在螺轴的右侧,则为右旋;反之,则为左旋。,3、贝壳方位的确定将壳口向下,壳顶朝着观察者,则:(1)壳顶的一端为后端,壳口的一端为前端。(2)有壳口的一面为腹面,相反面为背面。(3)以背面向上,腹面向下,后端向观察者。则在左侧者为左方,在右侧者为右方。4、贝壳的测量(1)壳高:壳顶至基部的
5、距离。(2)壳宽:体螺层左右两侧的最大距离。,形态性状测量:,壳高(AB),壳宽(CD),壳口高(BH),壳口宽(EF),体螺层长(GB),【方法与步骤】1、观察腹足纲贝类壳的形态与结构:(1)确定贝壳属于左旋或右旋;(2)找出壳顶、螺旋部、体螺层、生长线、螺肋、棘刺等部位;(3)判断壳口部位属于完全壳口或不完全壳口;2、测量:测量贝壳的壳高和壳宽;【作业与思考】1、自选1种贝壳进行绘图,并标注出各部位名称。2、自选3种贝壳,记录其壳高、壳宽的测量结果。,前鳃亚纲 原始腹足目以鲍科为例,贝壳大,坚实,椭圆形,壳面粗糙,贝壳坚厚,呈耳状,生长纹与放射肋交错使壳面呈布纹状。,鲍科特点:贝壳很小,呈
6、耳状,螺旋部退化,螺层少,体螺层及壳口粗大。,前鳃亚纲 中腹足目以锥螺科为例,棒锥螺Turritella bacillum Kiener,呈尖锥形,结实,黄褐色或紫红色。壳顶尖。螺旋部高,体螺层短。螺层约28层,每一螺层的上半平直、下半部较膨胀。螺旋部的每一螺层有5-77条排列不匀的螺肋,肋间还夹有细肋。壳口卵圆形,无脐。我国浙江南部以南习见的种类。,前鳃亚纲 新腹足目以蛾螺科为例,A:方斑东风螺;B:南洋象牙凤螺;C:泥东风螺;D:台湾东风螺;E:深沟东风螺;F:锡兰东风螺,后鳃亚纲 头楯目以海兔科为例,体中等大,胴部非常膨胀,且向前、后两端削尖,略呈纺锤形。头颈部明显。,Notarchus
7、 leachii cirrosus Stimpson 蓝斑背肛海兔,瓣鳃纲分类,前后方位,当外韧带位于壳顶的一侧时,韧带所在的部位即为后部;当自壳顶有一放射脊时,其走向是从壳顶到壳的后部,故放射脊的终端即为贝壳的后部;假如贝壳的一端特别细长,并开口时,此开口部位即贝壳的后部;当壳内面的外套线不完整形成内陷的外套窦时,外套窦所在部位即壳的后部;当壳内有一个闭壳肌痕时,此肌痕总是处于中央偏后的位置,距此肌痕最近的一端即贝壳的后部;,双壳类形态图(徐凤山,张素萍,2008),左、右、背、腹方位,手执贝壳,使壳顶向上,壳前端向前,壳后端向观察者。则:左边的贝壳称为左壳。右边的贝壳为右壳。壳顶所在的面为
8、背方。壳顶所在的相对面为腹方。,贝壳的结构,壳顶:它是双壳类贝壳突出于表面尖而弯曲的部分,它是贝壳的最原始部分胚壳的所在。小月面:位于壳顶前方的小凹陷,一般为椭圆形或心脏形。楯面:它是位于壳顶之后的后背区的装饰结构,通常为披针状,其周缘有脊或浅沟同壳面区别开。壳耳:壳顶前后方的耳状突起。壳耳按耳位置可分为前耳和后耳。前耳是壳顶前方的耳状突起。后耳是壳顶后方的耳状突起。生长线:贝壳表面以壳顶为中心的环形线。放射肋:以壳顶为起点,向腹缘伸出的放射状排列的条纹。,瓣鳃纲贝壳各部分名称模式图,铰合部:位于贝壳的背部壳顶之下,有铰合齿和韧带。铰合齿:列齿型或称多齿型:铰合齿是由一列小齿所组成,如蚶的铰合
9、齿;弱齿型:铰合齿仅出现于壳顶处由几枚细弱小齿组成,如贻贝;等齿型:由几个对称排列两侧的齿组成,如海菊蛤;异齿型:铰合齿是由位于壳顶之下的主齿和远离壳顶,位于壳的前、后背缘的侧齿所组成。异齿型铰合齿是双壳类中种类最多的齿型,如文蛤等。韧带:位于铰合部,黑色具弹性的几丁质物。韧带又分为外韧带和内韧带。外韧带位于壳顶后面两壳的背缘。内韧带位于壳顶下方,铰合部中央的韧带槽中。,双壳类形态图(徐凤山,张素萍,2008),外套痕:也称外套线,是外套膜边缘附着在壳内的痕迹。外套窦:是由外套痕在后部向内陷入的一部分,形成各种形状的窦状,这是具有水管的动物当水管受到刺激缩入壳内时容纳水管之处。它的长度、形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贝类 实验 外部 形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44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