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的活用教程.ppt
《词类的活用教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词类的活用教程.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词类的活用,一、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 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与现代汉语基本上是一致的。先秦汉语的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叹词等十类。在文言文中,量词还没有从名词中分化出来,这是先秦汉语同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的主要不同之处。,二、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 1.什么是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而充当别的词类。,(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2)将军身被坚执锐。(史记陈涉起义)水:名动,游泳坚:形名,坚硬的铠甲锐:形名,锐利的武器,2.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现象的区别 词类活用:某个词临
2、时活用作别类词,词的兼类:某个词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词性。(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起义知:“知道”。(动词)(2)草木有生而无知。知:知觉。(名词)“知”既是动词,又是名词,属兼类词。,有的词兼有三种或三种以上的词性:(1)雍水暴益,荆人弗知。吕氏春秋察今益:动词,涨水。(2)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察今益:动词,增加。(3)其家必日益。吕氏春秋贵当益:形容词,富裕。(4)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益:名词,好处,利益。词的兼类:词义有明显的变化,是词义引申的必然结果。,三、古汉语的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也就是
3、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这个动作。1.动词的使动用法(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左传僖公三十年:焉用亡郑以陪邻?史记项羽本纪:项伯杀人,臣活之。“活”本是不及物动词,带上宾语“之”,活用为使动用法,即“使之活”的意思。,(2)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汉书苏武传: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降武”不可能是(单于)投降苏武,而是单于逼迫苏武投降,即“使降”的意思。晋灵公不君:晋侯饮赵盾酒。汉书武帝纪:天汉四年春,朝诸侯王于甘泉宫。,2.形容词词的使动用法。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过秦论: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秦”即“使秦国弱
4、”。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触龙说赵太后:今媪尊长安君之位,3.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肉骨”即“使白骨生肉”。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四、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桃花源记:渔人甚异之。“异之”即“认为之奇异”。孟子尽心上: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秋水: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论贵粟
5、疏: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桃花源记:渔人甚异之。,2.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封建论: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君君”即“认为国君是国君”。魏其武安侯列传: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鱼肉”即“当作鱼肉”。,分析: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有何异同?同:句法结构相同,都是动宾关系。两种用法均可以由名词与形容词的活 用形成。异:所表达的含义不同。使动用法是“主 语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现实或者能 够实现的,而意动用法是“主语认为宾 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不 一定如此。出现的范围不同。意动用法仅限于形 容词与名词的活用,动词只有使动用 法,而无意动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词类 活用 教程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44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