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稿4:纵隔肿瘤护理常规.ppt
《讲稿4:纵隔肿瘤护理常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稿4:纵隔肿瘤护理常规.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纵隔肿瘤护理常规,概 述,纵隔的解剖与分区 纵隔肿瘤的好发部位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纵隔的解剖,纵隔的定义 两侧纵隔胸膜间全部器官、结构与结缔组织的总称。其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为纵隔胸膜,上界为胸廓入口,下界为膈肌,纵隔的解剖,纵隔内的器官和组织纵隔内有心脏、大血管、食管、气管、神经、胸腺、胸导管、丰富的淋巴组织 和结缔脂肪组织,纵隔的分区,解剖学四分法 在胸骨角水平将 纵隔分为上纵隔 和下纵隔,下纵 隔又分为前纵隔、中纵隔和后纵隔,纵隔的分区,前纵隔上纵隔至膈肌及胸骨至心包后纵隔心包后方的所有组织中纵隔前纵隔至后纵隔内所有结构,什么是纵膈肿瘤,纵膈不是器官,而是一个解剖的区域。
2、纵膈里的组织器官多,因而可发生多种多样的肿瘤,即使肿瘤很小也会引起循环、呼吸、消化和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儿童纵膈肿瘤的发病率较成人为低,但癌变机会多。约有2/3的病儿早期有咳嗽、低热、呼吸困难等症状,这是和儿童胸腔容量小有关。有些病儿在胸部X线检查时偶而发现,如果是恶性肿瘤则有贫血和消瘦现象。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早就医,医生可由胸部X摄片来确定肿瘤部位和大小,通过超声波检查得知肿瘤的性质,纵隔肿瘤的好发部位,纵隔内组织器官较多,其胎生结构来源复杂,所以纵隔内就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肿瘤,并且这些肿瘤都有其好发部位由于纵隔划分是人为的,其间没有真正的解剖界线,因此当肿瘤长大时,它可占据一个以上的区域,常
3、见的纵隔肿瘤:,神经源性肿瘤畸胎瘤与皮样囊肿胸腺瘤纵隔囊肿:支气管囊肿、食管囊肿、心包囊肿胸内异位组织肿瘤:胸骨后甲状腺肿、甲状旁腺瘤、淋巴源性肿瘤其他肿瘤:血管源性、脂肪组织性、结缔组织性等,纵隔肿瘤的好发部位,纵隔肿瘤概念,纵隔肿瘤是一组起源于纵隔的肿瘤,包括胸腺瘤、胸内甲状腺肿、支气管囊肿、皮样囊肿、畸胎瘤、淋巴肉瘤、恶性淋巴瘤、心包囊肿、脂肪瘤、神经原性肿瘤、食管囊肿等,以良性者居多。,临床表现,纵隔肿瘤的表现多样,从无症状到与侵袭和压迫有关的症状及全身性症状症状与肿瘤大小、部位、生长方向和速度、质地、性质等有关良性肿瘤生长缓慢,症状出现晚,轻微恶性肿瘤侵蚀程度高,进展迅速,较早出现症
4、状,临床表现,常见症状如下:1、呼吸道症状2、神经系统症状3、感染症状4、压迫症状5、特殊症状,呼吸道症状,胸闷、胸痛一般发生于胸骨后或病侧胸部。大多数恶性肿瘤侵入骨骼或神经时,则疼痛剧烈。咳嗽常为气管或肺组织受压所致,咯血较少见。,临床表现,神经系统症状,由于肿瘤压迫或侵蚀神经产生各种症状:如肿瘤侵及膈神经可引起呃逆及膈肌运动麻痹;如肿瘤侵犯喉返神经,可引起声音嘶哑;如交感神经受累,可产生霍纳氏综合症;肋间神经侵蚀时,可产生胸痛或感觉异常。如压迫脊神经引起肢体瘫痪。霍纳氏综合症:由于交感神经中枢至眼部的通路上受到任何压迫和破坏,引起瞳孔缩小、眼球内陷、上睑下垂及患侧面部无汗的综合征。,临床表
5、现,感染症状,如囊肿破溃或肿瘤感染影响到支气管 或肺组织时,则出现一系列感染症状。,临床表现,压迫症状,上腔静脉受压,常见于上纵隔肿瘤,多见于恶性胸腺瘤及淋巴性恶性肿瘤。食管,气管受压,可出现气急或下咽梗阻等症状。,临床表现,特殊症状,畸胎瘤破入支气管,患者咳出皮脂物及毛发。支气管囊肿破裂与支气管相通,表现有支气管胸膜瘘症状。极少数胸内甲状腺肿瘤的病人,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状。胸腺瘤的病人,有时伴有重症肌无力症状。,临床表现,纵隔肿瘤的病人,症状的有无对判断其病变的良、恶性有一定意义常规查体发现的纵隔肿瘤,95%是良性有症状者,良、恶性各占一半儿童较成人易出现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神经源性肿瘤,
6、最常见的纵隔肿瘤多起源于交感神经,少数起源于外周神经多位于后纵隔脊柱旁肋脊区,单侧多见多无症状,压迫神经干或恶变时可发生疼痛,畸胎瘤,畸胎瘤:含外、中、内三种胚层组织皮样囊肿:含外胚层和内胚层组织表皮囊肿:含外胚层组织95%以上位于前纵隔,多发生在心底部 仅5%发生在后纵隔10%畸胎瘤为恶性,胸腺瘤,位于前上纵隔,大血管前间隙内,一般为一侧性的病理:上皮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和混合型三类多为良性,包膜完整,有潜在恶性风险。15%合并重症肌无力多数病人在胸腺手术切除后,症状缓解率可达6080,纵膈肿瘤的化验检查,(1)X线检查:常规胸部正侧位,X线照片及透视检查,可作出初步诊断。进一步检查方法有:支
7、气管造影,断层造影,血管造影及纵隔充气造影等(2)内窥镜检查(3)放射性同位素检查(4)经皮穿刺活检(5)试验性放射治疗(6)活体组织检查(7)CT检查(8)剖胸探查或胸骨纵劈切开,切除肿块或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确定诊断,及时手术治疗,体 征,体检可有胸骨隆起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局限姓哮鸣音或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诊断,胸部X线检查:诊断纵隔肿瘤的重要手段。亦是主要的诊断方法胸部X线片可显示纵隔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密度及有无钙化X线透视下还可观察块影有无搏动,是否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能否随体位或呼吸运动而改变形态等根据上述特点,多数纵隔肿瘤均可获得初步诊断,CT扫描:CT扫描几乎成为常规,
8、它能提供许多胸部X线片所不能提供的信息。在脂肪性、血管性、囊性及软组织肿块的鉴别上,CT扫描有其优越性。CT扫描能显示出肿瘤所侵及的邻近结构和组织的关系。,诊断,磁共振检查(MRI):在判断神经源性肿瘤有无椎管内或硬脊膜内扩展方面,MRI优于CT。MRI在肿瘤与大血管疾病鉴别时不需要造影剂;MRI除横断面外,还能提供矢状面及冠状面的图像。,诊断,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在实质性、血管性或囊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上有很大价值。由于纵隔肿块部位的特殊性,临床未能广泛应用。在多数情况下,已被CT、MRI或核素扫描所取代。,诊断,活组织检查:经上述方法无法满足临床诊断的患者,可考虑应用纤维支气管镜、食管镜、纵隔镜
9、或胸腔镜等进行活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 同位素扫描:可协助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诊断,诊断,治疗,外科治疗:绝大多数原发纵隔肿瘤,无禁忌证放疗:恶性淋巴源性肿瘤,恶性肿瘤晚期无法切除或有远隔转移化疗:恶性肿瘤晚期无法切除或有远隔转移,治疗,纵隔肿瘤手术可以明确诊断,防止良性肿瘤恶变,解除 器官受压和“减轻瘤负荷”,为放、化疗创造条件因此,除恶性淋巴源性肿瘤适用放射治疗外,绝大多数原发性纵隔肿瘤只要无其它手术禁忌证,均应首选外科治疗,纵膈肿瘤的护理,一评估二、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2、辅助检查3、术前准备三、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 2、呼吸道护理 3、饮食护理 4、活动与锻炼 5、引流管护理
10、 6、并发症护理四、健康指导,一、评估,胸腺瘤主要发生在成人,儿童极少见,女性稍多见,且多伴重症肌无力。50%60%无症状,在查体时偶然发现。25%以上患者有瘤体侵犯或压迫纵隔引起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等。少数出现声音嘶哑。腺瘤胸腔内转移,可伴胸水,引起呼吸困难、胸痛、胸部不适等症状。远处转移以骨骼系统最为常见,引起相关的转移症状。全身症状:体重减轻、疲劳、发热、盗汗等非特异性症状。,纵膈肿瘤的护理,二、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说明手术方法,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心理准备纵膈肿瘤患者的首发症状往往是胸部憋闷,咳、喘,透不过气来等,惧有“濒死感”,须行开胸术,有复发危险
11、,对其恐惧。心理治疗的首要环节,纠正对纵膈肿瘤的恐惧认识,肿瘤不是绝症,经过合理综合治疗是可以康复的,让他们具有战胜疾病的勇气与信念,积极配合治疗。本病的治疗周期较长,如何帮助患者保持思想闲静、开朗乐观、形成热爱生命的平和心境,也很重要,它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防止复发和转移。,纵膈肿瘤的护理,二、术前护理,2、按心胸外科术前护理常规护理 了解患者健康情况;每日测量生命体征;测量心肺功能,包括心电图检查、肺功能试验等。做好术前宣教:指导病人做好心理准备,消除恐惧、忧虑。向病人说明手术的必要性、麻醉方法、手术过程、手术切口;讲述管道的作用,如胸管、氧气管、补液的目的;讲述术后并发症及预防方法;讲解
12、呼吸治疗对肺部复张的重要性及方法(深呼吸、有效咳痰),以取得患者的合作。纠正营养不良,嘱病人保持口腔卫生,戒烟、酒。,纵膈肿瘤的护理,3、注意有无食管和气管压迫症状,如有气管移位或气管压迫征者,需备好氧气,气管切开用具和吸痰器等。4、如有上腔静脉压迫征者,不宜在上肢作静脉滴注。,纵膈肿瘤的护理,二、术前护理,二、术前护理,术前准备(1)保持呼吸道通畅;(2)指导患者呼吸功能训练;床上排泄训练;床上活动等;(3)如为重症肌无力患者,根据医嘱定时给予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4)术前置胃管,术晨给予抗胆碱药物胃管内注入,纵膈肿瘤的护理,二、术前护理,术前准备术前1日:肠道准备、配血、药物过敏试验。术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讲稿 纵隔 肿瘤 护理 常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44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