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工程重点.ppt
《蛋白质工程重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蛋白质工程重点.ppt(1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蛋白质工程的概念,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化学、物理和分子生物学的手段进行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对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工程化:理念设计制造功能实现,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1、蛋白质工程的基本研究内容,蛋白质结构分析 基础结构、功能的设计和预测 基础的应用与验证创造和/或改造蛋白质新蛋白质 终目标,一、基本化学组件,氨基酸amino肽单位和多肽链peptide unit,polypeptide chain,氨基酸性质,极性氨基酸:Ser、Thr、Cys、Asn、Gln、His、Tyr、Trp 二硫键疏水氨基酸:A
2、la、Val、Leu、Ile、Phe、Pro、Met疏水内核 荷电氨基酸:Arg、Lys(+);Asp、Glu(-)PI,蛋白分离光谱特性、紫外线吸收特性检测,氨基酸的构型与构象,构型configuration:一个分子中原子的特定空间排布(L-型的单一手性分子)构象conformation:组成分子的原子或基团绕单键旋转而形成的不同空间排布旋转异构体rotamer:以优势构象(交错构象stagged conformation)出现的氨基酸残基(用于模建)肽键peptide bond:由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脱水缩合而形成的化学键。具有反式(trans)和顺式(cis)两种构
3、型,多肽链构象的表征参数,(1)扭角(torsion angle)或双面角(dihedral angle)系统(2)多肽链的构象角(,)(3)拉氏构象图(Ramachandra plot)及多肽链构象的允许区,二、空间结构组件,螺旋 helix层 sheet环肽链 loop转角 turn,-螺旋 结构(-helix),多肽链中的各个肽平面围绕同一轴旋转,形成螺旋结构,螺旋一周,沿轴上升的距离即螺距为0.54nm,含3.6个氨基酸残基;两个氨基酸之间的距离为0.15nm;肽链内形成氢键,氢键的取向几乎与轴平行,第一个氨基酸残基的酰胺基团的-CO基与第四个氨基酸残基酰胺基团的-NH基形成氢键。蛋白
4、质分子为右手-螺旋。,两亲性amphipathicity,螺旋一侧主要分布亲水(荷电、极性)残基,另一侧主要集中疏水残基可用螺旋转轮(helical wheel)的方式预测对生物活性具有重要作用疏水内核solvent excluded core蛋白质结构具有的一个共同特征 疏水内核是蛋白质折叠的主要驱动力疏水内核是天然蛋白质稳定的基本结构因素,-折叠(-sheet)折叠的几种形式,1.平行型2.反平行型3.混合型,扭转的肽链twisted strand:链都是沿其前进方向不断扭转,从而使实际蛋白质结构中出现的层都不是平直的,而是一种扭转层。右手扭转,环肽链(loop),1回折(reverse
5、turn)(1)转折(转角)(-turn)在-转角部分,由四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弯曲处的第一个氨基酸残基的-C=O 和第四个残基的 N-H 之间形成氢键,形成一个不很稳定的环状结构。这类结构主要存在于球状蛋白分子中(2)转折(-turn):由3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转折2发夹(1)发夹(hairpin)通过一段短的环链将2条相邻的链连接在一起环链可具有不同的长度(14,2)常具有重要的功能性意义(2)凸起(bulge),环肽链的意义,连接二级结构元素的主要结构因素,在三级结构预测中,环链区构象的确定具有基本的重要性环链区常常出现在生物活性位置,三维结构构建具有功能意义环肽链结构库用于结构预测和模建,
6、三、蛋白质空间结构层次,一级结构(primery structure)二级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结构模体(motif)结构域(domain)三级结构(tertiary structure)/亚基(subunit)四级结构(quaternary structure),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primery structure,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序列同源(homology),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多肽链主链骨架中的若干肽段,各自沿着某个轴盘旋或折叠,并以氢键维系,从而形成有规则的构象,不涉及氨基酸残基的侧链构象。,-螺旋(-helix)-
7、折叠(-sheet)-转角(-turn)-凸起(-burgle)无规则卷曲(random coil),3.结构模体(supersecondary structure,motif),介于蛋白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之间的空间结构,指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组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排列形成规则的、在空间结构上能够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并充当三级结构的构件(block building),其基本形式有、和等。,4.结构域domain,是在二级结构或超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三级结构的局部折叠区,一条多肽链在这个域范围内来回折叠,但相邻的域常被一个或两个多肽片段连结。通常由50-3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特点是在
8、三维空间可以明显区分和相对独立,并且具有一定的生物功能如结合小分子。模体或基序(motif)是结构域的亚单位通常由23二级结构单位组成,一般为螺旋、折叠和环(loop)。,5.三级结构tertiary structure 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再折叠,A,B,C,A 胰岛素的三级结构B 溶菌酶分子的三级结构C 磷酸丙糖异构酶三级结构C 丙酮酸激酶的三级结构,D,6.四级结构quaternary structure,亚基聚合而成的寡聚蛋白结构侧重强调亚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空间排布情况均一、非均一;对称、不对称,亚基(subunit),1)蛋白质分子的最小共价单位2)具有完整的三级结构3)是四级结构的基
9、本组件4)均一、非均一,蛋白质结构类型,型型/型型无规型富含二硫键和金属离子型,维持蛋白质三维结构的作用力,盐键又称盐桥或离子键(ionic bond):正电荷与负电荷之间的一种静电相互作用。氢键(hydrogen bond):多肽主链上的羰基氧和酰胺氢之间、侧链与侧链、侧链与介质水、主链肽基与侧链或主链肽基与水之间形成。疏水作用(hydrophobic interaction):介质中球状蛋白质的折叠总是倾向与把疏水残基埋藏在分子的内部,在稳定蛋白质的三维结构方面占有突出地位。范德华力(van der waals force):指分子间的作用力。广义上的范德华力包括3种较弱的作用力:定向效应
10、,诱导效应,分散效应。二硫键(disulfide bond)绝大多数情况下二硫键是在多肽链的转角附近形成的,二、蛋白质折叠的概念,蛋白质的折叠protein folding 从体内新生的多肽链或体外变性的多肽链的一维线性氨基酸序列转化为具有特征三维结构的活性蛋白质的过程。折叠研究:研究蛋白质特定三维空间结构形成的规律、稳定性和与其生物活性的关系。蛋白质复性:将蛋白质从结构不规则、无活性的状态,恢复到有唯一立体结构、有生物活性的 状态的过程。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在一定的理化条件下会失去原有的空间结构、生物学功能及部分理化特性等称为变性,1、“自组装学说”(self-assembly),20世纪60
11、年代,Anfinsen基于还原变性的牛胰RNase在不需其他任何物质帮助下,仅通过去除变性剂和还原剂就使其恢复天然结构的实验结果,提出了“多肽链的氨基酸序列包含了形成其热力学上稳定的天然构象所必需的全部信息”的“自组装学说”。1965,中国,化学合成活性结晶牛胰岛素Anfinsen,1972,Nobel Price,2。“热力学假说”,天然蛋白质多肽采取的构象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热力学上最稳定的结果,采取天然构象的多肽链和它所处的一定环境条件(如溶液组分、pH、温度、离子强度等)整个系统的自由能最低,所以处于变性状态的多肽链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够自发折叠成天然构象。,3、“辅助性组装学说”,体内
12、蛋白质的折叠往往需要有其他辅助因子的参与,并伴随有ATP的水解不仅仅受“热力学”控制,也受到“动力学”的控制二者是统一的二者所起作用大小在不同的蛋白质中可能不同1987年,Ellis,新支持,三维结构的形成是一个同时进行着的,协调的动态过程。(1988,邹承鲁)90年代辅助蛋白(Accessoryprotein)的发现细胞内新生肽段的折叠一般意义上说是需要帮助的,而不是自发进行的。,二、帮助蛋白质和新生肽链折叠的生物大分子,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是一类相互之间有关系的蛋白,它们的功能是帮助其他含多肽结构的物质在体内进行正确的非共价的组装,并且不是组装完成的结构在发挥
13、其正常的生物功能时的组成部分(1993,Ellis)折叠酶:催化与折叠直接有关的化学反应的酶。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PDI)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eptidyl prolyl cis-trans isomerase,PPI),分子伴侣的定义完全是功能上的。分子伴侣与酶的异同点相同点参与促进一个反应而本身并不在最终产物中出现不同点分子伴侣对靶蛋白不具有高度专一性分子伴侣的催化效率很低分子伴侣有时只是阻止肽链的错误折叠而不是促进其正确折叠。,蛋白质折叠的特点,不是一步形成的,而是通过一些中间折叠物而完成的。新生肽链的不完整性形成最终成熟蛋白分
14、子中不存在也不应该有的瞬间结构。在大分子拥挤的环境下经常会产生错误折叠。折叠中间态的正确途径与错误途径竞争失败时。,分子伴侣在蛋白质分子折叠中的作用,识别折叠过程中形成的折叠中间物的非天然结构。与这些中间物结合,生成复合物,防止过早的或者错误的相互作用而阻止不正确的无效的折叠途径,抑制不可逆的聚合物的产生,促进折叠向正确的有效的途径进行。分子伴侣首先会识别折叠过程中形成的折叠中间物的非天然构象,而不会去理会天然构象。分子伴侣与早期形成的中间物相互作用而防止它们之间的聚合;一旦聚合形成,分子伴侣就无能为力了。可以说分子伴侣能“治病救人”,但并无“起死回生”的绝招。,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DI),
15、催化新生肽链的巯基氧化形成二硫键。PDI 首先和含有巯基的肽链结合。PDI 对含有二硫键蛋白折叠的底物特异性不高。通过二硫键的交换,PDI 可帮助蛋白快速找到可以达到的热力学上最稳定状态的二硫键对。PDI 含有两个 Cys-Gly-His-Cys 序列,并且Cys上的巯基是非常活性的.PDI 在动力学错配折叠中间体加速二硫键的交换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PI),蛋白质的肽键几乎都是反式的(99.95%),但脯氨酰亚氨基的肽键有6%是顺式的。脯氨酰亚氨基异构是很多蛋白体外折叠过程中的限速步骤。PPI 可以提高脯氨酰亚氨基顺反异构300倍的效率。,第一遗传密码,遗传信息的传
16、递从核酸序列到功能蛋白质的全过程。第一遗传密码三联遗传密码3个相连的核苷酸顺序决定蛋白质分子肽链中的一个氨基酸。第二遗传密码现有的遗传密码仅有从核酸序列到无结构的多肽链的信息传递,因此是不完整的。无结构的多肽链到有完整结构的功能蛋白质信息传递部分遗传密码的第二部分,即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与其三维结构的对应关系,称之为第二遗传密码或折叠密码,第二遗传密码的特点,简并性氨基酸序列不同的肽链可以有极为相似甚至相同的三维结构。多意性相同的氨基酸序列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决定不同的三维结构。全局性在肽链上相距很远的残基可以在空间上彼此靠近而相互作用,并对分子总体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后形成的肽段可以影响已经形成的
17、肽段个构象从而造成对分子整体的影响等。,与蛋白错误折叠有关的疾病,蛋白传染子导致的疾病(prion diseases)淀粉样蛋白病(amyloid diseases)癌症(cancer),常见“折叠病”,老年性痴呆症(Alzheimer syndrome)病人脑中充满了由错误折叠蛋白形成的杂乱的蛋白质簇。主要分为两类:含有沉淀样蛋白(A)的沉淀样斑,tau蛋白引起的神经细胞内自损伤。帕金森氏症(Parkinson disease)主要是由于蛋白质的错误折叠,病人随意运动的控制能力逐渐丧失,因为能产生多巴胺的神经细胞逐步被破坏,其原因和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某些肿瘤抑癌基因突变造成抑癌基因编码的蛋白
18、质稳定性改变引起的一些癌症的发生。p53稳定性的降低导致癌症的发生。,三、折叠机制的理论模型,框架模型(Framework Model)框架模型假设蛋白质的局部构象依赖于局部的氨基酸序列。在多肽链折叠过程的起始阶段,先迅速形成不稳定的二级结构单元;称为“flickering cluster”,随后这些二级结构靠近接触,从而形成稳定的二级结构框架;最后,二级结构框架相互拼接,肽链逐渐紧缩,形成了蛋白质的三级结构。这个模型认为即使是一个小分子的蛋白也可以一部分一部分的进行折叠,其间形成的亚结构域是折叠中间体的重要结构。,疏水塌缩模型(Hydrophobic Collapse Model)在疏水塌缩
19、模型中,疏水作用力被认为是在蛋白质折叠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力的因素。在形成任何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之前首先发生很快的非特异性的疏水塌缩。疏水内核包埋,三、折叠机制的理论模型,扩散-碰撞-粘合机制(Diffusion-Collision-Adhesion Model)该模型认为蛋白质的折叠起始于伸展肽链上的几个位点,在这些位点上生成不稳定的二级结构单元或者疏水簇,主要依靠局部序列的进程或中程(3-4个残基)相互作用来维系。它们以非特异性布朗运动的方式扩散、碰撞、相互黏附,导致大的结构生成并因此而增加了稳定性。进一步的碰撞形成具有疏水核心和二级结构的类熔球态中间体的球状结构。球形中间体调整为致密的、
20、无活性的类似天然结构的高度有序熔球态结构。最后无活性的高度有序熔球态转变为完整的有活力的天然态。,三、折叠机制的理论模型,成核-凝聚-生长模型(Nuclear-Condensation-Growth Model)根据这种模型,肽链中的某一区域可以形成“折叠晶核”,以它们为核心,整个肽链继续折叠进而获得天然构象。所谓“晶核”实际上是由一些特殊的氨基酸残基形成的类似于天然态相互作用的网络结构,这些残基间不是以非特异的疏水作用维系的,而是由特异的相互作用使这些残基形成了紧密堆积。晶核的形成是折叠起始阶段限速步骤。,三、折叠机制的理论模型,拼版模型(Jig-Saw Puzzle Model)此模型的中
21、心思想就是多肽链可以沿多条不同的途径进行折叠,在沿每条途径折叠的过程中都是天然结构越来越多,最终都能形成天然构象,而且沿每条途径的折叠速度都较快,与单一途径折叠方式相比,多肽链速度较快,另一方面,外界生理生化环境的微小变化或突变等因素可能会给单一折叠途径造成较大的影响,而对具有多条途径的折叠方式而言,这些变化可能给某条折叠途径带来影响,但不会影响另外的折叠途径,因而不会从总体上干扰多肽链的折叠,除非这些因素造成的变化太大以致于从根本上影响多肽链的折叠。,三、折叠机制的理论模型,蛋白质设计的目的意义,为蛋白质工程提供指导性信息探索蛋白质的折叠机制 蛋白质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常见设计目标,提高蛋白
22、的热、酸稳定性增加活性降低副作用提高专一性进行结构-功能关系研究,蛋白质设计的目标及解决办法,蛋白质设计流程,根据结构或功能需求,从天然蛋白质的结构出发,确定突变位点及替换的氨基酸;预测修饰后的蛋白质结构;预测新蛋白质可能的性质;实验验证;循环至达到目标,分子设计的步骤,(1)建立所研究蛋白质的结构模型(2)找出对所要求的性质有重要影响的位置(3)选择一系列的在(2)中所选出位点上改变残基所得到的突变体(4)预测突变体的结构(5)定性或定量计算优化所得到的突变体结构是否具有所要求的性质,设计应注意问题,应确定对蛋白质折叠敏感的区域:带有特殊扭角的氨基酸、盐桥、密堆积区应确定对功能非常重要的位置
23、:结构功能关系应考虑剩余位置对所希望改变的影响当进行互换或插入/删除残基时应考虑它们对结构特征的影响,功能残基鉴定,根据结构信息序列同源性分析实验技术手段随机突变删除分析及连接段扫描突变,Sample 1:胰岛素的改造,常规胰岛素的缺点:在高于生理浓度(10-810-10 mol/L)自身聚合药用浓度高,10-4 mol/L发挥生理功能需要单体形式与专一受体结合解决途径基于IGF-1是以单体形式存在,将胰岛素B链的B28-B29的残基序列颠倒成IGF-1 相应序列向胰岛素二聚体形成面引入带电荷或具有大的侧链的残基,以阻碍二聚体的形成,Sample 2:酶分子的定向进化,定点突变等基因改造技术,
24、改变蛋白序列中的个别氨基酸残基,可以对酶的性质和其催化特性进行改造,产生符合特定需要的酶,这一蛋白质工程技术又称为分子进化的理性设计。,人胰岛素的生产方法,直接提取法制人胰岛素化学合成法制人胰岛素化学转型法制人胰岛素在pH为6-7的有机相中使胰蛋白酶催化其逆反应,该酶在过量的苏氨酸叔丁酯的存在下,将猪胰岛素B链C末端的丙氨酸交换下来,所形成的人胰岛素叔丁酯再用三氯乙酸脱去叔丁酯基团,最终获得人胰岛素。基因重组法重组人胰岛素在体外胰岛素受体结合性能、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应答能力、降血糖作用、血浆药代动力学等指标上均与天然胰岛素没有任何区别,而且还具有无免疫原性、注射吸收迅速等优点,定点突变和随
25、机突变其代表性的方法,定点方法旧的使用RE的片段改组盒式突变新的寡核苷酸定点突变PCR为基础的点突变,随机方法旧随机方法紫外线X射线其他化学方法新的随机方法转座子简并引物,PCR介导的定点突变使用引物情况 利用引物在基因的5末端和3末端产生定点突变 利用引物在目的基因的中心区段产生定点突变,Kary B.Mullis,for his invention of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method,for his fundamental contributions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oligonucleotide-base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蛋白质 工程 重点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43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