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起源、功效与疗法(57页).ppt
《艾灸的起源、功效与疗法(57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灸的起源、功效与疗法(57页).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普及中医养生 共享健康人生,艾灸养生,中医的治病方法,砭、针、灸、药“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明代李延医学入门,艾灸传奇,扁鹃心书记录的90岁江洋大盗的独门养生秘笈,艾,艾又称作“医草”,可灸“百病”。它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遍布全国各地,以湖北蕲州产者为佳,因此优质的艾也可称作“蕲艾”,是蕲州四宝之一,并赞其为“灸家珍品,道地药材”,艾灸的历史源远流长,艾灸作为一种简单易行且疗效显著的养生长寿之法,得到历代中医名家的极力推崇,常言道:“家有三年艾,医生不用来。”说的就是在家用艾灸进行调治养生。孟子中记载有“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庄子记载圣人孔子“无病而自灸也。”都是指用艾
2、灸治病养生保健。,趣闻透露天机,明都穆的都公谈纂记载有这样一件趣闻:永乐年间,嘉兴人金晟任刑部主事。一次讨贼中,官府捕到强盗多人。令金感到惊奇的是:强盗的头目竟是一位“年百二十五岁“的寿星,此人看上去却毫无老态,而“面如童子”。金初不信,于是拟文派人到犯人原籍调查取证,结果无误。金于是亲审该盗首,“问其以致寿之故”。犯人说:少时居荆山(今属湖南)时,听一异人告之:常以草灸其脐,令人多寿。于是自己长期操行此术,“遂知至此耳。”类似的记载也见于其它古代医书中。如宋代针灸资生经载:“有人年老,面颜如童子者,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一壮故也。”,现代医学证明,艾灸可以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改变血液成分
3、,增加白、红细胞数,促进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吞噬作用,还能增强人体的防御能力。长期施灸保健穴位,能达到调和阴阳,健脾和胃,固本培元,补中益气,祛病延年的功效。,109岁的原志免太郎和他的“全民三里灸”运动,在古代的日本东京(古称江户),每建成一座新桥,都要邀请年龄最高的长者第一个踏桥渡河。有一年(德川幕府时代),江户的永代桥建成之后,依照习俗,三河国的174岁的万兵卫第一个“初渡”。在举行“初渡”的仪式上,德川将军(当时日本的实际统治者)问万兵卫有何长寿之术。万兵卫答道:“这事不难,我家祖传每月月初八天连续灸三里穴,始终不渝,仅此而已。我虚度174岁,妻173岁,子153岁,孙105岁。”十七、
4、八岁时灸风门预防感冒;二十四、五岁时灸三阴交增强生殖能力;三、四十岁则灸足三里,促进脾胃功能、防止疾病、增加寿命;到了老年为了防止视力衰退,一般多采取与足三里兼灸曲池,灸曲池目的在于使眼睛明亮,牙齿坚固。从1937年起,日本更是掀起所谓“全民三里灸”健康运动,值得我们借鉴。,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虽不能让您长寿不老,但也能让您延年益寿。,治疗多种慢性疾病!,“艾叶味苦,气微温,阴中求阳之最,主灸治百病 李时珍 本草纲目“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见孟子*离娄),【关元】,1.取穴:在下腹部之中线上,由脐中下3 寸处取穴。2.功能:培补真元之气、填精、滋阴、补阳、活血。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5、,丹药第二。针灸资生经也提到:“凡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脐中即活,【肾俞】,取穴:第十四椎下中行横寸,前与脐平是穴。功能:补肾,强健腰脊,益精髓,滋阴补肾中阳不足。主治:扁鹊心书肾俞二穴,凡一切大病,于此灸二三百壮。益肾为一身之根蒂,先天之真源,本牢则不死。又治中风失音,手足不遂,大风痢疾,快速入眠 艾灸涌泉穴,涌泉穴是防病治病的要穴。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因此,艾灸涌泉穴可以治神经衰弱、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妇女病、怕冷症等。每晚睡前用艾条在涌泉穴灸治20分钟,可治疗失
6、眠。施灸时,对准涌泉穴,距离1寸左右高度,让患者局部有温热感,使皮肤出现红润为止(防止被烧伤)。在治疗期间停用安眠药。患者可自己施术或由家人帮着施术。10天为1疗程,一般1个疗程即可见效,中间休息2-3天,再进行第2疗程。若治疗过程中患者配合热水泡足10分钟后再灸,效果更佳。,常见疾病的艾灸穴位,感冒:取大椎、合谷、外关穴(具体位置见国家标准经络挂图,或积极参加中医养生保健工程举办的经络知识培训班)。取上穴艾条灸10分钟,并多喝温开水。咳嗽:取肺俞、膻中、膏肓、太渊。肾虚加志室,气虚加足三里,有表证加大椎、风门、列缺。艾条灸3-7分钟。哮喘:膻中、天突、肺俞。艾条灸分别3-7分钟,肺俞5-15
7、分钟胃痛:取足三里、中脘5-15分钟、期门3-5分钟,及特效反应区(手掌第四掌骨和钩骨交界处)5-15分钟。便秘:取天枢3-5分钟,大肠穴5-15分钟。失眠:取百会、三阴交、内关、合谷3-5分钟,及手部反射区(中指根部与掌交界略下)5-15分钟,足三里3-7分钟。,艾条灸,艾条灸是用特制艾条在穴位上熏灸或灼烫的方法。艾条灸可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两种。悬起灸手持艾条悬于穴上施灸的方法。又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三种。一般每次灸至皮肤温热潮红为度。按操作方法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1)、温和灸:,温和灸,又称温灸法是指将艾条燃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一定距离,以2-3cm为宜,在灸治过程
8、中患者只觉有温热而无灼痛,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多用于慢性气管炎、冠心病、疝气、胎位不正等及其他多种慢性病证。还常用于保健灸。施灸的过程中要注意局部温度,随时调节施灸距离,防止烫伤。,(2)、雀啄灸:,指将艾条燃着的一端在施灸部位上作一上一下忽近急远的一种灸法,形如雀啄。一般施术5分钟左右。本法热感较强,多用于小儿疾病,也用于晕厥急救。,(3)、回旋灸:,回旋灸法又称熨热灸法。是指将燃着的艾条在穴区上方作往复回旋的移动的一种艾条悬起灸法。本法能给以较大范围的温热剌激。回旋灸的艾条,一般以纯艾条即清艾条为主,近年来,临床上也有用药艾条施灸,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法多用于风湿痹痛、
9、神经性麻痹及广泛性皮肤病(如带状疱疹),操作方法,1.隔蒜片灸:取新鲜独头大蒜,切成厚约0.10.3cm的蒜片,用针在蒜片中间刺数孔。放于穴区,上置艾炷施灸,每灸34壮后换去蒜片,继续灸治。2.隔蒜泥灸:以新鲜大蒜适量,捣如泥膏状,制成厚0.20.4cm的圆饼,大小按病灶而定。置于选定之穴区按上法灸之,但中间不必更换。主治病症:多用于痈、疽、疮、疖、疣及腹中积块等。近年来还用于肺结核等的辅助治疗。,隔姜灸主治病症:感冒、咳嗽、风湿痹病、呕吐、泄泻、脘腹隐痛、遗精、阳痿、痛经、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等。,1 肠胃不太好,用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2 扁桃体炎用艾条灸下颌下的扁桃体点和大椎穴。4 反流性
10、胃炎可以用化脓灸的方式在中脘穴、足三里还有丰隆处艾灸。5 胆囊长了息肉:可以艾灸关元、期门、日月、阳陵泉.6 艾灸可以治疗咽炎,方法是在大椎穴点刺放血后,拔罐,然后在艾灸。大椎和天突.(有慢性咽炎的,会导致晚上睡觉打呼。用艾灸盒绑在大椎穴或颈夹脊穴,就会有很好的效果。)7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可以艾灸治疗,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灸.8 糜烂性胃炎可以艾灸治疗,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9 高血压可以艾灸大椎和百会.,10 艾灸可以治疗便秘。灸神阙、关元、足三里.14 子宫肌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可以艾灸关元、子宫、归来、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艾灸 起源 功效 疗法 57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42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