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概论课件第四章.ppt
《航天概论课件第四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航天概论课件第四章.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航天概论,第四章 控制系统,4.1 概述,要求飞行器完成飞行任务,必须对它的运动实施影响。飞行器的运动包括质心运动和绕质心的角运动。对两种运动的影响包括控制和稳定两方面的要求,控制是指按预定的目标改变状态,稳定是指保持原有的位置和姿态。控制系统的任务就是对飞行器质心运动的轨迹和绕质心角运动的姿态实施控制和稳定。,4.2 运载火箭的控制系统,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任务:控制火箭按预定的轨迹飞行,使有效载荷精确入轨;对火箭进行姿态控制,保证在各种干扰条件下稳定飞行;控制飞行过程各分系统工作状态变化和信息传递;发射前对火箭进行检查测试,对发射实施控制。,4.2.1 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组成:由
2、制导系统、姿态控制系统、配电系统和测试发控系统等分系统组成。功能:制导系统控制火箭的质心沿预定的弹道飞行,保证卫星、飞船等有效载荷准确入轨。姿态控制系统控制火箭绕质心的运动,并保证飞行姿态的稳定。,配电系统控制仪器设备的供电,根据飞行程序发出时序指令控制各分系统工作状态变化的协调。测试发控系统检查控制系统和箭上其它电气部分的性能参数,对发射过程进行程序控制。控制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各分系统的任务虽然各有分工,但对火箭的控制是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控制系统的箭上部分由测量仪表、中间装置、执行机构和电源、配电装置组成,包含了制导、姿态控制和配电系统三大部分。测量仪表测量火箭的运动参数,包括角加
3、速度、线加速度和姿态角。中间装置根据测量仪表得到的运动参数进行计算和处理,发出指令控制执行机构工作。执行机构姿控系统的执行机构是舵机、摇摆发动机或姿控喷管;制导系统的执行元件是电磁阀门和电爆器件等。,控制系统的地面部分由测量和发控两部分组成,即测试发控系统。测试发控系统是在运载火箭发射前进行飞行参数装定、并用以掌握箭上设备工作情况和参数的人-机对话的主要接口,最后控制火箭的发射。控制系统的仪器设备种类繁多,使用的元器件数量也很大,而且工作环境恶劣,可靠性要求高。因此,对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制造有很高的技术要求。,4.2.2 运载火箭的制导系统,任务:控制火箭沿预定弹道飞行的精度,使有效载荷精确地进
4、入预定的轨道。(1)制导精度 制导精度是制导控制系统最主要的性能指标。制导精度一般采用称为“圆公算偏差”的参数Cep来表示。它的含意最初是用来表示弹道导弹的命中精度的,即向一个目标发射多枚导弹,以目标为圆心,最接近目标的半数弹头击中区域的圆半径。制导精度取决于纵向的射程控制精度和横向的偏离射面的控制精度。,射程控制:弹道式导弹的射程取决于主动段关机点的运动参数,只要控制主动段终点导弹的纵向位置、纵向速度V和弹道倾角就能控制导弹的射程。实际导弹的射程公式可表示为:式中 tk 关机时刻;V 关机时刻速度;关机时刻位置。,公式中涉及7个变量Vx,Vy,Vz,X,Y,Z,t,它们是导弹实际飞行的速度和
5、位置。理论弹道的射程公式表示为 由于导弹在飞行过程中受到各种干扰的作用,实际射程和理论射程会产生偏差:射程控制的目标就是设法实现L=0。,显式制导:在导弹飞行过程中不断测量、计算导弹的速度、位置,并实时求出射程偏差,不断发出指令修正。这种制导过程计算量大,对计算精度要求也高,实际上很少这样做。摄动制导 由于主动段都有固定的飞行程序,实际飞行轨道与理论弹道的偏差不会太大,一般只在关机点前适当时间开始进行计算就能满足要求。对计算机的要求可以大大降低。,偏离轨道面的控制:轨道面是理论弹道所在的平面,在发射前由瞄准系统确定。飞行过程中受到干扰偏离轨道面飞行时,制导系统通过惯性仪表测量得到横向的运动参数
6、,经过计算发出指令,将导弹拉回轨道面。横向导引是一个闭环控制系统。,运载火箭制导精度的控制与弹道导弹的控制原理上是完全相同的,但对运载火箭制导精度的要求要低,这是因为运载火箭的有效载荷-卫星或飞船本身入轨后还可以通过地面测控网对它的位置进行小量的调整。二者在时间参数的使用上是不同的,弹道导弹的时间参数是随意的,控制系统使用起飞零秒后的相对时间。运载火箭发射的卫星或飞船,由于天文和应用上的原因,必须知道某一实际时刻所处的位置,使用的时间参数是绝对的天文时间。,(2)坐标系 为了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和运动,一般采用三维坐标系。运载火箭的制导控制常用的坐标系有以下三种:发射点地面坐标系:坐标原点为发射
7、点O,OYg轴垂直于地面向上,OXg轴为轨道面与水平面的交线,指向飞行目标方向,OZg轴按右手 坐标系确定。,发射点惯性坐标系:将发射点地面坐标系在起飞时刻固化在制导系统的惯性基准里。它随地球公转而不随地球自转,用以描述惯性空间。箭体坐标系:坐标原点为箭体的质心O1,O1X1轴沿箭体的纵轴向前,O1Y1轴在箭体纵向对称面上,向上并与O1X1轴垂直,O1Z1轴 按右手坐标系确定。,O1Z1轴称为俯仰轴,绕该轴的角运动为俯仰角,O1Y1轴称为偏航轴,绕该轴的角运动为偏航角,O1X1轴称为滚转轴,绕该轴的角运动为滚转角。,(3)位置捷联惯性制导 采用双自由度陀螺测量箭体的角位移,用加速度计测量运动加
8、速度,经过积分可得到速度。陀螺仪和加速度计都固联安装在箭体上,测量得到的参数都是关于箭体坐标系的,必须变换到惯性坐标系上才能进行射程偏差和横向制导偏差的计算。坐标变换有大量的三角函数运算,要求内存和速度比较大的箭上计算机。,(4)速率捷联惯性制导 采用单自由度的速率陀螺测量箭体的角速度。速率陀螺构造简单,体积小,造价低,可靠性和测量精度比较高,因此成为目前最有潜力的制导方案。惯性仪表和加速度计也与箭体固联,测量得到的箭体运动姿态角速率和加速度信号也都是关于箭体坐标系的,也要进行坐标变换计算。速率陀螺不直接测量箭体的姿态角,必须通过计算得到,箭上计算机的计算量大为增加。,测量仪表包括3个速率陀螺
9、和3个加速度计,通常将它们组装在一起,称为“惯测组合”,提供箭体坐标系的6个运动分量。,将角速率换算成姿态角,经坐标变换得到惯性坐标系的6个分量,然后进行制导方程运算,发出横偏控制和关机指令,由执行机构产生控制力或实现关机,完成制导控制任务。(5)平台计算机惯性制导 利用陀螺稳定平台在火箭上建立一个不受火箭运动影响的惯性坐标系,据以测量火箭的加速度和姿态角。安装在平台上的加速度计测量得到的加速度分量都是关于惯性坐标系的,不必经过坐标变换。,陀螺平台隔离了角运动,为惯测仪表提供了一个小角度环境,有利于提高测量精度。缺点是陀螺稳定平台的体积大、构造复杂、成本高,一般只用于大型运载火箭和中、远程导弹
10、。,4.2.3 运载火箭的姿态控制系统 姿态控制的任务:通过测量仪表敏感箭体的姿态信息控制火箭绕质心的运动,确保在各种外界干扰作用下稳定飞行,使箭体的姿态保持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同时,按飞行程序和制导系统发出的导引信号,通过改变箭体姿态来实现制导系统对质心运动的控制。,(1)姿态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运载火箭的姿态按箭体坐标系分解为绕3个坐标轴的角运动,对应地由3个独立的控制通道组成闭合回路,分别对俯仰角、偏航角和滚动角进行控制。发射之前根据预定的飞行弹道制定控制飞行转弯的程序,即所谓的俯仰程序角。在飞行过程中保持实际俯仰角和俯仰程序角之差接近于零,以保证火箭沿预定的弹道飞行。,对偏航角和滚动角的
11、控制目标是使偏航角和滚动角保持为零,实际飞行过程中其值在零左右摆动。其中偏航角的控制与横向导引一起保证火箭在预定的轨道平面内飞行。,(2)姿态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稳定性是任何闭环控制系统设计的首要问题。对于运载火箭的姿态控制系统,首先要保证控制回路的稳定性,否则出现振荡或发散,必将导致飞行的失败。控制回路各环节的静态增益和动态特性是影响回路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设计时通过对静态增益和校正网络参数不同组合的比较,从中选择最佳的组合,以保证系统良好的稳定性。,影响姿控回路稳定性的还有一个重要环节是箭体的动态特性,包括箭体结构的横向弯曲振动和扭转振动,以及液体推进剂的晃动。(3)控制力和控制力矩 如何产生
12、控制力和控制力矩,是实现姿态控制的最终环节。产生控制力和控制力矩有多种方法,运载火箭一般通过自身的动力产生控制力,如燃气舵、摇摆发动机、柔性喷管和姿控喷管等。,燃气舵 用石墨或耐高温合金制成的燃气舵安装在发动机喷管的尾部,当发动机燃烧室喷射出来的高速气流作用在燃气舵上产生控制力矩。摇摆发动机和柔性喷管 改变推力的方向产生侧向分力形成控制力矩,因此又称为“推力矢量控制”。,“”字方式布置4台摇摆发动机,4台发动机绕Y轴摆动将产生偏航力矩,绕Z轴摆动将产生俯仰力矩,沿圆周方向同时顺时针或逆时针摆动将产生滚动控制力矩。柔性喷管的作用原理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用在单发动机的火箭上,摆动的只是喷管而不是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航天 概论 课件 第四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42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