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影像学讲解.ppt
《腹部影像学讲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部影像学讲解.ppt(3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腹部影像学诊断,陈光祥泸州医学院影像诊断学教研室,消化系统,概述消化系统分消化管和消化器两类器官,由于它们同属中等密度的软组织,因此造影检查是主要检查方法;对消化管常选用医用硫酸钡(barium sulfate)造影,目前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而对消化器的造影已逐步被CT、B超、磁共振所替代。新进展:数字摄影成像,CT仿真内窥镜,消化管腔内扫描,消化系统,(一)检查方法普通检查方法透视(fluoscop)和平片(plain radiography)临床价值 诊断肠梗阻和气腹。确定腹腔内高密度影像的性质:阳性结石、异常钙化、外源 性高密度异物。,消化系统,检查方法造影检查:主要介绍对消化管的造影
2、造影剂:医用硫酸钡 造影准备:清除消化管内容物;分段检查:钡餐、钡灌肠使用辅助药物:盐酸山莨菪碱(654-2)、胃复安,消化系统,检查方法造影检查造影方法:通常选择气钡双重造影来作消化管检查钡餐造影检查钡灌肠造影检查其它:血管造影,消化系统,检查方法CT检查:对消化管的疾病诊断来说,CT检查不作为首选和常规检查方法选用。主要用于观察恶性肿瘤向腔外浸润进展程度及有无转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MRI检查:受胃肠道蠕动影响,MRI在胃肠道方面的应用受限,但可以对 胃肠肿瘤病变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分期和术后复发等进行诊断。,食 道 静 脉 曲 张,定义:因食道静脉回流受阻所形成的食道静脉迂曲。病因
3、及病理:门静脉回流受阻。最常见的原因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门脉高压(逆流)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食道下端静脉丛奇静脉、半奇静脉上腔静脉。根据食道受累范围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临床表现:呕血、便血,X线表现,1、粘膜增粗迂曲,可呈蚯蚓状或串珠状充盈缺损。2、管腔张力下降,管壁呈锯齿状。3、可伴有胃底及贲门区泡沫状、息肉状或分叶状充盈缺损。,食 道 静 脉 曲 张,胃底静脉曲张,食 道 裂 孔 疝,定义:腹腔内脏器官经膈肌食道裂孔进入胸腔。分类:1、以形成原因分为:(1)挤压型裂孔疝;(2)牵拉型裂孔疝。2、以疝囊能否回复分为:(1)可复性裂孔疝;(2)不可复性裂孔疝(短食道型,食道旁型,混合型)。
4、,病理:因食道下端开放,使胃酸返流至食道引起炎症及消化性溃疡,可合并穿孔、出血及疝囊嵌顿。临床表现:胸骨后疼痛,平卧、弯腰、咳嗽时加重。,X线表现,基本征象为出现疝囊,疝囊内有胃粘膜。1、不可复性食道裂孔疝:(1)胸部平片:心后区见多发不规则囊状透光区或软组织肿块影。(2)钡餐检查:短食道型:短缩食道下接疝囊。食道旁型:胃底从食 道左前方进入胸腔,贲门位于膈下。混合型:短食道型+食道旁型,2、可复性食道裂孔疝(滑疝):(仰卧头低左前斜位;俯卧右前斜位;侧立位弯腰)三环征(A环、B环、膈肌食道裂孔)。,三环征,食道裂孔疝,食道裂孔疝,食 道 癌,病因及病理:病因不清,病变好发于食道中下段,以鳞癌
5、为主。肿瘤始于粘膜层,以后逐渐向深层浸润。根据病变浸润深度分为早期和中晚期,各期均有特点。食道癌分类:1、早期食道癌以大体病理改变分类:平坦型、糜烂型、斑片型、乳头型。2、中晚期食道癌以生长方式分类:髓质型、蕈伞型、溃疡型、硬化型、腔内型。,食道癌,食道癌的病理特点:1、自然病程;2、扩散和转移(壁内扩散;直接侵犯邻近器官;淋巴转移;血行转移)。临床表现:早期症状轻微,中晚期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吞咽梗阻、进食呕吐、胸骨后疼痛及晚期恶病质。,X线表现,一、早期食道癌的X线表现:1、局限性管壁僵硬;2、粘膜粗细不均、扭曲、聚拢或呈虚线样中断;3、粘膜消失,代以有小结节状充盈缺损或小钡斑影;4、食
6、道功能改变。,X线表现,二、中晚期食道癌的X线表现:1、腔内不规则充盈缺损;2、腔内形态不规则的条形龛影;3、管腔狭窄,管壁僵硬;4、粘膜中断、破坏、消失;5、腔外肿块。,食道癌并发症表现,食道癌,三、食道癌CT表现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梗阻以上食管扩张是食管癌的主要征象,一般食管壁厚度超过5mm为异常,可显示病变食管长度。邻近纵隔脂肪受侵: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突入邻近纵隔脂肪内,或食管周围脂肪层消失。气管支气管受侵:CT表现为气管、左主支气管受肿瘤推压移位,管腔变扁或管壁向内突入。,主动脉受侵:以主动脉横断面为一圆周,肿瘤和主动脉接触面超过90应高度怀疑受侵,45以下者主动脉未受侵,45
7、90之间不能确定有无受侵。其他邻近结构受侵:如心包、肺静脉,纵隔胸膜等,表现为肿瘤以较宽的接触面同这些结构直接相连。淋巴结转移:食管旁淋巴结大于10mm提示肿瘤转移,同时也应注意观察膈下淋巴结(胃周、腹腔干、肝十二指肠韧带)。增强扫描后肿瘤边界显示更清楚,有助于肿瘤同邻近淋巴结和血管性结构的区别。,食道癌并肝血管瘤(典型病例),食管癌,胃 溃 疡,病因及病理:可能与烟酒嗜好,高度紧张性职业等因素有关。好发于胃小弯角切迹附近,溃疡起于粘膜层,以后逐渐向下侵犯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临床表现:反复性、节律性、周期性的上腹部疼痛,疼痛能被进食和药物缓解。,X线表现,一、溃疡的主要征象。1、腔外龛影和
8、钡斑;2、溃疡周围的水肿征象;(1)粘膜线;(2)项圈征;(3)狭颈征;(4)溃口周围水肿带。3、粘膜纠集。,X线表现,二、溃疡的次要征象1、胃大弯侧指状切迹;2、胃小弯短缩;3、幽门狭窄或梗阻;4、胃液分泌增加;5、蠕动变化。,胃溃疡,胃溃疡,胃溃疡,胃溃疡,穿通溃疡,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概述好发于青壮年,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绝大部分溃疡发生在球部痛理改变与胃溃疡相似由于球部器官较小,很易变形,溃疡发生后大多数病人表现为球部畸形,大约17%能出现龛影。,十二指肠溃疡X线表现球部畸形腔外龛影、钡斑、粘膜纠集,胃癌,一、早期胃癌:以生长形态分型(粘膜线为基准):隆起型(型
9、);浅表型(型):浅表突起型(a);浅表平坦型(b),浅表凹陷型(c)。凹陷型(型)。混合型(型)。,早期胃癌,早期胃癌X线表现,1、腔内较小半球形、菜花状、息肉状充盈缺损;2、胃小区及胃小沟破坏,代以颗粒状充盈缺损或小钡斑。3、病变区边缘清晰或模糊,周围纠集粘膜形态不规则、部分中断。,早期胃癌,早期胃癌,早期胃癌,中晚期胃癌,以生长方式分型:蕈伞型、溃疡型、浸润型、混合型。临床表现:持续性上腹部疼痛,呕血、便血、上腹部肿块,晚期恶病质。,中晚期胃癌X表现,1、向腔内生长的菜花状肿块。2、出现半月综合征:(1)腔内龛影;(2)龛影周围有环堤;(3)环堤上有指压迹和裂隙征;,中晚期胃癌的X线表现
10、,3、粘膜中断破坏;4、胃壁僵硬、蠕动消失;(1)局限性浸润(病灶常局限在胃窦):局限性胃腔狭窄,胃壁僵硬,粘膜破坏。(2)弥漫性浸润(皮革胃):广泛性胃腔狭窄,胃壁僵硬,粘膜消失。,胃多源性癌,胃癌CT表现最常见的是胃壁增厚,增厚的胃壁内缘多凹凸不平,范围可以是较局限或广泛的。大的肿瘤表现为胃内软组织肿块,变换体位扫描软组织肿块位置固定。CT检查的目的是确定癌是否已超出胃壁,如果与邻近器官境界清楚,胃周脂肪线完整,则病变限于胃内;如果境界模糊,或呈结节状放射状突起,说明已突破胃壁,胃壁厚度在2cm以上也提示肿瘤外侵。,胃窦癌,胃体贲门中分化腺癌,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
11、osis)概述大多数为继发性结核,胃肠感染是主要感染途径。好发于回盲部,升结肠也常受累,肠结核易伴发腹膜结核和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病理上分为增殖型、溃疡型。X线表现复杂,分型困难。,肠结核X线表现病变肠管粘膜紊乱,边缘呈锯齿状,有小龛影及 充盈缺损;病变段肠腔狭窄,肠管短缩,有“跳跃征”;腹腔内部分肠袢位置固定,分布异常,可有肠管漂浮和肠外压迹,腹腔淋巴结可钙化。,肠结核CT表现病变段肠管狭窄,且多为环形,肠壁增厚,淋巴结增大;伴有结核性腹膜炎时可显示腹水或腹膜增厚。,结肠直肠癌,病因病理结肠直肠癌为较常见的消化道癌肿,其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多分布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大体病理上可分为增生型、
12、浸润型、溃疡型。组织学上大多数为腺癌。,结肠直肠癌,临床表现常见为胃肠道功能不良,如消化不良、胃纳不佳、腹胀和恶心呕吐等。常有贫血、乏力、消瘦,以及便血或腹泻、便秘交替史,肿瘤生长较大时,可扪及腹块。肠管狭窄的浸润型结肠癌易发生肠梗阻。,结肠直肠癌,钡灌肠增生型:向腔内生长的菜花状或息肉状充盈缺损,外缘不规整,境界清楚,局部粘膜皱襞破坏消失。肿块较大引起钡剂通过受阻,可扪及肿块。浸润型:多呈向心性环形狭窄,僵硬,边缘光滑,病变区与正常肠管分界清楚,粘膜皱襞破坏消失,结肠袋消失,常伴有梗阻。溃疡型:肿瘤生长如扁平碟状,主要表现为腔内不规则龛影,在肠壁一侧可出现半月征,龛影周围有宽狭不一的环堤,有
13、指压迹。,乙状结肠癌(息肉型Borrmann 型),回盲部溃疡型癌,结肠肝曲癌(浸润型):“果核征”,口服法结肠造影:病理:横结肠高分化腺癌 苹果核征 浸润型,结肠癌CT表现不对称的肠壁增厚、肠腔变形或狭窄。结肠均匀充盈造影剂后,2cm以上的肿瘤可显示为充盈缺损。较大的肿瘤表现为球形或环形软组织肿块,中央可有坏死。肿瘤与周围脂肪界线不清、分叶状或弥漫性,提示肿痛局部向外侵犯。大块肿瘤内气体聚集。增强扫描有利于显示肿瘤引流淋巴结。,降结肠癌,升结肠癌,盲肠肿瘤伴盲升结肠套叠,手术病理证实,结肠息肉Polyp of colon,病因病理结肠息肉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多见于儿童,
14、以2-7岁为最多见。大多属单发,也可多发,息肉广泛累及结肠和小肠称为息肉病,有家族遗传因素,恶变率高。息肉病理上可以是炎性增生,也可以是良性腺瘤。,结肠息肉,临床表现 无痛性慢性便血为结肠息肉的特征。便血发生在排便将终了时,量少、色鲜红,覆盖在粪便上,不与其混合。如并发肠套叠出现急腹症表现如果酱样大便。,结肠息肉,影像学表现钡灌肠可见肠腔内轮廓光整的充盈缺损,多发性息肉表现为多个大小不等充盈缺损,带蒂的息肉可显示其长蒂,有一定的活动度。息肉病表现为直肠、乙状结肠及结肠其他部位有大大小小的充盈缺损,在粘膜相上出现无数轮廓光整葡萄状的块影,充满肠腔CT螺旋扫描三维重建、仿真内窥镜有利于显示息肉病变
15、。,乙状结肠息肉,乙状结肠多发腺瘤性息肉,乙状结肠多发腺瘤性息肉,结肠息肉,检查方法,平扫(precontrast,non-contrast scan):CT检查的初步筛查。平扫未见异常者须再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post contrast scan,contrast scan):增加病灶与正常组织之间的密度差别。提高病变的检出率。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肝脏,检查方法,常规增强扫描常用Bolus法注射含碘造影剂。剂量:1.52.0ml/kg。速率23ml/秒。注入造影剂后2025s内为肝动脉期。5070s为静脉高峰期。发现病灶后应延迟515min在病灶层面重复扫描,以鉴别肝癌、血管瘤等。,检查方
16、法,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contrast scan):同层动态扫描:多用于占位病变的定性。“两快一长”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后515钟内再作病灶局部扫描,对于鉴别肝癌、肝血管瘤有很大帮助。动态增强扫描对于判断病变的强化程度和方式极为重要。绘制时间密度曲线和CT灌注成像分晰。,检查方法,螺旋扫描单期螺旋扫描:依据病灶的性质和血供特点不同可选择动脉期或实质期螺旋扫描。双期螺旋扫描:即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或实质期)都作螺旋扫描。双期螺旋扫描对于小病灶的检出率和定性准确率较常规增强扫描大大提高。三期螺旋扫描:即双期增强螺旋扫描加或加延迟平衡期螺旋扫描。,肝的分叶和分段,肝的分叶:CT上肝脏可简单分
17、成三叶,即右叶、左叶、尾叶。以胆囊窝与下腔静脉的连线分为肝左、右叶,经门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向内、前突出的肝组织为尾叶。,肝段划分法国际通用的八段法(Couinaud肝段划分法),以肝中静脉为界分为左、右叶,左叶以肝左静脉为界分为左肝内、外侧段,右叶以肝右静脉为界分为右肝前段和后段,此四段又以门静脉左、右分支主干的水平面为界分为上段和下段。,肝段划分法国际通用的八段法(Couinaud肝段划分法),段:尾状叶段:左外叶上段段:左外叶下段段:左内叶段:右前叶下段段:右后叶下段段:右后叶上段段:右前叶上段,肝段,肝脏正常 CT表现,正常肝脏的轮廓光滑整齐,其形状、大小和所显示的结构因层面不同而异。C
18、T平扫,正常肝实质密度均匀,CT值4060HU,高于脾脏、胰腺,更高于肾脏密度。肝内的管道系统包括胆管、肝动静脉、门静脉的CT值均低于肝实质,但正常情况下胆管不 显示,只在胆管扩张时才显示为树支状的低密度影。,肝脏平扫,肝脏正常 CT表现,增强CT扫描,肝实质密度均匀增高。螺旋双期扫描时,动脉期可见肝动脉有对比剂而呈高密度,此时肝实质无强化;门静脉期门静脉变成高密度,肝实质强化达到高峰。肝门和肝韧带裂,因有较多脂肪组织,平扫和增强扫描均为低密度。,肝脏三期扫描,肝脏正常MRI影像表现,T1WI均匀中等信号,稍高于脾脏信号;T2WI肝信号则明显低于脾脏的信号;肝静脉、门静脉T1和T2无信号管状影
19、。,胆囊正常MRI影像表现,T1WI多为低信号;T2WI而呈高信号;含浓缩的胆汁时,T1、T2均高信号。,胆道正常MRI影像表现,T1WI肝管呈低信号,T2WI则高信号;MRCP可整体显示肝内外胆管的走行。,正常上腹部横断面MR T1W,正常上腹部横断面MR T2W,肝硬化,概念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多由乙肝、酒精、胆汁淤积等多种原因导致肝细胞损害后自身修复的结果。病理肝细胞变性坏死,结缔组织增生和再生肥大,致肝结构紊乱。肝细胞由再生结节和再生的结缔组织所取代,使 肝脏萎缩变硬。,肝硬化分类,小结节性肝硬化;大结节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於血性肝硬化;色素性肝硬化;血吸虫病性肝硬化
20、;少见类型肝硬化。,肝硬化CT表现,肝脏大小、形态轮廓改变:肝脏体积缩小,肝裂增宽,胆囊移位和各叶比例失调,肝边缘呈结节状或小锯齿状。肝密度减低或正常:增强扫描再生结节的强化表现为与肝实质相等的密度。间接征象:脾大、门静脉高压、腹水。,大结节性肝硬化,cirrhosis of the liver,弥漫结节性肝硬化,平扫,3例,肝硬化的MRI表现(1),MRI检查可以充分反映肝硬化的大体病理形态变化,如肝脏体积缩小或增大,尾叶增大,各叶之间比例失调,肝裂增宽,肝表面呈结节状、波浪状甚至驼峰样改变。单纯的肝硬化较少发现信号强度的异常,但并发的脂肪变性和肝炎等可形成不均匀的信号,有时硬化结节由于脂变
21、区的甘油三酯增多,在T1WI上出现信号强度升高。,肝硬化的MRI表现(2),无脂肪变性的单纯再生结节,在T2WI表现为低信号,其机制与再生结节中含铁血黄素沉着或纤维间隔有关。肝外改变可见腹水、肝外门静脉系统扩张增粗、脾大等提示门静脉高压征象,门脉与体循环之间的侧支循MRI亦能很好地显示。,T1/SE,T2/TSE,T1FFE,T1FFEDYN,T1FFE显示早期肝硬化结节,增强后未见强化病灶,3DT1W FFE显示肝硬化结节,肝硬化再生结节,T2W/SPIR/TRA,BALANCE FFE/COR,肝硬化、脾大伴胃冠状静脉扩张,肝硬化脾大腹水肝癌:T1W,肝硬化脾大腹水肝癌:T2W,肝硬化脾大
22、腹水肝癌:BALANCE,肝血管瘤(hemangioma of liver),病理与临床血管瘤由含血液的扩张血管腔隙构成,依据血管腔壁厚薄不同,又分为厚壁型和薄璧型。组织学上根据纤维组织多少分为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和硬化性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单发直径多在3cm以下,而毛细血管瘤常多发,直径一般在2cm以下,巨大型血管瘤内的纤维组织较多,极少数血管瘤内出现钙化。肝血管瘤是肝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尸解发现率为4%7%。临床上女性稍多于男性;绝大多数无症状,极少数因肿瘤较大而出现肝区不适。,肝血管瘤,CT平扫表现多为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灶,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当肝实质发生脂肪浸润时,血管瘤可呈等密度
23、或略高密度灶。巨大型血管瘤中央纤维疤痕或血栓形成出现裂隙状、星状或不规则形空腔呈更低密度区,少数瘤灶内见高密度钙化灶。,肝血管瘤,CT增强表现扫描要求:“两快一长”(即快速注射足够量造影剂,快速扫描和延迟扫描)。动脉期:97%的血管瘤有增强,74%出现边缘不连续的结节状增强和腹主动脉密度一致性增高。门静脉期:随着时间延长造影剂自边缘向中央逐渐延伸融合,致低密度灶消失,峰值持续数分钟之久,密度高于肝实质。延迟期:大多数血管瘤57min时仍为高密度或等密度。其时间密度曲线为速升缓降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肝脏小血管瘤,病理证实,肝左叶巨大海绵状血管瘤,肝血管瘤其他少见表现,12%为中心部增强,无边缘
24、性增强;9%为中心、边缘混合性增强;2%出现血管瘤弥漫性增强;极少数病灶无增强或增强轻,并低于肝实质,多为硬化型血管瘤,延迟扫描也无显影。,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肝血管瘤的MRI表现,肝内圆形或卵圆形病灶,边界清楚锐利。T1WI呈均匀性或混杂性低信号,T2WI呈均匀性高信号;特征是随着回波时间的延长肿瘤的信号强度递增,此点对诊断血管瘤、囊肿、癌肿有帮助,在重T2加权像上,血管瘤信号甚亮有如灯泡称为“灯泡征”。病灶周围无水肿等异常。纤维瘢痕、间隔和钙化在T2WI上呈低信号;如并发出血和血栓,则在TlWI上可见高信号影。Gd-DTPA增强扫描,血管瘤腔隙部位明量增强,纤维瘢痕不增强。,肝右叶血管瘤:T
25、1W,肝右叶血管瘤:T2W,肝右叶血管瘤:SPIR,肝细胞癌,概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中年男性(4050岁)。纳差、消瘦、乏力,甚至腹部包块、黄疸和腹水,多属中、晚期。早期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多靠AFP普查和US、CT、MRI检查而发现。,按生长方式分型:膨胀性浸润性弥漫性外生性,按肿块大小分型:巨块型结节型单发结节型多发结节型巨块结节型弥漫型小肝癌微小肝癌,原发性肝癌大体病理分型,原发性肝癌大体病理分型,巨块型癌灶大,由单个或多个肿块融合而成,直径5cm,边界可清楚或模糊,大多有完整或不完整包膜,为本瘤特征。结节型瘤灶小而呈结节状,直径5cm。可分为单结节、多结节或弥漫结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腹部 影像 讲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42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