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斗争过程历史意义.ppt
《背景斗争过程历史意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背景斗争过程历史意义.ppt(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五四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第十六课五四爱国运动,导入,五四运动浮雕镶嵌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高200厘米,长354厘米。浮雕生动再现了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数千人在天安门前集会示威游行的场面: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和约签字”、“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要求收回山东被日本夺去的权力和帝国主义放弃在华特权;后来遭到军阀的镇压,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许多城市的工人、学生罢工罢课。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教学目标导航,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史实,认识其对社会 变革的影响,基本知识: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意义.
2、精神,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 五四精神,教学难点:理解五四精神,鸦片战争一声炮响,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西方列强的一次次入侵.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北洋军阀的连年混战,使灾难深重的中国雪上加霜.面对专制统治和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仁人志士不断抗争,力图挽救民族危亡.这一时期,有代表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有代表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更有青年学生和工人阶级的抗争-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犹如沉沉黑夜中的一声春雷,以前所未有的不妥协的斗争精神,给人们以振奋和鼓舞.使中国的历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那么五四运动是怎样发生的?它对中国的命运和前途产生了什么影响?这就是我们在本课要学习的问题.让我们走
3、进五四.共同体味吧.,1、五四运动爆发的国际、国内背景各是什么?,2、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3、五四运动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运动中心、主力军各是什么?运动的结果怎样?,4、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一.五四运动的背景,1、五四运动爆发的国际、国内背景各是什么?,国际背景,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华,反帝情绪高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指出了解放的道路,国内背景,北洋军阀统治黑暗,阶级矛盾不断激化,社会基础,民资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阶级基础,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民的思想,思想基础,导火线-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1.一战期间,日本侵华的加紧,(1)借口对德国宣战,侵
4、占山东-青岛.胶济铁路.各项特权,(2)提出21条:目的:独占全中国.沦为殖民地 内容:-小字部分,(3)影响:激起全国人民义愤-国耻日,“二 十一条”原稿,日本强加中国的“二十一条”,(“二十一条”主要内容),向袁世凯递交“二十一条”的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日本强加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签字的“二十一条”,日本强加中国的“二十一条”,陆宗舆,陆宗舆(18761941)浙江海宁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1913年,他任北洋政府驻日公使,参与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为五四运动时反对的卖国贼之一。,日本强加中国的“二十一条”,时报刊载的反对“二十一条”的血书:“五月九日永记勿忘。”,日本强加中国的
5、“二十一条”,1914年11月7日,日军攻占青岛。图为日军入城仪式。,日本强加中国的“二十一条”,德国占领青岛后,在信号山麓岩壁刻上飞鹰国徽;日本占领青岛后,刻大正三年十一月七日于其上。,德占时期的胶济铁路青岛火车站。右上小图为济南火车站。,日本强加中国的“二十一条”,2、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近十万人,辛亥革命前-五、六十万人,五四运动前-近二百万人,3、新文化运动,解放了广大人民的思想。,4.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原因,(1)召开:时间.地点 参加国 目的,操纵者 性质:分赃会议,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合理要求,巴黎和会会场,巴黎和会“三巨头”英国
6、首相劳合乔治(左二)、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左三)和美国总统威尔逊(右一),(2)中国的参加及要求 战胜国 要求:取消列强特权.归还山东权益 废除21 条,期望:公战理胜强权 改变中国屈辱地位,(3)结果:列强肮脏交易 把山东权益转交日本,巴黎和会上 中国外交的失败 成为五四运动导火线,(4)影响,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五四运动爆发的国际、国内背景各是什么?,国际背景,一战期间,美日加紧侵华,反帝情绪高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指出了解放的道路,国内背景,北洋军阀统治黑暗,阶级矛盾不
7、断激化,社会基础,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阶级基础,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民的思想,思想基础,导火线-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二.运动经过,二、经过:,1.第一阶段:中心:主力军 口号 活动:集会.游行.烧楼.遭捕 影响:全国响应,天安门广场集会,激昂游行,曹汝霖住宅,全国各地相应,2.第二阶段:中心 主力军 活动:三罢斗争-推向高潮,直接要求:罢三贼.放学生.拒签约,还 我 青 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废 除 二 十 一 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3.直接结果 罢免三贼 释放学生 拒绝签字,取得初步胜利,陆宗舆:币制局总裁,订二十一条时任驻日公使,章宗祥:驻日公使,曹汝霖:时任交通总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背景 斗争 过程 历史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42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