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组站布置图型.ppt
《编组站布置图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编组站布置图型.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3.6 编组站布置图型分析及选择,2、能够绘制布置图型的示意图3、掌握编组站布置图选择中有关单双向、车场配置、调车方向、正线位置的选择,1、掌握布置图的特点、各项作业流程、优点、存在问题、解决方法及适用范围,编组站的作业,1、改编中转货物列车作业,2、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作业,3、部分改编中转货物列车作业,到达出发作业(换挂机车 列车技术检查作业),调车作业(变更列车重量变更列车运行方向进行成组甩挂),解体列车:到达作业 解体作业始发列车:集结、编组作业 出发作业,4、本站作业车的作业,本站作业车(地方作业车)到达本枢纽或本站货场及工业企业线进行货物装卸或倒装的车辆,其作业过程较有调中转车增加了
2、送车、装卸和取车等内容。本站作业车的取送 编开枢纽小运转列车 本站货运量很小,枢纽内货运站运量较大且装卸车作业点多而分散时采取 调车取送 编组站设有货场并有工业企业线联接且货运量较大时,固定配属专用调机,担当取送作业。,5、机务作业:机车出段、入段、段内整备及检修作业,6、车辆检修作业列车技术检查及不摘车的经常维修,轴箱及制动装置的经常保养摘车的经常维修:站修(站修线、车辆段)货车的段修:大修、中修、年修,7、其它作业客运作业:旅客乘降及换乘货运作业:包括货物装卸、换装,保温车加冰加盐,牲畜车上水、除粪便,鱼苗车换水等军运列车供应作业,编组站的设备,1、调车设备:调车驼峰、调车场(线)、牵出线
3、、调车机车;辅助调车场2、行车设备:接发货物列车的到发线3、机务设备:机务段,整备设备4、车辆设备:列检所、站修所、车辆段5、货运设备 1)整倒装设备 2)加冰设备:加冰所,一般设在调车场附近 3)牲畜、鱼苗车的上水换水设备:给水栓 4)货场6、其它设备,1)客运设备2)站内外连接线路设备:有进出站线路、站内联络线和机车走行线,编组站的分类,1.根据编组站在路网中的位置、作用和作业量划分 2.在一个铁路枢纽内设有两个或以上的编组站时,根据作业分工和作业量分为 1)主要编组站 主要担当路网上中转车流的改编任务,以解编直达、直通列车为主的车站。2)辅助编组站 协助主要编组站作业,以解编地区小运转车
4、流为主,个别情况也编组少量直达列车的车站。3.根据布置图型的不同分为:单向横列式、单向纵列式、单向混合式 双向横列式、双向纵列式、双向混合式,向、级、场、式,“向”指调车系统单向:上、下行改编车流共用一套调车设备双向:两套调车设备分别承担上、下行改编车流解编作业“级”指在车站一个调车系统内纵向排列的车场数。一级二级三级,“场”指全站主要车场的总数。,“式”指车场互相排列的形式,纵列式:主要车场顺序排列。,混合式:部分主要车场纵列、另一部分车场横列。,横列式:上、下行到发场与调车场并列配置。,迎水桥,宝鸡东,兰州西,襄樊北,沈阳西,济南西,郑州北,编组站各项设备的配置要求,1.车站各组成部分工作
5、上的协调性2.车站作业的流水性和设备使用的灵活性,前提:能力大工程投资省 运营支出少,3.减少道路交叉和作业干扰 4.缩短机车车辆的走行距离和在站停留时间 5.便于采用现代化技术装备,车场分工灵活进站线路灵活适应不均衡到发,无迂回走行,单向一级二场横列式编组站置图1、设备布置特点2、优缺点 优点:布置紧凑、作业灵活、发展条件好 缺点:交叉严重、改编车流站内作业折返走行3、适用条件 解编作业量2300-2700辆/日,编组站与区段站的区别,编组站和区段站在作业的数量和性质以及设备的种类和规模上均有明显区别。区段站以处理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为主,办理少量区段、摘挂列车的改编作业。而编组站以处理改编中
6、转货物列车为主,编解包括小运转列车的各种货物列车,负责路网上和枢纽中车流的组织,同时还供应列车动力,对机车进行整备和检修,使其性能良好地投入运营,并对车辆进行日常维修和定期检修,作业数量和设备规模均较大。,单向一级三场横列式布置图1、结构特点,两到发场分设在调车场两侧,三场横列,避免了列车到发与车列牵出或转线所造成的交叉。正线外包,消除了横列式区段站图型的客货交叉。机务段设在接发列车较多的到发场出口咽喉处车辆段设在调车场尾部正线外侧,站修所一般设在调车场外侧的线路上。调车场头尾各设两条牵出线,驼峰的位置应据主要改编车流方向、地形、风向以及进一步发展条件确定。,两到发场与调车场之间通过四条联络线
7、连接。上、下行通过车场设在到发场外侧。,无调接发与有调转线不交叉与牵出线有直接通路到发线合在一起,线路可活用,2、作业流程,3、优缺点分析 优点:(1)站坪长度短、工程费用少、车场较少、管理方便、作业灵活。(2)交叉干扰少。(3)改编能力较一级二场大,缺点:,解体牵出困难,降低了改编能力。应设法减缓到发场与牵出线间联络线的坡度或加大其反向曲线的半径。改编车流折返走行严重,增加了车辆在站作业的中转时间和调机行程。能力不能充分发挥。设备的互换性较差,上、下行车流不均衡时,两侧的调机和牵出线会出现忙闲不均的现象。可将部分到发线设计为双进路,并在其进站线路上铺设相应的渡线。改编能力较低。存在牵出和转线
8、行程。可采用混合式或纵列式编组站布置图。,4、适用条件,适用于:双方向改编车流较均衡、解编作业量不大或地形条件困难、远期又无大发展的中、小型编组站 也可作为其它大中型编组站的过渡图型,解编作业量适应3200-4700辆/日。,单向二级四场混合式编组站布置图,1、结构特点,共用到达场与调车场纵列配置,减少了车列解体时的牵出作业。上、下行通过车场分别设在两个出发场的外侧。机务段一般设在到达场旁边、反驼峰方向一侧。顺向到发列车本务机出入段通路(不设峰下机走线时):横切到达场出口咽喉 绕道调车场尾部牵出线 绕到达场进口咽喉,利用下行正线或专用机走线或到达场的调机走行线(顺向到解列车)出入段。车辆段设在
9、调车场尾部适当地点在到达场与调车场之间,设有中小能力驼峰,一般实行双推单溜作业方式。调车场尾部设2条牵出线,通常配备2台调机。,2、作业流程,3、优缺点优点:避免了到解列车牵引定数较大时整列牵出的困难。改编车列和调机的作业行程均较短,列车解体作业时分较短,驼峰作业效率较高,解体能力与纵列式基本相同。站坪长度较纵列式短。,缺点,调车场尾部能力较低,头尾能力不协调。加强措施:部分调车场线路直接发车,即采用编发线布置,调车场尾部设置小能力驼峰。必要时,还可考虑在调车线内设置箭翎线或增设辅助调车场,以提高牵出线的能力。,将尾部牵出线与出发场间联络线在出发场前面一段设计成下坡。增加尾部调车机台数和牵出线
10、数量。,出发场后移。将两侧出发场向调车场尾部靠拢布置。,单向二级四场(出发场后移)编组站布置图,调车场尾部采用“燕尾式”布置。将调车场尾部按线束左右分开,分别与两侧出发场并拢。,单向二级四场(调车场尾部燕尾式)编组站布置图,场,车辆段,通过,出发,调车场,场,出发,机务段,通过,到达场,下行,调车场尾部咽喉区采用对称道岔、线束布置。可使尾部咽喉长度有较大缩短,反向改编列车到达与出发的进路交叉 平面疏解 把反向列车接车与其他作业的交叉,分散在出发场两端咽喉,是二级式编组站减少这一交叉的主要措施。跨线桥立体疏解 当反向改编车流量很大,对反向出发场和推峰作业的交叉干扰严重,并造成对车站解编能力的限制
11、时,方考虑采用立体疏解。,4、适用范围适用于解编作业量较大或解编作业量大而地形条件困难的大、中型编组站 当顺向改编车流较大或顺、反向改编车流较均衡而顺向车流为重车流时,在运营上是有利的 4500-5200辆/昼夜,单向二级三场混合式编组站,1.结构特点(1)取消顺向出发场,减少转线过程(2)调车场尾部咽喉增加了挂本务机及发车对调机编组作业的干扰(3)编发线和机走线的位置,(4)顺向通过车场的位置,(5)反驼峰方向一般不采用编发线,到达场一侧专用通过车场,2、编发线给设计和运用带来的新问题,(1)编发线续溜车的处理,借线法:将续溜车暂时溜入原固定线路的相邻空线集结,指当一个车列在调车场固定线路上
12、集结完毕,在进行编组、技检和出发作业这段时间内,由驼峰继续溜下的该到站(去向)的车辆。,增线法:增加调车线数量来集结续溜车。,作业安全条件差续溜车问题加重站线储备能力小,增线专用增线活用,(2)编发线的作业安全,防止驼峰续溜车辆误入车列编成的线路,采用信号联锁装置;编发线开始作业前应设置脱轨器进行防护;,编发线发车时,发车进路应与其它敌对进路隔开 在编发线出口端设置脱鞋器,以避免压鞋发车。3、二级三场布置图的优点 编组时间短,加速机辆周转,节省运营支出 提高尾部效率,扩大二级式适用性 减少铺轨、铺岔、土方量,节省工程费,节约用地 规模较小,4、适用条件 改编作业量在3500辆/昼夜左右,车流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编组站 布置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40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