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讲稿第八章时间数列分析.ppt
《统计讲稿第八章时间数列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讲稿第八章时间数列分析.ppt(1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八章,时间数列分析,2,一、时间数列的概念和种类,时间数列的概念 时间数列的种类,3,时间数列的概念,时间数列又称动态数列,它是指某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一系列统计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后形成的数列。例:下表是一个时间数列。,4,构成时间数列的两个要素,时间数列由两部分构成:是反映时间顺序变化的数列,是反映各个指标值变化的数列。,5,时间数列的种类,按其指标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三种:总量指标时间数列 相对指标时间数列 平均指标时间数列其中:绝对数时间数列是基本数列,其余两种是派生数列。,6,总量指标时间数列,总量指标时间数列是将总量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
2、列。它反映的是现象在一段时间内达到的绝对水平及增减变化情况。总量指标时间数列又可分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7,时期数列,时期数列是指由时期指标构成的数列,即数列中每一指标值都是反映某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过程的总量。,8,时期数列具有以下特点:,()数列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数列中各个指标值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9,时点数列,时点数列是指由时点指标构成的数列,即数列中的每一指标值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的总量。,10,时点数列具有以下特点:,()数列指标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数列中各个指标值不具有可加性;()数列中每个指标值的大小与其时间间隔长
3、短没有直接联系。,11,相对指标时间数列,相对指标时间数列是将一系列同类相对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数列。它反映的是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发展过程。在相对数时间数列中,各个指标是不能相加的,因为相加后的指标数值,是没有实际意义的。,12,例如:把各个时期商品流转额和流通费联系起来对比求得的流通费率;把各个时期实际完成的总产值和计划总产值联系起来对比求得总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13,平均指标时间数列,平均指标时间数列是将一系列平均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数列。它反映的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某标志一般水平的发展变动程度。,14,例如,由各个时期职工平均工资所形成的时间数列,各
4、个时期粮食每公顷年产量所形成的时间数列等,都是平均数时间数列。平均数时间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也是不能相加的。因为相加后的指标数值,是毫无实际意义的。,15,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为保证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的可比性,就成为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具体地应注意下列几点:,16,时间长短应该前后一致,在时期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各个指标所属的时期长短不等,一般就难作直接比较。但这个原则也不能绝对化。对时点数列来说,由于各个指标数值都表明一定瞬间的状态,不存在时期长短应该相等的问题。但是,为了便于分析,时点数列指标数值间的间隔最好能相等。,17,总体范围应该统一,例如要
5、研究一个地区的人口或工业生产情况如果那个地区的行政区划有了变动、则前后期指标就不能直接对比,必须将资料进行适当的调整,使总体范围前后一致,然后再作动态分忻,才能正确地说明我们所研究的问题。,18,计算方法、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应该统一,计算方法有时也可以叫计算口径,如果计算口径不一致,如劳动生产率指标有的按全部职工计算,有的按生产工人计算;在价格指标中计算的价格不统一,如产值指标有的按现行价格计算,有的按不变价格计算;则这样的指标数值就不具有可比性。,19,经济内容要统一,例如,固定资产投资指标是否包括简单再生产和城乡私人建房投资,其经济内容就应该是前后一致的。,20,分析指标,为了研究社会经济
6、现象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认识事物发展在数量上的规律性,需要对时间数列计算出一系列的分析指标。主要有: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等几种。,21,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增长量运用于现象发展水平的分析;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运用于现象发展速度的分析。,22,二、现象发展水平(level)指标的种类及计算,、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 3、增长量 4、平均增长量,23,、发展水平,发展水平是时间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数值,又称发展量。它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各个时期所达到的规模和发展的程度。用a,b,c或 a0
7、,a1,a2 an 表示。发展水平既可以表现为总量指标,也可表现为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时间数列中第一个指标数值(a0)叫最初水平,最后一个指标数值(an)叫最末水平。,24,常见的时间数列形式,时间,发展水平,25,、平均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又称序时平均数或 动态平均数。它是时间数列中各项发展水平的平均数。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中发展的一般水平。,26,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区别和共同点,共同点:它们都是将各个变量值差异抽象化。,27,序时平均数的作用,在动态分析中,平均发展水平除了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内所达到的一般水平,并对其作出概括说明;月份 1 2 3 4 5 6总产值(万元)
8、20 18 22 19 28 25 7 8 9 10 11 12 30 27 33 38 35 41,28,计算:第一季度序时平均=(20+18+22)/3=20(万元)第二季度序时平均=(19+28+25)/3=24(万元)第三季度序时平均=(30+27+33)/3=30(万元)第四季度序时平均=(38+35+41)/3=38(万元)20万元代表第一季度各月的一般水平.,29,还可以用来消除现象在短时间内波动的影响,便于在各段时间之间进行比较,观察现象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还可以用来解决时间数列中的某些可比性问题。例如上述产品产值指标各月不可比,各季则可比,也可以用于不同国家,地区,部门,单位同
9、类指标同一时间内的比较。,30,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有以下几种方法:,序时平均数可以根据总量指标时间数列来计算,也可以根据相对数时间数列或平均数时间数列来计算。根据总量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是最基本的方法。现分别说明如下:()由总量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由于总量指标时间数列分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从而形成以下几种计算方法:,31,由时期数列计算,a:发展水平n:时间数列的项数:平均发展水平,32,例:设某工厂1990年各月份的总产值资料如下:,33,根据上面资料,计算各个季度中平均每个月的总产值(这个平均数就是序时平均数),并将各季度的平均月产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就形成由序时平均数
10、排列起来的平均数时间数列。如8-5表。,34,由时点数列计算,时点数列有连续时点数列和间断时点数列之分,其计算方法也不相同。,35,连续时点数列的,连续时点数列:以天为间隔的时点数列。又分为逐日登记和变动登记两种计算方法。,36,连续时点数列逐日登记的,a:时点指标值 n:天数:平均发展水平,37,例,例如:已知某企业一个月内每天的工人人数,要计算该月内每天平均工人数,就可将每天的工人数相加,除以该月的日历日数即得。,38,某企业一月份上旬每天的人数:405,405,408,405,408,410,407,409,410,410。则:上旬平均每天人数=(405+405+408+405+408+
11、410+407+409+410+410)/10=407,39,连续时点数列变动登记的,a:时点指标值 f:时点指标值持续时间长度:平均发展水平,40,例,例如:某企业4月1日至4月10日工人数为1500人,4月11日至4月底增加到1600人。则该企业4月份平均工人数为:,41,间断时点数列,间断时点数列:时点间隔在一天以上的时点数列。又分为等间隔时点数列和不等间隔时点数列两种计算方法。,42,等间隔时点数列“首末折半法”,等间隔时点数列:相邻的两个时点间的时间长度相等。根据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可将首项数值的1/2加上中间各项数值,再加上末项数值的1/2,然后被项数减l”去除即
12、得。a:时点指标值 n:时间数列项数,43,例,要求:计算第二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44,45,不等间隔时点数列,不等间隔时点数列:相邻的两个时点间的时间长度不相等。f:时间长度,46,例:根据表8-7资料,计算序时平均数。,47,()由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计算形式均为。因为两种时间数列是由具有相互联系的两个总量指标时间数列对比构成。计算其序时平均数的方法也是由总量指标计算序时平均数的方法派生出来。,48,基本公式为:,相对或平均指标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子项指标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母项指标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数列和数列既可以是时期数列也可以是时点数
13、列。,49,具体方法为:,先根据资料分别计算出子、母项指标构成的两个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然后将两个序时平均数进行对比,从而得到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50,由两个时期数列相应项对比所形成的相对数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例:某企业1990年1、2、3月份产品产量计划完成情况的资料,如8-8表:要求:计算第一季度平均计划完成程()。,51,52,由两个时点数列相应项对比所形成的相对数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现举例说明如下:要求:计算第四季度生产工人占全部职工人数的平均比重。,53,54,由两个不同性质数列对比而形成的相对数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55,分析,欲求平
14、均劳动生产率,须先求产值的序时平均数 和职工人数的序时平均数。注意:产值是时期指标,月末职工人数是时点指标.,56,57,58,3、增长量,增长量是某种现象在一定时期内所增长的绝对数量。它是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反映报告期比基期增长的水平。即: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59,增长量的分类,计算时,根据基期的不同增长量分为逐期增长量和累积增长量。,60,累积增长量,累积增长量是以固定的基期水平计算的,表示现象在较长时期变动的数量。公式为:累积增长量=,61,逐期增长量,逐期增长量是以报告期前一期水平为基期计算的,表示现象较短时期变动的数量。公式为:逐期增长量=,62,例,63,二者的关系为:
15、,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累积增长量。公式表示为:,64,年距增长量,在实际统计分析工作中,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也常计算本期发展水平比去年同期发展水平的增减数量,这个指标可以叫做“年距增长量”。年距增长量 本期发展水平去年同期发展水平,65,例如:某地区1991年第三季度钢产量为500万吨,1990年第三季度钢产量为400万吨,则:年距增长量500万吨一400万吨100万吨说明1991年第三季度钢产量比去年同期增产100万吨。,66,4、平均增长量,平均增长量是某种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期增长的数量。它可将各个逐期增长量相加后,被逐期增长量的个数来除,即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就可求得;或将累计增长量
16、被时间数列项数减“1”来除,也可求得。,67,我国在1985年到1990年间每年手表平均增长量为:,68,(三)现象发展的速度指标,、发展速度、增长速度3、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4、速度与水平指标的结合运用,69,、发展速度,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的形式表现的动态分析指标,它是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指标对比的结果。说明的是报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百分之几或若干倍。,70,发展速度的分类,发展速度由于计算时基期的不同而分为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71,定基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是各报告期水平同某一固定基期水平对比,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特点:基期固定计算方法:定基发展速度=,7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计 讲稿 第八 时间 数列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40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