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管网工程设计.ppt
《给水管网工程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水管网工程设计.ppt(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6章 给水管网工程设计,2,第6章 给水管网工程设计,6.1 管段设计流量计算6.2 初拟管径6.3 管网平差6.4 管网水力计算6.5 输水管设计6.6 管网校核6.7 最大闭合差的环校正法和多水源管网平差6.8 设计成果整理,3,管网计算会遇到两类课题:1管网设计计算(最高时)第一类课题2管网复核计算(消防时、事故时及最大转输时等)第二类课题,4,61 管段设计流量计算,1沿线流量 是指沿线分配给用户的流量。管网配水情况比较复杂,高峰流量各异。计算时加以简化。比流量法,假定小用水户的流量沿线均匀分布。,(1)长度比流量 假定水量沿管网长度均匀流出。管线单位长度上的配水流量,称为长度比流量
2、,记作qcb。,5,则每一计算管段沿线流量记作qy为:,6,(2)面积比流量 假定沿线流量均匀分布在整个供水面积上。管线单位面积上的配水流量,称为面积比流量,记作qmb。,则每一计算管段沿线流量记作qy为:,7,每一管段所负担的供水面积可按分角线法和对角线法划分。,8,注意:1)面积比流量考虑了沿线供水面积(人数)多少对管线配水的影响,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配水情况,但计算较麻烦。当供水区域的干管分布比较均匀时,二者相差很小。这时,用长度比流量较好。2)当供水区域内各区卫生设备或人口密度相差较大时,各区的比流量应分别计算。3)同一管网,比流量的大小随用水量变化而变化。各种工况下需分别计算。,9,2
3、、节点流量,(1)、沿线流量为什么要转化为节点流量,10,但是,实际的管段并没有喇叭口形状的,管径也是不连续的,所以,仔细去计算每一个沿线流出去的流量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了。沿线流量只有当其累积到一定量,足以引起管径变化的时候计算起来才有实际意义。这样,就可以不考虑实际沿线配水的情况,而把一定长度管段上的沿线流量用一个等效的流量来代替,即节点流量。,11,(2)沿线流量如何转换成节点流量,沿线流量划成节点流量公式,(3)沿线流量转换成节点流量的依据,12,假设沿线出流是均匀的,则管道的任一断面上的流量,沿程水头损失,13,沿程水头损失,将 移至两端点,分别为,管道内流量为,14,根据水力等效原则,
4、15,(2)、节点流量计算公式节点流量包括两部分:由沿线流量划成节点流量和该节点的集中流量,16,【例题】某城市最高时总用水量为260L/s,其中集中供应的工业用水量120 L/s(分别在节点2、3、4集中出流40 L/s)。各管段长度(单位为m)和节点编号见图。管段1-5、2-3、3-4为一侧供水,其余为双侧供水。试求:(1)比流量;(2)各管段的沿线流量;(3)各节点流量。,17,解:1配水干管计算总长度,2配水干管比流量,18,3沿线流量:,各 管 段 沿 线 流 量 计 算,19,4节点流量计算:,各 管 段 节 点 流 量 计 算,20,6.2 初拟管径,1、管段设计流量分配目的:确
5、定各管段中的流量,进而确定管段直径。流量分配要保持水流的连续性,每一节点必须满足节点流量的平衡条件:流入任一节点的流量等于流离该节点的流量,若以流入为“一”,流离为“+”,则Q=0。,a.枝状网 水流方向唯一,流量分配唯一,任一管段的流量等于以后所有节点流量总和。,21,22,b.环状网,流量分配有多种组合方案基本原则:满足供水可靠性前提下,兼顾经济性。,23,方法和步骤:确定控制点位置,管网主导流向;参照主导流向拟定各管段水流方向,以最短距离供水到大用户或边远地区;尽量使平行的主要干管分配相近的流量(防止某些管段负荷过重),连接管要少分配流量,满足沿线配水为限(主要作用是干管损坏时转输流量)
6、各干管通过的流量沿主要流向逐渐减少,不要忽多忽少;可以起端开始或从末端,满足节点流量的平衡条件。此分配值是预分配,用来选择管径,真正值由平差结果定。,24,2、初拟管径,确定管网中每一管段的直径是输水和配水系统设计计算的主要课题之一。管段的直径应按分配后的流量确定。在设计中,各管段的管径按下式计算:,式中 q为管段流量,m3/s;V为管内流速,m/s。由上式可知,管径不但和管段流量有关,而且还与流速有关。因此,确定管径时必须先选定流速。,25,从公式可以看出,流量一定时,管径与流速的平方根成反比。如果流速选用的大一些,管径就会减小,相应的管网造价便可降低,但水头损失明显增加,所需的水泵扬程将增
7、大,从而使经营管理费(主要指电费)增大,同时流速过大,管内压力高,因水锤现象引起的破坏作用也随之增大。相反,若流速选用小一些,因管径增大,管网造价会增加。但因水头损失减小,可节约电费,使经营管理费降低。因此,管网造价和经营管理费(主要指电费)这两项经济因素是决定流速的关键。求一定年限t(称为投资偿还期)内,管网造价和经营管理费用之和为最小的流速,称为经济流速),以此来确定的管径,称为经济管径。,为了防止管网因水锤现象而损坏,在技术上最大设计流速限定在2.53.0m/s范围内;在输送浑浊的原水时,为了避免水中悬浮物质在水管内沉积,最低流速通常应大于0.60m/s,由此可见,在技术上允许的流速范围
8、是较大的。因此,还需在上述流速范围内,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考虑管网的造价和经营管理费用,来选定合适的流速。,26,各城市的经济流速值应按当地条件,如水管材料和价格、施工条件、电费等来确定,不能直接套用其他城市的数据。另外,管网中各管段的经济流速也不一样,须随管网图形、该管段在管网中的位置、该管段流量和管网总流量的比例等决定。因为计算复杂,有时简便地应用“界限流量表”确定经济管径,见界限流量表。,由于实际管网的复杂性,加上情况在不断的变化,例如流量在不断增加,管网逐步扩展,诸多经济指标如水管价格、电费等也随时变化,要从理论上计算管网造价和年管理费用相当复杂且有一定难度。在条件不具备时,设计中也可
9、采用由各地统计资料计算出的平均经济流速来确定管径,得出的是近似经济管径,见平均经济流速表,27,界 限 流 量 表,28,平 均 经 济 流 速 表,29,在使用各地区提供的经济流速或按平均经济流速确定管网管径时,需考虑以下原则:1)一般大管径可取较大的经济流速,小管径可取较小的经济流速;2)首先定出管网所采用的最小管径(由消防流量确定),按e确定的管径小于最小管径时,一律采用最小管径;3)连接管属于管网的构造管,应注重安全可靠性,其管径应由管网构造来确定,即按与它连接的次要干管管径相当或小一号确定;4)由管径和管道比阻之间的关系可知,当管径较小时,管径缩小或放大一号,水头损失会大幅度增减,而
10、所需管材变化不多;相反,当管径较大时,管径缩小或放大一号,水头损失增减不很明显,而所需管材变化较大。因此,在确定管网管径时,一般对于管网起端的大口径管道可按略高于平均经济流速来确定管径,对于管网末端较小口径的管道,可按略低于平均经济流速确定管径,特别是对确定水泵扬程影响较大的管段,适当降低流速,使管径放大一号,比较经济;5)管线造价(含管材价格、施工费用等)较高而电价相对较低时,取较大的经济流速,反之取较小的经济流速。以上是指水泵供水时的经济管径确定方法,在求经济管径时,考虑了抽水所需的电费。重力供水时,由于水源水位高于给水区所需水压,两者的标高差H可使水在管内重力流动。此时,各管段的经济管径
11、应按输水管和管网通过设计流量时,供水起点至控制点的水头损失总和等于或略小于可利用的水头来确定。,30,6.3 管网平差,6.3.1 什么叫管网平差,上一节课已经根据管网各节点流量进行了流量的初分配,并且已经根据初分配流量和经济流速初拟了管径。由于初分流量时是严格按照节点流量平衡来进行的,所以连续性方程能够满足,但是能量方程就有可能不满足,即环内正反两个方向的水头损失不相等。环内正反两个方向的水头损失之差称作闭合差。调整管段流量,减少闭合差到一定精度范围的过程就叫管网平差,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31,实际管网中的流量分配总是自动的满足连续性方程和能量方程,如果初分流量不能满足能量方程,那只能说明
12、我们初分的流量在管网的实际流量中永远都不会发生,所以就不能根据这个初分流量进行后面的水力计算。这就要求对初分流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实际情况。,6.3.2 为什么要进行管网平差,32,6.3.3 如何进行管网平差管网平差有下面3中方法(1)解环方程组法 原理:在初步分配流量的基础上,逐步调整管段流量以满足能量方程。,L个非线性的能量方程:,33,初步分配的流量一般不满足能量方程:,34,初步分配流量与实际流量的的差额为q,实际流量应满足能量方程:,35,将函数在分配流量上展开,并忽略高阶微量:,36,方程组左边的第一部分即为我们初分流量时环内正反两个方向水头损失差,称为闭合差:,37,将闭合差项
13、移到方程组的左边,得到关于流量误差(校正流量)的线性方程组:,38,利用线性代数的多种方法可求解出校正流量。因为忽略了高阶项,得到的解仍然不能满足能量方程,需要反复迭代求解,直到误差小于允许误差值。,环方程组解法特点:方程数目少 要求输入的参数的多 适合于手工平差,39,(2)解节点方程组法 原理:在初步拟订节点压力的基础上,逐步调整节点水压以满足连续性方程。节点流量应该满足连续性方程:,40,个连续性方程:,41,一般表达式:,42,初步拟定的水压一般不满足连续性方程:,43,初步拟定水压与实际水压的差额为,实际水压应满足连续性方程:,44,将函数在初拟压力上展开,并忽略高阶微量:,45,方
14、程组的第一部分称为流量闭合差:,46,将闭合差项移到方程组的右边,得到关于水压误差(校正压力)的线性方程组:,47,求解步骤:根据已知节点(控制点和泵站)的水压,初步确定其他各节点的水压;根据流量与水头损失的关系求出各管段的流量;计算各节点的不平衡流量;计算各节点的校正压力;重复第24步直到校正压力符合要求为止。,节点方程组方法的特点:方程数目较多 要求输入的参数较少适合于计算机进行平差,48,(3)解管段方程组法 原理:直接联立求解 J-S 个连续性方程和 L 个能量方程,求出 PL+J-S 个管段流量。具体步骤:对能量方程进行线性化处理;给定流量初值并计算线性系数;解线性方程求出管段流量;
15、根据所得流量计算线性系数并重新求解管段流量直到误差符合要求。,49,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50,将非线形的能量方程转化为线性方程:,51,解管段方程组法特点:未知数多 要求初分流量实际中应用少,52,3.4 哈代-克罗斯法,53,54,忽略相邻环校正流量和二阶微量的影响:,校正流量的符号与水头损失闭合差的符号相反,55,步骤:根据连续性条件初步分配管段流量;计算各管段的水头损失;以顺时针方向为正,逆时针方向为负,计算各环的水头损失闭合差;计算各管段的Sijqij和每一环的Sijqij;计算各环的校正流量;将管段流量加上校正流量重新计算水头损失,直到最大闭合差小于允许误差为止。,56,6.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给水 管网 工程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40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