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现象的现代研究.ppt
《经络现象的现代研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络现象的现代研究.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经络现象的现代研究,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赵仓焕,1 经络现象(Meridian Phenomenon),机体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沿古典经脉循行路线出现的各种生理和病理现象。其基本特征是循经性。生理现象有循经感传、隐性循经感传等,病理现象有循经性皮肤病、循经性皮肤显痕、循经性感觉异常、循经性疼痛等。依其性质和特点可分为三大类:一是主观感觉,如循经感传、循经性感觉异常、循经性疼痛等;二是特殊方法测查到的,如隐性循经感传等;三是刺激穴位时循经出现的红线、白线、皮丘等及循经性皮肤病等。,2 循经感传(Propagated Sensation along Meridians,PSM,PSC),2.1循经感
2、传现象的概念 用毫针或其它方法刺激穴位时所产生的“得气”感觉从受刺激的穴位开始沿古典经脉循行络线传导的现象。有“经络感传”、“经络敏感现象”、“经络感应现象”、“经络感觉现象”、“针刺感传现象”、“经络针感现象”、“针响”等称谓,1979年全国第一届针灸针麻学术会上统一为“循经感传现象”,简称为循经感传。,2.2 循经感传现象的调查,2.1.1 调查方法 受试者安静平卧1020分钟后,用低频脉冲电刺激的刺激电极置于所测经脉的穴(或原穴)上,参考电极固定于一例小腿部,刺激强度以受试者对电脉冲产生明确的麻感为度(电流强度约1毫安)。记录从刺激开始后受试者所出现的感觉传导路线和距离。测完十二条经脉后
3、,按记录结果将其分型列入统计。,2.1.2 分型标准 首先按不同个体的每条经脉出现循经感传距离的长短分级记录:当感传贯通这条经脉之全程者用“”表示。当感传只超过肩或髋关节,但未达到本经终点者,用“”表示。当感传超过腕、踝关节(刺井穴)或肘、膝关节(刺原穴),但不超过肩、髋关节者用“”表示。若刺激井穴者感传不超过腕、踝关节,或刺激原穴者感传不超过肘膝关节者用“”表示。,再按每个受试者各条经脉感传分级程度将其分为4型(用罗马数字表示):型(显著型):有6条以上经脉为“”,而其余为“”者。型(较显型):有2条以上经脉为“”,或3条以上经脉为“”者。型(稍显型):有1条以上经脉为“”,或2条以上经脉为
4、“”者。型(不显型):所测各经均为“”,或只有1条为“”者。,2.1.3 循经感传的客观性和出现率 经络循经感传现象确实是客观存在的,并非虚构或假想,而是一种可以在人群中引发出来的持殊的生命现象。其、型合计在测试人群中所占的比率为循经感传出现率,国内各单位调查高低不等,约在5.6%45.2%之间,绝大多数则在12%25%之间。型在测试人群中的出现率称为显著型感传出现率,国内目前资料表明此出现率约在0.4%1.3%之间。4种感传类型在人群中比例多少是按不显型稍显型较显型显著型的顺序依次递减。但不包括后来发现的隐性感传。,2.1.4 循经感传的普遍性 循经感传现象在人群中不但客观存在,而且具有普遍
5、性。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在全国不同地区(不同经纬度)、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习俗、信仰以及病人或健康人群中均有循经感传现象被引出,而且在国外的不同人群中均有发现,所引出的现象还可多次重复。目前初步认定循经感传现象是人类(或生物界)所共有的生物学属性在特定条件下所表现出的一种特殊的生命现象。,2.3 循经感传现象的基本特征,2.3.1 感传路线的循经性 调查资料表明大多数受试者的感传路线是循经的。通常在四肢部的感传路线与古典经脉循行路线基本一致,但在胸腹部则不完全一致。2.3.2 循经感传的感觉性质 循经感传的感觉性质是多种多样的,针刺和指压时产生酸、麻、胀、抽
6、动、冷、热等感觉;电脉冲刺激时除上述感觉外,尚有流水感、虫跳感、蠕动感等;艾灸时则多产生热感或麻感;穴位注射后以酸、胀、沉重感居多,偶有热感、冷感等。,2.3.3 循经感传的宽度和深度 大多数受试者的反应证明循经传导的感觉带均有一定的宽度,一般约0.15cm或更宽一点。但在不同个体、不同经脉,或同一经脉的不同部位的感觉带宽度也有差异,一般是四肢部较窄而躯干部较宽。深浅一般是四肢末端及头面部肌肉浅薄处感传线似在皮下,臀、股、上臂等肌肉丰厚处感传线较深似在肌肉中。,2.3.4 循经感传的传导速度 循经感传速度有快、慢两种。快的如触电样放射,可立即走完全经;缓慢者如气流之缓行,其速度较植物神经和躯体
7、神经还要慢,约在1.016.8 cm/s之间。2.3.5 循经感传的方向 许多受试者均可因刺激躯体上任何一个经穴(四肢末端除外)而出现从该穴向两个相反方向的感传,说明感传的传导是双向性的。,2.3.6 循经感传的停顿性 调查证明感传行进时并非匀速传导,而是有快有慢有走走停停的现象,而这些停顿点多为穴位所在处。同时还发现感传在通过关节或主穴时速度很慢,甚至暂时停顿。2.3.7 循经感传的可阻滞性 在循经感传线上附加一个阻滞性刺激,可使正在传导的感传不再向前传导。当阻滞因素撤除后,感传又可恢复并继续向前传导。,2.3.8 循经感传的对称性 刺激两侧同名穴,引起的循经感传路线呈对称性。2.3.9 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络 现象 现代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40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