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周三多第3版)知识点总结.ppt
《管理学(周三多第3版)知识点总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周三多第3版)知识点总结.ppt(1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程串讲,导 论第一章概述第二章沿革第三章原理第四章方法,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产 出,环境调查、决策、计划,组织结构设计、人员配备、组织力量的整合、组织变革,领导、激励、沟通,控制活动和控制方法,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本章的主要内容,描述管理是什么?管理为什么重要?管理者都在做什么?他们如何高效的利用组织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区分管理的职能。区分管理者的三个层级,理解处于组织中不同层级的管理者的责任确定管理者扮演的角色,管理者有效扮演这些角色所需要的技能?什么是管理学?管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为什么需要管理,人的欲望,投入,资源,无限的,有限的,矛盾,协调,管理的定
2、义,管理是一个过程。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含义:第一,四大职能,共同劳动的需要。第二,协调资源,通过指挥来协调劳动过程。第三,目的。在指挥的控制下,实现管理者 想要达到的目标。,管理的特征,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3、管理必须有目标、职能和层次;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三、管理的主体,管理的主体:管理者管理者:在组织中拥有正式职位,用组织授予的制度权力作出决策,负责指挥别人的活动并承担对组织实现预期目标作出贡献的责任的各类主管人员。,管理者的层次:,不同层次管理者的职能分配,高层管理
3、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者扮演的三大角色,二十世纪60年代末期,亨利明茨伯格对5位总经理的工作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得出结论: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的、但却是高度相关的角色。三大类角色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决策制定,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三大技能,1、技术技能:指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 作所 需要的技术和方法。2、人际技能:就是与组织中上下左右的人打交 道的能力。3、概念技能:是指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 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管理的二重性,1、管理的自然属性:不因生产关系、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变化,只 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关的属性。它是为了组织的共同生产而产生的。它反 映了社会协作
4、劳动过程本身的要求,力求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合理地组织生产力,以保证社会结合的生产过程顺利进行。,2、管理的社会属性:不同的生产关系、不同的社会文化都会使管理思想、管理目的以及管理方式呈现出一定的差别,从而使管理具有特殊性和个性。它是由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形态中统治阶级的要求,受到生产关系或经济基础的影响和制约。按统治阶级意志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什么说管理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1、科学性:(1)客观性:从客观实际出发,揭示管理活动中的各种规律,而这些规律是客观存在的;(2)实践性:它所包含的知识都是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直接目的就是有效地去指导实践。(3)理论系统性:各个章节
5、所包含的内容相互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形成了一个合乎逻辑的系统。,(4)真理性:它的许多原则都是经过实践中反复检验才抽象出来的,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真实反映,是一种科学知识。(5)发展性:处于不断的发展完善之中。,并在发展中不断充实、完善、修正,使之能够更有效地去指导实践。因此,管理学具备科学的特点,确实是一种反映了客观规律的综合的知识体系。2、艺术性:需要灵活运用知识,并且不断创新。,二、管理学发展史,早期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现代管理学派,科学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管理科学理论,组织环境理论,斯密的经济人假设和分工理论,构成了管理学的理论前提和技术前提。对于管理学来说,必须从人的
6、本性和动机出发来构建相应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斯密提出的分工思想,直接导致了管理学的诞生,查理 巴贝奇(1792-1871),发展了斯密论点,提出了生产组织机构和经济学方面问题,为以后20世纪发展的流水线提供基础。提出按照生产效率不同来确定报酬的具有刺激作用的制度,是巴贝奇作出的重要贡献。1、按照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2、按照生产效率及所作贡献分得的利润;3、为提高劳动效率而提出建议而所应给予的奖励。,罗伯特 欧文(Robert Owen)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自相矛盾的人物;提出生产中重视人的作用和尊重人的地位,人事管理的创始人。,小结:,欧文从社会角度探讨工厂经营中的阶级合作,巴贝奇从技术角度探
7、讨生产管理中的阶级合作。这些管理思想虽然不系统、不全面,没有形成专门的管理理论和学派,但是对于促进生产和以后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科学管理理论体系示意图,“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是泰勒创立科学管理理论的出发点,是泰勒确定科学管理的原理、方法的基础;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认识到提高效率对双方都有利,都要来一次“精神革命”,相互协作,为共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
8、上实行例外原则,行政管理理论小结,法约尔提出了管理原则和要素;韦伯探索了理想的组织安排的蓝图。法约尔和韦伯从不同的背景和不同的角度试图提出行政管理的方案来管理大规模组织。,行为科学理论,玛丽.帕克.福利特:人性的关注 梅奥:人际关系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麦克雷戈:人性的基本假设,MG2-22,管理科学理论,管理科学理论:一种当代管理方法,它主要运用严格的计量技术帮助管理者最大化的利用组织资源生产产品和服务。侧重于管理中的定量技术与方法提倡用逻辑步骤构造问题、收集信息、建立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应用于实践要求管理者具备数学、统计学、工程学、经济学和一般商业技能,组织环境理论,组织环境:存在于组
9、织边界之外,但对管理者获取和利用资源的能力具有影响的力量和条件的组合。组织环境资源:组织生产产品、提供服务所需要的原材料、技术人员、购买产品和服务并为组织提供资金来源的消费者等群体。,开放系统观:丹尼尔.卡茨,一、社会责任的定义,社会责任它是一种工商企业肩负的一种责任和义务,这种责任和义务要求管理者制定的决策要能够培育、保护、提高并促进利益相关者乃至整个社会的福利。各种各样的决策显示了组织承担社会责任的意愿和程度。它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起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保护其权益,以获得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五章 社会责任与管理伦理,三、关于社
10、会责任的两种相反的观点,古典观:管理唯一的社会责任是利润最大化,企业经营的目标是为股东提供高的财务收益率。社会经济观:管理的责任不仅是使利润最大化,而且还要保护和增加社会财富。利润最大化是公司的第二位目标,第一位目标是保证自身的生存。,两种观点区别:时间框架的区别企业对谁负责,管理伦理,伦理: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标准。它指导着人们与其他个人或者团体的交往,并向人们提供了一个判断自己行为是否正确或者是否恰当的基准。管理伦理观:指在管理领域内所涉及的是非规则和准则,要让管理活动符合伦理。一个组织的管理伦理观通常都能较为清晰地反映出在该组织文化中所蕴藏的价值观、态度、信念、语言以及行为模式等。这一切
11、都是基于组织目标的实现。所以,管理伦理既是一个个人行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组织行为问题。,三、几种不同的伦理观,伦理的功利观伦理的权力观伦理的公平观伦理的综合社会契约观,四、影响道德和非道德行为的因素,道德发展阶段,道德/非道德行为,个人特征,问题强度,管理者,结构变量,组织文化,道德困境,组织文化的概念,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以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而形成的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形象等 企业文化由企业价值观念(文化理念)、企业行为规范、企业形象三部分组成。也就是以精神文化为核心、行为和制度文化为主体、物质文化为表象构成的一个体
12、系。,第六章 组织文化,理念层,行为层,制度层,物质层,活动、,结构,象,制度、,规范、,物、,征,使命,远景,价,观,值,仪式、,日常,行为,目标,文化内核,制度化,动态化,形象化,象、,雄、,英,形,发展,企业,组织文化结构洋葱模型,核心价值观,组织价值观;组织评判事物和指导行为的基本理念、总体观点和选择方针 文化核心价值观是由企业核心力量决定的;私营或民营企业是由老板决定的,文化保障,企业制度约束体现的价值行为判断标准,员工表现,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在工作中对文化的遵循,物质文化,社会产品和生产经营产品人们工作的物质环境影响着社会公众对组织的印象和承认程度,四、组织文化的本质特征,以文
13、化人,以人为本,文化主导,难以模仿,企业文化建设的程序,确定本质体系改造和提升的内容,确定制度文化改造的内容(包括有形的和无形,如决策规范、人才选拔等),全员培训(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形成文化再塑的认同),制定实施的步骤和各部门的实施办法。,拟订考核办法和标准(包括量化、定性和典型三个方面),指令专门机构付诸实施,分阶段考核评比,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年终的整体工作评价之中,在考核的基础之上,不断丰富发展企业文化。,选择价值标准文化的核心内容,五、组织文化的功能,一、什么是组织环境,组织环境存在与组织边界之外,但对组织的运营方式具有影响力的一系列因素和条件的集合。这些因素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并因此为
14、管理者创造了机遇,也带来了威胁。案例:乐凯胶卷今何在?管理者理解组织环境因素的准确度以及对这些因素做出恰当反应的能力是影响组织绩效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组织环境管理,分销商,组织,任务环境,供应商,竞争对手,消费者,一般环境,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技术因素,政治与法律因素,组织环境中的因素,任务环境影响着组织获取资源和提供产出的能力。与组织目标的实现直接相关,一般环境一定时空内存在于社会中的各类组织均面对的环境,学习目标:,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决策的特点与类型决策的理论决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决策方法,第八章 管理决策,一、什么是决策?,决策概念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如何理解
15、决策?,1、决策主体是,2、决策的本质是,3、决策的目的是,管理者,一个主观的分析判断过程,解决问题/利用机会,决策实质上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二、决策的依据,决策的依据:信息管理者在决策时离不开信息,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有限的信息:自己面临的问题的准确性质;可行的解决方法的范围;每一种解决方法的结果。有限理性:在经济活动中其感知、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即人们在收集和加工处理大量相关市场信息方面其能力受到自身很多局限。,决策的原则:满意原则决策达到最优: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制定所有可能的方案准
16、确预期到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三、决策的原则,一、决策的特征,1、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真正经常性的问题在某一特殊情况下偶然发生,但在实质上仍然是一项经常性问题真正偶然的特殊事件。常犯的错误将经常问题视为一连串的偶发问题。误将真正的新问题视为旧病复发,因而仍就应用旧原则对某些根本性问题的界定似是而非。,第二节 决策的特点与类型,2、决策前提:要有明确的目的决策或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或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没有目标就无从决策,没有问题则无需决策。因此,决策的前提条件是:要解决的问题必须十分明确。所追求的目标必须可检验可衡量。,3、决策条件:有若干可行的备择方案,一个方案无从比较其优劣,也无选择
17、的余地。多方案抉择,可增强决策者实施决策时的坚定性,从而有助于良好的决策效果的取得。,4、决策结果:选择满意方案。,最优方案既不经济又不可行最优方案是建立在完全信息基础之上的最优方案条件苛刻,可遇而不可求。人的理性是有限度的。科学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5、决策实质:是一个主观判断过程,决策是一个分析判断的过程。组织的决策牵涉到方方面面决策本生就是一个过程决策的科学性体现在:决策有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决策的艺术性体现在:决策受诸多价值观念和决策者经验的影响。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决策结果,是正常的现象。,6、可行性决策方案要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化决策为行动:在进行决策的
18、开始,就应该将行动的承诺纳入决策中。否则便是纸上谈兵。必须回答几个问题:谁应该了解这项决策?应该采取什么行动?谁采取这些行动?这些行动应如何进行,才能使执行的人有所遵循?设定绩效的衡量标准和激励制度,7、动态性组织的外部环境处在不断变化中,这要求决策者密切监视并研究外部环境及其变化,从中发现问题或找到机会,及时调整组织的活动,以实现组织与环境的动态平衡。决策不仅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作为过程,决策是动态的,没有真正的起点、也没有真正的终点。,二、决策的分类,决策类型: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
19、策;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机遇反应型决策和威胁反应型决策。,决策的影响因素,1、环境2、决策者的素质3、组织文化4、过去的决策5、时间,一、古典决策模型,古典决策理论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古典决策理论假设:作为决策者的管理者是完全理性的,决策环境条件的改变稳定与否是可以被改变的。在决策者完全了解有关信息情报的情况下,是完全可以作出完成组织目标的最佳决策的。,第三节 决策的理论,二、行为管理决策模型,行为管理思想建立在以下三个重要的概念基础之上:有限理性不完全信息满意原则,决策过程的七个步骤,识别目标,拟定备选方案,对备选
20、方案进行评估,从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实施所选定的方案,从反馈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决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注意区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2、要明确决策的目的、条件和标准3、要充分依靠情报资料和科学的决策方法4、注意吸收下级参与决策,第三节 决策的基本方法,一、群体决策方法二、确定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三、选择活动方案的评价方法,决策的方法,1、头脑风暴法(不许批评、多多益善、允许补充)2、德尔菲法3、盈亏平衡分析法4、决策树法5、边际分析法6、费用效果法7、非确定型决策的方法(悲观主义准则、乐观主义准则、等可能性准则、最小机会损失准则),决策树,把复杂的决策关系(需连续决策多次
21、,每个决策可能对应多个结果)图形化,形成树状结构,辅助决策过程。决策树结构:1.决策点:应进行决策的节点,以表示;2.事件点:决策后所产生的结果事件,以表示;3.树枝:表示决策、策略或者事件的内容;4.树梢:序贯决策引起的最后结果,以表示。,决策树示例:,从事石油钻探工作的B企业与某石油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同,在一片估计含油的荒地上钻井探测储油状况。它可以采用先做地震试验,然后决定钻井或者不钻井的方案;也可以不用地震试验法,只凭自己的经验来决定钻井或者不钻井。做地震试验的费用每次为3,000元,钻井的费用为10,000元。若钻井后采出石油,则可获得40,000元的收入;若钻井后采不出石油,那么则无
22、任何收入。各种情况下出油的概率见下表。问企业应如何决策,可使收入的期望值最大?,决策树结构图示:,试验,好0.6,钻井,出油 0.85,4 万,0,0,4 万,0,0,4 万,0,0,不出油 0.15,不钻井,出油 0.10,不出油 0.90,不钻井,出油 0.55,不出油 0.45,钻井,钻井,不钻井,不好 0.4,不试验,-0.3 万,-1 万,-1 万,-1 万,3.4万,2.4万,1.44万,1.2万,1,2,3,4,5,6,8,7,0.4万,0,2.2万,1.2万,注:记为选中的决策。,一、计划的概念,1、动态理解的计划:是人的大脑的理性行为,是一种思考程序;是指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
23、目标,预先进行行动安排等活动的过程。,第一节 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第九章计划与计划工作,2、静态理解的计划,是把人的理性行为的条文化与文字化;,计划的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的工作过程。狭义:指制定计划,即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途径。,二、计划的构成-5W1H,做什么 What to do it?目标与内容为什么做 Why to do it?原因何时做 When to do it?时间何地做 Where to do it?地点谁去做 Who to do it?人员怎么做 How to do it?方式、手段,目的性,主导性,普遍性,效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学 周三 知识点 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39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