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学看心电图.ppt
《简易学看心电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易学看心电图.ppt(2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 电 图,心电图应用范围诊断 各种心律失常诊断 心肌梗塞分期、定位 对心房、心室肥大诊断有帮助 了解某些药物和电解质紊乱对心肌的影响,第一阶段心电图基本知识,心 电 图,定义(熟悉)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开关a,开关,I II III V1 V2 V3 V4 V5 V6,AVR AVL AVF,心电图机如何连接?分肢体导联(额面)和胸导联(横面),通常12导联 肢体导联接法:又(右)红又(右)黑 左黄下蓝,胸导接六个,V1V2四右左,V3平分2与4四、五、六平五肋锁骨中线、腋前、中,红 绿棕黑紫,黄,胸导联接法(chest lead),导
2、联连接口诀,导联连接要学会,右红右黑接手足上黄下绿左手足,连后逐一再查对 电极放胸前,胸骨右缘四肋间左缘对称放,中点是锁骨中线五肋间,放置在此点 腋前腋中,、同一线胸导常描,必要时描附加联,心电图示例,记录纸就是坐标纸,由纵线和横线交织而成正方形小格组成。,一、心电图记录纸的组成,横线代表时间1小格=1mm=0.04秒(常规心电图走纸25mm/s,每一小格1mm)125=0.04纵线代表电压1小格=1mm=0.1mV(当输入定准电压1mv使曲线移位10mm,每小格1mm)110=0.1,三、典型的心电图四波、三段、两间期,一个J点1、P波 心房除极波2、QRS波群 心室除极波 3、T波 心室后
3、期快速复极的电压和时间变化4、U波 心室复极化的终末阶段,心电图基本知识,P Q R S TU,心电图基本知识,5、P-R段 P波终点到qRS波起点6、S-T段 QRS波终点到T波起点的一段水平线7、T-P段 T波终点到下一次心动周期P波的起点8、P-R间期 P波起点到QRS波的起点9、Q-T间期 QRS波的起点到T波的终点10、J点 qRS波段末端与S-T段起始部分的交点,P-R段(PR segment):反映激动在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蒲氏纤维所产生的电压和时间变化,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返回,ST段(ST segment):代表心室早期缓慢复极时的电压和时 间变化。,返回
4、,TP interval,做为S-T是否移位测量比较的位置,P-R间期(P-R interval):P波与P-R段合计为P-R间期,正常为0.120.20sec,Q-T间期(Q-T interval):从Q波起点至T波终了,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时间,正常为0.320.44sec,J point:QRS波群终点与ST段起始处的交接点。,第二阶段 心电的基本原理(一),一、心电发生的原理1.概述:心脏特性机械特性:收缩舒张-泵血功能 电生理特性:产生电激动微小电流人感觉不到 ECG机 描出曲线。,心肌细胞分类:,(1)普通心肌细胞-心房肌和心室肌(2)自律细胞-P细胞和哺肯野细胞,兴奋性
5、和传导性 之外还具有自律性。(3)特殊传导系统的结区,很低的传导性,起着控制心 脏节律性活动的作用。,2.原理 静息的心肌细胞保持于复极化状态,细胞膜外侧具正电荷,细胞膜内侧具负电荷,两侧保持平衡,不产生电位变化。,心肌细胞受刺激(从左到右开始除极),除极方向,3、体表测得心电强度相关因素,与心肌细胞数量(心肌厚度)呈正相关与探查电极位置和心肌细胞之间的距离呈反相关;与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的方向所构成的角度有关。(夹角愈大,心电位在导联上的投影愈小,电位愈弱),4、心电综合向量,同一轴的二个心电向量的方向相同者,其幅度相加;,方向相反者则相减。,A B C,A B C,二个心电向量的方向构
6、成一定角度者,则可应用“合力”原理将二者按其角度及幅度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取其对角线为综合向量。,A,B,C,A,B,一、心电图如何产生心肌细胞电激动 触发心肌收缩 产生微小电流 经人体组织到体表 用测量电极仪器记录(心电图机:具有放大和描记功能)产生心电图(ECG,与心肌收缩无直接关联),第二阶段 心电图产生的基本原理(二),二、心血管传导系统,窦房结 结间束 房室结 房室束 左右束支 蒲氏纤维,心电图基本知识,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正常心电活动(窦房结)特殊传导系统-心房和心室 心脏收缩(泵血功能)。这种电兴奋的传播 电位改变 心电图的波形。,心脏是一立体结构,体表测得的心电向量是心脏
7、电激动过程中产生许多心电向量的综合。,心房去极-先激动右心房-右、左心房同时除极,向量环右前下 左后下(主要向量指向左下稍偏后),环的起始和终末分别代表右心房和左心房,中间代表左右同时除极的向量。,P环形成,心房去极-激动-房室交界(延搁-P-R段)-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网-心室肌去极顺序:室间隔-心尖部-心室外壁-心底部(心内膜面-心外膜面进行),QRS环,1.室间隔向量 心室最早去极的部位是室间隔左侧中1/3处,自左历时约0.01s。故室间隔去极向量(或称初始向量)指向右前、偏上或偏下。,2.心尖前壁向量 当心室去极到0.02s时,激动已达心尖部,此过程产生的综合向量指向左前而略
8、向下。,3.左心室向量 激动达右心室后基底部及左心室侧壁,由于左心室侧壁是整个心脏中心肌最厚的部分,形成最大向量。因左心室位于左后下,故此向量也指向左后下。,4.基底部向量 心室最后去极的部分是左心室的后基底部、室间隔基底部,其向量多数指向左后上。,心室去极过程中,各瞬间综合向量的顶端连接成QRS空间心向量环,心室除极顺序:室间隔 心尖部 心室外侧膜 心底部(心内膜 心外膜),T环,心肌复极环与除极过程不同,它与传到系统无关,与心肌温度差及心肌所承受压力有关,心外膜的心肌温度保持较高,心室收缩时压力较小,因此心外膜心肌细胞复极过程较迅速。,P、QRS、T环额面向量环,P环,T环,QRS环,概念
9、,什么是心电图导联?导联轴,将心电图机上两个电极连接到人体表面的任何两点,使心电流能经导线与心电图机构通组成“回路”,这种连接的方法,即称为心电图导联。,导联轴:某一导联正、负电极之间假想的连线。,三、心电图导联与导联轴,肢体导联系统(6个)反应心脏冠状(额)面情况 标准双极肢体导联:(Einthoven1902年)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 avL avF胸前导联系统(6个)反应心脏横面情况 包括:V1、V2、V3、V4、V5、V6,标准十二导联系统,(Augmented voltage right),(Augmented voltage left),(Augmented voltage fo
10、ot),肢体导联系统反映额面情况,标准导联:是双极肢体导联,反映两个肢体之间的 电位差,包括了I、II、III导联。,标准导联规定,将心电图机的正极接在被检查者的左上肢,负极接在被检者的右上肢,描记出来的心电图称为标准肢体导联,简称标导联。,标准导联规定,标准导联规定,将心电图机的正极接在被检查者的左下肢,负极接在被检者的右上肢,描记出来的心电图称为标准肢体导联,简称标导联。,标准导联规定,标准导联规定,将心电图机的正极接在被检查者的左下肢,负极接在被检者的左上肢,描记出来的心电图称为标准肢体导联,简称标导联。,标准导联规定,假想连线 正极 负极导联轴左上肢()右上肢()导联轴左下肢()右上肢
11、()导联轴左下肢()左上肢(),标准肢体导联的假想连线与标准肢体导联的导联轴,标准肢体导联,LARA,LLRA,LLLA,RA,LA,LL,标准肢体导联,LARA,LLRA,LLLA,I,标准肢体导联心电图反映的是机体表面任意两点之间的电位变化,它不能反映某点与心脏电位中心“0”点之间的电位改变。,问题提出,单极肢体导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Wilson发展了一个“中心电端”学说,即在负极人为的创造一个“0”电位的“中心电端”,阳极为单极探查电极。,5000,5000,5000,中心电端,0电位,负极,阳极,探查电极,VL,VR,VF,单极肢体导联示意图解,心电图机,单极肢体导联特点,优点,能较
12、准确的反映某部位电位。不用增加任何导联线。可弥补标准肢体导联的不足。,缺点,所作出的心电图图形波幅过小,不利于进行心电图分析。,问题的解决,1907年,Goldberger氏在单极肢体导联的基础上,经过改良,提出了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的学说,可以使波幅增大50,而且图形不产生变化,彻底解决了前述问题。,5000,5000,5000,中心电端,0电位,负极,阳极,探查电极,加压单极导联aVR示意图解,心电图机,aVR,5000,5000,5000,中心电端,0电位,负极,阳极,探查电极,心电图机,aVL,加压单极导联aVL示意图解,5000,5000,5000,中心电端,0电位,负极,阳极,探查电极
13、,aVF,心电图机,加压单极导联aVF示意图解,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示意图,加压肢体导联的导联轴,包括aVR、aVL、aVF导联,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P环,T环,QRS环,P、QRS、T环额面向量环与肢体导联对应关系,肢体导联系统(6个)反应心脏冠状(额)面情况 标准双极肢体导联:(Einthoven1902年)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 avL avF胸前导联系统(6个)反应心脏横面情况 包括:V1、V2、V3、V4、V5、V6,标准十二导联系统,(Augmented voltage right),(Augmented voltage left),(Augmented vol
14、tage foot),胸导联,胸导联:属单极导联。是将心电图机的负极与中心电端连接,正极与放置在胸壁一定位置的探查电极相连。,胸前导联反映横面情况,胸前导联系统,横面向量环,胸骨右缘第4肋间,V1,V2,V3,V4,V5,V6,胸前导联 的位置规定,具体位置,V1,V1,胸骨左缘第4肋间,V1,V2,V3,V4,V5,V6,胸前导联 的位置规定,具体位置,V2,V2,胸骨左缘第5肋间与左锁骨中线交界点,V1,V2,V3,V4,V5,V6,胸前导联 的位置规定,具体位置,V4,V4,V2与V4连线的中点,V1,V2,V3,V4,V5,V6,胸前导联 的位置规定,具体位置,V3,V3,左侧腋前线与
15、V4呈水平。,V1,V2,V3,V4,V5,V6,胸前导联 的位置规定,具体位置,V5,V5,左侧腋中线与V4呈水平。,V1,V2,V3,V4,V5,V6,胸前导联 的位置规定,具体位置,V6,V6,胸前导联轴之间的角度,横面心电向量环在前胸导联上的投影,QRS环,T环,P环,第三阶段心电图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及识图步骤,记录纸就是坐标纸,由纵线和横线交织而成正方形小格组成。,一、心电图记录纸的组成,横线代表时间1小格=1mm=0.04秒(常规心电图走纸25mm/s,每一小格1mm)纵线代表电压1小格=1mm=0.1mV(当输入定准电压1mv使曲线移位10mm,每小格1mm),二、各波段测量,1
16、、电压(振幅)在测量电压的时候,向上的波应自基线的上缘垂直量到波的顶点;测量向下的波应自等电位线的下缘垂直量到波的底端。若为双向波,上下振幅的绝对值之和为其电压数值。,P波:从P波的最高点量到基线上缘Q波:从q波顶点到P-R段(基线)的距离R波:R波顶点到P-R段的距离S波:S波顶点到P-R段的距离T波:T波电压,不能以S-T段为标准,应以P-R段为准,P345,2、时间(宽度)从波的起始部的内缘量到终末部的内缘,若为双向波,则应测量该波两个方向总的时间。例如P波:P波起点内缘量至终点内缘,量少不量多,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波:表示心房除极化,宽度不超过0.12sec;振幅在肢导联
17、不超过0.25mV,胸导联不超过0.20mV,QRS波群(QRS interval):表示心室的除极化,正常为0.060.10sec,最宽不超过0.11sec,Q正常情况下很多情况无,双向波,上下振幅的绝对值之和为其电压数值。,波(T wave):由心室复极化形成,正常情况下,波的方向大多和主波方向一致,U波(U wave):T波后0.020.04sec出现,方向大体与T波相一致。(形成机制不详,正常人不易看出,低钾、强心药物时明显),(练习:书本图),3、波的命名(主要指qRS波群),QRS波群因检测电极位置不同,呈现多种形态,可分为单相、双相和三相。,R波:首先出现的位于基线以上的正向波Q
18、波:R波之前的负向波S波:R波之后的第一个负向波R波:S波之后的正向波S波:R波之后的负向波QS波:QRS波只有负向波振幅小可称为q、r、s、r、s,QRS波群的命名原则,QRS波群的命名示意图(课堂练习 试试看),.,三、心电图各部分的正常值及意义 心电图是标定的,任何波、段的变化都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描述,即高度(电压)和宽度(持续时间)测量。,1、P波 左右心房的除极波形态:钝圆形方向:倒置:aVR导联 直立:I、II、aVF、V4V6 不定向:III、aVL、V1V3时间:正常0.12s电压:肢导联0.25mv 胸导联0.20mv,P波异常(P489),1.P波高尖:肢导电压0.25mV,
19、在、aVF最 清楚。胸导0.2mV P波时间正常0.12s,儿童0.09s。肺型“P”:常见于肺原性心脏病,故称为,也见于ASD(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及法四等,右心房增大,P波异常(P490),P波增宽:0.11s,顶端有切迹或呈双峰,峰间隔0.04。左房肥大常见于二尖瓣狭窄,又称“二尖瓣型”P波。V1导联负向P波的时间X负向波的振幅称为P波的终末电势(简称Ptf),左房肥大时Ptfv10.04mm.s。,左心房增大,2、Ta波 心房的复极波 心房复极产生的电压非常小,时间很长,经常重叠在P-R段,一般看不出来。,3、P-R间期(图15、B39)房室传导时间代表心房开始除极到心室开始除极的
20、时间。心率在60100次/min时,P-R间期为0.120.20s P-R间期0.20s:I度房室传导阻滞,4、QRS波群 左右心室的除极波时间:正常成年人0.12s,多数在 0.060.10s形态与电压:(1)胸导联:靠近心脏,波形大且 固定 V1、V2:多呈rS型,R/S1,且 Rv1 1.0mv V3、V4:多呈RS型,R/S=1 V5、V6:多呈Rs型,R/S1.且 Rv5 2.5mv,正常心电图胸前导联QRS波群的特点,胸导联心脏循长轴转位,V1,V2,V3,V4,V6,V5,顺钟向,逆钟向,1.正常无钟向转位:正常无钟向转位时,心电图应表现V1导联 QRS呈rS型状;V3导联表现为
21、RS;V5导联表现为qRs。,V1,V3,V5,心电图正常表现,2.顺钟向转位:右心室肥大发生右心室向前、向左旋转,左心室被推向左后方,此时在V3导联出现右心波型(rS),而V5、V6出现原V3的图形(RS)。,V1,V3,V5,心电图表现顺钟向转位,3.逆钟向转位:见于左室肥大。左室向前、向右旋转,致使V3出现左室波形呈Rs型,而V2甚至V1出现原V3的波形。,V1,V3,V5,心电图表现逆钟向转位,心脏循长轴转位总结,顺时针转位:右心室向左移动,左心室被推向后 方,使V1 V4,甚至V6均呈右心 室表面波型(rS 或 V3、V4 波形出 现在V5、V6)。见于右心室肥大逆时针转位:左心室向
22、前向后,使V3以至V2、V1 呈现左心室表面波型(波为主或V3、V4波形出现在V1 V2)。见于左心室肥大,心脏循长轴转位,顺钟向,(2)肢导联 肢导联的QRS波群形态和振幅变化较大aVR:qRS主波向下,呈四种形态QS、Qr、rS、rSr波RaVR 0.5mv(若0.5mv,提示右心室肥大),aVL、aVF:形态多变。多数情况:主波向上,可见R、qR、qRs、Rs型少数情况:主波向下,表现为rS型,不可出现QS、Qr型,若见到,提示心梗电压:RaVL1.2mv,RaVF2.0mv(若超过,提示左心室肥大),II导联:qRS主波向上,可见到R、qR、Rs、qRs型I、III导联:qRS主波方向
23、常随电轴而变化。多数情况:主波向上,见R、qR、qRs、Rs型 少数情况:主波向下,只能呈rS型,(3)低电压肢导联低电压:6个导联当中,每个导联正向波的绝对值+负向波的绝对值之和均小于0.5mv胸导联低电压:6个导联当中,每个导联正向波的绝对值+负向波的绝对值之和均小于1.0mv提示:心肌炎、心梗、心包积液、肺气肿、气胸,肢导联与心电轴的测定,定义:心室除极过程中的全部瞬间综合向量,称QRS平均心电轴。用以说明心室除极的电流大小与方向。,心电轴的影响因素:心电轴受左右心室的质量比、心室传导功能、心脏的位置等因素影响如:电轴左偏:左室肥大、左前分支阻滞 电轴右偏:右室肥大、左后分支阻滞,心电轴
24、,1.目测法:根据肢体、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 向,以估测心电轴的大致方位。,(一)测定方法,2.振幅法3.查表法:分别测出导联和导联QRS波群振 幅的代数和,查心电轴表,(二)正常值及分度,目测法:根据肢体、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 向,以估测心电轴的大致方位:,记忆方法:1.排排坐轴不偏 尖对尖是右偏 底朝天更右偏(不确定电 轴)背道而驰是左偏2.一上三下左,一下三上右,双上无偏移,双下重右偏,正常电轴 右偏 不确定 左偏,(三)临床意义,练习1,图甲:首先看I导联是正波为主,故电轴应在左侧;再找出上下波幅相等的导联是导联,可知平均心电轴就是30。,试试看?,练习2,图乙:I导联正波为主,电
25、轴在左侧,aVF导联负波为主波电轴度数为负值,六个导联中和aVL导联波幅最大且大小相似,心电轴介于-30-60之间,应判定电轴为-45。,试试看?(图3、4、15),牢记:(1)除aVR导联外,任何导联Q波时间不能超过0.04s,振幅不能超过1/4 R(2)V1、V2导联绝无q波,V3导联少有q波,V1、V2见异常q波或QS波:(1)心梗(2)右室肥大(3)中风(4)左束支传导阻滞,5、J点: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的交接点。J点多在等电位线上,常随ST段的偏移而发生移位。,6、S-T段 QRS波群的终点到T波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 缓慢复极过程。J点后0.04秒开始测量。正常人S-T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简易 心电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39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