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凯恩斯模型.ppt
《简单凯恩斯模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单凯恩斯模型.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简单凯恩斯模型,第一节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变动,学习的目的:,1、掌握消费函数、储蓄函数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2、理解均衡产出原理。3、掌握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消费函数决定国民收入法、储蓄函数决定国民收入)3、掌握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几何法、公式法。)4、掌握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几何法、公式法。)5、了解国民经济的两(三)缺口。6、掌握总支出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变动。,简单的凯恩斯模型:,1、假设只有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都发生在家庭部门,生产和投资行为都发生在企业部门。(两部门)2、企业投资是自主的,
2、即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化。(I不变)3、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便的价格提供应的供给量。(p不变,有效需求分析),第一节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一、消费函数 二、储蓄函数 三、自发投资,1.消费(consumption,C)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为满足消费欲望,而用于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所有支出。,2.消费函数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诸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广义概念),一、消费函数,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消费品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预期、消费信贷、利率水平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人收入宏观经济学假定消费与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函数关系,凯恩斯消费函数,凯恩斯消费
3、函数: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和收入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凯恩斯消费函数,式中第一个C代表因变量消费第二个C代表函数关系Y代表自变量收入,Y,凯恩斯消费函数的一般表达式CC(Y),某家庭消费表,(850),3.消费倾向 propensity,消费倾向:消费与收入的比率,平均消费倾向 APC 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平均每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比例计算:总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消费/收入/,APC1,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例:收入100元中80元用于消费平均消费倾向APC=/=0.8,边际消费倾向 MPC,
4、当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趋于无穷小时,即MPC=d/d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不论MPC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有1 MPC 0,边际消费倾向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变化MPC/,例: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消费由80元增加到94元。MPC/(94-80)/(120-100)0.7,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函数为非线性状态)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随着收入增加,消费占收入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减状态,APC也有递减趋势,线性中,若a=0,c=YAPCMPC=MPC不随
5、收入增加而递减,450,c,Y,10000,10000,B,线性消费函数,简单线性消费函数:=+(1 0),-常数,自发消费基本最低消费支出不随收入变化而变动,-诱致性消费:消费中受收入水平影响的部分,-常数,直线斜率,等于边际消费倾向,=+,C0,45,=,.社会消费函数,一般来说,社会消费函数并非是居民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但基本相似。存在很多限制条件,1)国民收入分配。越富有,越有能力储蓄。国民收入分配不平均,则消费函数会向下移动,2)国家税收政策。累进的个人所得税,使富人的一部分储蓄,以政府的名义花费,通常成为公众的收入,3)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的比例。未分配利润是一种储蓄,会致使消费
6、减少,消费曲线向下移动,二、储蓄函数,1.储蓄(saving,S):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2.储蓄函数: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广义上的概念),影响储蓄的因素很多,如收入、分配状况、消费习惯、社会保障体系、利率水平等最重要的是收入水平,凯恩斯储蓄函数:储蓄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这种关系称之为凯恩斯储蓄函数,储蓄函数公式,=()式中-储蓄或函数关系,-收入,储蓄是收入减消费后的余额,即=,某家庭的储蓄表,=(),普通储蓄函数,0,s,10000,B,.储蓄倾向,储蓄倾向:储蓄与收入的比率,平均储蓄倾向: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APS
7、 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储蓄与收入之比储蓄/收入 APS=/,例:收入100元中,80元用于消费,其余20元用于储蓄,平均储蓄倾向 APS=/=0.2,边际储蓄倾向:MPS 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带来的储蓄的变化公式: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 MPS=/,当与趋于无穷小时,MPS=d/d,例: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消费由80元增加到94元 MPS S/Y(26-20)/(120-100)0.3,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函数为线性时,MPS为常数(1)非线性时,MPS有随收入递增趋势MPS和APS都递增,但
8、是MPSAPS,MPS是储蓄函数的一阶导数储蓄曲线上任一点切线斜率,线性储蓄函数,线性储蓄函数=+,代入=-,则=-(+)整理,得=-+(1-)(10),S,Y,=-C0+(1-b)=-+(1-),0,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恒等于收入。=+=-+(1-)C+S=+-+(1-)C+S=Y2、若APC和MPC都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但APC MPC,则APS和MPS都随着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MPS。,3.APC和APS之和恒等于1,MPC和MPS之和恒等于1,对收入来说,储蓄与消费为互补函数,=+两边同除Y有/=/+/即:APC+APS=1,同理
9、,有=+,A,450,消费曲线与储蓄曲线的关系,=(),0,C0,-C0,s=s(y),Rich,Poor,两边同除,则/=/+/,即:MPC+MPS=1推断:若MPC递减,那么MPS必递增,四、自发投资,自发投资automomous investment假定投资不受利率、收入等因素影响,由厂商自行决定是在假设条件下存在,目的是为了简化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在下一章我们将取消此假设,使用以利率为自变量的投资函数,此时,可看作自发投资是取值为常数的特殊投资函数,即II0,0,I,II0,Y,自发投资为一条平等于收入的直线,第二节国民收入的决定,一、均衡产出原理 二、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三、三部
10、门与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四、国民经济的三个缺口,一、均衡产出原理,.均衡收入的概念均衡(国民)收入是与计划总支出相等的国民收入。均衡收入是国民经济实现均衡的结果,它正好等于一个国家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有必要区分事前均衡和事后均衡如果从事前考察总支出应为计划(或意愿)总支出,是居民计划消费和企业计划投资之总和此处国民经济均衡是事前均衡,要求非意愿投资为,GDP核算当中既有“总产出总支出总收入”,均衡收入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由于把企业没有售出的产品计入存货投资,所以从事后来看,总存在恒等式:总支出总收入然而在现实经济当中,均衡收入并非总能够实现,2.非意愿存货的调整机制,非意愿存货
11、指超出计划投资之外的部分(企业不得不接受之苦果)国民收入核算的事后均衡是通过非意愿存货调整机制实现的,均衡即不再变动,非意愿存货IU 0总产出总支出,生产趋于稳定不再变动,产出总支出,非意愿存货增加,IU0,有减少生产之趋势产出总支出,非意愿存货减少,IU0,有增加生产之趋势,只有非意愿存货为,才表明意愿总支出恰好等于总产出(即国民收入),AE,AE=,450,均衡收入原理,AE,AE总支出(代表总需求)Aggregate expenditure,IUunintended inventory,IU0,IU0,3.均衡收入的条件,假设两部门经济中计划支出由消费和投资构成,企业投资全部都是实物资产
12、投资(固定投资存货投资),价格水平不变,从总支出的来源角度看,GDP总支出(AE)=C+I从总收入的去向角度看,GDP总收入(NI)=C+S,据国民经济均衡的定义,显然存在着AE=NI(如用国民收入Y来代表总收入,则有AE=Y)进而有C+I=C+S 简化后得I=S 这就是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的条件,关于两部门经济的四点假设(1)22假设:只有居民和厂商,不存在政府、外贸消费和储蓄在公众;生产和投资在企业(2)投资全部为自发投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3)折旧、未分配利润、税收等为0,GDPNDPNIPIPDI(4)总支出变动只会通过产量变动实现供求均衡,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国
13、民收入(由Y=AE决定均衡收入),假设I=I0为自发计划投资,C=+且AE=C+I 由 Y=AE,得:Y=+I0求解,得均衡国民收入:Y*=(+I0)/(1-),例:假定消费函数C1000+0.8y,自发的计划投资始终为600亿美元,则均衡的国民收入为:Y*(1000600)/(10.8)8000,CY-I8000-6007400 SY-C8000-7400600储蓄与投资相等,知道消费和投资,就可求得均衡国民收入,二、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NI=AE,(1)=(2)+(3)(2)(3)(4)(5)=(2)+(4)(6)=(1)-(5)时期 国民收入 消费 储蓄 投资 总支出 非自愿 国民收入
14、(NI)(C)(S)(I)(AE)存货 变动方向,1.3000 3400-400 600 4000-1000 扩张 2.4000 4200-200 600 4800-800 扩张 3.5000 5000 0 600 5600-600 扩张 4.6000 5800 200 600 6400-400 扩张 5.7000 6600 400 600 7200-200 扩张 6.8000 7400 600 600 8000 0 均衡 7.9000 8200 800 600 8800 200 收缩 8.10000 9000 1000 600 9600 400 收缩 9.11000 9800 1200 60
15、0 10400 600 收缩 10.12000 10600 1400 600 11200 800 收缩,NIAE,NIAE,MPC=C/NI=b=4/5,I=600,单位:10亿美元,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调整过程,几何法确定均衡国民收入,在消费曲线(C)上加上投资曲线(I)得到消费投资曲线(C+I),这条曲线就是总支出曲线。总支出曲线和450 线的交点决定的收入水平为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由储蓄函数决定国民收入(I=S决定均衡收入),已知储蓄函数:S=Y C=-+(1-),例:S-1000+(1-0.8)Y自发计划投资I600,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S=-1000+(1-0.8)Y,600,
16、0,-1000,S,I,Y,5000,8000,知道储蓄函数和投资,也可求得均衡国民收入,又知自发计划投资I=I0,由均衡条件I=S联立,得I0=-+(1-),求解得均衡国民收入:Y*=Y*=(+I0)/(1-),均衡收入为 Y*(1000600)/(10.8)8000,SI=600,Y*8000 S0,Y5000,I=I0,对投资储蓄的理解,均衡时:AE=YAE=C+IY=C+S,经济意义:如果经济要达到均衡,需使计划投资计划储蓄是一个前提条件,是宏观经济战略要考虑的前提条件,如果从经济学角度考察却是事前均衡问题,指意愿、计划的储蓄和投资要,I=S不一定成立在国民收入核算中,I=S,然而只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简单 凯恩斯 模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39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