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病(临床).ppt
《玻璃体病(临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玻璃体病(临床).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玻璃体病,新乡医学院三附院 李晓鹏,1.玻璃体的解剖,位于玻璃体腔内,透明胶质体。主要成分为胶原(collagen)、透明质酸和少量玻璃体细胞。玻璃体腔(vitreous cavity):占球内容积4/5,容积约4.5ml。前晶体、悬韧带和睫状体的后面。后视网膜的前面。前面有一凹面称玻璃体凹,容纳晶状体。其他部位与视网膜及睫状体相贴。,一、概 述,2.玻璃体的结构特点和成分 透明的凝胶状态 胶原纤维网支架及透明质酸分子组成 玻璃体基底部(vitreous base)、视盘、黄斑中心凹及视网膜的主干血管处玻璃体与视网膜结合紧密,3.玻璃体的生理,在胚胎期对眼球发育起重要作用保持高度透明,对光线散
2、射极少对周围组织有支持、减震作用视网膜玻璃体屏障作用对新生血管和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4.组织病理学改变,玻璃体液化(liquefaction)玻璃体劈裂 玻璃体后脱离(PVD)基底层增厚,玻璃体液化(vitreous liquefaction),透明质酸解聚,玻璃体由凝胶状态为溶胶状态。液化从玻璃体中央开始,在裂隙灯下,出现一光学空间(液化腔),以后逐渐扩大。液化腔内除澄清的液体外,尚有半透明的灰白色丝束样或絮状漂浮物晃动。,【原因】1.常见高度近视眼 2.与年龄相关,【临床表现】1.从玻璃体中心部开始,逐渐出现含水空腔名腔洞(1acuna)。2.空腔附近纤维组织因脱水收缩而致密化,可看到许多
3、细小白色颗粒或絮状漂浮物。,【治疗和预防】玻璃体液化常有玻璃体脱离,但如无玻璃体视网膜粘连或条索牵引,则不至导致严重视力损害。本病无需特殊治疗。,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玻璃体后皮质从视网膜内表面分离 特点:1.随年龄增长而多发,好发于高度 近视患者 2.常在玻璃体液化基础上发生 3.视网膜前出现视盘大小的Weiss环,是PVD确切体征 4.闪光感 眼前漂浮物 5.可导致视网膜、黄斑裂孔,【分类】1部分性后玻璃体脱离多由后上方脱离形成水泡状间隙,其中充有液体。以后可因重力逐渐下沉而变成囊状,称为部分后玻璃体脱离合并玻璃体坍陷。此时玻璃
4、体在上方与视网膜相连处有较大的牵引力,容易将该处的视网膜撕裂,产生马蹄形破孔。,2完全性后玻璃体脱离上述脱离扩展容易把黄斑部的生理性粘连扯开,但在乳头上的生理性粘连紧密。如遇偶然外伤或剧烈震动时玻璃体与视乳头粘连被扯开,并留下一个乳头大小的混浊环,称Weiss环。混浊环表明由乳头上扯下来的胶质纤维的残迹,有时在检眼镜下后者投影在视网膜上更易发现。,完全玻璃体后脱离及下沉前移的Weiss环,Weiss环,玻璃体积血(vitreous hemorrhage),【病因】1.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脱离 2.眼外伤或手术 3.视网膜血管性疾患 4.视网膜血管瘤 5.炎症疾患 6.黄斑下出血 7.视网膜毛细血
5、管扩张症 8.Terson综合征,【临床表现】,1.少量积血表现 飞蚊症 眼底 细小混浊点、漂浮物 视力 无影响 2.大量积血表现 玻璃体高度混浊 眼底 无红光或微弱的红光发射 视力 急剧减退或仅有光感 裂隙灯 前玻璃体大量红细胞、血块,【分级分期】1.按出血量多少分为3级 级 玻璃体积血较少,可窥及眼底,但不清晰。级 玻璃体积血较多,眼底窥不进,但有红光反射,眼底接触镜检查隐约可见模糊之眼底,可有0.1以下视力。级 玻璃体积血较重,无法窥及眼底,且无红光反射,视力仅有光感。,2.按出血时间长短分为3期 早期:玻璃体积血为鲜红色。中期:玻璃体积血为棕红色或棕黄色。晚期:玻璃体积血为灰白色机化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玻璃体 临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37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