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层面的环境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动层面的环境管理.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三章 活动层面的环境管理,第一节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第二节 区域环境管理 第三节 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第一节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一.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程序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内容三、特殊项目的环境管理,第一节.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是指环境保护部门根据国家的环保产业政策、行业政策、技术政策、规划布局和清洁生产要求及专业工程验收规范,运用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申报、排污收费和污染限期治理制度对建设项目依法进行的管理活动。主要任务是促进建设项目合理布局;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落实“三同时”与“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环保方针;保证项目建成投产或
2、使用后其污染物的排放符合国家或地区的排放要求。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实现其控制职能必须介入到项目建设的整个决策过程。根据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进行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环境管理。,一、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程序,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一般分为建设项目的确立阶段、实施阶段和运行阶段三阶段来进行,可行性研究,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内容,(一)建设项目确立阶段环境管理的内容建设项目确立阶段,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在环境影响评价中,项目开发建设单位、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和环境保护部门各自承担不同的责任。,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要求,所有的建设项目都需要办理环保审批手续
3、。建设单位在申报立项的过程中,应同时向环保部门申报,统一由环保部门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产业政策、行业政策、技术政策)、规划布局和清洁生产要求对拟立项的建设项目进行审查。通过政策和规划审查的建设项目由环保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关于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和当地的环境保护规划目标,下达环境影响评价要求,以便于从技术角度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确定该项目进行设计施工所应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保护措施。,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内容,表13-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原则,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内容,在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中应注意以下问
4、题:首先,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建设项目确立阶段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能否起到控制新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作用,保证环境影响评价的时限有效是关键之一。一方面,除了铁路、交通等特殊的建设项目外,一般的建设项目必须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环评。如果时限滞后,就难以保证环境影响评价在设计、施工和验收阶段的指导作用,失去了环境评价的作用和意义。另一方面,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登记表自批准之日起5年后建设项目才开工建设的,环境管理部门应对其重新审核,以保证评价结论的有效性;,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内容,其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质量是保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切实有效的又一关键因素。把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质量
5、的关键是严格对持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单位的管理。不仅对其具备的资质进行严格把关,还应对其做出的环评结论严格审查。一般来说环保部门可先组织由建设项目所在行业、建设项目所在地环保局及相关专业环保专家组成的环境影响评价评估专家组对环评单位作出的环评结论进行论证,然后再进行审批,以保证环评结论的正确性。,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内容,(二)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环境管理的内容1.设计阶段建设单位应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意见所确定的各种环保措施,将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和防治对策转化为具体的工程措施和设施,并落实到项目的设计中,以保证达到预期的环境保护目标和同时设计的要求。环境保护部门则对建设
6、项目设计中的环境保护篇章进行审批。,2.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单位提出的施工图,按设计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规定组织施工。设计图纸及文件中所包含的各项环境保护设施必须在这个阶段中和全体设施一起完成,并具备投产条件。因此,这一阶段环境管理的中心是抓好环境保护设施的“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任务的检查和落实。环境保护部门可通过不定时环境抽样监测或环境监理进行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内容,3.验收和生产准备阶段 项目建成试车(试产)时,环境保护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试车,或者联动试车,试车期间,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应到现场检查并将试车情况记录备案。,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内容,二、建设项
7、目环境管理的内容,(三)建设项目运行阶段环境管理的内容 建设项目运行阶段,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进行排污申报登记、排污收费和污染源监察,并对超标排污的污染源进行污染限期治理管理。,三、特殊项目的环境管理,(一)废物进口项目环境管理1废物进口环境保护管理的主要内容 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会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进口废物的强制检验的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全国废物进口实施监督管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规定对本辖区内进口废物实施监督管理,并有权对从事进口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进行现场检查;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海关、进出口商品检验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进口废物及其经
8、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禁止进口境外废物在境内倾倒、堆放、处置。,2.进口废物的申请和审批程序进口废物的申请和审批程序如图13-3所示。应注意的是:承担进口废物环境风险评价的单位是经国家环保总局认可的特殊环境评价部门,必须持有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进口废物环境风险评价资格证书,任何其它环境评价部门不得进行进口废物环境风险评价业务。废物利用单位必须按照进口废物环境风险报告书(表)的要求,防治进口废物对环境的污染。,三、特殊项目的环境管理,三、特殊项目的环境管理,3.各级环保部门在废物进口环境管理中的管理权限,三、特殊项目的环境管理,(二)海岸工程及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1.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9、1)内容:区别于一般项目环境管理,其主要包括:新建、改建、扩建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并把防治污染所需资金纳入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在依法规定的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滨风景名胜区、重要渔业水域及其他需要持别保护的区域,不得从事污染环境、破坏景观的海岸工程项目建设或者其他活动;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三、特殊项目的环境管理,禁止在沿海陆域内新建不具备有效治理措施的化学制浆造纸、化工、印染、制革、电镀、酿造、炼油、岸边冲滩拆船以及其他严重污染海洋环境的工业生产项目;严格限制在海岸采挖砂石。露天开采海滨砂矿和从岸上打井开采海底矿产资源,必须采
10、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海洋环境。(2)审批和管理权限: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配套的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具有最终审批权限。但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之前,要经过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核,还必须先征求海事行政主管部门、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的意见。,三、特殊项目的环境管理,2.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管理(1)主要内容包括: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海洋工程建设项目不得使用含超标准放射性物质或者易溶出有毒有害物质的材料。海洋工程建设项目需要爆破作业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海洋资源。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及输油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漏油事故的
11、发生。,三、特殊项目的环境管理,海洋石油钻井船、钻井平台和采油平台的含油污水和油性混合物,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残油、废油必须予以回收,不得排放入海。经回收处理后排放的,其含油量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钻井所使用的油基泥浆和其他有毒复合泥浆不得排放入海。水基泥浆和无毒复合泥浆及钻屑的排放,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海洋石油钻井船、钻井平台和采油平台及其有关海上设施,不得向海域处置含油的工业垃圾。处置其他工业垃圾,不得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海上试油时,应当确保油气充分燃烧,油和油性混合物不得排放入海。勘探开发海洋石油,必须按有关规定编制漏油应急计划,报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三、特殊项目的环境
12、管理,(2)审批和管理权限:在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等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方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对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和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有最终审批权,同时对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拆除、闲置具有管理权。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只具有监督权而没有管理权,经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上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环保部门对此开展监督。另外,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在核准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之前,必须征求海事行政主管部门、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的意见。,第二节 区域环境管理,一、城市环境管理二、农村环境管理三、流域环境管理四、海洋环境管理五、开发区环境管理,一、
13、城市环境管理,(一)城市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城市的突出特点是集中利用和消耗着大量自然资源,相应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超过了城市及其周围环境的净化能力,从而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另一方面由于在发展中忽视了生活环境的保护与改善,致使城市环境的结构和功能不尽合理和极不完善。这是造成中国城市生态系统超负荷承载,城市环境质量严重恶化的根本原因。,一、城市环境管理,(二)城市环境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目前,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主要做法和措施有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城市空气质量报告制度,表13-3 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主要做法和措施,二、农村环境管理,
14、(一)农村环境问题及其来源,二、农村环境管理,(二)农村环境改善途径与管理方法1.制定合理的农村环境规划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是合理规划。制定合理的农村环境规划,通过规划调整乡镇企业发展方向,合理安排乡镇工业布局,加强水源保护,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二、农村环境管理,2.发展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自然资源的合理、持续利用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重要内容。坚持因地制宜、链式发展和持续利用的原则,根据当地农业的地理环境,结合水、土地、植物、动物、矿产资源的类型与分布情况,以生态保护和资源持续利用为前提,确立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二、农村环境管理,3.加强农村地区环境法
15、制建设在农村地区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加强环境法制教育尤为重要。4.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是农村环境管理的又一重要内容。应重点从三方面着手进行:控制污水灌溉;通过正确选用农药品种,合理施用农药,改革农药剂型和喷施技术,实行综合防治措施等控制农药和化肥污染;控制农用地膜及固体废物污染。5.抓好乡镇工业限期治理,坚决关闭“15小”乡镇工业企业是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因而抓好乡镇工业限期治理,坚决关闭“15小”是改善农村环境的重要途径,三、流域环境管理,(一)流域环境管理概述流域一般以某一水体为主、包括此水体所邻近的陆域,它往往分属于多个同一级别和层次的行政单元管辖
16、,被赋予不同的、多样的功能,成为一类特殊的区域,从而决定了流域环境管理的特殊性。流域是以河流为中心,被分水岭所包围的区域。它是一种典型的自然区域,在地域上有明确的边界范围。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来看,流域是组织和管理社会经济、进行以水资源开发为中心的综合开发的重要形式。,三、流域环境管理,(二)流域环境问题及其成因1.水量问题 河流上游的生态破坏导致其涵养水分能力的削弱,人类发展引起陆域地面过度硬化,导致土壤渗水能力的降低;在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往往使流域中下游地区在雨季因水量过大发生洪涝灾害,在旱季则因水量过少造成干旱,使生产、生活用水以及生态系统用水严重短缺,从而严重制约水运与水产养殖,甚至妨碍
17、水力发电。,三、流域环境管理,2.水质问题主要由来自以下两方面的水体污染造成:一是人类社会在水域上的活动,如航运过度、水产养殖过度,以及围海造田等导致水环境净化能力的降低等;二是人类在水体周边陆域上的活动,如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不加处理直接排入水体等,其结果是水域生态系统的破坏甚至崩溃。当然,水量与水质方面的环境问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水质极差时,水量中的有正效用的部分就很少,当水量很小时,如果水体被污染,则水环境问题将会更加恶化。因此在流域环境管理中应该把水质、水量两方面问题综合起来整体性、具体化考虑。,三、流域环境管理,(三)流域环境管理方法和途径 1.确立流域环境管理核心,进行全流域合理
18、规划首先管理体制上必须设立一个统一的环境管理机构。这一机构有权协调、检查、监督和制止可能影响该流域环境品质和功能的各类社会行为活动;其次,在环境管理方法上必须坚持全流域环境规划优先。兼顾各行政单元和各行为主体发展的合理需要,合理分配排污总量、水资源使用量等;第三,在全流域环境规划中,必须附有保证规划得以有效实施的法律法规体系的设计与审批程序。,三、流域环境管理,2.实施流域污染综合治理流域环境污染既有城市工业的“点源”污染,也有来自于分散的乡镇企业和广大农业地区的面源污染。因而在综合治理中应重点加强流域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三、流域环境管理,3.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植被破坏
19、引起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而导致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时有发生,其影响不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已超过了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影响,对流域环境生态系统的结构造成严重破坏。因而开展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植树造林,抓好流域源头及上游地区的生态保护等工作尤为重要。,三、流域环境管理,4、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立法工作,制定完善的配套政策建立健全有关的配套法规政策,例如江河保护法、水质保护法、流域管理法规、取水许可制度等,使水法进一步具体化。要运用法律手段促进流域节水,控制流域用水需求。水权的统一管理是流域机构按有关法律法规及授权履行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法定职责,不论源流、干
20、流、上游、下游,地方都应坚持和服从流域机构代表国家行使的水权统一管理。,三、流域环境管理,5、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有效配置流域水资源,坚持节水防污的发展战略要实施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要建立供水和污水排放统一的管理和收费体制。水资源费应由政府统一征收,与取水证年审制度同步进行,纳入国家财政计划,收入主要用于水资源的监测、规划、保护和管理。要建立用户节约用水和效率用水的激励机制,逐步完善流域水权交易市场,根据水资源供求关系,制定合理的动态水价。,三、流域环境管理,6、提高水资源与水环境监测水平,建立水资源综合信息网络平台要加强流域管理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推广,
21、注重流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供用水计量和统计工作。要以环保、水利为主体,联合城建、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建立统一的水资源与水环境监测网络平台,实行费用分摊、信息共享,为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四、海洋环境管理,(一)海洋环境管理概述海洋是一个特殊的区域,在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中,环保部门、海洋、海事、渔业及军队环保部门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协作的关系。依据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部门发挥协调和监督职能,海洋、海事、渔业和军队环保部门发挥专项监督与管理职能,五方面须相互配合,统一协作,各尽其职,才能做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四、海洋环境管理,(二)海洋环境问题及其产生海洋环境问题主
22、要凸显在以下几方面:海域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海水水质呈下降趋势。如90年代末,渤海近岸海域不仅无机氮超标严重,而且无机磷也严重超标,使近岸海水水质为三类或超三类水质,渔业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区域性海洋环境灾害日益突出。例如进入21世纪以后,每年发生的赤潮面积和次数骤增,造成的海洋渔业生产损失是十年前的数倍甚至十几倍;近岸海域生态破坏加剧。据统计,建国以来海滨滩涂湿地面积已累计减少约50%,且目前每年仍以2万公顷的速度在减少。另一方面,沿海地区和城市因超采地下水导致的海水倒灌和沿海地下水污染问题也十分普遍。,四、海洋环境管理,(三)海洋环境管理的途径及方法 1.加强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近岸海域污染是
23、海洋环境问题的主要方面。加强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要以陆源污染防治为重点,以近岸海域污染防治为突破口,抓住重点河口、重点海域、重点污染物的防治。对症下药,有效地控制近海岸的环境污染。2.加大近岸海域生态保护近岸海域生态保护是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分别从加强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加强海岸带的生态保护和加强珊瑚礁的保护进行。如对重要渔业水域的污染控制和预防,实施生态渔业工程、休渔制度等,以实现对海洋渔业资源的持续利用,促进海洋渔业经济的持续增长。,五、开发区环境管理,开发区环境管理是区域环境管理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环境保护部门根据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行业政策、技术政策、规划布局和清洁生产的要求,运用环
24、境预审、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等管理制度对开发区依法进行管理的活动。,五、开发区环境管理,(一)开发区环境问题的特点开发区是一个在特殊时期建设的人工生态系统,其环境问题区别于其他区域,主要有以下特点:开发区开发强度大,开发行为集中,造成了开发区生态环境受冲击严重,变化剧烈,不易恢复;且因开发方案、投资强度不确定造成开发区生态环境变化趋势的不确定性。,五、开发区环境管理,开发区的环境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复杂。我国开发区的经济活动一般以工业为主,结合贸易、旅游,并带有出口加工和自由贸易性质。不少地方政府和开发区的管理部门,为了吸引投资,纷纷出台系列从税收到信贷的优惠政策,有些甚至不顾本地生态环境特
25、点,不加选择的引进各类企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自然资源利用率下降。由于某些开发区过多征用耕地,导致大量耕地资源闲置,加剧了我国本来就十分突出的人多地少的矛盾;另一方面,由于过分注重投资硬环境的改善,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基础设施资源的浪费,五、开发区环境管理,(二)开发区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环境规划领先,严格实行规划环评。对开发区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预先进行统筹安排,作出合理布局。通过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和综合整治,努力减少废物排放和治理投入。(2)与科技进步、经济结构调整、强化企业内部科学化管理相结合。工业产业结构及产业布局的不合理是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五、开发区环境管理
26、,而管理落后及技术落后不仅造成环境污染,也浪费宝贵的资源。因此,在开发区引进项目时,应依据本区具体特点,严格执行清洁生产审计工作。(3)遵照整体化、系统化原理,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如对待污染物的治理时,既要要求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又要准备集中处理污染物;既要制定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又要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保证体系。,五、开发区环境管理,(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能够持续、协调地发展原则经济是主导,环境是基础,持续协调发展是主要任务。开发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目标是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必须以持续、协调作为开发区建设和环境规划最基本的原则。坚持“三
27、同时”方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持续、协调发展。,五、开发区环境管理,(5)动态性原则开发区是一个复杂“经济-社会-环境”动态系统,其发展具有阶段性、滚动性和时效性等特点,其环境规划应以协调型规划为主,根据开发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承载力,制定不同阶段的环境目标,并采用预防为主的工作路线,在实施管理过程中,依据不同情况和状态有依据的改变,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影响。,五、开发区环境管理,(6)污染物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相结合的原则开发区建设具有规模大、强度高、范围广、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对环境系统的影响要比单个建设项目复杂得多,各建设项目复合作用将对环境产生累积影响,且开发区
28、与周边地区存在着相互作用影响,要实现开发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必须对区域污染物实行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相结合控制方式,避免局部和区域污染物浓度超标。,第三节 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一、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程序和内容二、风险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别三、环境风险管理四、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和管理应注意的问题,一、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程序和内容,环境风险评价是指对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其基本内容包括风险识别、源项
29、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计算和评价、风险管理五部分。,二、风险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别,环境风险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区别在于环境影响评价所考虑的是相对确定的事件,其影响程度也相对比较容易测量和预测;而环境风险评价所考虑的是不确定性的危害事件或潜在的危险事件,这类事件具有概率特征,危害后果发生的时间、范围、强度等都难以事先预测。,二、风险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别,三、环境风险管理,(一)环境风险管理的内容通过管理的手段,以最少的代价减小风险和提高安全性是风险管理的中心任务。环境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表13-6 险防范措施内容,表13-7 应急预案内容,三、环境风险管理,
30、(二)环境风险管理的职责和方法1.政府的职责和管理方法环境风险管理是建立在环境风险评价的基础之上。环境风险管理是政府的职责之一,也是实施预防性政策、制定相关环境法规的基础工作。作为政府行为,环境风险管理通常是在政府职能部门监督指导下进行,分为三个层次:(1)企业级:要求其修改或采用与提高安全性有关的操作规程和技术措施;(2)部门级:形成良好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方式;(3)社会级:制订和修改法规,要求全国各地方达到确定的目标。,三、环境风险管理,2.建设单位的职责和管理方法在政府环保和有关职能部门监督指导下,建设和运行单位也应承担风险管理的职责。主要包括:(1)拟定风险管理计划和管理方法,这是项目的
31、建设和运行单位的主要职责。其内容包括对可能出现的和已出现的风险源开展风险评价,事先拟定可行的风险控制行动方案;由专家参与风险管理计划的评判和负责行动计划的执行;,三、环境风险管理,将潜在风险的状况及其控制方案和具体措施公诸于众;风险控制人员队伍训练及应急行动方案的演习;风险管理计划实施效果的规范化核查。(2)拟定并具体落实防范措施。如预防工业生产事故可采取的措施有:使用质量好的零部件,改进生产管理,以良好的培训来降低设备故障和人力失误频率;而预防污染事故可以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建设预防设施和良好的运行管理来进行,这是最主要的和根本的。,四、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和管理应注意的问题,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和管
32、理应注意如下一些问题:(1)各种环境风险是相互联系的,降低一种风险可能引起另外一种风险。因此要求评价主体应具有比较风险的能力,要作出是否能接受的判断。(2)环境风险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相互联系的。通常风险愈大,效益愈高。降低一种环境风险,意味着降低因风险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必须予以合理地协调。,四、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和管理应注意的问题,(3)环境风险评价与不确定性相联系。环境风险本身是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形成的,而识别环境风险、度量环境风险仍然存在着不确定性。环境风险不可能被精确地衡量出来,它只能是一种估计。(4)环境风险评价与评价主体的风险观相联系。对于同一种环境风险,不同的风险观
33、可以有不同的评价结论。,阅读材料: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市建设指标(试行)”,一 定义 生态市(含地极行政区)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地市级行政区域。生态市市地市级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积蓄,发展和最终目标。生态市的主要标志是:生态环境良好并不断趋向更高水平的平衡,环境污染基本消除,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社会经济加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文化有长足发展;城市,乡村环境整洁优美,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二 基本条件1.制定了生态市建设规划,并通过市人大审议
34、,颁布实施。2.全市80%以上的县达到生态县建设指标,城市建成区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验收并获命名。3.全市县级(含县级)以上政府(包括各类经济开发区)由独立的环保机构,并为一级行政单位,乡镇有专职的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县(含县级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阅读材料: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市建设指标(试行)”,4.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及地方颁布的各项环保规定,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5.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与建设卓有成效,三年内无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三 建设指标 生态市建设指标包括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类,共30项指标,见下
35、表。,阅读材料: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市建设指标(试行)”,表 生态市建设指标,阅读材料:绿色城市的标准,根据印度的RashmiMayur博士的观点,绿色城市应具备以下条件:绿色城市是生物材料和文化资源以最和谐的关系相联系的凝聚体,生机勃勃,自养自立,生态平衡;绿色城市在自然界里具有完全的生存能力,能量的输出与输入能达到平衡,甚至更好些输出剩余的能量产生价值;绿色城市保护自然资源,它依据最小需求原则来消除或减少废物。对于不可避免产生的废弃物,则将其循环再生利用;绿色城市拥有广阔的自然空间,如花园,公园,农场,河流或小溪,海岸线,郊野等,以及和人类同居共存的其他物种,如鸟类,动物和鱼。,绿色城市强调
36、最重要的是维护人类健康(而疾病是非生态的),鼓励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工作,运动,娱乐以及摄取有机地,新鲜的,非化学性的何不过分烹制的食物。绿色城市中各组成要素(人,自然,物质产品,技术等)要按美学关系加以规划安排。要给人类提供优美有韵律感的聚居地。各种形象设计,颜色,样式,大小与亲和度要基于想象力,创造力及与自然的关系。绿色城市要提供全面的文化发展,剧院,水上运动场,海,公共音乐厅,友谊花园,科学和历史博物馆,公共广场等将为人类的相互影响提供机会,也就是说,绿色城市将是个充满快乐与进步的地方。绿色城市是城市与人类社会规划的最终成果,它对于现存庞大,丑陋,病态,腐败以及糟蹋性开发的城市中心是个
37、挑战,它提供面向未来文明进程的人类生存地和新空间。资料来源:David Gordon,Green Cities:Ecologically Sound Approaches to Urban Space,Black Rose Books,Canada,1990.,阅读材料:绿色城市的标准,阅读材料:国家环保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及计分方法,阅读材料:国家环保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及计分方法,阅读材料: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试行),一、基本条件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名列全国获全省前列;2.通过卫生城市验收;3.环境保护投资指数1.5%二、考核指标1.社会经济(1)人均
38、GDP1万元/人;(2)经济持续增长率8%9%左右;(3)人口自然增长率国家计划指标;(4)单位GDP能源全国平均水平;(5)单位GDP用水量全国平均水平,2.环境质量(1)空气污染指数100;(2)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6%;(3)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0%;(沿海城市包括市区近岸海域海水部分)(4)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60dB(A);(5)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0dB(A)3.环境建设(1)自然保护区覆盖率5%(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0%;(3)城市污水处理率25%;(4)工业废水处理率80%;(5)城市气化率90%;,阅读材料: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
39、指标(试行),阅读材料: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试行),(6)城市集中供热率30%;(只考虑北方采暖城市)(7)生活垃圾处理率80%;(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0%;(9)烟尘控制区覆盖率90%;(10)噪声达标区覆盖率60%4.环境管理(1)城市市委、市政府听取环保工作汇报和政府例会研究环保工作频次 1次/年;(2)环境保护机构独立建制;(3)公众对城市环境的满意率60%;(4)执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消减计划,按照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执行新污染项目环保一票否决规定,并纳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之中。,习 题,1.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有哪些?分别适用于什么阶段?2.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竣工验收有什么标准?3.进口废物有哪些申请和审批程序?4.环境保护行政部门在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和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权限上有何区别?,习 题,5.城市环境管理和农村环境管理各有什么特点?6.流域环境管理和区域环境管理各有其特殊性,针对其特殊性应分别采取何种管理原则?7.什么是环境风险评价,其主要内容包括那几方面?8.环境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37505.html